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764章 礼乐(加更)

医侦朝野 第764章 礼乐(加更)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75年,9月26日,9-11区。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左离少尉坐在车沿上,一脚蹬在地上,另一脚踩着车框,双手抱胸把上了刺刀的步枪揽在怀里,看着北方不断接近的黑压压的骑兵,面色平静,甚至有雅兴吟起了诗。

而旁边的士兵们就没这么余裕了。这个步兵班的班长尬笑了两声,对他问道:“少尉,这诗是讲什么的啊,可是说的古人征战之事吗?”

左离摇摇头:“这《燕歌行》说的是将军骄纵而败的事,现在也倒应景。”

班长一愣,又左右看了看南北的敌人,那马蹄声震得他心里直发颤——这种时候念这诗,那不是晦气吗?

左离一叹:“最近我们也是太骄纵了些,不准备完全就行动,害了马义他们……”

原本漠北旅是营级合成,一个营配四个乘车步兵连和两个骑兵连。后来发现这个编制太大不够灵活,便拆成了两个分队,但分队数量对于茫茫草原还是太少,就又重新组成“合成连”,一个连配两个步兵排和一个骑兵排。再后来一帆风顺,上面连合成连都嫌大了,又拆成了“合成排”,一个排包括两个步兵班和一个骑兵班,执行基础的巡逻任务。而执行任务时往往又大胆地分班行动,侦察范围倒是大了,但遇敌时的安全余量无疑就低了些。

班长又急了,敌人都过来了,你还垂头丧气个什么啊。

他正要出言劝诫,左离却突然跳了下来,把手中枪对着北方举了起来,喊道:“但是,改正的事以后再做,现在要紧的,是把鞑子杀干净,告慰牺牲的兄弟!”

班长松了口气,赶紧应道:“对,杀光他们!”

左离又站到车上,拿起一部新式的双筒望远镜看向北方,等了一会儿,说道:“距离差不多了,开枪吧。这些蛮夷,就要用‘礼乐’教化他们!”

“是!”班长立刻行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对两辆马车上的机枪手说道:“就这样,开始射击!”

这个步兵班配备了三辆“平安”悬挂式重载马车,其中一辆乘人兼装补给? 而另两辆装的则是一种从未在其他战场上出现过的新式武器——机枪!

这型机枪型号为“19式机械半自动速射转管枪”? 代号“礼乐”,采用经典的加特林原理,早在去年就定型量产了。而实际上在更早之前? 总装备部就开始了对自动武器的研究? 毕竟谁都知道这才是究极的杀戮利器嘛!

实际上自动武器从原理上来说也不算复杂,历史上制约早期机枪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没有合适的定装弹,而东海商社已经造出了金属弹壳定装弹,最大的瓶颈也就解决了。

总装备部同时试验了多种机枪构型,最初他们更倾向于19世纪末期出现的马克沁构型? 因为这型机枪只需要一个枪管,而且靠后坐力自动完成抛壳、上弹、击发等一系列动作,使用更方便? 射速也更快。但问题在于? 以东海工业现在的水平? 难以保证这套机械的可靠性,而且黑火药太脏容易堵塞枪管? 即使没堵,强烈的发热也不好解决。

所以他们又倒退回了19世纪中期出现的加特林构型。加特林是一种“外能源”机枪? 没有利用后坐力? 而是靠旋转一个外置的手柄去提供供弹、射击等所需的动力。它的标志性特征是许多根环形排列的枪管,发射之时枪管不断旋转,将源源不断的弹头喷射出去。

从整体结构上来说,加特林比马克沁还要复杂许多,但它有多根枪管,那么平摊下来,堵塞和发热的问题就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外部动力也能克服许多卡顿问题,更有可行性。最后折腾出来的结果,就是这型“礼乐”,采用六根枪管,适用经典的12-65步枪弹,用帆布弹带供弹,最大射速250发/分,全重82kg。

这型重机枪在去年就量产了,但只赶上了大战的尾巴不说,使用价值还很被陆军质疑。在他们看来,它的定位很是尴尬,射速看着很高,但也就跟一个步兵排差不多,而且刚量产造价高昂,配备不了太多,对整体火力没有明显的增益。正面战场上不需要它——如果有敌人敢跟东海军正面对战,那么隔得远远得就被火炮轰散了,残敌也可以交给步兵解决,没有机枪出场的机会。如果是小规模作战,那它又过于笨重,不易携带,还得精心维护,真不如带一门步兵炮呢。所以最后陆军根本没采购太多,只配备了一批研究战术,也没在大规模战斗中露脸。

实际上,历史上的加特林也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在当时的战术模式中没有太大的存在空间,不受重视。要一直到一战时期,壕沟工事遍地,远程火力解决不了问题,而机枪又改进得足够轻便可以配属给步兵使用,这种杀戮利器才大放异彩。

而在此之前,机枪的主要应用场合是征服殖民地——这种速射武器使得列强的少量士兵就可以对付大量的土著,因而大大增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嗯,听着跟漠北旅现在干的活差不多啊。

所以,海军就采购了一大批礼乐式机枪,装备给了漠北旅,反正海军有充足的机械师,维护起来也不费力。其中一小部分用于防守营地,其余的大部分都安装到了马车上,配属给了步兵用,虽说不能全体配备,但至少给外出的巡逻部队每班配上两门是足够的。这种机枪马车就成了一种可移动的凶悍火力点……正是以礼乐施以教化的利器!

之前他们敢如此托大搞排级合成,实际上就是有这个凭依才这么大胆,虽然大意损失了一个骑兵班,但剩下的这个步兵班依然有可怖的火力……

现在,这台新锐机枪安装在一个双自由度的三脚架上,可以上下俯仰左右转动,而三脚架就固定在车厢底板上,提供了一个可移动且相对稳固的射击平台。机枪的六个黑漆漆的枪管裸露着,右侧的帆布弹带已经接入了供弹口,散发出无声的力量感和威慑。

机枪手接到命令后,左手握住机枪握把,调整了一下枪口的方向,通过标尺上高高的照门和准星对准了近千米外的元军骑兵,然后右手旋转起了右侧的一个手柄。

历史上最初列装的m1862型加特林机枪其实相当原始,是先将纸壳弹和火帽装在一个厚重的圆柱形钢制子铳里,然后把许多个子铳装在弹斗里面次第供弹,事先要做大量准备工作,而且也限制了总弹量。唯有一个好处是简化了结构,运作时只要把这个圆柱子铳往枪管上一压再击发就行了。而东海人的礼乐式机枪采用了金属定装弹,增大了弹量,但却需要一套额外的上弹闭膛机构,每一根枪管都有一个对应的枪机,两者共同绕轴转动,周向和径向相对位置始终不变,但枪机在轴向上随着转动不断前后运动,实际上可以视为一杆造型别致的栓动步枪。

总体来说,礼乐相比原始的m1862型复杂了不少,更像二战后才出现的火神炮。六根枪管的动作非常复杂,但如果简化模型只看一个枪机的话,就会发现它在六个位置上实际上是进行了六个不同但连续的动作。

在3点钟位置,枪机向后运动,将一枚子弹从弹带上向后剥离出来,落到下面的一个临时弹舱里,而临时弹舱中又有一枚折叠弹簧,使得子弹不完全落下。

在5点钟位置,枪机运动到底,在前面留出一段空间,临时弹舱中得弹簧便将子弹顶起来。之后枪机开始向前运动,推着这枚子弹一同往前。

在7点钟位置,枪机将子弹推入枪膛中并闭锁。

在9点钟位置,枪机击发,子弹出膛。

在11点钟位置,枪机开始后退,将弹壳拉出膛中。

在1点钟位置,弹壳被抛出。然后枪管继续向后运动,重复循环。

六个枪机,同时就按顺序处于这六个动作其中的一个之中,源源不断地上弹击发,同时一个与手柄联动的旋转机构也扯着弹带不断卷动,将子弹源源不断地送进来。

当然机枪手不会管这么细节的原理,他只知道自己不断转着手柄,枪弹便如水流般喷吐出来,六个枪口总有一个冒着火舌,整台机器带着马车一起微微震颤……

机枪组共有四人,机枪手操作,弹药手供弹,观察员指挥,还有另一人在旁边摇动着一柄木制风扇,以驱散快速射击所产生的硝烟。

机枪手不由自主地越摇越快,射速也逐渐加快,手柄的力回馈原本很沉重,可摇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变轻了——原始加特林常有射速过快产生故障的困扰,而这个礼乐加装了一套离心限速装置,射速达到250发/分的时候内部连接会自动分离,以免超速产生各类问题。

两辆机枪马车一左一右,齐齐对准北方的元军,火舌构成了交叉火力,机枪不断吞噬着弹带,发出不间断的响声,如同真正的礼乐一般沁人心脾。

而在远处,钢芯尖弹如雨点般落下去,顿时一片人仰马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