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185章 一手枪,一手药

医侦朝野 第185章 一手枪,一手药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59年,7月16日,金口市,田横镇,田横岛。

陈远琪收拾完东西后,便带着医疗骑兵队,搭乘海军的船,来到了东南边的田横岛。

田横岛是田横镇东南方海上最大的一处岛屿,据说秦末之时,“齐王”田横不愿臣服刘邦,率五百门客逃亡此岛,此后此岛此镇才以他为名。(田横逃亡的海岛的具体位置有争议,但后世此岛确实是叫田横岛)

后世,田横岛上有旅游业和海产养殖业,居民不少,但在现在环境恶劣,完全没有人烟,只偶尔有渔民会在上面落脚。所以去年义勇旅在胶水县俘虏了一众蒙古部民后,就把他们“流放”到了这个岛上,由附近的海军负责管理。

大部分股东自此之后都把这些被流放者抛在了脑后,除了商务部的人会把他们当作人质和货物偶尔过问一下,就只有陈远琪这样的真正医生会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有所关心了。

小平底船乘着南风,一点点接近岛西岸。看到岸上依稀有农田的痕迹,陈远琪朝船长刘恒信问道:“他们还在上面种地?”

刘恒信是本地土著提升上来的,听了陈远琪的问话,立刻恭敬地行了一个军礼,然后回答道:“是的。上面说不能让他们饿死,但一堆死鞑子又不能终日养着,因此就发了些土豆,让他们自己种去。”

陈远琪点点头,又问道:“土豆也不是立刻就能长成的吧,之前他们吃的都是你们送去的?”

“是啊,也没便宜他们。我们让他们在上面采石堆土,修码头和灯塔的基台,按进度给粮。”

“干得怎么样?”

“呸,还不如去雇工来修呢。后面的精细活我们也没让他们去做,等有机会了再带工程队来精修吧,那边只让他们采石头存着了。”

说话间,船只已经抵近了海岸边的简易码头。岸边,已经有不少被流放者看见了他们,聚集了过来,但也不敢离码头太近,就在后面分成几帮,带着或期待、或畏惧、或愤恨的眼神看着这艘船。

陈远琪已经背起了药箱,见状又问道:“话说,他们之中有首领一类的人物么?”

刘恒信点头道:“有的,前面举着旗子的那些就是。”

陈远琪抬头一看,果然岸上的几帮人都是围绕着不同颜色的旗子站着的。“首领是怎么来的,你们指定的,还是他们自己选的?”

刘恒信笑道:“我们哪管那么多啊,当初高东家给岛上扔了八面旗子下去,让他们自己去抢,谁抢到了,领物资的时候就带头领,自然也就成头领了。就算抢到了,也不保险,还得提防别人再抢去,就现在这些旗子,都不知道易多少遍手了。”

“高川也真会玩……”陈远琪眉头一挑。

这时船也靠上了码头,他带着手下们三下五除二就翻了上去,刘恒信把船交给水手,自己也跟着上去做了向导。

“好了,检查你们的药箱,戴上口罩,然后,把枪拿起来!”陈远琪把自己带来的崭新的风暴枪拿在了手上,装好了弹药和火帽,“这边要是医闹起来,可就凶猛了。”

“是!”医疗骑兵们应了一声,也把自己的枪准备了起来,他们干这个可比治病还拿手多了。

这一行近二十个人就这么往岸上走去。一开始骑兵们还有些紧张,因为岸上人远比他们多,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可不好办。但是还好,应该是之前被海军调教过了,岸上的被流放者看到他们明显有些畏惧,不由自主往后退,留出了一大段安全距离,等到刘恒信吆喝了一声,八个持旗的首领才单独走了过来。

其中那个举黄旗的先走出一步,用流利的汉话点头哈腰地问道:“官爷,不知有什么吩咐?”

刘恒信朝陈远琪这边拱手一示意,说道:“这位陈东家菩萨心肠,来给你们看病了!若是你们有人得了病,就送过来吧!还是按规矩,一旗轮流送一个过来!”

见不是送来物资,八个旗主多少有些失望,但有人来看病也是破天荒的事,不敢怠慢,对陈远琪恭敬地一鞠躬,便往后去了。

过了一阵子,黄旗主将一个小男孩送了过来。

陈远琪见他鼻中流涕、不断咳嗽,将自己的口罩正了正,又戴上手套,对这个孩子望闻问切了起来。

“普通感冒……”陈远琪掰开男孩的口,看了一下舌苔,“问题不大,但是这营养不良……”

这个小男孩面黄肌瘦,显然不是病出来的,而是饿出来的。感冒可以等它自愈,饥饿可就不行了。想了想,陈远琪从药箱里拿出一个小包,塞进他的手里,叮嘱道:“每日用水泡一点,当水喝,持续一个月。”

这包“药”其实是切碎的松针和柿叶的混合物,前者富含维生素a,后者富含维生素c,廉价而有效。不管有多大作用,补补维生素总是没错的。

小男孩能听懂他的话,却听不太懂他的意思,茫然地点点头。但即使他不完全明白,也知道这包珍贵的“药”是好东西,紧紧捏在手里。黄旗主不敢让他久留,立刻让他带着药离开了。

他跑着向后面的母亲奔去,而母亲看到他手中的药,转过来看向陈远琪,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连连磕头。

“这……”

陈远琪有所感慨,但时间不多,还是继续给病人诊疗。既然有八个旗,他就把手下的医疗兵分成了四个组,每组负责两个旗的病人,讨论着“会诊”,他在旁边盯着。其实也没什么好讨论的,能治的大多能自愈,不能治的看出来了也没用,大多数都是给一包维生茶了事,偶尔有皮肉伤才会帮着消毒包扎一下。他们来看这一圈,主要还是查探一下有没有什么传染病,以防被一锅端了。

趁着手下们会诊的机会,陈远琪抬头观察起了周围人的神态。医院向来是悲欢离合的聚合体,这个临时的荒滩医院也不例外,外围仍有人用警惕和憎恨的眼神看着这里,还有的人对此产生了疑惑,但因此而感激的人还是不少的。

“倒没医闹的,也是,敢闹的刺头早就被砍了。不可抵挡的重压之下,不管哪个民族,都会露出怯懦服从的一面啊。”陈远琪摇头叹道。

不知道什么心态发作,他上前一步,大喊道:“我需要十个养马的,要有家人的,愿意的站出来!”

……

第二日,金口堡。

符凯伟匆匆走进金口市医院的办公室,见陈远琪和他的同事黄瀚、吕泽正在里面聊着什么,拉了把椅子一屁股坐到了他们的桌子旁,然后劈头盖脸地问道:“老陈,你是认真的?真想把那些蒙古人放下来?”

陈远琪一愣,然后赶紧摆手:“我可没那么激进,我只是觉得,人不可能天生就是坏的,总得给他们一个机会。愿意抓住这个机会的,我就把他们放下来。”

“啧!”符凯伟苦笑着摇头,“也就得亏是你了,别人的话我非得骂过去不可。”

昨天陈远琪自田横岛归来后,与几名友人讨论了一番,想在这个月大会提出一个议案,把流放在岛上的那些蒙古人分类甄别,表现好的就接回来按长期契约劳工处理。

符凯伟是海洋部的股东,这段时间里一直在负责金口附近的海军。说起来他和卫生部关系挺密切的,因为穿越前他是狂热的健身爱好者,精通营养学,穿越后给卫生后勤部提出了不少有用建议。他在大会之中属于标杆性的大汉主义派,平日开会时动不动就与鸽派和民族平等派互喷,要是别人提出这个议案,肯定得被他喷个狗血淋头不可。但这陈医生一向与他私交匪浅,在防疫领域做出的贡献也令人心服,所以只能心平气和地过来提异议了。

旁边的黄瀚咳嗽了一声,说道:“符兄啊,我说你这狭隘思想可要不得,要是换你被蒙古人流放出去了,你就甘愿在上面呆着?”

黄瀚也是卫生部的股东,眼科学硕士,虽然叫这个名字,但他却是认同民族平等的,立场和陈远琪更贴近些。

符凯伟听他这么一说,又气血上涌了:“别假设了!我们才关了几个鞑子?可成几十万的汉人正在被他们奴役着呢,这不是假设,是活生生的现实!你这么仁爱,你去说服他们把他们放了啊!”

黄瀚耸耸肩:“可奴役同胞的人和岛上的人也不是同一拨人啊。别说汉人了,不少蒙古人也是被蒙古贵族奴役着的,你一股脑把他们分一类,不是平白增加敌人吗?蒙古人打进来的时候还知道拉一派打一派呢。”

“拉一派打一派?”符凯伟又指着外面说道:“你去看看,即墨县那么多荒地,几十年前可也是有人种的,现在人都哪去了?想想吧,这下面是多少血肉!得益就那几个汉奸,多少无辜人就这么死了!我们将来可是要把同胞们救出来的,哪里顾得上这么点小事?不但要救,还要复仇!九世之仇犹可报也!”

见气氛不洽,旁边站着的吕泽连忙圆场道:“好了,别吵起来了。说起来,你们整天在大会上吵吵的,可东风压倒不了西风西风也压倒不了东风,总没个结果出来。以前我们小打小闹也无所谓,以后这样的问题肯定会越来越多的,总得有个方案吧?”

吕泽也是卫生部的人,穿越前在西域读大学,对蒙语和维语都懂一些,还会不少兽医的手段,也是很独特而很有用的人才。

“行了!”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陈远琪说话了,“不就是九世之仇吗?那些流放者,我也不白把他们放出来,拿去把他们编成军队,去战场上杀敌、救人!杀一人算一人,救一人也算一人,让他们一人换九人,这仇怎么也算报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