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再起 > 第一百八十四章奖赏之制(下)

大唐再起 第一百八十四章奖赏之制(下)

作者:飞天缆车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2:25 来源:笔趣阁

军功奖赏方面,李嘉借鉴了一下秦朝的军功爵制,但,这只是奖赏方面,这比现在单单的奖励金钱还要好。

而不像是秦军,每一个等级,就享受了必要的待遇,从吃食,着装,宅院,田亩,乃至于说话上,都有区别。

这次的改革,不在于制度,而在于奖赏,首先,它明确了什么级别,拥有什么奖赏,让士兵们明白,升官奖赏都有例可寻的,而不是一味的操控在主官的手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继续削减军官的控制,某种程度上来说帮助小兵摆脱人身依附。

散阶,则相当于军衔了,南汉继承了唐朝的武散阶,从最低等的副陪戎校尉,到最高等的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十六阶,三十一转。

李嘉则简化到十六阶,保留正阶,副阶则省略。

可以说,漫漫军途路,何其长也?

但,军队又仅次于科举的寒门晋升渠道,粗鄙,流氓,嗜杀等词汇,就在此时加在军队身上的。

不是说军阀执政不好,只是相对于文人而言,有良知的比较好,无论说儒家有多垃圾,但它劝人向善这一点,就是好的。

五代时期,对于军人则是赏过厚,罚太轻,所以军人骄横日盛,百姓愈苦。

谈到了军制,就不得不说已经崩溃的府兵制,当天下没有田地可分时,就是它的末日,李嘉的这个也是如此,当没有土地的时候,就是军队解散的日期。

但,土地可能会没有吗?蒙古高原虽然耕田不行,但牧场分配下去也是可以的;东北虽然太冷,只能收获一季,但只有土地多,都不是事!

分配的土地,都是有目的。

比如,此时对于禁军中勤王军士的奖赏土地,基本上都在兴王府周边。

因为李嘉想要让兴王府成为自己的基本盘,扩大拥护人数则是至关重要的。

右龙虎军营,都指挥使黄勇。

校场中,早已经准备好的一盆盆热菜,已经摆放在地上,以都为单位,二十五支队伍排列地整整齐齐,端着分发的碗筷,不发一言。

“今日的菜不错,有肉,有鱼,还有青菜豆腐汤,我可得多吃几碗!”

李春歪着脑袋张望着,肚子咕咕叫,闻着香味,兴奋地很。

“可以,没有山蛇吃,那可是鲜美的很呢!”

“就知道吃,作为队正,就以身作则……”黄军主穿着锁子甲,胸口一个护心镜,金光闪闪的,极其耀眼。

哪怕别人说数次,无需在平日里穿着这般,但他仍旧喜滋滋地穿着,每天回去擦拭一遍又一遍,第二天继续穿着。

别说,穿着这身铠甲,黄勇仿佛得到了莫大鼓舞,昂首挺胸继续巡视着。

待看到李春这小子东想西望,不由得出声呵斥道:

“你小子与都督从邕州千里而来,成了队正,大小也是个官,注意影响!”

“嘿嘿,咱不就是好吃吗,也就别无他好!”李青不以为意,嘿嘿一笑,歪着脑袋,仔细地闻了起来。

“李队正,你干脆去辎重营算了,天天有的吃!”见此,都头都忍不住打趣道。

“嘿,辎重营舒服,咱要不是怕辜负郎君的信任,早就去了!”李青撇撇嘴,瞅着这两人,肆无忌惮地说道。

都头也是邕州来的,隔了几个村,对此笑了笑,不再言语。

拍了拍他的肩膀,黄勇也笑了笑,继续巡视着,他这个都指挥使一向不拘泥礼节,在军士之中,人缘也是可以的。

很关键的一点则是,两千五百人的右龙虎军中,近两百人来自邕州,组成所谓的从龙派,虽然人数少,但这部分人又大部分作为军官,辅助黄勇控制军队。

虽然黄勇只是汉化蛮人,但在他们眼里,在这个异乡,就是自己人。

通过维持邕州派和原禁军派的关系,黄勇控制了整个军队。

这时,还是宪兵司与都督府,以及辎重营的人也来了,开始对右龙虎军进行宣读奖励规则。

“黄勇,勤王有功,正六品上昭武校尉,奖励熟地一千亩……”

“卫东,勤王有功,奖励五十亩……”

“诸位,此地不允许私下交易,只能以市价卖与都督府,否则视为无效……”

“这些地,需要纳税吗?”李青壮着胆子问道。

“当然,这地是赏给诸位的,自然要缴纳赋税,哪怕是宰相,都督府,也不得例外——”

于是,整个军队很快地就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邕州派系,一部分是原禁军派系。

邕州兵很快地就排成了队,第一个接受奖赏的,就是黄勇,授了散阶,赏了千亩田,对于后来者而言,激励很重。

随后,营正基本上是百亩,都头是五十亩,队正三十亩,伙长和伍长,都是五亩,普通士兵则是两亩。

数目悬殊,但却没办法,这是潜规则,主官必须占据大头。

光一个右龙虎军,今日就发出了近两万亩的土地,基本上都相邻,可以互为助力,李嘉甚至准备等这群人退下了,成立民兵。

李青很高兴,自己作为队正,竟然分了三十亩地,虽然都是生地,但只不过是久不耕种罢了,养个几年,就是熟地了。

在这一瞬间,他就来到了辎重营,准备让家人搬到兴王府,经营好自己的那份土地。

等他来时,辎重营密密麻麻挤满了人,都是相熟的邕州兵,也同样写书信的。

排了半个时辰,终于轮到他了。

“姓名,地址——”

“李青,家在邕州宣化县上李村,就写一些报平安的话,再言一声,让我阿耶和阿母,以及兄长都跟着商队搬过来,咱在兴王府,有三十亩地了……”

这一刻,他兴奋极了,又有些恐慌,参了军,迟早得上战场,这些土地若没有看护,可能会被人窃取。

很快,一封百来字的书信就写好了,他瞧了瞧,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字,他还是识得的,但是太丑了,寄家书未免不合适,所以还是找辎重营最好。

从口袋中掏出十枚铜钱,作为费用交给管事,然后把书信扔到了写着邕州的箱子里,随后自然有人将其交给李氏商队,转移到邕州。

有了田地,他心中莫名的有了盼望,那些黄澄澄的铜钱,似乎也不再可爱了。

他准备挂掉存了许久的铜钱,买一些铁犁以及耕牛,三十亩地,可不容易伺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