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682 山中有坚石

匠心 682 山中有坚石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4:45 来源:笔趣阁

接下来的路上,朱甘棠向许问询问了一下逢春城现在的情况。

他来得匆忙,只知道一个大概,并不了解详情。

许问当然是知无不言,有些问题,尤其是修路方面的,他还想询问一下朱甘棠的意见。

当初他可不仅仅只是凭着一个概念就参与了主官竞选,对于当前大周整体的道路状况和技术水平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的。

于是两人下车之后,之间的氛围完全不同,阎箕第一时间留意到了,挑了挑眉毛,说:“你俩关系不错啊。”

“我已经拜朱老师为师了,要向他学习书画。”许问如实以告。

“哦?忙得过来?”阎箕问。

“尽力而为。”许问的话很含蓄,但态度非常认真。

“不错,朱大人当代大家,书法自成一派,画技不逊吴可铭,格局广阔,堪为良师。”阎箕目光柔和,微笑了起来。

“老阎,这可真不像你,夸得我脸都要红了。”朱甘棠跟阎箕也很熟,在旁边笑着。

“人就是怪,不夸要说,夸也要说。”阎箕语气嗔怪,声音里却是带着笑的。

按理说这时代不可随意拜师,一定要告知前一个师父,但这时谁都没有提连天青,显然大家都知道连天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意识到这一点,许问突然莫明地感到了一些骄傲。

他们这次到天云山是来考察花岗岩开采与运输情况的,粗略说起来,这涉及到两方面的工作,一项是开采,一项是运输。

前期他们已经派了专业人士过来勘探天云山花岗岩的储藏情况,那人已经被通知了他们什么时间会到,他们刚到,就见到了对方。

这人名叫伍留,外号五六,是江南人,擅长地质勘测。

这是这时代非常少见的工种,据说五六全是自学自研,仅靠着前人的笔记和自己的苦工做到现在这种程度。

内物阁曾经想请他进来做个供奉,被他婉拒了,说自己更喜欢在野地里跑,不擅长在朝廷任职。

但这次,内物阁跟他说了逢春城新建城的事情,再次邀请,他却欣然前来,几乎没有多做考虑。

五六/四十多岁,外形有着典型的江南人特征,相貌清秀,身材纤细,因为长年在野地里跑,不可避免地肤色黝黑,脸上布满了风霜的痕迹。

“是现在去看还是过会儿?”

相互介绍了一下,五六对于许问的年轻明显有些惊讶,但没有多问,直截了当地进入了正题。

“现在就去吧。”许问回答得也很果断。

“那走。”五六说。

一群人也

都没有意见,跟着五六一起上山。

天云山非常陡峭,石居这一段尤其如此,当初许问跟许三他们完成任务,费了很多的力气才到达石居。

当时他们完全想象不到石居是怎么建成、材料是怎么运上山的,后来发现后山的机关才算了解了一些。

五六带他们走的则是另一条路,跟他们当初上山时候的不一样,也不是后山那条。

他一边走一边说:“你们说的那个地方我去看过了,挺奇妙,了不起。但我估算了一下,运载量有限。建座石居还可以,建个城肯定不行。这是我琢磨着找的另一条路,你们看看。”

现在已是二月中旬,早春时节,天云山已不是他们上次来时的模样。

许多山石间萌生了新绿,有的还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草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刚刚上山,只觉心旷神怡。

但走了没一会儿,就明显感觉到不对了。

绿意迅速由浓变淡,取而代之的是灰色的岩石,他们常常要攀石附壁,非常艰难地才能上去。

第一个开始喘气的是倪天养。在遇到许问之前,他是货真价实的深度宅男,认识之后活动量稍微大了一点,但也仅止是活动,完全没有系统的锻炼,更没有长年劳作,体力是真的不行。

他气喘吁吁地问道:“这,这种地方能,能修路?能运,运石头?”

祝石头默不吭声,伸手扶住了他。

“怎么不能?把这里烧了就行了。”五六看着有点文气,走起山路来却非常轻松。他拿着一根长竿走在最前面,一边说,一边用竿子点点,圈了一大块石壁出来。

“这上下都可以修路,这里烧了石头,就能把上下都连起来。”他一边指点一边说,凝视山壁的样子就像已经看见了未来的道路。

“关键是,这里,这里,这里,全是花岗石石脉,就地取材,就地运输,岂不方便?”

“看不出来啊?哪里有花岗石?”倪天养趁着说话的功夫喘了口气,顺着五六的指示东张西望。

“我画个图给你。”五六脾气温和,再加上这本来也是他带许问他们来看的目的,听见倪天养的话,他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

“这怎么画……”这时候他们正上不接天、下不着地地往上爬,整个身体全靠两只手和脚下的一点地撑着。

这种环境,五六怎么画图?

五六一只手抓着岩壁,另一只手从腰畔抽出凿子,单手操作,当当当在山壁上凿出洞,钉上钉子,扣上皮带。然后用皮带捆住身体,把自己固定在了山壁上。

整套流程他全是一只手

完成的,熟练而流畅,显然是做惯了的。

然后他腾出手,从背囊里拿出钉在薄木板上的纸和笔,刷刷刷画了起来。

许问正在他右手边,偏头就可以看见。

五六画出来的有点类似于一种版画,线条清晰,没有明暗,有少量透视,重点是山石的走向与山峰之间的关系。

他很快就画好了,拿给他们看:“看见没有,这一片都是花岗石。”

“这是石头?怎么看起来像是……”倪天养惊讶地说。

“像水流?这就对了。”五六说,“石头跟人一样,是一片片长在一起的。挖出了一块花岗石,就表示周围有一片花岗石。只要找到这个走向,就可以琢磨出来往哪里采了。”

“就是要找到石头窝?”祝石头突然问。

“对!”五六乐了。

许问有些惊讶。

来之前,他专门研究过古代地质学的发展。

跟其他学科一样,古代的地质学也全部都是由经验构成的,还充满了风水和巫术等蒙昧的色彩。

毕竟古代矿物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炼丹。

寻找矿物的方式也是如此,主要靠经验和观察力。

矿物常常伴生有特殊的植物,有特殊的地貌,早在《管子》里就有写到:“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丹沙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

在《酉阳杂俎》里也有写到:“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薑,下有铜、锡。山有宝石,木旁枝皆下垂。”

矿物中的成分会对地表与植物的生态造成影响,这是植物找矿的理论依据,中国人对此观察并发现得非常早,但也仅止步于此,并没有发展出更完整系统的理论。

但五六却发现了矿脉,这代表他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并理解了它们的生成与存在方式,这无疑是巨大的一步,在这方面,他已经领先于这个时代了。

民间自有能人……许问在心里感慨,听见倪天养问道:“烧石头是什么意思?石头也能烧吗?”

“当然。在石头上凿洞,填入木炭,能把它烧软烧裂,敲碎移走。开采石脉,也要这种手段。不过花岗石太硬了,开洞烧石都有点麻烦,得于想想办法。”五六耐心解释。

这确实是古代开山取石的常用手段,许问也是知道的。

在现代,则采用了更方便、更具革命性的手段……

他抬头,看向连绵不绝的山峰,想象着其中坚石,有些犹豫。

他没有留意到,他不远处的阎箕,也与他看着同样的方向,同样的有些犹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