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超级神相 > 第六百五十章 朱元璋的故事

超级神相 第六百五十章 朱元璋的故事

作者:小小羽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9:26 来源:笔趣阁

飞机准备起飞的广播提前响起,让原本嘈乱的机舱内安静下来。

那个杰克显然还想找王阳的麻烦,却也不得不先安静下来。朴仁惠看着前面的王阳,却若有所思,不知道在想什么。

等飞机稳稳起飞,那个杰克又忍不住拍了拍王阳的座位,可却被旁边的朴仁惠拦了下来。

王阳扭过头,正好看见杰克憋红了脸,而朴仁惠一脸歉意的看着他笑了一下。

“抱歉……”

刚才王阳之所以开口,也纯粹只是给这个杰克上一课,让他明白中华的风水相术高深莫测,不要不懂就总说骗子罢了,也并没有其他意思。

“没事。”

点了点头,王阳示意自己并不在意,这才又扭过头就听见后面的朴仁惠飞快的在用英语跟杰克说着什么。

她似乎是在把刚才王阳说的话用英语翻译给杰克听,同时在警告杰克,别去随便打扰王阳。

笑了一下,王阳耸了耸肩。

其实很多人看待风水相术,跟杰克的反应是一模一样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毕竟谈及风水,人们很容易跟迷信联系起来,不仔细的深入研究下去,是不可能发现其中的关系根本不能用等号链接起来,大革命的时候,易经都被归类于封建迷信,一直到现在大学中开设易经课程的都很少,由此可见人们对风水相术的态度。

要知道在古代,易经是四书五经之一,是科举必考也是必学的东西,就好像现在的语文数学一样,无论你以后考什么,前期都必须要学习的知识。

“风水”虽然单在形式上、外表上迷信成分比较多,可实际上,其内容、本质却有着许多颗粒的可取之处。

大家之所以把风水看成是迷信,主要是因为西方自然科学为参照,但问题是,中华的风水本是在中华的土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这其中不仅仅只含有科学成分,更主要的是,它还是一门处理方位的艺术。

所以说,看到风水,是不能仅仅只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又是还需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分析。这也不难理解,如果仅仅从科学角度为参照系,那有些东西的确很难理解被视为迷信,可若是改换参照系,从心理学、从美学,从社会学等等这些艺术的角度去观照风水,那么很容易就会发现,风水之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高深道理,更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主要特色,也就是“天人合一。”

而“天人合一”,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正是“惟因不较果”,这也正是王阳之前所说的那番话真正含义。

可惜的是,王阳的这一课对那个杰克是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对那位韩国妹子朴仁惠恐怕感触不少。

封建社会,所有的道理必然都要围绕着君权来服务,皇帝说什么、做了什么,必然都是对的,就算是错,也是错的很有道理、错的理所当然。

在这种环境下,神秘的风水相术必然要为了逢迎皇权而编造一些假话,来佐证皇帝的一些话语和行为。

朴仁惠在这一点上,其实理解的还是很透彻的,这是一种谦虚,但同样也有着其很重要的作用与理由。

就拿朱元璋来说,他打下了天下,假若好大喜功,毫不客气的承认自己的江山是用刀把子换来的,那么难保就会引起那些心路活络的人心动神摇,跃跃欲试。

这一点,在历史上是完全有参照的,当年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引得多少英雄好汉揭竿起义,为了争夺皇权而战死沙场。

这种情况对封建证券的稳定显然会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相反,如果把江山的最高所有权交给既聋又雅的“上天”,并且委屈一下自己的生身父亲,那么换来的就是政权的合法性与稳定性,就是实实在在的人间权利,财富以及功名。

这样一笔无本万利的生意,只有傻子才不会去做。所以在中华,许许多多的感生神话、风水造化这些看似荒诞的人文现象,在封建社会实际上却扮演了重要的法统功能,证明了皇帝丫丫电子书作为“天”的私生子(天子)的身份的真实性,并进而证明了王超的政治合法性,安抚天下黎民百姓。

就像是在宋朝,外族入侵,当官的当皇帝的软弱无能,可深信自己是宋人的民间人士,却能迸发出强大的民族爱国感,来支持国家支持宋朝的同治,再比如到了清朝,那些深信明朝的汉人,依然不满满人的同治,各种想要反清复明,这种情况直到外国入侵的时候,才算暂时放下,一致对外。

“王阳,你知道他说的朱元璋是怎么回事吗?”

楚雨刚才就一直在旁边听着,对风水深信不疑的她肯定不会像完全不懂的杰克跟一知半解的朴仁惠那样,可她还是好奇,为什么杰克要单独拿朱元璋出来证明,风水都是迷信骗人这个观点。

“当然知道,你对他的故事很好奇吗?”

王阳点了点头,发现王阳对杰克所说朱元璋的事情很感兴趣。

“讨厌,你是不是知道的还没人家详细啊!”楚雨瞪了王阳一眼,但根本没什么用。

“那怎么可能,我知道的可比他清楚多了!”

王阳捏了下楚雨的鼻子,不由觉得好笑。

其实杰克所说关于朱元璋的那段时期,在风水师眼中只能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例子。

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出身寒门。

在朱元璋十七岁那年,因为天旱蝗灾,父母兄弟相继去世。邻居刘继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坟地一看,遂得以克葬亲人,从此孤无所依,就去了皇觉寺出家当了僧人。也就是后来风云际会,他抓住了机会得以逐鹿中原,定鼎金陵,位登大宝。

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当然不甘心就这样承认自己是放牛娃乞丐僧人出身,于是追尊四代,他的父亲朱世珍,也就是朱五六,追封谥号建仁祖淳皇帝,同时又派遣自己的皇太子到泗州,也就是如今的江苏泗洪县祭告祖考妣。

不过因为年代久远,祖先当年葬地的确切位置已经难以确认。因此,到了那里的皇太子一行就只好站在泗州城上望河凭吊。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根本不是一个满意的结果。于是他一边四下到处派人寻找,另一边又寻访各个风水相师,想要找到自己的祖坟葬地。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到了洪武十七年的农历十月十二日,朱元璋老家的一个族人名叫朱贵,突然声称他已经找到了朱元璋祖父当年的居处和葬处,并随之公布了一个连朱元璋本人事先都不曾知晓的风水故事。

正是听到了这个风水故事,朱元璋龙颜大悦,并且把这个风水故事硬推广开来,当成真人真事。

这个风水故事的起因,还是要从朱元璋追封为明熙祖的祖父朱初一说起。

朱初一生于宋末元初,为江苏句容县通德乡朱家村人。后天下打乱,遂携全家渡淮,到了泗州定居。

到了泗州之后呢,因为他德高望重,于是没遇到红白大事,当地的百姓经常会推荐他作为司仪。

有一天,他累的实在不行,就在屋后杨家墩下的一个土坑里正躺着歇息,忽然来了一老一少两个陌生人。

这两个陌生人虽然穿着八卦道袍,却没有像道士那样高耸的发髻,反而披头散发很是随意。

两个人走来之后,其中那个老的就指着朱初一所卧休息的土坑说道:“此地乃是真龙结穴处,若葬在此地,日后必出天子。”

那小的很不服,就问道:“这何以见得?”

老的哈哈一笑,跟着就说道:“不要不信,可以去插个干枝试试,只需十日,必然枯木生叶。”

说完,这老的就想把朱初一给喊醒,让他离开。

可朱初一听完这两人的对话之后,心中觉得古怪,就一直佯装睡熟,不愿意起来。

于是,两个陌生人好像真的以为朱初一睡熟了,就没去理他,而是查了树枝在这个坑里后便扬长而去。

等他们两个离开,朱初一才敢睁开眼睛,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他才意识到,这两个人打扮不是道士,而更像附近的风水先生。

转回头,朱初一才发现,这两个人竟然真的在坑里插了一根枯木树枝,似乎等着验证十日之后到底能不能发芽生叶。

开始的时候,朱初一只觉得两个人是在开玩笑,枯木树枝怎么可能发芽生叶,就没有当真。但到了第九日的时候,他忽然又响起这一茬来。

尽管在心里他不愿意相信,可当夜却在床上翻来覆去毫无睡意,一闭眼仿佛就能听到那一老一少两个风水先生交谈所说过的话。

若葬真龙结穴处,日后必出天子。

必出天子啊!

朱初一想到这里,就再也安耐不下,于是天还没亮就急急忙忙出门,赶到屋后杨家墩下那个土坑验证那一老一小两个古怪之人所说的话。

结果到了哪里之后,发现他们插下的树枝果然重唤绿意,发芽结枝,枯木生叶,不禁大吃一惊,心中已经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再想起那一老一少所说,朱初一便动了心思……

王阳的故事,也就讲到这里,没有继续往下说。

不光是身边的楚雨听的津津有味,就连后面那位朴仁惠都忍不住往前凑了凑,专心致志的听王阳继续。

可王阳却不慌不忙,抬手招了一下空姐。

“口有点干,麻烦给我来杯水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