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423章 新币制 上

医侦朝野 第423章 新币制 上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63年,6月6日,小暑13日,连云。

季国风又看了一下石桌上的小匣子,里面赫然排列着数枚或方或圆的硬币,大多数是金光闪闪的,足以亮瞎一般人的眼。

不过骗得过别人,却骗不过材料专业出身的季国风。这种鲜亮的金黄色显然并不是黄金,而是铜锌混合铸造出来的黄铜合金,论起材料成本,其实比纯铜还便宜些。它看上去特别值钱,是因为此时世人并未发现铜锌混合的秘密,就算有人发现了,由于冶炼技术不够,也造不出东海黄铜这般鲜亮的色泽,所以东海人大胆地选择拿黄铜来作为他们的铸币材料之一。

他略一迟疑,就取出一张手绢,垫着手径直把里面唯一一枚白色的银币取了出来,拿在手里仔细地看着。

这枚银币外围压了一圈防刮削的锯齿状纹路,直径25mm,厚约2mm,和后世的一元硬币差不多大,甚至设计也类似:一面是“壹元”两个大字,周边用一圈小字注明了“东海中央造币局”和“0008”两个字样;另一面是东海标志性的辣椒土豆社徽,不过受限于工艺无法造得太精细,是请赵阿洛新设计的简化版,只有寥寥几个线条,但看着还算生动。

季国风似乎对此不太满意,摇着头说道:“太糙了点,看着应该是冲压出来的,又简单修了一下,也就比中世纪的一般水平好一点……罢了,反正是足银的,丑点也问题不大,不过怎么这么轻?这有十克吗?”

虽然钱币的制造是由工业部出人负责的,但他们只是负责工艺实现,具体的设计指标还是要听从金融系统的意见的,所以季国风对新币的细节并不太了解。

孔嘉谊点头道:“嗯,你猜对了,就是十克整。其中银92.5%,其余主要是铜,据说是因为纯银太软,颜色也不好看,所以混进……嗨,我跟你卖弄个啥?班门弄斧,班门弄斧了。总之,虽然有些铜混进去,但和当前市场上一般白银的成色比起来也不差,也能算是‘足银’了。”

季国风又看了看那枚银币,似乎观感好了些:“既然如此,那么你们为什么不把成色再降低一些,比如银七铜三,那不是能收到更多的铸币税吗?”

孔嘉谊一听到那三个字,就摇起了头:“不,铸币税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如果说纯银银币已经广泛流通,在社会中成为了计价标准,那么你降低银币的成色但仍然让它与纯银币等值流通,那才能收到铸币税。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降低了成色,使用者也只会认可你实际上的含银量,重10g也只会认7g,不会傻乎乎把它当纯银币来用,所以你是收不到铸币税的。”

季国风立刻领悟了过来:“那么这么说的话,等到银币流通广了,就可以降低成色了?”

孔嘉谊笑了一下:“可以,但没必要。降成色能收铸币税,是因为铸币方给它附加了额外信用,也就是新币和旧币都可以一视同仁地缴税、购买商品,那样劣币才会有同等的流通价值。但话说回来,我们要是真到了有那种信用的时候,就算指着一张纸说它能和银币等值流通也是可行的。所以,就算真的要收铸币税,也不需要用降低成色这种幼稚的手段,完全可以发行与银币等值的纸币,神不知鬼不觉地收嘛!”

季国风也笑了一下:“讲究还真多。那么,为什么是10g呢?是随便取了个整,还是又有什么讲究?”

“嗯,确实是有讲究的。很显然的道理,币值越大,越不容易花用,流通范围就越小。现在银贵,如果仿造西班牙银元七钱多的规格的话,一枚银币怕不得值好几贯,那样的话很难进入流通领域,只会被富人拿去窖藏起来,那就与我们货币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了。

所以我们想尽可能推广银币的话,就得把它做得越小越好,但也不能太小,否则携带不便,也更容易损耗。最后权衡之下,我们就把币值目标放到了一贯上。‘贯’是商业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普通平民也能够接触到这个量级的货币,还可以与我们之前的会计系统无缝接轨,算是个比较合适的目标。现在银价有所回落,考虑到历史趋势,近期内汇率应当稳定在一两银换三贯钱多一点的水平上,那么10g银的价值就与一贯钱接近,采用这个规格比较合适。正好,这点银的大小与后世的一元硬币差不多,还算方便。”

“果然是壹元硬币啊。”季国风又掂了一下那枚银币,但是突然发现了什么不对:“等等……三贯多,就算银价2500文一两好了,一两37.5g,10g是667文,这不是不到一贯吗?”

孔嘉谊神秘莫测地笑了一下:“是的,这就牵扯到升水的问题了。”

季国风有些头疼,他们这些搞钱的人调调还真多:“升水是什么?”

孔嘉谊咳了一声,说道:“升水就是贵金属铸成货币之后,由于货币本身所存在的加工成本、艺术价值和实用性,所产生的价格上升。”

季国风作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说人话。”

孔嘉谊嘿嘿一笑,又说道:“举个例子好了。当初,哦不对,是后世,西班牙银币流入中国之后,由于它印制精美又便于点检,所以即使只有七钱多重,也仍然有很多人愿意拿它当作一两银子来用。到了后来墨西哥独立,西班牙银元绝版之后,这个价格甚至上升到了五六两银子之多。这就是升水。特别说明一下,这是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与铸币税看起来很像,但不是一回儿事。”

季国风立刻抓住了重点:“哦,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们的银币也会产生升水,所以事先定低一些,以更好地接近一贯钱的价格?”

孔嘉谊点起了头:“是的。实际上,与其说是使它升水后接近一贯,不如说是我们在诱导它升水到一贯。”

季国风一皱眉:“这又是什么意思?”

孔嘉谊一下子产生了一种主导场面的优越感,继续解释道:“如果升水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有一个透明的外汇市场进行频繁的货币交易,那么一枚银币是不可能精确地等于一贯的,而会是像0.928贯或者1.144贯这样的数值。

但这需要一个发达的金融系统支持,而对于目前初级的商业行为来说,这样的完全透明市场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何况如此复杂的数值会让使用者感到困惑,正常来说,他们会不自觉地参考更熟悉的计量单位——贯来计算,除非是特别重要的交易才会斤斤计较。如此一来,只要我们把银币的真实价格定得比一贯略低,那么加上升水后,市场价就真的会趋向一贯左右了。”

“好吧,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季国风大概理解了他的意图,但也对这个目标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你这个算盘确实打得不错,但是你真的能保证市场会按照你的指挥棒前行吗?就我现在能想到的,至少有两个方向会干涉你的计划。第一,我们大量投放银币之后,银价难道不会下跌吗?第二,如果我们的银币收到广泛欢迎,被民间大量收集,那么价格不会反而上升吗?这两个方向错综复杂,恐怕不是人力所能调控的吧?”

孔嘉谊点点头:“确实如此,真正的市场是很复杂的。但这就要靠你们了啊!只要你们足够给力,能够把控住日本的白银出口,那么我们有了一个充沛的白银来源,那么就至少在初期能够控制住市场上的银币汇率。而且就你刚才说的这两条,不正好可以用来左右制衡吗?初期,民众对银币的认识度不高,升水不会太多,所以我只留了一百文的空间,但随着普及度和认可度的提升,升水也会随之上升,而这又弥补了因为白银输入而导致的银价下跌,从而使得汇率更趋稳定。就算到了后期控制不住,但那时候我们的金融制度已经转换到银本位上去了,就算汇率波动也没问题了。”

季国风这才想起来他给自己人接了一个去日本获取白银的麻烦差事,叹了一口气,决定放过这个话题。

他把银币放回匣子里,又随意从中取了一块方形的黄铜钱币出来,看了一下,问道:“‘十分’……这是辅币?怎么是十分不是一角?而且为什么是方形的?”

这几枚铜币形制类似,都是圆角矩形的,有大有小,看来是同一系列的钱币。季国风手里拿的这枚对角线长约55mm,虽然是长方形的,但是图案设计倒是与银币类似,正面是“十分”等字样,只是多了一行“东海联合储备局”的小字,背面是东海logo,右上角还打了一个小孔便于穿线。

孔嘉谊点头道:“确实是辅币,更确切地说,是兑换银币的‘金属兑换券’,十枚这种十分铜代币就能换一枚壹元银币。之所以是‘十分’而不是‘一角’,是因为现在的人对“一角”这个单位不太熟悉,为了影响力起见,还是用更常见的‘分’,也就是‘1%’为单位吧。造成方形是为了规避政治风险,毕竟理论上我们还是‘我大宋’治下,私铸铜币是犯法的。虽说天高皇帝远他们也管不到我们,但象征性规避一下风险也用不了多少成本,还能避免百姓把我们的代币跟南宋不值钱的大钱联想起来。”

客观地说,这些铜币的制造工艺比起银币还要更胜一筹,毕竟是材料价值与面值不对等的辅币,工艺上自然要多找补一下。

季国风点点头,把铜币掂了一下,想了想,又产生了疑问:“按刚才说的一元相当于一贯铜钱算,这一分差不多是七八文旧铜钱,能买好几个烧饼了呢,对于日常应用不还是嫌大了些?怎么没有更小一级的辅币呢,比如0.1分什么的。”

孔嘉谊摇头道:“不,铸小额铜钱其实是个不划算的买卖,铜价比钱价便宜不了太多,没多少利润空间,早年甚至都有融钱铸铜器的呢。而且如果我们去铸造一种与1文铜钱价值相当的辅币的话,比如说‘1/8分’,那不是强行把铜钱和银币的价格绑定了吗?这种自缚手脚的事还是不要做的好,那些花个一文两文去街头买个炊饼的流通领域,还是让给铜钱去吧。”

季国风又奇怪地问道:“铜钱不划算,铁钱也可以啊?”

孔嘉谊一皱眉:“确实可以,但铁钱不好保存,名声也太差,搞这个会拖累新钱币的声誉。等以后稳固了再说吧,实在不行让商业银行发行些小额纸币也能凑合用。”

“这样啊。”季国风把这枚十分铜币放了回去,又翻看了一下,里面从小到大共有一分、十分、五十分、壹元、十元五种规格。看到后面这些大额代币,他不禁问道:“嗯……这小于壹元的肯定是得用辅币没得说,但是这壹元和十元两个是什么道理?难道有人会舍弃真正的银币不用去换你这不值钱的铜牌吗?”

孔嘉谊正色道:“当然。首先,我们会保证铜代币与银币足额兑换,保证它的信用,所以用起来跟银币也没差。其次,这大额铜币也是有实用价值的。银币虽然货真价实,但是使用中会刮擦、损耗,虽然小的损耗我们可以无视,但严重损耗,比如断裂、缺角的时候就得重新计值了。这样保有银币就会有一定的损耗风险,而换成壹元铜代币的话,则怎么用都无所谓,用起来更安心。至于这个十元铜券,它只有40g重,论面值重量比是银币的两倍多,更适合大额交易,你看看,我特意让马玉石对它用了更高的工艺等级,看上去绝对不一样。”

季国风将信将疑地将那枚十元铜币接了过来,拿到手里之后果然感觉眼前一亮。

这枚大号铜牌长约85mm,宽约53mm,对角线正好100mm,比例符合黄金分割,放在手里不轻不重,手感极佳。正面除了有常规的文字标识,边缘还有一圈花边,空白处还有若隐若现的纹路;背面就更是了不得,不再是简易的logo版辣椒土豆标志,而是一艘烈焰级乘风破浪的图像,虽然只抽象出几笔线条,但看上去精美异常,不知道马玉石是怎么做出来的。

他将这枚等于十枚银币的铜牌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还真有了些爱不释手的感觉:“嘿,还真有点意思。你还别说,就算这小牌牌换不了银子,用十元银币卖给我,说不定我也会买上几张把玩一下,有意思。不过……这手感怎么这么熟悉呢?等等,这不是信用卡的大小吗?”

“哈哈哈哈……”孔嘉谊忍不住得意地笑了出来,“就是信用卡!后世资本家们把信用卡做成这种黄金比例的大小,最能勾起人的**,想必也是用了一番心思的,现在正好被我抄来了!怎么样,想想,以后土豪们去青楼,结账的时候潇洒地掏出一张卡,大方地说一句‘刷卡,不用找了!’,那该多有意思?所以我说,这种大额代币还是很有前途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