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543章 深圳堡

医侦朝野 第543章 深圳堡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66年,11月1日,广南东路,宝安镇,深圳堡。

“哈,又到深圳了,真是令人怀念啊。”

呃,这种如此可疑的话语,不是从某个股东口里说出来的,而是朱泾少校的感想。

当年,他和他的船员们流落临高,后来就是先设法找船来到了自家人在宝安镇设立的这个基地,才得以回到本土的,当然会对这里怀念了。

广南两路的头号贸易重镇自然非广州莫属,但北风起的季节,溯珠江而上实在是不方便。因此东海商社就在宝安镇设置了一处基地,平日买买卖卖,临到季节了就把本地货物囤积在基地里,等舰队来一次装卸了货物便可走人了。这处基地就是深圳堡了,位于宝安镇南边一处港湾旁边,因为湾内水颇深,是个好港口,所以入乡随俗起名叫深圳。

商社在这里修了棱堡、码头,又驻扎了一些武装商人,还派了张正义过来主持成立了广南工作组,在天南之地上蹿下跳,又是做生意又是募人出海的。这种**裸的殖民行径看在本地人眼里,实在是……没什么啊。

人家同样是朝廷认证的良民,来了不偷不抢,反而和和气气做生意,还出钱雇人做工修路买粮买水,买地盖座大宅院又怎么了?虽说有疑似驻兵的行径,可我们广东人向来武德充沛,宗族械斗起来纠结上千人持刀弄枪都不算事,人家海商养上百多个打手那不更是稀松平常么,难不成还能为这点破事去报官?

就算报了官,官府也不会管的啊。东海国是朝廷亲藩,国中大员和贾相关系融洽,小小州县的绿袍官哪里敢得罪他们?与其整天瞎想这个,还不如想法在生意上跟东海人搭上门路呢。人家向来是白花花的现银元付账,童叟无欺,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合作伙伴啊!

这不,一见大批巨舶泊入了深圳港中,临近的居民非但不惊慌,反而欢天喜地地挑着蔬果迎了过来。堡中的酒家和姑娘们也张罗了起来,迎接这些北客的到来。

呃,这里作为海贸重地,到处都是憋坏了的水手,合适的娱乐设施自然是必要的。

不过深圳的产业也不仅只有这些,堡里的工作人员利用当地木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简短的加工产业链,向本地人收购来各种木材,利用本土运来的水力机械加工成板材,然后发包给本地人制造成各种日用品,后者在南洋很有销路。在堡外,不少人为了接活,就地建屋住在了这里,已经有了个工业区的苗头。

另一边,这次南下的符凯伟、高川、杜松林、周兴等股东,也与当地的张正义等人会面,热络地问候起来。

张正义是今年日本局势大局已定之后趁着北风的尾巴南下的,其实到这边也没几个月,不过过了一个酷热的夏天,明显是黑了不少。

“让我看看货单……”几人刚坐定热络了一会儿,张正义就进入了正题,拿着货物清单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阵子,他心中有底,便说道:“这些毛皮人参之类的北货多给我留两箱,钟表和镜类也留几件,都记帐上,我好拿去走关系用。”

东海商社在广东的贸易,主要是“卖”而非“买”。此时广东并未有后世那般高的开发程度,但几百年安靖,也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据户部绍兴二十三年的统计,整个广南东路有五十多万户居民,再考虑到统计遗漏,总人口应当在三百至五百万的范围内。这个数量,已经与高丽、日本、三佛齐等大国相当了,而且由于生产技术和自然环境的优越,人均gdp还要高得多。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舰队带来的北货和自产商品有很好的销路,即使是皮毛这类在当地几乎用不上的东西也有土豪买去收藏的。相比之下,能买的东西反而不多,物产要么与江南重合,要么与南洋重合,价格上没什么优势,只是空出舱位之后不得不买些东西补仓罢了。

高川立刻竖起来耳朵来:“怎么?这边有人找你麻烦吗?”

张正义摆摆手:“不是,过阵子我打算去安南拜访一下,到时候好给安南大员们送点礼物。”

这时符凯伟不屑地哼了一声:“那些越南猴子有什么好拜访的,你看中哪块地,兄弟们直接打过去就是了。”

张正义眉头一皱:“你们这些个毛病能不能改改,都多大人了还整天打打杀杀的。安南又没什么油水,我们去搞它有什么好处?反而历史上他们对蒙古人打得不错,说不定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呢。”

符凯伟赶紧笑了一下:“张哥儿说得对啊!这搞事还是您专业些。你这来广南也好几个月了,对这片是怎么打算的?”

张正义扔给他一根香蕉,说道:“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在的形势来看,蒙古人应该一时半会儿对岭南这边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胁,我们在这边也就没有重大的战略利益,所以工作主要是服从商社的大利益……说实在的,一是在商业上尽可能赚取利润,反哺本土,另一个就是支持你们在南洋和西洋的开拓了。”

他还没说完,杜松林立刻就捧起了臭脚:“张大哥不愧是前首席,觉悟就是高啊!”

张正义瞪了他一眼,喝了口茶,又继续说道:“关于前者,倒是好说。广东市场很大,有钱人多又讲究,连貂皮都能卖得出去,更别说那些钟表眼镜等新鲜玩意儿了。倒是收购些什么平衡贸易有些麻烦。好在这边的甘蔗种植和制糖业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了,我准备投资一点,再搞个行业协会之类的组织。呃,你们南洋也得参加进来,把糖类出口控制起来,这样就不用担心白糖制法泄密了。”

对白砂糖的垄断,使得东海商社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但是毕竟黄泥过滤法没多大的技术含量,随着时间的增长、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工人的增多,这个方法还是不可避免地泄露了出去。而且当初后勤部为了保密,没申请专利(申请了就得把方法公开了),所以商社还没法撕破脸去限制山寨厂商。说来也有意思,东海商社对于蒸汽机、电学、天文学乃至社会学理论这些至关重要的高精尖知识都是完全开放的,毫不怕人学,却在白糖辣椒这类无关紧要的东西上保密,要是百年后被人知道了,说不定又得引发各式各样的猜测。

当前,技术扩散的规模还不大,但可想而知未来几年内肯定会迅速传播出去,届时白糖就无法谋取如此高的暴利了。为了应对这一点,东海商社一方面改进制糖技术,凭借质量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效应取胜,另一方面则釜底抽薪,试图控制源头的原料产地。只要把广东、南洋这些主要产糖地区握在手里,别的地方零星产的那点糖还能翻天吗?

说到这里,符凯伟想起了什么,对张正义说道:“对了,电信组特别嘱咐过,说上次韶州那些铅锌矿要多收购些回去,就要矿,不要粗炼出来的,订货单上有,等等你好好看看。”

张正义一愣:“为什么,不是说那些矿质量不行吗?等等……电信组?怎么是他们?”

广东多山,矿产资源丰富,尤其铅锌矿很多,之前就采购了不少随船运回去。但是其中有一些炼出来的锌品质很差,相关部门很是嫌弃,本来都指明不要韶州(韶关)矿了,这怎么突然又转性了?而且这铅锌都是冶金部门用的多,怎么又跟电信组扯上关系了?

符凯伟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周围,确定无人之后,小声说道:“原因找到了,是因为韶州铅锌矿里混有杂质,所以影响了性能。但是这杂质可不简单,里面有锑,还有一些超出了我们以往的预料的东西,是锗……”

“什么?”张正义感觉世界观一下子混乱了,这画风不对啊,“锗,你是说做半导体的那个?我们蒸汽机都刚整利索呢,怎么就倒腾起锗来了?”

符凯伟笑了一下:“还不是无线电逼的?电信组攒了个小无线电系统出来,看得大会大喜过望,拨了好些资源过去,还定了个五百公里通信的远期指标,这可就苦了他们了。这么远的距离,技术难题一大堆,所以电信组的余莫他们就想起了这个锗。余莫对业余无线电有些研究,据他说,锗并非越纯越好,掺杂一定杂质的时候反而能更好地发挥半导体作用,所以即使以我们的水平努努力也是能做出来的。锗晶体管是可以手工制造的……我也不知道他说得对不对,但就算搞不出真正的晶体管,只要能做出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波器,那也非常有用了。”

张正义震惊道:“终于把无线电搞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