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773章 决议:重建华夏!

医侦朝野 第773章 决议:重建华夏!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76年,9月30日,东海市。

东海堡以东的海岸线上,在东海102最初的登陆地东侧,有一处小港湾。湾内停泊的船不多,但每一艘都大名鼎鼎——东海海军创建之初的起点号、第一艘自行设计的星火级寒露号、有着标志性意义的远洋巡航舰逐日号……还有二十余年前载着东海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白色大船东海102。

呃,不对,即使经过精心维护,真正的东海102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迎来了自己的葬礼,而如今停在港中的这艘白色大船只是一艘木制的复制品而已。或者说,只是一个华丽的墓碑。

此时,前任首席张正义正在这个复制品的侧舷甲板通道上走着,不断数着窗户:“一,二……嗯,是不是这个,当初我好像是坐在倒数第二排窗旁边来着。算了,无所谓了。”

从舷窗往里望去,里面只是干净的木地板,已经没有当年那些塑料座椅的踪迹了,毕竟是复制品,不可能还原旧时空的一切。

张正义摇了摇头,叹道:“总归是没留下一点痕迹啊。”

“无因而来,无影而去,尘归尘,土归土……”

他走过一个拐角,却差点撞到了一个道士装扮的人,一看是常年住在崂山的刘素曦,于是打招呼道:“嗨,老刘,你也来看看啊?”

刘素曦露出笑容,左手抱右手结了个印,半带调侃地招呼道:“原来是周国公来了,在下有礼了。”

张正义听见这“周国公”的名号,表情立刻尴尬起来,连忙摆手:“得了得了,别挤兑了,青玄公。”

全体大会改组为了“国公会”,股东们成了国公,自然也就该有与国公相称的名号。于是就有一帮好事者聚起来搞了一个“纹章院”,给每个国公都按了一个名号,还准备画家纹、搞标志配色什么的……张正义劳苦功高,就被他们尊为“周国公”,不过他本人对这种腐朽的贵族做派很不感冒,但也不好驳了同僚的兴致? 就这么默认冷处理了下来。

刘素曦做了个“请”的姿势? 请他在走廊旁的木排椅上坐下,问道:“首席,你是觉得这国公会陈腐气太重了么?”

张正义往后一靠? 感受着清凉的海风,说道:“是啊? 虽说过了二十多年,但毕竟脑子里的还是之前的那一套? 总觉得与现在这些格格不入。要是我选,宁愿更低调些,但不好败了大家的兴,就这样吧。”

刘素曦摇摇头:“也没必要这么看。这国公的身份,既是荣耀? 也是拘束。或许首席你愿意低调做事、为国为民? 可你能保证子孙后代也会如此么?除非你能豁达到一分财产一点特权不给他们留,但即使你愿意,别人能愿意么?不管愿不愿意,将来我们的后代必然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与其隐入幕后、渐渐侵吞国本? 还不如就摆在明面上,一举一动都看在世人眼里呢。不是么?”

张正义一怔? 然后笑了出来:“也是啊。”他摇摇头,又道:“仔细想想,我也是有私心的。我是觉得这国公会太打眼,等以后社会发展了,难免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想着低调发财。哈哈哈,这么看来,我的境界反而低了一层啊。”

刘素曦道:“这世界还遍地君王呢,我们已经强上许多了,至少二三百年是可期的。再之后……也对得起子孙了。”

张正义站起身来:“也该这样了,那就这样吧。走吧,该去准备了。”

……

两日后,中央市。

今天的中央广场鲜花锦簇、彩旗飘扬,礼炮将缤纷纸片打得漫天都是。不过与之相对的是,广场上又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戒严场面,近卫兵入场,将一环路封锁了个彻底,围观的市民只能在外围伸着脖子看。

如此严格的安防,自然是因为广场内汇聚了许多大人物——几乎有近半的国公都来到了这边,参加新国度的开国大典!

礼炮过后,军乐队奏响了嘹亮的国歌。

在国歌声中,蓝天白云之下,陆海军精挑细选出的仪仗部队自广场前的一环路经过。最前的是骑着高大青岛马、身穿闪亮盔甲的骑兵,紧随其后的是六门15式丙组成的炮兵车队,再后是队列如棋盘一般齐整的步兵方阵,最后的最令人瞩目,是由轰隆作响的拖拉机牵引着的海军巨炮……

广场内部,有各小学、中学挑选出来的学生组成的方阵,其中有的穿红衣,有的穿黄衣。待到阅兵部队经过之后,他们便随着新的音乐变换队形,红黄相间,摆出了“华夏万岁”四个大字,然后又随着音乐高唱起了国歌。

主席台上的国公们也跟着歌声唱了起来,这将气氛推向了最**。

在热烈的气氛中,张正义、史若云两名前任首席和现任宰相郑绍明走到话筒前,齐声宣布道——

“九鼎重铸,华夏再兴!”

……

“华夏”,便是东海人所建立的新国家的名字,对,仅此二字,没有后缀。

这个名号听上去有些大,但其实还是符合传统国名构词法的,“夏”是本名,“华”是修饰。

原本王朝的正式名称只有一个字,如秦汉唐宋等,但元朝开始,加了一个字将自己称为“大元”。历史上,后来的明、清也如法炮制,称自己为“大明”“大清”。这么看的话,新生的国家称自己是“华夏”,也还是合规矩的。

国公们以华夏大地上第一个王朝“夏”来为自己的国家命名,有强调正统的目的,也有“既是开始,也是终结”的预示,同时也有些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自我调侃。

从今天开始,过去一隅之地的东海国和松散的东海关税同盟便成为了历史名词,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华夏!

华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公会”,由187名国公构成,国公名额按照《国公继承法》传承,是国家的法定统治者,掌管最高的财权、军权、立法权和最终解释权。

当然,国公会不可能亲力亲为操持这么大个国家,因此又设立了一套强力而复杂的治理结构,代替自己操持政务,同时相互制约以免尾大不掉。

设尚书省掌管全国政务,通过每年一度的考试选拔公务员,并以内部晋升体系逐渐提拔为事务官,以一套制度形成稳定而专业的文官体系。同时也有自上而下的任命机制,由国公会任命宰相、尚书等政务官,负责鞭策训诫这套文官体系。

设中书省以监督尚书省,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体系从基层选举郡伯,以帮助国公会了解民情,并处理一些次要的立法工作。

设门下省以掌管全国司法工作,拥有独立的选拔与晋升体系,不与尚书省相互交流。

设枢密院掌管全**务,由国公会完全控制,与尚书省中的兵部并立。兵部主要负责海陆军的兵员招募、管理、后勤等军政事务,而枢密院掌管军队的调动、作战、演习等军令事务。枢密院下辖六师,不过此“师”并非一种军事编制,而是一个指挥机构,分别负责本土、东北、西北、中原、南方和海外六个方向,平日制定作战计划,战时负责调度指挥。

设中央银行掌管全国货币及金融政策,独立运行不受尚书省干扰。

华夏国成立后,分当下国土为六个行尚书省,行省下设若干郡,每郡管理十个左右的县。

原本的盟友齐、滕、辽等藩国“自愿献土”,交出土地和军权,让这些土地归于华夏国治下。而华夏国也没有亏待这些盟友,让渡了一些经济利益,允许他们在中书省中占据不少份额,并支撑他们向海外拓殖。

盟友们所领的军队也被整编,一部分跟随他们去了海外,一部分遣散,一部分吸收入地方警察和交警系统,一部分改编成正规军。这部分正规军连着原先的东海义勇军一同被整编为新的华夏陆军,共约十万人,编为三十六个旅。

这三十六个旅又分了三种:重装旅、轻装旅和机动旅。

重型旅就是原先的野战旅,步骑炮俱全,人数较多,强大全能但昂贵,到现在也只有六个。番号以0开头,如第01重型旅,部分情况下可以省略只称个位数,如第一重型旅。

轻型旅合成化程度较低,以步兵营为主,配属少量火炮和骑兵。这种旅数量较多,一般作为二线守备部队使用,但也有例外,比如山地旅虽然归类于轻型旅,但也是精锐的一线单位。番号首位为1;第二位代表具体职责,山地旅为0,普通步兵旅为1,后勤旅为2,铁道旅为3;第三位及之后为序号。如第101旅为第一山地步兵旅,又称燕山旅;第1111为第十一普通步兵旅。

机动旅比较特殊,指全员配备了车辆或马匹,能够快速机动,但火力相对较弱的部队,现在在草原上活动的基本都是这种。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转换,机动旅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已经组建了八个。番号是以2开头的三位数,如202第二机动旅,部分情况下可省略前两位。

原属“东海商社”的资产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铁路、电信、学校、医院、钢铁等重要庞大的基础产业,仍由东海商社继续运营,受国公会这一整体的掌控及每一名国公的监督。另一部分是更细碎的生产车辆、机械、纺织品、各式奢侈品等具体商品的企业,重要性相对低,对经营能力和持续改进的要求更高,被分配给了国公们个人所有。

当然,企业的规模、盈利和前景各不相同,这种分配很难说一碗水端平。为了更好地平衡国公之间的利益,国公会又拿出了另一块肥肉“海外领地”。

这些海外领地与之前发给民间的距离近但远景有限的南洋地块不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精挑细选出的潜力无限的土地,现在就拿出来作为“封地”,分配给国公们。每人都有,但之前企业多拿了的,封地就要拿相对次一些的,根据之前的工作表现不同也有不同的权重。当然每人看法不同,分配时免不得一番争执,看着衣冠楚楚得国公们对着秘密地图争夺当下的不毛之地,争得面红耳赤,真是令人作……佩服他们开疆拓土的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