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736章 步兵炮

医侦朝野 第736章 步兵炮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73年,11月28日,武清县。

林宇正靠在一棵树下假寐,副旅长朱阔中校过来叫醒了他,说道:“林总,城内有回应了,他们拒绝投降。”

今晨,突然出现的二野将武清城四面围住,一边布置阵地,一边例行公事地给守军下了最后通牒,如今阵地布完,回信也来了。

林宇把脸上的大盖帽戴回头上,站起身来,说道:“自取灭亡,随他们去吧,等补给线建立起来,正好把居民都拉走。不管他们,我们攻城!”

武清作为运河重镇,城市面积不小,城周引河水形成了护城河,但如今河水结冰,也不复为阻碍。现在只需要炮火准备清除城墙,步兵就可一哄而上了。

林宇和朱阔走到城东的炮兵阵地,看了看里面的六门小炮,说道:“开始炮击吧。”

这种小炮非常袖珍,炮管只有800mm长,放在一个同样袖珍的小轮子炮车上,炮口高高昂起,炮尾连着一个底板坐在地上。

炮兵连长收到林宇的命令后,喊道:“开炮!”,六个炮手便按顺序拉响了小炮,炮弹划着高抛物线落向了城墙,然后在城墙上方爆炸开来。

炮弹初速不高,从发射到爆炸用了十几秒。在这段时间里,炮手又把一个小丝绸药包和一枚标准的88炮弹从炮口装填入了炮膛内,然后自炮尾的火门用铁钎扎破药包插入拉火管——这是一门传统的前膛炮。

这种小炮,是新出的“试18式轻型步兵榴弹炮”,与其说是新产品,更像是应急的产物。它的口径是与15式相同的88mm,炮管却只有一半长,设计膛压很低,管壁也就很薄,整根管才80kg重。规格小、同口径,就可以在既有产线上加工,而且还是前膛装填? 省却了复杂的炮闩? 节省了大量工时,可以快速生产,以应付突然到来的战事。

当初设计的时候,军方要求新炮可以通用15式的弹药,以减少后勤复杂度。这多少有些难度,因为弹头为了嵌入膛线? 侧面是有三圈比口径略大的铜弹带的? 前膛装填的时候? 若是口径合口则无法嵌入膛线? 不合口就没法装填。但也不是没法解决? 只要出厂时略作改装? 将原先的弹带去除,转而在炮弹尾部加装一个简单的铜质扩张环就行了? 后期炮手也可以自行对旧的15式炮弹进行改装。这种改装后的炮弹发射时类似火枪的扩张弹? 扩张环受燃气冲击会自行扩张嵌入膛线? 使弹体自旋。

虽然炮本身很简陋,但试18式轻便的重量就是最大的优点。如此袖珍的体型,只要一匹马就能拉着运输,战时步兵可以随意拖拽着上山下沟,带来了更多的战术可行性。也正是因此,考虑到二野这次行动路况较差,总指挥部就给他们配备了大量的这种新炮。

虽轻便,威力却不差,与15式通用的弹药足够强力,相比类似大小的滑膛炮,它无论是精准度还是破坏力都要大大超出。

如今就是这样,六枚榴霰弹虽然速度不快,但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从天而降,爆炸开来后将弹片直接泼洒在了守军头上,效果比起真正的15式都不差了——只是可惜这是第一次试射,只有两发的爆点接近城墙,其余四枚都歪了。

但是不要紧,连长根据炮击结果,很快对参数做出了校正。各炮炮长蹲在小炮旁边,用炮管侧面的瞄准具瞄准了炮前不远处的一根立杆——曲射时不好直接瞄准,对着立杆上的刻度瞄准反而更有效——然后再次将炮弹打了出去。

六枚榴霰弹再次在武清东城墙上空爆炸开来,这次就要准确多了。

林宇放下望远镜,不再看墙上的惨状,转头对朱阔说道:“嘿,这小炮,虽然是应急产品,但挺好用的啊。”

朱阔点头道:“没错,太轻便了,而且威力也不差。射速快,可直射可曲射,虽然打不了太远,但总比滑膛炮强。看,现在这曲射打出来的效果,我看15式也未必能做到。”

试18式虽然是前膛装填,但后坐力小,被接地的底板一分散,开炮时几乎纹丝不动,省却了大量的复位工作。而且炮管短,就是前膛装也费不了多少功夫,只是偶尔要清一次膛,总体射速几乎和15式差不多。

而且它高角度曲射的特性极大地扩大了榴霰弹的攻击范围,自天而降几乎避无可避,相比之下,一些动能和射程的削弱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缺点。

不仅东城,其余三面的炮兵也开始了炮击。元军一开始还在开炮还击,但在天女散花般的弹片下很快哑火,城墙很快被净空了。

这炮击的效果之好甚至超出了军官们的预料。林宇哈哈一笑道:“回头写个报告,让后方多生产点……现在赶紧攻城吧!”

……

武清城的守军只是没见过世面,不知道东海军的厉害,在领教过炮弹的厉害之后很快就崩溃了,攻城进程并没耗费太大的力气。

东海军清理了城中的乱兵,命居民闭坊不出,又接收了城中的粮草,就地休整起来。

秩序稳定下来之后,一名男子自西市坊走了出来。巡逻的东海兵本想将他驱逐回去,没想到此人却掏出了一份证件,他们不敢怠慢,将他引入了旅部驻地之中。

朱阔接见了他,看了看他的证件,问道:“丁九?你是统计组的人?”

丁九点头道:“对,我本来是驻东安州的,以粮商身份掩护。前不久元军大幅调动,我就送了一批粮草来了武清,然后就正巧遇到我军攻城了。”

朱阔有了兴趣,立刻热情起来,招呼他坐下,然后问道:“丁兄弟,你可有什么情报吗?比如周边驻军各有多少之类的?”

“没有那种,”丁九先是摇摇头,又掏出一本账簿,“但我这里有近一个月来周边粮草的调动情况,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朱阔立刻慎重起来,这可是关键情报啊!

“丁兄弟,多谢了!让我看看……呃。”他翻开账簿,只见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数字,立刻头晕眼花了。

丁九脸上露出微不可见的笑容,伸手在账簿里翻了翻,找出一张纸展开,说道:“哦,账目看着有些不直观,所以我又单独整理了一份,你可以看看。”

朱阔看向这张纸,这才露出了喜色——这张纸上半边是简易地图,用箭头标出了粮草的流向,而下半边是一份表格,记录了各州县存粮的变化值和估计值,看上去清晰多了。

从纸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大量的粮草汇聚到了元军主力所在的玉田县!

朱阔立刻站起来,对丁九伸出手掌道:“丁兄弟,这份情报作用重大,多谢你了,稍后我们一定向上面给你表功!我要立刻向旅长报告,请您也来吧!”

丁九伸手与他握了起来,笑道:“不用客气,都是为东海而战,应该的!”

……

28日,二野攻陷武清。同日,更多的战马和后续兵力抵达登陆地。

29日,二野留了一个合成营看守武清,其余部队向东北方的宝坻县进发。同时二野所属的第二快速反应营也整装完毕,从登陆地出发,与大部队在宝坻城西南十公里处汇合。同日,李涛率领的海军陆战队攻占海津镇。

30日,二野携带的试18式步兵炮再次发威,宝坻这座军事重镇易手了!

……

11月31日,玉田县。

安童捏着宝坻来的急报,拳头重重砸在地图上。“宝坻也没了!朱连不是保证海津固若金汤的吗?怎么东海军还是来了!”

朱连是海津镇的守将,上个月东海海军曾对海津镇发动过一次佯攻,虚晃一枪就撤退了,朱连以此为战功,上表好好吹嘘了一番。不久后四野就入关了,安童和真金他们据此判断东海军是无力在海津镇登陆,这才放松了警惕。又过了一个月,连海河都冻上了,他们都觉得彻底安全了,没想到在这种时候东海军反而来了!

移剌元臣迟疑地说道:“东海贼当初不来,偏偏此时来,莫不是打定了主意是朝我们来的?丞相,我们要不要先后撤避一避?”

安童头疼地在地图上点着:“各部用了半个月才调到玉田,想撤哪有那么容易?”

场内众将顿时沉默下来。

他按了按头,吸了口气,又说道:“但也不能就这么坐等他们打过来。三路齐动吧,玉田这边继续守着,移剌你领一部骑兵往西南去宝坻阻滞敌军前进,其余部队轮次向西北移动,准备撤往蓟州……”

“报!”

谈话再次被打断,安童不愉地看向门口。

门口的传令兵一愣,然后才报告道:“丞相,东海军全军出动了!”

安童奇了:“全军出动,你确定?”

传令兵答道:“没错,外面东海兵分了五部,正在向南转移!”

最开始元军游骑突破不了东海骑兵的封锁圈,对四野的兵力详情并不清楚。但这几天双方摊开来打了几次,明明白白摆了出来,也就能看得七八不离十了。

四野之前顿兵玉田城东,补给需要从丰润城跨越二十公里的距离运过来。为了保护补给线,他们自北往南一连串设置了四个阵地,后方还有一个快反营坐镇,相互之间距离很远,拉了一个长长的战线出来。现在外面报告说分五部动作,难道真的是全军出动了?

“真的是五部齐出?不留人守营吗?”移剌元臣也感觉很奇怪,如此问道。

安童摆摆手:“也不用问了,出去看看吧。”

于是众将便出帐上了城墙,果然东边得东海军已经离开了阵地,开始向南集结。一些元军游骑趁机对他们进行了骚扰,但东海骑兵防备严密,没讨得了好。

移剌元臣拍着城墙,怒道:“他们这是算准了时机,主动攻来,是要拖延我们转移的脚步啊!”

另一名将领疑惑地问道:“他们把东边的道路让了出来,不怕我们趁机进攻丰润城吗?”

安童摇头道:“这时候你还想着东进?”

他又抬头看向了南方:“也罢,正好他们出了营,今日我们就先把这一路打垮,然后回头收复宝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