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453章 另一个世界:古里

医侦朝野 第453章 另一个世界:古里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64年,1月19日,古里。

东海远洋舰队在高郎步渡过了节日气氛浓郁到溢出来的三新之交,好好休整游玩了几天。但他们好歹还记得这次的主要任务和东方还在等待他们返航的亲人,于是迅速在高郎步处理了一批货物,购买了一些以各类闪亮宝石为主的当地特产,然后便继续西行了。

这次他们为了节省时间,弃沿途的小港而不入,直接绕过印度次大陆最南端的科摩林角(现在还不叫这个名字),花了四天时间,到达了闻名遐迩的古港“古里”。

古里港,位于印度西南沿海,也就是后世的科泽科德港,是中世纪西印度最发达的海贸中心,每年都有无数东西方商船在此汇聚,天量的财富在此潴留和流动。

唐人把这一带称作“古里国”,又作“南毗国”或“故临国”。此国是历史上与中国羁绊最深的印度邦国之一,从隋朝开始,官方民间史书就不断记录着这个异域国度,贸易路线往来不绝,交流极为密切。

后来郑和下西洋,曾七次经过古里,在此完成了巨额的交易,并将古里国的使者带回了中原,还让这个国家获得了明朝皇帝的册封。最后,他自己就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时候在此地去世。

而郑和的去世,也意味着中国人在西洋上最后的辉煌终结了。当时,明朝已经施行了海禁,民船不得下海,郑和舰队的强盛并不能掩盖民间海商的落寞。自此之后,中国航海事业便渐渐衰退下去,唐商也逐渐在古里销声匿迹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郑和去世大约一个甲子之后,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了印度,首先登陆的港口就是这个古里,也就是经常见诸记录的“卡利卡特”。而那时,卡利卡特尚流传着东方庞大舰队的传说,但也只剩传说了。这座古老而繁华的港口城市,无疑见证了东方的沉沦、西方的崛起。

而现在,有一支新的、来自于东方的舰队到达了这里。

……

“嚯……真是壮观,这几乎能与泉州相比了吧?真是想不到,古里居然是这么个好地方,难怪达……”

展现在韩松面前的,是一幅瑰丽壮观的巨港景象:长长的大河之中,数不清的商船在里面停泊着;大河北岸,是连绵无边的城市景象,虽然没有方方正正的城墙,但也别有异域风味;街市上人头攒动,随处可见的寺庙之中传来钟鸣与吟唱之声,即使在港口上,也能隐约闻到香料的味道。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人口怕不是得以万计,即使是几年前的胶州也赶不上,只有泉州这样的贸易圣地才能与之相比!

河港之中停泊的商船一眼望不到头,根本清点不过来。由于印度西海岸已经是阿拉伯人的势力范围,因此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阿拉伯式的瘦长型三角帆船,但中式船也很常见,一般十几艘为一组停靠在一起。当然,即使是中式船也不一定就是中国人的。还有一些之前见过的南洋式船只,此外还有少量的第一次见过却又有些眼熟的桨帆船,艏艉呈流畅的弧线高耸起来,有着艏斜桅和方形的软帆——这是欧洲帆船!

这样的景象,让韩松等人再度兴奋了起来:大就意味着富,富就意味着有大钱可赚,他们在此大有可为啊!

韩松立刻把汪然叫了过来:“林钊,这古里国现在是由谁治理?本地可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和规矩?若是要下去交易,该如何入手?”

汪然看着古里港的景象,也产生了一些怀念的感觉:“回提督,现在治理古里的是南毗王,南毗王是信婆罗门教的,对外人还算不错,尤其是我们唐人和大食人这样白肤的,比当地国人还要更高一等。若是交易的话,直接下船寻牙人牵线便是,毋须顾虑太多。对了,我在此地也有几家相熟的坐商,既有土人也有唐人,若是有需要,提督可喊我去帮忙。”

韩松听了会心一笑,婆罗门教四等人制度在后世可是耳熟能详。现在的中国人并不被认为是“黄种人”或者“蒙古种人”,这是后世欧洲人发达了之后才给起的略带贬义的说法,当然,“白人”或者“黑人”的说法也没有,当下的人更倾向于按文明程度给人群排等级,而唐人无疑是最高等的几种之一。在印度,唐人和阿拉伯人一般被等同于刹帝利来对待,地位比一般的平民还要高。

汪然又继续说道:“风俗规矩……倒也没甚特别的,只是得注意不能渎神,不然会犯众怒的。对了,当地人敬牛为神,不但不吃,连耕作都不用,任由牛在街市上到处走,所以提督须得约束部众,莫要冲撞了那些畜牲。哦,还有,城中还居住了不少回回,他们禁食猪狗,我们自己吃倒是没事,但若是交易宴请,也得注意。”

韩松又摇了摇头,这帮子**还真麻烦,牛也不行猪也不行,就只能吃羊了吗?

“对了!”汪然想了想,似乎回忆起了什么要紧事,又看了看南边,“去年我在这里的时候,听说南毗王在和南边的一个信回回的甚‘乌大’王起了战事,两国之前断断续续已经打了十几年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

“呜——————!”

正说着,突然河南远处传来了一声长长的低沉的号角声,隐约还有大象的嘶鸣,船上的人都吓了一跳。

陆地上也骚动了起来,渐渐的,有小股小股的士兵从古里城中各处涌了出来,开始往南集结。街市上不少人也跟了过去,但看上去更像是跟着去看热闹的。除此之外,倒也没产生太大的慌乱,并没有出现常见的因兵灾而逃难的场景。港口内一些战船也敲锣打鼓地行动了起来,先是往南岸晃了晃,又往河口的方向划去。过了一阵子,还有大象从城外的军营里出现。

汪然张嘴结舌地看着南边,然后突然甩了自己一耳光:“呸,我这乌鸦嘴,还真打起来了啊!”

韩松大风大浪见得多了,但看到这副场景还是感觉有些傻眼:“这,这什么情况,这就要打仗了?但怎么一点紧张气氛也没有啊?!”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古里城中没乱起来,他们自恃有武力凭依,也没太过在意,按部就班地泊入码头,下船寻访起来。

古里港是个自由港,统治者南毗王并不征收关税,只对在城中设点经商的内外坐商征税。所以港口没有讨厌的市舶司官员上来检查,只收取了一笔不小的停泊费,便引领舰队泊入了一片刚刚空出来的泊位。

这里不愧是成熟的海贸港口,已经有了一整套服务体系。就在远洋舰队停泊的时候,就有一堆衣装各异的牙人已经等在码头不远处了,等到看清了船上都是黑发的唐人样貌,一个唐人牙人便笑呵呵地告别同僚,带着几个印度随从迎过来了。

按惯例,狄柳荫首先下去与他交涉。双方言语相通,古里的设施也比较完善,很快就敲定了合作事宜,牙人帮助狄柳荫在码头附近租了一处仓库,并且约定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带他拜访城中的几家大商人。趁这个机会,狄柳荫也趁机打听了一下最近的战事问题。

原来,古里国南毗王这些年来一直在抵抗南边“耳那国”的乌大王。这两家原先同是注辇国的臣子,而注辇国也就是后世通称的“朱罗帝国”,是南印度地区一度兴盛的一个大国,信奉婆罗门教,古里、锡兰岛都曾经是它的领土,与中国也有悠久的交往史。不过近几十年来,注辇国渐渐衰落下去,各方领主纷纷自立,原本偌大的版图碎了一地,古里国和耳那国这两个邦国也独立了出来。

虽然曾经同朝为臣,但这两个邦国可是世仇。耳那国地处内陆,信奉天方教,战斗力较强,咄咄逼人,试图占领古里港这个肥地获得出海口;而古里国信奉婆罗门教,战斗力就要差一些,但是守着港口财源充沛,所以能雇佣来不少悍勇之士作战。这么一来,两国便算势均力敌,一直战了二三十年都未分胜负。只是,近几年古里国渐渐落了下风,被耳那国蚕食了不少土地,虽说核心的古里城仍然掌握着,但听说乌大王的军队已经打到南边河边了,这不,今天就又打过来了?

至于本地人为什么不怕……呵呵,跟当时罗卫城的情况差不多,乌大王要的是收税权,又不是商人们钱包里的钱。反正就是做个买卖,上面谁收税不是收啊?所以自然不干我事,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也不太害怕。

历史上,最终天方教的耳那国确实战胜了婆罗门统治者,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天方教邦国,执行偏向于大食人的政策。后来与郑和、达伽马等人打交道的,也是耳那国乌大王的后裔,不过他们对两股势力有所偏向,对郑和是笑脸以待,对达伽马却给了张冷脸,这也导致了葡萄牙人后来对此地执行了武力征服。

“呵呵,”李涛听完狄柳荫带回来的情报,轻蔑地笑了起来,“这印度人还真有意思,难怪是征服者的天堂呢,反正都是当奴才的命,谁当主子不是主子?”

狄柳荫摇摇头:“也不能这么说……关键是上面的婆罗门都不把下面的低种姓当人,下面怎么会与国而战?不说这个了,你不觉得,这是我们介入古里局势的好机会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