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183章 合伙

医侦朝野 第183章 合伙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刘三旺讲了好一顿,面红耳赤的,拿过一个大竹筒,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松针茶。

堂下大部分社员都听懂了,似乎已经想象出了顷田中错落有致分布着各种作物、牛羊在闲地上随意吃草、一年忙到头不得空闲的美好景象,一个个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相互交头接耳兴奋地讨论着。

也有一些人,一开始种麦种豆的时候还挺清楚,一到后面讲到四圃轮作的时候就晕了,一脸懵逼地看着黑板上那些道道和别扭的图案,徒劳地翻着手中的册子,但一个字也不认识,只好拉着旁边相熟的社员,央求他们再讲解一遍。

社主任祝星子见时机差不多,出来说道:“社员们,还有个好消息!东家们已经说了,今年大家刚安顿下来,诸事繁多,所以,咱们公社第一年的夏粮减半!不管你收了多少,最多交三石就够了!”

这也是东海商社对顷田主的扶持措施之一,第一年开荒难度最大,所以要激励一下。给钱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少收点税了。一开始是准备夏粮全免的,但是商务部认为至少要象征性收一点,以把收税流程建设起来,所以最后象征性地减半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社员们顿时发出一阵欢呼。祝星子学着东家们的做派压了压手,继续说道:“还有,到时候要是麦子收得多了,也可以卖给东家的粮站。嗯,价格按照市价来,不会比运去城里卖低多少,还是上门收粮!当然,买卖自愿,你想自己运去城里卖也行。”

这也是个好消息,如果自己去城里卖粮的话,运输麻烦不说,还会被城里的粮店压价,要是商社能上门收货,可就大大方便他们了,因此社员们又欢呼了起来。

“还有,”祝星子脸色红亮,“此后的徭役也改啦!嗯,不是说没了,该服的还是要服,不过以后的徭役分了公徭和社徭两种。公徭就是去给东家干活,修路建城之类的,大家都知道,好处是不用自带干粮了,东家管饭,干得好还有公分可以换东西;社徭呢,就没这些了,还是跟以前一样得吃自己,不过干的活都是给咱公社自己干的,就在自家田周围,修修水利、铺铺路,虽然没钱拿,但总归是咱自己得利,也是好事呐!”

徭役在现阶段,仍然是东海商社无法放弃的一种征税形式,而且也有利于把闲散的劳动力利用起来,是进步的征税方式。但是以前的强迫性劳役效率低下,东海人还是稍稍加了一点激励措施,虽然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但因为效率提升了,总体还是赚的。

社员们对徭役自然是不喜欢的,但既然有所改进,还是让他们比较满意,一个红脸的女汉子问道:“主任,那俺家是服公徭还是社徭啊?”

祝星子一拍额头,说:“对了,忘说了,今年咱忙,就不用服徭了,明年冬天,咱再开会选人去服徭役,每户出一人,公徭和社徭各半!嗯,要是到时候还是二十七户,就公徭十四户,社徭十三户。哦,还有,公徭可以出五百免役钱免掉,社徭嘛,这是咱自己的事,具体多少,得咱商量着定。”

听到这个条件,社员们交头接耳,开始议论起来。

刘三旺插嘴道:“我看也得五百,不然谁服公徭啊,都抢着去社徭了。”

有人起哄道:“那可不一定,公徭还有工分拿呢,说不定有人愿意去呢?”

祝星子摆摆手说:“不用急,明年再说吧。行了,谁还有什么事没有?没事的话,咱今天就散会吧,去看看自家的田,然后回家吧!”

众人正要起身,刘三旺却突然想起了什么,高声说道:“等等等等,俺有个事儿忘说了。东家给了咱社一批棉花种子,对,棉花你们知道吧?就是那个棉花。这棉花啊,种的日子跟豆子前后脚,但是更吃地力,收的日子也晚,之后就不能种麦,只能种苜蓿积蓄地力了。不过棉花如今价贵,种一季棉花,赚得可比豆和麦加起来还多!明年要是有人想种,可以过来跟俺要一点种子,俺再给你们讲讲棉花怎么种,也不用种太多,在第三圃种上一两亩,就算全没了,也不心疼不是?”

棉纺织业作为未来的朝阳产业,自然受到了东海商社的极度重视,早早地就开始尝试自行种植和纺织棉花了。不过不知是棉花品种有问题,还是纺织技术不到家,总之纺出来的棉纱质量很差,只能织些粗棉布出来。城阳特产帆布用的棉纱,仍然还是在胶州收购的东平府棉纱。不过即使如此,棉花仍然是个好东西,就算不纺纱,做成棉絮塞进大衣棉被里也好啊,所以今年东海农场又种了不少棉花,还放了一点棉种出去,鼓励散户种植。

社员们对此并不太在意,只当多了个种植的选择,陪着吆喝了一声,然后便出了祠堂。只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留了下来,犹豫了一会儿,走到刘三旺身边,问道:“刘兄弟,若是种了棉便不能种麦,那倒也省工夫了,换块圃种麦便是。若是我只种麦和棉两样,是不是轮作起来便轻松些?”

刘三旺看了看他,记了起这人来。

这老汉姓王,家有二子一女,女儿已经嫁了出去,小儿子去年参军,战斗时伤了脸颊和手掌,他家也因此分到了这块地。王家之前还有二十多亩地,王老汉取舍不得,干脆分了家,让大儿子继承了原先的地,自己带着老妻,来了公社给小儿子耕种这新得的一顷地。只是小儿子退伍后被公安部要去做了警察,薪水还不错,没时间来种田,所以他家的劳力就剩了两个老人,倒也还挥得动锄头,但想像其他家一样用好整整一百亩估计是不可能了。其实更好的方案是把这一顷地整体转包出去,不过商社在前三年禁止转租或转让,老人这辈子都没种过这么多地,自己也不太愿意转包,所以就没办法了。

刘三旺感觉有点棘手,说道:“王大哥啊,单种粮和棉花,倒确实是省了不少麻烦,不过棉花照料起来也是要不少工夫的。嗯,不如这样吧,别家都分四圃,你家可以分上五圃,这样每圃就只有二十亩了,再不行就分六圃。这样,只种一圃棉花、一圃麦子,一个夏天一个冬天,你们两口子也就种过来了,剩下几圃也不算浪费,种上苜蓿多养点羊什么的,省事,也能赚不少。也可以雇一两个长工,等到农忙的时候,再雇几个短工帮忙,赚的总比花的多。嘿,虽然紧了点,但你家就两口子,说不定一年下来,算人头分的比别家还多呢。”

听到他的方案,王老汉感觉安心了不少,只是仍然苦笑道:“还要雇工啊,唉,我家也没什么积蓄,哪有钱去雇啊……”

刘三旺感觉有些无奈,没肥怎么办他知道,没钱怎么办他可不知道。

这时候,旁边的祝主任过来解围了:“王大哥啊,别担心。嗯,到时候公社来帮忙,找小子多的几家帮帮,怎么也得给你把麦子和棉花收了!当然,等收完之后,你再分他们一点算作工钱,你收了粮,他们赚点钱,两相得益,没问题吧?”

王老汉松了口气,连忙感激地说道:“好好好,该当的该当的,谢谢主任,谢谢主任……”说完作势要拜,两人赶紧把他扶了起来。

几人又随便寒暄了一会儿,王老汉也告辞出了祠堂。等他走远了,刘三旺一下子瘫倒在了地上,苦笑着说:“哎呦……累死俺了,这辈子俺都没对着这么多人讲过话,想当初,东家们对着几百人讲话都那啥……谈笑风生的!也不知道怎么练出来的!”

“哈哈。”祝星子笑了起来,也跟着他盘腿坐到了地上,把他那个竹筒水壶递了过去,“俺觉得你讲得挺好的啊,一条条都讲明白啰。对了,你家什么时候搬过来啊?”

两人原先都住在东海区的平原新村宿舍里,还没攒出买房子的钱,不过因为各自都成了家,所以分配到了单间的夫妻宿舍。祝星子和他老婆都是二婚,两人各带了一个娃过来,这样的家庭在东海区倒是不罕见。刘三旺娶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劳工,还没有孩子,不过前不久刚刚怀孕了。

刘三旺摆手道:“暂时不折腾了。春儿大着肚子,一动不如一静,东海那边条件也好,有医务室,生活也方便些,先让她在那儿呆着吧。我准备让她搬去女宿舍,有几个婆儿说说话,还能照应照应,挺好的,我自己过来干活。嗨,刚才俺给他们讲四圃轮作一条是一条的,但是到了俺自家,就俺自己一个劳力,累死也种不了那么多。哈,看来俺也不用种了,全种上苜蓿,养羊卖钱换粮吧。”

祝星子眉头一挑,说道:“刚才你不是教王老汉雇工种田吗?你自己怎么忘了?以老哥你的本事,雇上两三个长工,这一顷地还不被你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刘三旺摇头道:“唉,说得容易,但哪有那钱啊。现在去给商社做工,一个月怎么也有一贯钱了吧?要是咱自己雇人,一年没十几贯能雇到?要是雇上两三个,恐怕这一百亩地咱就得贴钱给他们了!”

“用不了那么多,东家给那么多钱,是因为雇得人太多,把城阳这片小地方的人都雇得差不多了。”祝星子指着东北方说道,“要是咱自己去北边即墨、莱阳偏僻的村子去招工,一年十贯肯定有人愿意来。”

刘三旺笑道:“就咱俩去雇人?要是被当骗子了咋办?”

“社员里,总有些在那边沾亲带故的,请他们帮忙呗。怎么样,刘哥儿,要是能雇到,你愿意雇几个?”

刘三旺想了一会儿,说道:“有两个壮实的小子,再加头牛,这百亩地就收拾的差不多了,一年我还能余下点钱。嘿,这么算来算去,还不如回去做工呢。”

祝星子咧开嘴笑了起来,说道:“两个太紧巴了吧,多雇几个吧。这样,要是闲下来了,你把他们派过来给我,我按天原价给你结钱,怎么样?”

刘三旺一愣,抬头看了看他,问道:“大哥,你这是想干嘛?”

祝星子嘿嘿笑了笑,说道:“刚才你说得对,算来算去,还不如回去做工呢。当初觉得这一百亩地真是好啊,抢着要过来,但等到了手仔细一算,才发现他娘的不赚啊!哈,我是想明白了,单种地没前途,得找点活干才行。兄弟,俺问你,你房子想好怎么起了没?”

说到房子,刘三旺就头疼起来,道:“没呢,宿舍的砖房住惯了,总想自己也起几间,但是得用不少工不少钱吧?还不知道怎么凑呢!”

祝星子拍了拍手,道:“若是十贯卖你一间房子,嗯,就比如五步长、三步宽的一间,你可会买?”

刘三旺想了想:“这价还可以,若是俺有钱,是会买的,还可多建几间,做个小院出来。可惜,俺要是那么多钱,早就在平原买房了。怎么,你这是要干包工头的活?”

在东海区,由于建设部人手不够,就经常把工程外包给附近的泥瓦匠,发给他们建材和工钱,让他们自己召集工人,按要求建房。劳工们也多半知道有这些人存在,还学着东家们的叫法管他们叫包工头。

“现在没钱,过几年不就有了吗?”祝星子笑着说道,“不瞒你说,俺在木工组做工的时候,见东家们弄过一种砖木结构的房子,地基整饬一下,围一圈半人高的砖墙,再加上木墙和木梁,上面用草和瓦封顶,很快就建好了。建筑活俺也懂一点,这些东西,砖头、木板、石灰什么都是现成的,去跟商社买一点,用不了多少钱,回来雇几个小子搭起来,不就是一间好屋子了吗?”

刘三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你这是比包工头还厉害,是要自己盖房子卖啊!”

祝星子拍了拍他的肩,说道:“可不。俺算了算,你讲的四圃轮作确实好,等过了明年,咱公社把种的粮豆麻棉菜还有养的牲畜一卖,一家至少也能余个二三十贯吧?社员们有了钱,先想的是什么?不就是盖房子?俺若是能一家卖他们一间房,咱俩家先不算,那就是二百五十贯啊!就算只赚三分之一,不也有……八十多贯!比种地可赚多了。”

八十多贯!那可是难以想象的大钱啊!

刘三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半天挤出一句:“老哥,牛!”

祝星子凑了上去,说道:“怎样,兄弟,咱俩合伙吧?把积蓄凑凑,去山沟里雇十多个小子出来。种地的事,俺不如你懂,俺家的田也交给你,这二百亩地你看着安排,只要不犯东家的条例,怎么赚钱怎么种。等小子们闲下来的时候,俺就带他们去盖房子。等到年尾,两边赚的钱一加起来,咱俩再分账,如何?”

刘三旺把手一拍,黑脸都泛红了,高声说道:“好,兄弟,俺就跟你干了!既然这样咱就好好干,你不是也还没买牛吗?别买了,咱去买两匹马回来!马耕田那可快多了,农闲的时候,你就套上车去拉材料,比用牛合适!”

祝星子激动地说:“对!等买一公一母,还能下小马!”

刘三旺也激动地把手与他握在了一起:“就这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