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32章 战后发展

医侦朝野 第32章 战后发展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56年,七月十九,平原新村。

东海商社把半岛区和阔马区之间的广阔平原地带称为平原区,在这里的中央建设了平原新村,作为劳工的居住区。

平原新村南边有一条不算小的河流自西向东流过,按后世地图看应该叫土寨河。这条河沟通了东海关与海岸,同时南北又有一条陆路连接了半岛区和阔马区,平原新村正处在这一水一陆两条要道的交叉地带,可谓平原区的核心要地。

土寨河在平原新村附近有一座石桥,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不过依然很坚固,附近仔细找找也能发现曾经有人住过的痕迹,大概这里也曾经是人烟繁盛之地,不过在金朝末年以来的战乱和匪乱中荒废了。

新村附近已经开垦出了一大片耕地,远处的荒地上还能看到有十几匹牛、马、驴等牲畜,还有一群羊。

居住区里,一阵唢呐声响过,劳工们纷纷出来列队,在工头的带领下,排成还算整齐的队列,喊着号子,分头向各处上工去了。

与之对比的是,东海关方向又过来二十几人,队列乱糟糟的,一看就是新劳工。这些新劳工到达平原新村后,就由几个等在这里的老员工领着,分别前往不同的宿舍。

“喏,你们两个以后就住这张床了,一上一下。”203的舍长孙庆领着两个新劳工走进宿舍,指着一张上下床对他们说。

然后他又搬过两个木箱子过来,摸出两把钥匙,分别递给他们。箱子是东海自产的,上面的锁是在即墨买的,保密性不高,也就凑合着用。“张进,这是你的。李平,这是你的。以后自己的东西都放里面,对了,要是后来赚了工钱,觉得放里面不放心,也可以先寄在东家那里,等用钱的时候再去取。”

建设部在这里建了一大片劳工宿舍,每间宿舍密密麻麻放了十张上下床,住宿条件简直令人发指。不过对于之前还在颠沛流离的流民们来说,有个屋顶就不错了。

新来的张进和李平摸着坚实的砖墙和木板床,把自己刚领的陶碗和木勺放进木箱,心里感觉踏实了许多。

住房短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个问题,现在建设部占用了二百多人力,每天不停烧砖烧水泥盖房子,以至于有些人戏称东海商社的gdp完全是靠房地产拉动的,但这也只能勉强赶上需求,目前只盖了一些办公室和劳工宿舍,连股东们的住处都还没盖,到现在他们都一直住在东海102上。

不过商务部的确在认真考虑房地产开发的可能了!

现在东海商社劳工数量已经逼近一千大关,随着商社财政状况的改善和客观因素的逼迫,各部门已经开始给资深劳工开工资了。

这倒不是股东们良心发现了,而是现实需求所迫。

的确,当初招募流民的时候给他们开的薪水很低,劳工刚进来的时候因为害怕失去难得的工作机会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工们处境稳定下来,发现干多干少都一个样的时候,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各用工部门或多或少提出了激励政策。农业组记起了工分,可以拿公分换粮或者日用品;伐木组、采石组、烧炭组等等都是按工作量发铜钱;工业部制定了一个技工等级制度,给工匠们按级别发薪水,干出了成绩还有额外奖励。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新劳工刚进来的时候,就被分配到平原新村,进行集体农业生产,吃大锅饭。等到过了一段时间熟悉了东海商社的体制之后,再按照个人特长分配到别的部门,卖力拿工资。这个过程中,东海商社赚来的铜钱源源不断流入劳工手中。

无论是从财政角度,还是从满足劳工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都是时候该想个办法从他们手里把钱收回来了。

于是,商务部在半岛区、平原区和阔马区开了三个小商店,卖些自产和外购的小商品,比如布匹、咸鱼、肉干和豆制品、廉价首饰、油盐酱醋茶糖酒等等,满足了劳工们的购物需求,收益还不错。

不过这惹来了部分股东的不满,去全体大会上抗议“分配倒挂”:劳工们生活得比股东都好了!于是管委会不得不做出妥协,让财政部每月给每个股东发500枚铜钱零花用。

不过,买日用品的钱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发下去的钱都被劳工储蓄起来了,毕竟现在吃穿不愁,就想着将来是不是能买块地娶个老婆之类的。这些储蓄,有人偷偷找地方挖坑埋起来,有些人则对东海商社比较放心,直接寄存在财政部那里。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最高有人都积累到两千多钱了,再攒几年都可以在即墨乡间买个小院子了。

不过如果他们真的去别的地方买地买房,那对于东海商社来说,既是资金的流失,也是人口的流失。所以商务部就想着尽量把他们留下来,于是便有了开发房地产的想法,建些条件好些的小屋卖给他们,既回收资金,又把他们绑在东海的地盘上。

这也是有现实需求的,劳工中有不少技艺还不错的工匠,就是在即墨胶州也能有个不错的收入,自然不愿意挤宿舍。同时,由于劳工男女比例比较平衡,又有不少看对了眼想结婚的,总不能让他们在集体宿舍洞房吧?所以说个人住宅的需求是很强烈的。

不过现在的瓶颈还是建设部的产能,暂时真没余力来玩房地产。不过还好阔马区有一些之前龙王寨遗留的小屋,就拿出来以20-50贯的价格卖给有需要的劳工,也不需要一次性付清,分期付款从工资里慢慢扣就好了。

……

另一方面,劳工们现在密集居住,他们之前的卫生习惯也不太好,所以防疫问题就成了一个重点问题。

东海商社现在缺医少药,只能把重点放在预防上,不过预防做好了也能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

岳秀带领卫生后勤部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条例,强制劳工们定期洗澡,经常开窗通风,定期在室内洒石灰消毒,还有水必须煮开了再喝、饭前便后要洗手之类的。其中便后洗手这一条执行得尤为严格,因为现在排泄物是东海商社重要的战略资源——粪便拿去发酵肥田,尿液拿去养硝土,所以厕所旁边有专人监督着,既保证排泄物正常分类,又保证劳工正常洗手。

卫生部还把这些编成了“卫生歌”,要求劳工每次吃饭前唱一遍。同时也有强制手段,如果卫生条例做不好,可是要罚款或者体罚的。不过大多数犯了错的劳工看到娇滴滴的卫生部小姑娘们来训斥他们,没等体罚就羞红了脸连连保证不再犯了。

托防疫措施的福,目前还没爆发过大范围的疫病。少数生了病的劳工立刻拉去卫生部诊治,如果是传染病,就隔离起来,如果是其他疾病,就发点药调理一下。

当然,卫生部现在并没有什么对症的药,大部分病都统一给一剂草药炖海参。呃,没错,现在的海参不值钱,沿海居民都不怎么爱吃,不过营养还不错,给生病的劳工多吃一点,再停工修养一阵子,增强一下体质,说不定就由免疫系统自己解决了。另外配的草药主要是用来增加苦味,防止劳工吃上瘾装病的。还别说,这个法子真治好了不少劳工,现在劳工里流传着白衣东家医术神奇的传说。

……

另一边,胶州湾内,白沙河下游河口处,.asxs.号上。

“真是可惜啊,”张正义看着白沙河两岸一大片平原,有些惋惜地说,“这里人口资源丰富,同时既沿海,又沿河,到胶州、到即墨、到东海都很方便,有很高的商业潜力。”他又指指东边清晰可见的崂山,“而且此处是通往青岛地区的咽喉地带,若是建设一个棱堡,便能控制一大片区域,再配合青岛港的海军,整个青岛的安全都无虞了。唉,可惜太扎眼,只能想想。”

今天.asxs.号出来做日常训练,顺便侦察一下东海-胶州沿途的水文和沿岸情报。张正义带着统合部几人也来这艘宝贝新船上凑了个热闹,顺路看看理论上已经划归东海商社管理的青岛地区的情况。

青岛地区在此时非常荒凉,一路走过来都没什么好看的,不过沿途确实有非常多的良港。等到到了白沙河附近,居民开始多了起来,张正义敏锐地发现这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恨不得立刻纳入管委会治下,但是现在东海商社实力太弱,没能力公然在胶州的眼皮子底下圈地盘,只能望地兴叹了。

“也不是不行嘛。”旁边的方迎波过来插话说,他是商务部的成员,对胶州的情况相对熟悉,这次也随船过来了,“我们没法公然占领这里,但买点地建个厂没什么问题吧?这里居民不少,农闲的时候应该有不少劳动力的,我们完全可以雇来织个布缝点衣或者做些小商品什么的嘛,这总不犯王法吧?”

“对啊,等有了产业,就能对周边施加影响力,慢慢地就能扩大规模,把这里变成商社的地盘了。”张正义眼前一亮,随即又想到了什么,“但是这里离东海有段距离,怎么保证我们的人的安全呢?”

方迎波挠挠头,说:“老大,胶州即墨那么多商人乡绅,他们也没担心过安全问题啊。我看即墨民风挺淳朴的,不淳朴的都跑东海去然后被我们干掉了,没什么好怕的啊。再说了,有安全问题不正好吗?我们正好有理由盖围墙,驻军,哦不派驻保安了啊。”

张正义一拍手,又盘算了一会儿,奸笑着过来拉住方迎波的肩膀说:“很有道理嘛,老方,有没有兴趣当个城阳区总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