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美大唐 > 215 舆情(上)

北美大唐 215 舆情(上)

作者:白面黑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15:13 来源:笔趣阁

上面张张嘴,下面跑断腿。乐—文

作为文教宣传部的部长,内阁中年纪最大的阁员,七十多岁的姚维春已经是属于半退休状态了,精力也不可能像那些五十岁正当年的阁员一样充沛。文教宣传部名字很长,管得东西也多,如果放到后世的部委,那就是文化部、教育部加党政那边的宣传部三合一,担子一点儿也不轻。

姚维春现在比较重视教育这方面的事务,特别是这几年的“三百中小学建设计划”,“新移民全面扫盲计划”,还有大唐第一座高等学府洛都大学的筹备建设,姚维春老人都是很用心用力的。

文化这一摊子事儿上值得提的不多,除了偶尔下发一点什么倡导学习的纲领性文件,也没有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毕竟只有在信息高速深层次传播,全球化程度比较高的阶段,文化的杀伤力才会格外明显。而且现在大唐的环境多少还有些封闭,不管是文化输出还是文化入侵,都显得没那么重要。

宣传问题上,一直都是内阁极为重视的。之前虽然出过乱子,不过现在也慢慢有了既定的模式和套路,把控严格,潜在祸患不大。

让姚维春老人比较满意的是,通过他这几年来的扶植和栽培,国内的几家大型传媒,已经有了一点能力了,比如像是这一次,文教宣传部定调后,怎么发挥,是下面报社和电台自己的事情了。

姚维春甚至自己也不会出面。这种事情交给副部长,给报社社长、电台台长们开个会。然后就算是搞定了。

堪称大唐第一官媒的《大唐日报》社,参加部里短会的社长和总编辑是连夜回来的,社里两个**oss这么拼,下面的记者社员们也都蹲守在报社里,等着boss做出指示。

“刚刚得到官方消息,清国已经以我国商人行迹不法、祸乱清国市场秩序为由。全面终止了与我们的贸易。甚至还对我国驻广州办事处进行查抄,抢劫了国贸公司办事处财物,清国皇帝乾隆颁旨,斥责我们唐人为奸猾邪诡之人,没有信义和德行,拒绝任何与我们的往来,禁止任何一个大唐国籍的公民踏上清国土地……”总编辑站在报社大办公室的中央,向所有人发言。

“怎么可以这样?这是污蔑啊,我们大唐商人做生意。招谁惹谁了?”

“这不仅是破坏了我们的贸易利益,还是侮辱了我们的人格!”

“擦特么,早几巴看野猪皮不顺眼了,忍了好久了。这回不能忍,被抢了钱,还被指着鼻子骂了,必须找回场子。”这显然是一个穿越众的报社记者。

总编辑看着群情激奋的样子,微微一笑,道:“没错,就是你们现在这样的态度。我需要你们把这种愤怒和屈辱感,通过文字和报纸,传递给我们的国民,我们大唐一向与人谦和,这次清朝已混蛋的理由终止了与我们的贸易,而且还对我们的利益和尊严造成了侵犯,是不能忍的。”

很快便有人已经反应过来了,报社中说话的氛围还算是比较自由的,不会像印在报纸上的铅字一样严谨。有人道:“主编,这是要打仗了吗?”

还没等主编回答,有一名记者就道:“不奇怪啊,这些年军队都扩了好几轮了,而且还搞来了那么多外籍水手充实运输队伍,说是没有一个终极目的,怎么可能。”

主编道:“这种话你们自己说说就好了。”

记者赶忙道:“我们明白,这次是我们针对清国的不义行为,做出的应激回应,我们是正义的,是迫于无奈而做出的自保和自卫行动。”

主编笑了,他们日报社作为大唐第一官媒,记者们的水平还是都不错的,他点点头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好了,我来具体安排一下,现在已经有点晚了,改版面来不及了,我们今天赶一个加刊,把版面全留给这件事。一组你们负责阐述事件具体经过,把来龙去脉都搞清楚,这事儿你们得去找外交部和国贸公司的人做采访,一定要第一手的材料。不用怕没人伺候,现在这个时候什么单位都在连轴转呢,他们上级肯定都有交代过让他们配合我们了。”

主编想了想,又道:“二组的,你们应该提出一些见解,比如我们大唐的商品进入清国之后,对当地人的生活产生了怎么样的有利影响,对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而且有多少清国人是需求我们的商品的。同时,你们也要讲清楚,我国政府、国贸公司等单位,为了这个贸易,做出了多少努力。现在却被皇帝一句话给否了。讲明白贸易中断对于国家和社会带来多少损失,使我们如何被动。”

“我需要三组的同志们,集中报道我们的政府如何应对这些事情,我在部里挺副部长讲了,为了应对贸易中断,国家一方面需要拓宽欧洲市场,另一方面将会进行国内产业的计划转型,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各个公司的正常运营和我们劳动者的日常收入。”

主编最后道:“今天的加刊,我不要你们提任何一个关于战争的字眼,我们的人民需要酝酿这个情绪,哪怕战争已经是确凿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不能现在讲出来。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人回答完之后,不用主编再交代,一哄而散,各自去忙各自的那一摊了。

主编看着众人,颇为满意,这会儿他看到旁边站着一个年轻人,一脸震惊还没回过神来,此人名叫郑堂山,跟报社中大部分主力成员是穿越众不一样,他是一名来自福建的新移民。因为读过书,而且文笔尚可,更精通很多古文,被吸收进入报社,专门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现在在报社工作还不满两个月。

郑堂山刚只不过是个落魄书生,科举屡试不中,反而将家中钱财都耗尽,加上父母都染病去世,也没有人养活他了,全靠在乡间教授一点文字、替人歇歇书信为生。后来他遇上了蛇头,听说出洋有钱拿,他便大着胆子上了船。作为一个书生,他在移民船上并未得到什么更好的待遇,倒是上船之后因为帮助扫盲班教授新移民识文断字,而被推荐了。

原本郑堂山是要被推荐去小学校的,不过郑堂山对于教小孩读书实在没兴趣,后来日报社需要一个类似人才,就将他举荐了去。在日报社,郑堂山还是挺满足的,比起大多数新移民,他不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每天就是在自己一个小版块上,讲上一两则古文经典里的小文章,传播一下传统文化,教养仁义道德之类的。他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很高尚,而且他的收入也不少,月薪一百元出头。

对于大唐这种富足的生活方式,他是由衷满足的。虽然报社里条条框框很多,不过踏实下来搞些文字工作他也不觉得劳累,而且报酬可观,郑堂山现在基本每日有肉,想买酒喝就买酒喝,宿舍里宽敞明亮,晚上还有电灯,能找到的书籍很多。郑堂山觉得这日子恐怕就是清国一些大官富商也过不得。

尽管郑堂山满足于自己的现在,可是他仍旧认自己是清人。他也觉得大唐卖货物到清国去,能够方便清人生活,还能创造些就业和利润什么的,乾隆皇帝贸然中断,无疑是昏聩的。可是为什么就这么一点事儿,他平素还算和善的同僚们,居然众口一词,要发兵去教训清国?

“堂山啊,你怎么回事啊?”主编和蔼地问。

郑堂山还是很习惯地拱了拱手,道:“主编,卑职觉得大家还有些不冷静吧,大清毕竟是宇内第一大国,大唐虽然富庶,但是对抗大清,无异以卵击石。”

与郑堂山颇为亲熟的一个记者朱嘉义拍了他肩膀一下,道:“我说堂山啊,你刚来咱们大唐,生活还不满一年,见得东西也没多少。没错,清国虽然是大,国土面积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三万万,但是从国家结构和国力上来说,都不行了。我们大唐军队拥有更强的武器,更严格系统的训练,更精妙的战术,就算乾隆集合百万军队,我们也是不怕的,而且这种事情是上面人操心的,你何必担心。”

主编也宽慰他道:“我知道你可能在感情上有些过不去这个坎,没关系,慢慢你就知道了,满清是一个腐朽的国家,作为异族的满人正在让我们的故乡陈腐衰败,只有我们大唐才掌握着让我们这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你看吧,这次的战争,可不是单纯的一次惩戒和愤怒的表达,它将会是一次启蒙,一次剧变,之后的中国,都将从这次剧变中获得新生,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可以见证这一切。”

郑堂山并不理解,他一向觉得唐人很睿智,可是他自己看起来必败的一个战争,唐人却都充满了信心。

主编笑道:“这样吧,如果你有胆量,我推荐你做这一次的随军记者,你和小朱一起跟着我们的部队到东亚去,你去走走看看,说不定会了解更多。”(未完待续。(52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