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286章 天下又双叒叕震动了

医侦朝野 第286章 天下又双叒叕震动了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62年,3月5日,徐州。

奔腾的南清河之上,八艘星火级分成了四个小队,正在徐州城北的河段上巡逻着,阻断了徐州从水路离开的通路。

南清河自梁山泊流出,一路向南,在任城县(后世济宁)附近与发源自泰山山脉环抱之中的泗水交汇。两条大河合二为一,一通浩浩荡荡向南流去,流经徐州、邳州,一直汇入淮河之中。广义上来说,由于黄河水一头奔入梁山泊之中,所以这几条河流也是黄河水系的一部分。

如此的大河,自然是可以通航星火级这样的海船的。反正本来它们吃水也不过两米多点罢了,只要避开河口和其它各处的浅滩暗流,便可巡游于河水之上。如此一来,海军的23艘在役的星火级也就可以利用起来了,太小的河流去不了,但在大河上的巡逻任务完全可以做嘛,抢手的河级浅水炮舰就可以去执行其它更合适的任务了。

“驻守邳州的,是邳州行军万户张邦直。此人是伪济南公张荣之子,因此恐怕会负隅顽抗,李制置那边可能要费些力气,但也无妨……”

新一代的“小雪号”上,陆秀夫对分舰队指挥符凯伟如此报告着。

呃,说来陆秀夫也真是个奔波命。上个月宋军攻占滕州之后,李庭芝部乘势南下,战线延伸到了徐州和邳州一线,靠近大河却远离东海军南面旅的战区。所以陆军的宁惟俞率领第二团向北回调,在第一团的接引之下,杀穿了兖州方面的蒙军在邹县布置的防御,经曲阜回到了泗水,现在不知道又杀到哪了。而海军自水上介入,接手了对宋军的支援工作,这熟悉情况的陆秀夫就又被符凯伟要来了船上,继续负责与李庭芝的联络。

蒙军在徐邳地区有两员大将镇守,李杲哥驻徐州,张邦直驻邳州。今日东海海军出现在徐州城外,不是为了攻拔这座重城,而是为了阻断李杲哥部对张邦直部的支援。

邳州位于南清河、沂水、睢水三水交汇之地,战略地位重要,因此不日前李庭芝会同淮安来的宋将华路分对其发动了进攻。不过张邦直手下兵力不少,未必能简单攻下,所以东海海军对其进行了支援。邳州那边高川率领四艘浅水炮舰直接参战,而符凯伟带着八艘星火级过来封锁了徐州。

符凯伟听完邳州方面的报告,点了点头,但也没太放在心里,邳州孤立无援又被火炮围攻,即使张邦直再厉害又能坚持几时?所以他很快翻过去,又问道:“徐州这边怎么样了?”

陆秀夫翻了一页,又开始报告起徐州的情况来:“徐州,天下坚城,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北濒泗水,南靠群山,墙高城深,若非水陆并进、十倍之兵,则不可破……”

确实如此,徐州太过重要,不得不慎重应对。因此,在攻击邳州的同时,滕州方面的宋军已经开始南下,在南清河北岸扎起了营地,准备接引即将从邳州凯旋归来的大军。这立起的营寨一片片的,虽然里面没什么人,但远远看去可是很吓人的。与此同时,南方淮安、怀远一带的夏贵也开始集结兵力北上,准备与北边的李庭芝部一同夹击徐州。东海军自然也有一套方案,应对徐州坚城。

符凯伟听着陆秀夫的报告,面上挺认真,但其实没怎么放在心里。因为他是有先知优势的!

虽然文化部不可能整理出历史上此战的每一个细节,但重大事件总是能确定的。历史上,夏贵部肯定是攻下了徐州和邳州的,而且似乎并不怎么费力。既然当初都能拿下这座坚城,那现在有海军助战,那肯定更没问题了。

他听着报告,站起身来,往门外的甲板上看了看。这艘小雪号是第二舰队新更换的旗舰,仍然是浅水特化的型号,但是长度增加到了二十八米,最宽的舯甲板上放了四对凶悍的巨龙炮,其余炮位也配备了龙吟炮,能够喷吐出难以置信的火力……

“等攻打徐州的时候,差不多得这个月底了吧,那时候,就放下几门巨龙炮去,看看攻城的威力……这个不重要,夏贵正在由南向北讨伐宿州,要不要先去帮他一把,加快速度呢?现在睢水与黄河相连,过去倒是不算太远,只是不知道睢水水文如何,要不要派河级过去?”

锁住淮东防线的“珍珠链”亳、宿、徐、邳四州,看似位于平原,实际上是都有大河与淮河相连的。亳州有涡水,宿州有睢水(通济渠),徐州、邳州有泗水(南清河),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大河在,大军所需的补给才能通过水路轻松运去运走,它们也因此才成了兵家要地。

正当符凯伟思索着未来的布局的时候,门外突然有人喊起了报告,叫进来一问,原来是徐州有人打着白旗出城,看着像是派出了使者过来。

“使者?李杲哥在打什么鬼主意?嗯,不过见见也好。走,去南岸!”

……

3月10日,清明日,临安。

“号外,号外,特报,大捷!徐州大捷!天下震动!”

“徐邳总管李杲哥不战而降!邳州万户张邦直出降!徐邳二州重归王土!”

自从今年李璮归正,尤其是二月份开始双方正式开打之后,《江南新闻》就骤然提升了出刊速度,正刊加快到了每月初一、十五各一期,此外逢五逢十又各出一期特刊。特刊只有两版,一版图文并茂介绍北方的最新战况,另一版刊登爱国文人发表的文学作品和广告,将江南读者的生活与淮北战场紧密联系了起来。

宋朝人民虽然不重武,但是纸上谈兵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丰富的情报、尤其是节节胜利的情报,果然点燃了他们的热情,一时间街头巷尾、酒肆青楼到处都是指点江山的士子。

今天是特刊发行的日子,但这份特刊的抢购热潮显然远远超越了以往,因为与之前的稳步推进小打小闹不同,这次终于爆出了一个惊天大新闻——王师北定徐州了!

这个消息不但出乎宋人的预料,甚至也出乎了当时在现场的符凯伟的预料——他虽然设想了各种攻陷徐州的方式,但就是没想到,镇守徐州的李杲哥居然是一炮未放就主动投降了的!

这也是当局者迷了。在他和其它股东看来,时局大势仍然在蒙古一边,因为历史上写的清清楚楚,李璮速败,宋军把打下的地盘又全吐了出去,最终元朝南下灭宋。这种显著的强弱对比之下,怎么会有人背蒙投宋呢?这不是四九年入〇军嘛!

但是,他们是能看到“未来”才会这样想,而活在当下的李杲哥看到的和想的可就不一样了。

在他看来,蒙古人南攻这么多年都没拿下南宋,反而折了一个大汗,还惹出一场内乱,现在又世侯并立、李璮造反,宋军北伐节节胜利,怎么看怎么都是亡国之相啊!

要是他在蒙古人眼皮子底下也就罢了,但是现在徐州南有夏贵、北有李庭芝,南清河上东海巨舰到处巡梭,河北岸不知驻扎了几万大军,这时候不主动投降换个好下场,难道要等被包围之后给蒙古人陪葬吗?

所以他果断做了俊杰,开城投降,白白送了符凯伟一个大功,让宋东联军拿下了这个重地。

事后,符凯伟又紧急派人带着李杲哥的使者前往邳州劝降。此时邳州南部的宿迁县已被华路分攻下,州城下邳被南北围困,邳州万户张邦直接到李杲哥的劝降信,知道自己已经身处万劫不复之地,虽然有济南族倾之仇,却也只能开城投降了。

自此,从徐州东至海,广阔的淮北平原,全部落入南朝一方!

徐州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谈,稍微通晓地理的人都知道它的险要地位。消息一出,立刻吸引了全临安的注意力,各路人马纷纷热议了起来。

“好!徐州既降,南北便通,从此京东江淮连成一线,可与北虏持久对战了!”

“非也。齐国公城坚兵多,自可坚守,王师应溯河而上,收复开封!”

“非也非也。开封地处中原,路途遥远,哪有那么容易收复的?端平之败都忘了?不若入南阳地,取邓州,再奇袭汉中,收复蜀地才是!”

“非也非也非也。蜀地路途艰险,收复起来得花费多少力气?不如跨海捣燕,收复燕云!”

“……”

街头巷尾,酒楼茶肆,火热的议论声连绵不绝。南宋被动挨打了百多年,如今居然主动进取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收复大片失地,如何不能让他们振奋呢?

当然,如果仅是徐州的好消息,那还不够。要知道三十年前端平入洛之时,宋军可是一度收复开封、攻入洛阳的,但最后还是被蒙军给打回来了,损失惨重。因此在普遍的乐观情绪下,还是有不少年长者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但这还没完,之后又有不断的捷报传来。

3月15日,北方再次传来消息,东海海军入睢水,配合夏贵亲率的大军,攻占了符离、宿州二城。

3月20日报,夏贵大军南下,又有怀远军一部北上,夹攻宿州南部重镇蕲县。在东海巨炮的轰击之下,城墙塌陷,宋军一拥而入,生擒蕲县权万户李义、千户张好古,歼灭蒙军数千。

4月5日报,夏贵大军士气高涨,进入涡水,誓师北伐,定要收复亳州!

这些消息,若是放在以往,哪一件都是足以令天下震动的大事,但现在却接二连三地传来。频繁的震动之下,宋人越来越振奋,到后来甚至都有些麻木了,对战事的新鲜感渐渐褪去,风花雪月之风再次刮了起来。

“哈,是子安兄啊,别来无恙!怎么,这期的新闻看了吗?”

“看了看了,王师北上了!夏锦龟实在威武!来,为大宋喝两杯。”

重阳楼上,两帮士子相遇,寒暄一番之后,在同一桌坐下,叫了酒菜,闲聊起来。

(“锦龟”是夏贵的号,他于溧阳建了个府第,挖地基时挖出一只金龟,一时传为佳话。赵昀听说后,钦赐府名“锦龟堂”,此后夏贵便多了这么个号。在此时,“龟”并非贬义,反而有长寿的意象,是一种吉利的动物。)

“呵呵,恭敬不如从命。子安兄,上月那片《西江月》我可拜读过了,‘枯树又发新春……’,文采更胜从前啊!”

“哪里哪里,若是平沁兄发力,登上二版不是轻轻松松?来,今日不醉不归……”

这样的人群,在重阳楼和其它酒楼里到处都是。胜利的好消息,也刺激了临安的娱乐业,有产阶级相比平时更乐于出去喝杯茶吃点小酒,与人交流最新消息,同时也分享胜利的喜悦。

在这连串的振奋消息之下,有人花钱,但也有人反而赚了些钱。

重阳楼二楼的一个雅间里,林大力笑着把一叠会子推到了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士子面前。“与权兄,有劳了,前后两篇雄文,实在令人慷慨激昂。这是润笔费,还请收下。”

对面的士子朝那叠会子瞄了一下,虽然现在会子贬值,但这么厚的一叠,仍然是不小的一笔钱,当即说道:“不过是写几个字而已,宜中何德何能收此大礼!过厚了,过厚了!”不过嘴上这么说,手上却并没有把钞推回去的意思。

林大力笑了一下,把会子塞进了他手里,说道:“不必客气,与权这两篇文,可顶千军万马啊!千军万马得要多少粮草?与权省下了这么多,得此报酬自然是理所应当的,收下吧。”

林大力是东海商社文化部的股东,当初在胶西县搞舆论搞得不错,后来就被派到了临安来,跟魏万程搭伙搞文化事业。之前还只是搞搞报纸写写小说,没太显山露水,但到了今年战事大作,他就忙碌起来了,在舆论场上兴风作雨,编排新闻自不必说,还请了文人专门撰文鼓动气氛,那是一个热闹。

眼前这位,就是他发掘出来的一位白金写手了。

此人名为陈宜中,字与权,来头可不小!后世,他可是做了南宋的末代丞相的人,带领这个已近末路的王朝走入了最后的终结。他的后半生,历史评价是很不好的,屈辱求和,优柔寡断,还与陆秀夫、文天祥不和……不过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他仍然只是一个年轻气盛的读书人。

宝祐年间,也就是大约六七年前,陈宜中在太学读书。当时的丞相丁大全昏庸无能、**朝政,引发了士人的不满。陈宜中与五位同学一起上书弹劾丁大全,遭到了他的报复,被逐出太学。但是他们却也因此得到了不畏权贵的美名,时称“六君子”,按后世的说法就是青年意见领袖。

贾似道上台之后,注重招揽人才,或者说结党营私,就把这六君子想办法招徕了过去,而且奏请赵昀准许他们跳过省试直接参加礼部试,几乎内定就要当进士了。这个形势下,陈宜中最识时务,最主动向贾似道靠拢,很快得到了贾似道的赏识,就等明年高中之后重用了。

既然陈宜中现在也算是贾党一员了,自然也引起了同为贾党的林大力的注意,尤其是这个名字实在让他不能放过,于是很快狼狈为奸……哦不,是改善关系起来。

之前林大力找上了陈宜中,请他帮忙给《江南新闻》写两篇稿子,激发江南人民的爱国抗敌热情,顺便也输送一点利益,为未来打个伏笔。这也很符合陈宜中一贯的风格,他不就是愤青出身的嘛,肚子里早就有货,很快就准备了两篇雄文出来,质量甚至出乎了林大力和林大力的意料,这钱也算是花得值了。

陈宜中装模作样谦虚了一下,也不再推辞,就收进了怀里:“国家危急,正是我等士人挺身而出之时,以文字唤醒世人之热血,正是宜中分内之责!”

“好!”林大力拍手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哦,对了,还有一篇要麻烦与权,题为《亡国与亡天下孰辩》……”

“亡国?亡天下?”陈宜中咀嚼着这两个词,然后也击掌叫好起来:“说的好!一家一姓之亡为亡国,异族入主为亡天下。国可亡,天下不可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