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262章 民营经济

医侦朝野 第262章 民营经济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61年,10月20日,小雪。

东海市,胜利公社。

由于明年立春就是第一批义务兵退伍的日子了,也就说到时候就有两千五百个新晋的顷田户需要安置,所以在61年这一年,东海商社大肆圈地,新增了几千个顷田农场,好把最后一批志愿兵家属安置完,顺便再留出一片空地,用来安置明年的退伍兵。

在这个背景下,胜利公社接连新增了三批社员,总户数已经达到了119户,占地好几平方公里,即使以旧标准评价,也是个大地方了。

新分到整齐的一百亩土地的社员们自然欢呼雀跃,人人喜得所愿。而已经安顿了两年的老社员们则心态各异,有的纯粹是为多了新邻居而高兴,有的则担心这么多新增农场会不会进一步拉低粮价,还有人不但不担心,还非常兴奋,又有钱赚了!

胜利公社东侧的一处小土坡上,一个中年男人正带着几个年轻小子在拿着锄头挖着什么,不久后,一个小子挖出了一片黄黏土,大呼小叫起来。

中年男人上去捻了捻,果然不错,又招呼小子们就地继续挖起来,果然下面藏着一大片这种黏土。于是他高兴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是这个,黑子,今晚给你加两个白面炊饼!”

那名叫“黑子”的小子立刻咧嘴笑了起来,连连说着“谢谢东家,谢谢东家!”

中年男人找到了黏土,心情愉悦,于是抬起头一边观察起附近的地形,一边琢磨了起来。

“还是建在那条沟边吧,买条小船,多少能运些东西,取水也容易些。”

这时候,一匹马从远方奔驰了过来,中年男人认出了来人,迎了过去。等双方一靠近,他立刻喊道:“星子!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怎么,东家们准了没有?”

“准了,准了。”马上的男子拿着一叠纸翻身跳了下来,正是胜利公社的社主任祝星子。

祝星子把那叠纸塞给他,说道:“本来是要十贯授权费的,但咱们原先是商社劳工,所以只要一百文材料费就够了。看,不但给了八卦窑的授权,还添了一份图纸,如何,比你空想还是强多了吧?对了,大力,你找到合适的土了?”

“大力”欣喜地看着那份图纸,说道:“嗯,有,一大堆黄土呢,怎么都够用了。哈,有这图纸,建起来就方便多了。不过,这建窑用的砖和水泥,还是要先买一批回来。那煤什么的,还是找老莫家买就行了。”

“行,没问题,”祝星子看向那一处小土坡,彷佛看到了钱一样,“越快越好,公社那边还有一批砖和泥存着,你先拉来用。最近车坏了一辆,俺去找老孙修修,等修好了就接着往这拉!”

“好嘞,俺也快点!”

这“大力”姓赵,名为赵大力,原先也是东海商社的劳工,后来也参加了顷田计划来到了胜利公社,不过地没怎么好好种,反而被社主任祝星子拉去一起干起了盖房子的生意,也就是他那“胜利建设公司”。

说到这“胜利建筑公司”,就不得不佩服祝星子了。当初他跟同村的刘三旺合伙,想在本地搞个房地产生意,说来也巧,当时储蓄所正开始开展个人贷款业务,由于他和刘三旺是前劳工,所以各有三十贯的贷款额度。他们两人也是有魄力的,把积蓄和贷款一凑,出钱去北边穷村一次雇了十个小子回来,开始买建材自建房屋。

不过他俩都没什么专业建筑知识,只有祝星子以前在机械组的时候帮着组里垒过墙,虽说买来的建材都是成套的,也不敢贸然下手。还好,当初建设部派了一帮人过来,帮公社建设一批公用建筑,他俩带人上去端茶递水,才偷师到不少建筑技巧,开始试着自己建房子。

还算他们有点良心,没一开始就把这三把刀手艺往外卖,而是先拿自家屋子练手。这建房看上去简单,上手可就难了,细节一大堆,得知道该买哪些工具,知道要打地基,知道怎么混水泥,怎么用铅锤测垂直水平……就算都知道了,上手砌砖的时候也常常手一抖就歪了。好在本来要求也不高,就算手艺再差,就他们现在建的那种不到三十平米的小屋子,在几年内也看不出问题来。

当刘三旺家的小屋建成之后,立刻在全公社引起了轰动。

当时,各地公社方兴未艾,社员们地有了,牛大多也有了,就差田地附近的一间房子了,不少人都对此动了心。祝星子趁机宣布这房子是可以再建的,只要十贯一间,又引发了热议。不过最初一段时间大部分社员都没什么钱,只有少数几家凑了钱出来,请他们去建房。

在59年末到60年初的那个冬天,祝星子和刘三旺两人几乎没赚到什么钱,卖出去的几间房子大部分都买材料和给工人发工资了。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各家的作物相继收获。毕竟是一百亩地,即使是第一年他们对轮作制度还不太熟,也依然产出了超过以往的收获。再加上当年只有半税,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了不错的收益,少的也有十几贯的结余,多的更有好几十的,一时整个公社充满了欢声笑语。

既然有了钱,那么解决住房问题的愿望自然就高涨了。

祝星子和刘三旺两人接订单接得忙不过来,急忙又多雇了五个小子过来,还眼疾手快,把第二批社员里的赵大力忽悠了过来一起干。

这赵大力原先是建设部的劳工,虽然主要是烧砖烧石灰的,但对盖屋也有些了解,这种简单的小屋更是不在话下,相比两个门外汉,几乎算得上专业对口了。有他加入之后,这个胜利公社的建筑队就更是如虎添翼,同时开工三间屋子,几乎每旬都能盖好一间,质量相比最初的凑合也改善了不少。

到了60年底,他们一算账,这一年除去人工成本和建材成本,竟然结余了一百四十多贯,每人都能分到四十多贯,比种田赚的要多得多得多了!

这可不得了啊,这还只是第一年,等明年,社员更有钱,肯定想盖更多的房子,第二批社员也会成长起来,以后还有第三批、第四批……这都是哗啦啦的铜钱和储蓄券啊!

当年的除夕,他们三家一起,叫上做工的十五个小子,杀猪宰羊,吃香喝辣,好不快活,结结实实过了个好年。

到了61年,生意果然越发红火,盈利是节节攀升。他们还赶了个时髦,清明节后祝星子去储蓄所还款的时候,听说商社出了个新政策,就是民间商行可以注册公司了。虽然不太明白这“公司”具体有那些条条框框,但一听,似乎是合伙做生意的东西,注册了之后可以把名号记在书本上,让买书的人都看到。

祝星子当时就起了兴趣,现在有钱了,当然就该追求一点雅事了,这书上留名,不正是好事吗?反正每年一贯也不贵。

要是再早一年,他是死活不会出这笔钱的,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啊!

于是“胜利建筑公司”就这么成立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资本的本性,刚有钱的时候,祝星子还比较大方,但随着账户数字每月递增,他反而开始斤斤计较起来。

他让刚上了高小的女儿帮着一算账,发现建筑公司每年支出的大头,除了人工费,就是砖块和水泥的费用了。他们盖一间标准的小屋,差不多要一千五百块砖,建设部给的价格是一文一块,这就是两贯出去了。

多大的一笔钱啊!

这砖头不就是把黄土一捏再烧出来嘛,用得到一文一块吗?

不过,他又不能跟建设部去讲价,毕竟地位不对等,爱买不买。所以,他跟刘三旺、赵大力商议了一番之后,就想着自己开个窑烧砖,好节省成本。

赵大力更是提出,要建一个新式的八门轮窑,俗称“八卦窑”的,更省燃料,产量也更大。等窑建成,不但可以节省一笔买砖的费用,甚至还可以省掉不少木料的购买成本,因为砖便宜了,那就干脆墙就全用砖砌起来,不用木板了!

这不,他们说干就干,开始寻找建窑的地点了。不过,祝星子多了个心眼,先去建设部打听了一下,看这事犯不犯忌讳。建设部对此倒是不置可否,现在建材一直是紧俏物资,不在乎这么小个竞争者,他们自己建个小窑,能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从整体上看也是好事嘛。所以不但同意,还卖了他一份图纸。

那么,建窑这事就算办成了!

祝星子和赵大力两人又商议了一会儿,划定了建窑的地点,让小子们先将地平整一番。

“那个,”祝星子看了看周围的小子们,然后把赵大力拉到一边,小声地说道:“大力,老刘他之前跟俺说了件事,俺觉得顶有道理,等下次咱仨开会就定下来,俺先给你透透风。”

赵大力有些迷糊:“什么事啊?”

祝星子咳嗽了一声,说道:“那个,以后咱仨,在分红之前,先各拿一份工资。老刘管种地,他的工资就该随着收成来。你管烧砖,俺管盖房,咱俩的工资就跟干的活挂钩,干得越多,拿的越多。”

赵大力摸摸脑袋:“也行……可之前干得好好的,怎么要改了?”

祝星子道:“老刘提的,是为长远计的。你先记着,等聚起来再商议。”

赵大力懵懂地点了点头,又笑了出来:“还议什么,就这样呗。星子哥你一向有主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行了呀。”

祝星子摇头道:“这哪行,真这么搞,没几年,咱这公司就自己倒了。”

祝星子最近,除了琢磨降成本的事,就是在研究他们这个公司的可持续性。

前几天,刘三旺找上了他,居然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分红降低一些。祝星子大惊,忙问了原因。原来,刘三旺最近收到不少分红,竟有些心虚,因为今年以来盖房的活基本都是祝星子和赵大力两人干的,他只在地里干活,也照样分享三分之一的收益,觉得心里过不去,于是就有了主动降分成的想法。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深明大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目光长远。老话说得好啊,可以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当初三人一起拼搏,大家都在尽力,所以年末平分红利,谁也都觉得应当的。但是当事业做大了之后,有的人照样拼搏,有的人却坐享其成,这怎么能让人心服呢?

刘三旺这是看透了,他如果再接着拿同样的红利,那么早晚会让另外两人心生不满。这生意要是散伙了,他俩照样能赚这份钱,他可就不一定了。所以,还不如在这时候就先退一步,虽然少赚一点,但是另两人看在情面上,也会一直带着他做这个生意,长远的钱才是大钱嘛!

祝星子听了之后,一面深受感动,一面却觉得这也不是长久之法,于是这几天就一直在思考更好的办法。但是他前半辈子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就没经过商,也就是进了商社这几年才长了些眼界,哪里知道这些道道?于是没办法,还是去了储蓄所,请教那里的王秀才——当初给他办贷款的就是这个王秀才,后来每月去还款都要见一面,逐渐也就熟悉了。

最后王秀才给他出了个办法,就是“投资、工资、分红分离”,也就是把赚的钱分三份,一份继续投出去赚钱,一份按照实际的工作成绩分发,第三份才按比例分红。祝星子一想,这办法好啊,既能把生意越做越大,又能多做多拿,即使不做也有一小份分红保底,不正适合他们现在这情况吗?

所以,他就决定,等下次聚会的时候,就正式在他们这个“胜利建设公司”实行这样的制度。

跟赵大力透完口风,他便骑上马回了公社,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呢。

公司买了两辆车,其中一辆是贪便宜在集市上买的私造车,便宜归便宜,但老是坏。这不,昨天出门的时候车枢又断了,还好不是在半路上断的,等明天得推去孙木匠那里修一下。

这个月又有两个小子辞了职去南边打工了,唉,又得去多招几个,这留住人怎么这么难呢?为什么没人老老实实来给我打白工呢?

自家闺女现在上了高小,眼看着读得还不错,将来是大有前途的,不能叫她回来。不过老婆子带过来的那个儿子今年眼看就要读完初小了,成绩也不咋地,要不要叫回来帮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