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诡记奇谭 > 仙山遗迹 第三十章 流派

诡记奇谭 仙山遗迹 第三十章 流派

作者:我是那托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3:55 来源:笔趣阁

我笑着说:“关于盗墓流派的事,这你得问眼镜。”

坛子纳闷:“问他干什么,他一个干考古的。”

我说:“这你就不知道了,他可是和盗墓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坛子瞪大了眼睛看向眼镜,惊讶的问道:“眼镜,你什么时候加入了盗墓团伙的?”眼镜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我什么时候加入盗墓团伙了?我和他们不共戴天!”

坛子嘟囔道:“那穷鬼说你......”

我笑着说:“我说眼镜和盗墓的有关系,我也没说他是盗墓的......哎,那你知道和盗墓关系最密切的三类人,都有谁吗?”

“不知道。”

我说:“第一类,赚差价的中间商——那些从盗墓手中购买文物再出去倒卖的;第二类,警察;第三类,考古的。”

坛子说:“前两类我懂,可是这盗墓跟考古有什么关系?”

我说:“盗墓贼完成地下工作后,哪一次不是考古工作人员善后的!他们与盗墓的可是针尖对麦芒、水火不容。他们之间打的可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知己知彼还是非常重要的。你要知道,往往最了解你的人并不是你的至交好友,而是你的敌人。不过呢......”

“不过什么?”坛子问。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从来都不是白说的,他们这些干考古的每次下手都比盗墓贼要晚,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你永远也别想走在群众的前面。”我说。

“除此之外还说明了一个事实......”坛子接口说道。

“说明什么?”

“高手在民间!”

我立刻给坛子竖起了一个大拇指:“真是一屁弹中!”

“滚!”

眼镜在那里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思路,于是便给我和坛子讲起了他所了解的盗墓流派。

眼镜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国版图,幅员辽阔,南北距离约5500公里,文化差异巨大。就是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了墓葬形式的不同,从而致使盗墓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大致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盗墓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

所用的工具,‘洛阳铲’都听过吧,那就是针对北方地区的特性发明的。北方地区土质胶黏,因此除了部分大墓以外多为土墓,而洛阳铲正是针对这一特性制造出来的。所以北方盗墓者盗墓多数都会使用洛阳铲进行准确定位,十分方便而有效,就连我们这些考古工作者现在也在用这个由盗墓贼发明的工具。”

“这‘洛阳铲’是盗墓贼发明的?”坛子问。

“嗯!”眼镜点头。

“听这名就知道是洛阳的盗墓贼发明的。”坛子肯定得说道。

“确实!”眼镜笑了,“据说它是一个名叫‘李鸭子’的洛阳盗墓高手发明的。因为凡是墓葬中的回填土和那些没有经过扰动的原土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原土中各个土层的土质是不同的,颜色也有很大差别,很容易区分的。可是墓葬里的土大多数都是将挖开的各个土层的土混在一起后回填的,因此是一种混合土,又叫五花土。所以你要是在地下挖出了一定的五花土,那就说明这下面是有墓葬的。”

坛子摇头晃脑得说:“我说高手在民间吧!群众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那南派呢?”我接着问。

眼镜说:“南派与北派相比,更像是技术型的,他们并不太依赖工具,而是运用先人流传下来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墓葬的。有人用中医诊疗的步骤来形容南派的寻墓手法,那就是‘望、闻、问、切’。”

“什么是望、闻、问、切?”坛子不禁追问道。

眼镜解释说:“望,主要就是看风水。古时候的墓葬选址都是依风水而定。古人认为那些所谓的风水宝地,必是灵气汇聚之所,能够荫庇子孙,所以格外看重。而这些地方也就成了墓葬的聚集之地。闻,分为听声辨味两个方面,听声就是听声音,辨味是闻气味,根据泥土气味的差异来分辨是否存在墓葬。”

“泥土?还有气味?”坛子叫了起来,“我也闻过泥土,还不都是一个味?”

眼镜笑了:“听着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可是这就是事实。不同时代的墓葬土壤中会掺有不同的东西,比如秦汉时期墓葬之中爱用水银、朱砂,唐宋之后则掺有青膏泥,这些特殊的东西会让土壤的气味变得有些与众不同。平常人也许

无法察觉,可是却逃不过那些盗墓老手的鼻子。”

“这么厉害,岂不是比狗鼻子还要灵?”坛子看了一眼老白说。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我记得以前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好像是有个盗墓的人通过雷声就找到古墓,”

眼镜说:“是有这么一件事,那是记载在清代徐珂编写的《清俾类钞》一书中。里面提到一个叫焦四的盗墓贼凭借着打雷时地下传来的振动从而找到了一个古代大墓的事,而这就是听声的运用了。”

“《清俾类钞》?一听这名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书!”坛子说。

“怎么了呢?”我笑着问他。

“类钞?顾名思义,不就是类似钞票嘛!这明明是教人做假钞的书嘛!”坛子说着还故意点了点头说:“还教人盗墓?一看就不是什么导人向善的好书!”

“那照你这么说《阅微草堂笔记》应该写的是什么啊?”眼镜问他。

“笔记嘛,当然是在学习、读书时候写下的心得啦、记录啦什么的,这说明啊,纪晓岚还是蛮爱学习的嘛。”坛子胡诌八咧地说。

“行,还知道《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写的,至少电视剧没白看!”我笑着说。

眼镜告诉坛子:“《阅微草堂笔记》其实是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就像是《聊斋异志》一样,而《清俾类钞》则是关于清代朝野遗闻的,记录了很多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的事情,对于研究清代历史也是很有帮助的,并不是你所说的什么做假钞的书。”

“行啦行啦,说那么多干什么,我也不打算看这什么类钞......”坛子不耐烦得说,“那问和切呢?”

“问,很好理解,就是向当地人询问,查找线索,什么历史、传说、古迹甚至地名等等也许都会透露出关于墓葬的蛛丝马迹。而切,则是对地表进行深入详细的勘察,不仅能判断古墓的虚实,还能判断它的年代、规模、陪葬品的情况等,这些平常人难以想象的技能在他们的手里施展出来,真可谓是神乎其技......虽然我并不想称赞他们。”眼镜苦笑道。

眼镜嘴里说着,可手里却没有闲着,他围着那副棺木看了又看,似乎非要从中看出些端倪不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