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匠心 > 323 进来出去

匠心 323 进来出去

作者:沙包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4:45 来源:笔趣阁

这次辨正带给许问的收获,远远不止那些新增加的技术与技巧。

如果说三次徒工试是给他在实践上的一次全面检验的机会,这次宗正卷的辨正,就是让他完整地梳理与深化了一次自己的理论知识。

两项叠加,他这才算对自己所学的木工技巧有了透彻的理解,然而即使如此,他也无法辨析宗正卷上的很多内容。

这固然是因为上面有很多东西本来就写得不够完整,但也是因为他的眼界与实力还没有到那一步的缘故。

天下就是如此之大,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

而且很有趣的是,宗正卷上有些记录表示,里面的一些记载是谁谁自创的,笔者偶然从某个渠道听说了,记录在册。

这一方面是说,这个技艺就连所谓的“笔者”自己也未必知道是正是谬,另一方面也是说班门早年的风气比现在开放得多,相当的兼收并蓄。最关键的,人家能自创,他许问为什么不能?

就像燕尾榫之于榫卯一样,世界本就如此之大,何必故步自封?

这也是许问对马玉山说出那番话的底气。

技术这东西,本身就不止是一个“库”,更是可以无限往外延伸的未来。

古人能有各种奇思妙想,创造出各种新东西,现在的工具更发达、手段更便利,为什么不能设计出更好的东西?

创造力,本身也是人区别于电脑的一个巨大优势!

在班门照壁岛上足足呆了十天,虽然对方再三挽留依依不舍,但许问还是跟百里启他们一起收拾打理行装,告别了他们就走了。

临走时,陆立海下定决心,搬来了一个箱子让许问带走。

箱子里全是摆得整整齐齐的十个红漆木盒,有大有小,但样式完全一致。

之前的十天,许问辨正的只是宗正卷的木工卷,此时他一看就知道,全部门类的分卷全部都在这里了。

陆立海坚持自己之前的提议,要把宗正卷交给许问,任由他全权处置。自己用也好,卖掉也好,捐出去给百工集也好,随便他怎么样。

他甚至提都没提交换的要求。

许问低着头,看着这个箱子,笑了笑,说:“行吧,那我就收下了。”

箱子有点大,他招呼了百里启一声,搬起

它放在了拖车上,回头跟着他们的车一起回去。

看见他的举动,其他长老多多少少还有点犹豫,陆立海和陆存高则都是一脸的如释重负。

“有魄力啊小海。”陆存高站在门主旁边,轻声说。

“也该扔下了。”陆立海说着,看向另一边,同样已经装进箱子里的厚厚白色文件。

许问从五岛回来,坐着百里启他们的车,没有直接回许宅,而是跟他们一起到了文传会。

骆一凡今天也没出门,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不知道在做什么,听到脚步声转头,看见许问他们就惊讶地站了起来。

“你们怎么来了?你们怎么在一起?”

许问没有回答,而是指了指自己身边的箱子,道:“给你把这个送过来了。”

红漆雕金的箱子,年岁久了但保养得仍然跟新的一样,上方金色的游龙祥云写意图案尤其鲜明,一看就是好东西。

骆一凡好奇地走过来,伸手想去摸箱面,但手掌还没有碰到就收了回来,伸手戴上旁边的塑胶手套。

“老东西啊,保存得这么好,得值不少钱吧?这是什么?”

“箱子还好,里面的东西比较重要。是班门的宗正卷,他们决定捐给百工集,开放使用。”许问示意了一下。

“要捐给百工集?太好了!”骆一凡不假思索,高兴地说,然后他的手马上就僵住了,“你说这是什么?班门的宗正卷?”

身为文传会分会长,他当然知道班门和宗正卷,老实说眼馋已经太久太久了。

这种好东西,如果能公开出来,就算不入百工集进千工密录,让专家们研究一下也是好的。

结果许问就这样把原本拿出来了?要进的还不是千工密录,而是百工集?

骆一凡实在太惊讶了,一时间连高兴都忘了……

“不对,这肯定不是他们的原话。咱们跟他们基本上没交集,他们无缘无故怎么会把这个给我们?你们这几天上哪里去了?百里启,你来说。”骆一凡的表情变得严肃,看向百里启,指名道姓地说。

“这几天我们去班门了,给他们的宗正卷做个验证。当然主要是许问在做,我们帮着打打下手。做着做着他们就说要把宗正卷拿出来,让许问全权处置,没有条件。”

百里启简单地把整个过程说了一遍。

他说得简单,但里面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了,骆一凡听得沉默了,目光落在箱子上一动也不动。

过了好一会儿,他伸出手,打开箱盖,看见里面整整齐齐的红漆木盒。

盒子同样保存得跟新的一样,大小厚薄恰到好处,与箱子完美相衬。他拿出一个盒子打开,里面蓝皮卷宗整齐堆叠,钉线完整,墨色清晰,但仍然看得出是有些年岁的古籍。

“他们让你处置,那就是你的东西了。你决定把它捐给百工集,完全公开?”骆一凡把漆盒放回去,郑重其事地问。

“他们一开始也是这样打算的,后来改变了主意而已。不过关于百工集,我现在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想跟骆老聊一聊。”许问说。

说起来骆一凡跟许问认识时间也不算太长,但这个年轻人带给他的惊喜却远不止一次两次了。

他精通传统木匠技艺,但又深受现代教育熏陶,思路相当灵活开放。

他的“想法”,想必很有意思。

“找个地方坐下来谈吧。”他说。

文传会一楼有个茶室,环境幽静,茶香沁人,窗外还引来了活水叮叮咚咚。

许问主讲,马玉山配合,百里启偶尔接句话,三个人把在班门岛上讨论出来的东西全部讲给了骆一凡听。

宗正卷进入百工集,这一点是班门一开始的打算,许问也不打算改变。包括以前百工集里的东西,骆一凡要对所有想要学习的人免费开放,许问也觉得很好。

但在这基础上,他们打算做各种传统技术的现代化详解,将其出售给有意愿的单位。

就是说,你要看没有翻译过的古籍原本,你就去文传会看,能看懂能学会是你自己的收获。

许问他们卖的,一方面是百工集的翻译及实用实践等的进阶服务,一方面是百工集之外自己的独有技术。

“你觉得这门生意有得做?”听完,骆一凡沉吟良久,突然问道。

“至少现在看来存在这样的需求。而且我觉得,很多东西,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循环,才能有序发展,不然就是一潭死水,进不来出不去。”

听到“进不来出不去”六个字,骆一凡表情一震,陷入了沉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