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373 大匠

匠心 373 大匠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4:45 来源:笔趣阁

许问的故乡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四五线小城市,交通普通便利,城市不算发达,没什么老建筑,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年代修的七层民房。

这些房子到现在已经非常破旧,有的政府出资给重整了一遍外墙,有的丧丧地等待着拆迁,总之看上去都差不多,没什么明显的特色。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对传统建筑是没什么概念的。

刚从京城辞职来到万园的时候,他被万园惊了一下。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

后建的工业园等新修区域且不说,它的老城区禁止高楼,尽其可能地保持着原有的传统特色。

在那里,白墙林立,黑瓦成片,到处可见高高低低的马头墙。墙下绿藤白花,幽竹丛生,很难想象这是在城市的正中央。

当时坐车路过的时候,许问盯着车窗,着迷地看着,第一次感受到这著名城市的美妙之处。

就是美,再怎么对这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感受到。

那是他第一次对传统建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后来的许宅因为太破了,失望大过惊喜,反倒没什么好印象。

后来他在荣显家的私人图书馆里专门看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对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流派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

万园城内吸引他的那些属于著名的徽式民居,它是皖派建筑的一个分支,以精致、优雅为主要风格,黑瓦白墙马头墙是其主要特征。

许宅理论上来说应该属于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苏式建筑,也就是苏式园林。这也是享誉世界的一种建筑流派、建筑风格。

许宅现在即使是破败成这个样子了,还是能经常在抬头回眸之间,窥见它独特的美丽。

即使到了现在这个世界,许问还不时会梦见四时堂的那一扇窗户。它仿佛凝固在了他脑海中的某个角落一样,带来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感受。

那是他踏上这条路最初的起点。

眼前的龙神庙,粗看跟他以前在其他地方看过的其他寺庙比较相似,但对比起在万园市和晋城城内的那些建筑就会发现,它其实是这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结合体。

这里瓦仍是黑瓦,檐仍是重檐,墙面刷着白灰,但红柱描金,檐下有彩绘垂板,整体风格庄重沉凝,深邃中带着一抹富丽。

许问脑中的那些线条和数字渐渐消失,画面再度变得凝实起来。

建筑的确是功能性的,但又远远不止是功能性的。

它既为人们遮风蔽雨、祭祀咏唱,又包含着人们寄予它的情怀与审美,是所有工艺的至高结合。

微薄的阳光照在黑色的瓦面上,倒映出淡金色的光芒。

这光芒映入了他的眼中,也仿佛映入了他的

心中。

真美啊。

他在心里感叹。

他走了这么一圈,发现龙神庙一共五进。它像普通的楼阁一样建有步廊,左右两边从步廊到后一进。

第一进叫纯阳殿,听上去是道教的名字,但供的还是佛像,文殊菩萨。

第二进叫祈水殿,这一殿供的才是龙神。

第三进叫月光殿,供的神佛比较特色,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月光童子。

三进到四进之间的门是锁着的,没办法过去,他们今天的任务也就限制在前三殿,没有后面的事。

三四进之间是镂空的花墙,许问凑到窗户跟前,去看后面的建筑。这里的建筑风格独具魅力,的确还是很吸引他的。

“请问施主有何贵干?”一个声音突然从许问背后传来,许问回头,看见一个身着灰袍的老和尚,正双手合十,温和地看着他。

偷看被发现,许问顿时有些尴尬,他停顿了一下,回以行礼道:“问大师父好。请问这后面可以开放参观一下吗?”

老和尚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这在许问意料之中,他叹了口气,道:“可惜了,后面两进的建筑风格跟前面的好像不太一样。”

他转过身,准备走开,去前面看看兄弟们任务做得怎么样了,没留意老和尚先一步抬头,扬眉看着他。

“有何不同?”老和尚温和询问。

“很多不同。屋顶瓦片的材料、颜色,砖墙的颜色,二楼是明层不是暗层……草草看过去,整体的梁架结构也应该都不一样。”许问只看了一眼,此时却如数家珍。

“后面是出家人起居之所,不对外开放,本来进去看看也无妨。但不久前有贵人自京师来,暂居本寺后院,他们带有女眷,越发禁止了外人进入,还请见谅。”老和尚说。

“哦……”许问表示明白。

他想起了林谢,他应该也是住这后面的吧。

今天外面这么热闹,却没见到他的人影,这是被禁足了?

“不过施主看得不错,小庙前三进和后两进并非为一人所建,前后相隔约有百年。”老和尚的声音不疾不徐,把龙神庙建庙的经过大略地给许问讲了一遍。

龙神庙原址其实两三百年前就有了,是一位善心居士自五台山请来了文殊菩萨像,并召集乡邻建庙供奉,取名叫五吉寺。

那时的五吉寺只有前后两进,一进供佛,一进给出家人住,用的是晋城本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也就是许问透过院墙看见的那种。

当时建庙的大师是那位居士去附近最大的城市平阳找来的,是魏州一带最出名的一位,名叫陈天缘。

老和尚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非常慎重,三个字念得非常清晰。

许问脑海中一瞬间掠过了刚才看到的那幢古朴沉凝,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般建筑的形态,下意识地把这三个字重复了一遍,记在了心里。

老和尚微微一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百余年前,汾河洪水泛滥,晋城平阳一带损失惨重,死伤无数。

普通人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总是又无力又惶恐的,他们只能向天祈祷,把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

龙神的传说因此而来,但又有人从佛经中得到启示,化身月光童子的文殊菩萨曾经警告过人们洪水的事情。

他们因此扩建了五吉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修了三进,前文殊,后月光,中间龙神,也是想要借着菩萨镇一镇龙神的意思。

原来从那个时候开始,老百姓对龙神已经不怀好意了啊。难怪后面的民间祭礼会变成那个样子,原来是一脉相承的。

听到这里的时候,许问忍不住心想。

前三进龙神庙的修筑时间在一百多年前,那时候陈天缘早就过世了一两百年了,当然不可能再找他来修。

那个时候最出名的工匠大师名叫黄愚,他出身晋城本地,但是有幸去江南路服过很长时间的役——去江南路服役,对无论哪个地方的工匠来说都是一份上好的美差。

他的建筑风格受到皖派和苏派很大的影响,渐渐将它们与晋派建筑结合了起来,风格仍然以沉凝庄严为主体,但又带上了一些优美与灵动,共同组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跟单一的某个派别都不一样了。

许问恍然。

这就是整体与个人的差别。

大部分工匠,他们的工作其实是延续性的。

他们有自己的审美,会给雇主提一些建议,但那大部分都是“人家都是这么做的”,或者“这么做在功能性上会更好”,不是自己独有的创造与发现。

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思考总结出了自己的东西。

就譬如黄愚,结合三个派别不同的风格,融合并实现成为眼前的龙神庙,这就是普通工匠和工匠大师的区别。

在这个时代,这种人通常被称之为“大匠”。

同样的,武七娘将民间工坊引入全新的管理与规范制作流程,阎箕阎匠官将古老的建筑手艺与一些更进步的科学手段相结合,不也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大匠风范?

这样说起来的话,他师父连天青,又是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

许问有点出神,但唯独没有去想的,只有他自己。

这段时间他也许做了一些事情,但那是因为他来自另一个世界,带着积累了上千年的经验与见识。

至于他自己,才刚开始学习,只算入了一点门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