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678章 钱多了也头疼

医侦朝野 第678章 钱多了也头疼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73年,5月6日,中央市,管委会大院。

郑绍明说钱多到头疼,实际上并不夸张。

一方面,管委会手里确实有很多钱可用。

虽然从南宋取得的赔款尚未最终确定,但至少也有一千万元的规模,这已经相当于管委会如今一年的财政收入了。而且,这笔赔款并不单单是财政意义上的数字,而是真正的真金白银赤铜等硬通货,若是把这些硬通货投入已经有了雏形的东海金融系统中,更是可以撬动起数倍的资本。

不仅如此,东海金融体系到现阶段为止运行得仍然比较保守,若是把后世那些“先进”的金融工具学几样过来,即使不投入新的硬通货,也能挤压出不少资金来。

但另一方面,这笔钱也确实很头疼。

与平日取得的税金不同,这笔新增资金并非是从民间挪到管委会手里的,而是凭空多出来的,这就很有问题了。花钱倒是很爽,但稍不小心就会拉起通货膨胀——这还倒好说,要是有更严重的连锁反应,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在拍着胸脯对军方保证了预算后,转头郑绍明就召集起了财政金融口的若干人士,商议起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上所述,至少金融安全是有保证的,毕竟我们不是凭空印钱,而是真的有硬通货作保的。市面上的各类票券会增多,但持有人能像往常一样及时足额兑换到银元或钱牌,这就不会降低市场对票券的信心,嗯,说不定反而会增加。但是,我也不得不指出,票券与银元的比值有保证,不等于就不会通货膨胀,现在一银元买匹布,以后可能就要两元了。”代表联储局的孔嘉谊在列出一大堆图表后,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

郑绍明叹了口气:“所以说,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啰?但这也没办法,是非常时期不得不付的代价。那么,问题只是,我们能承受多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孔嘉谊无奈地按了按头:“即使金融系统已经运行这么多年了,我们也仍不敢说自己就认清了它的规律。我只能猜测一个大概的数据,按照往年的货币投放量来看,如果m1增量控制在一千万以内,那么尚不至于引发过于严重的通胀。但是……”

旁边的财政部长陆清秋接着说道:“但是,射雕计划涉及的资金远超这个规模,就有些问题了。”

郑绍明苦笑了一下:“果然有‘但是’啊……也是应该的,毕竟是灭国之战嘛。别家同级别的战争都是伤筋动骨牺牲一代人的,我们能控制在只谈钱的范围内也还算不错了。得,你们还是继续详细分析分析吧。”

陆清秋又拿起了粉笔:“正常情况下,通货膨胀不是立刻就会发生的,而是逐步扩散的。多余的通货投入市场后,首先受益的是直接或间接为我们提供产品的私营企业主,然后才传递到下一级的工人,之后再继续扩散。企业主这一阶层其实再**咽细锦衣玉食也消耗不了多少东西,通常会把大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再生产。这就相当于一道拦河坝,使得多余的资金不会立刻大规模涌入消费品市场推高物价,同时也使得基础产能得到提升,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所以孔总说一千万不会有大问题。

但对于这次这么大的计划,就不一样了。资金的超量倒是其次,关键是武器装备的生产对重工业产能的占用——过去企业主可以把钱用来投资扩大生产,而扩大生产就要购买机器设备,但原本生产机器的产能现在都转军工了,这让他们有钱也买不到啊!所以,这道拦河坝就失效了,射雕计划投入的资金会以比过去更高的比例涌入消费市场,产生更明显的通货膨胀。”

孔嘉谊对她点了点头,又转过头来对郑绍明说道:“就是这个道理。经济就是商品和服务的相互交换,抛开那些复杂的金融数学理论,实际上说白了很简单,钱多了,商品不够,那就要通胀了。你可以凭空变出资金来,却不能凭空变出物资来……说起来,我们用多余的钱去买,蒙古人直接去抢,实际上都是从正常运行的经济体中抽出一部分资源去,只不过手段高明点而已,想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果然不简单啊。”郑绍明叹了口气,又说道:“那么,最初阶段我们先不全力转产军工,而是优先用来扩充重工业的产能怎样?虽然开头会慢一点,但后劲总该会更足吧。”

孔嘉谊摇摇头:“有一定作用,但用处不会很大。因为重工业的发展本来就是重中之重,早已投入了大量资源了,但是先进工业发展受制于人才基础,不是说你投入资源就能有发展的,就是再多投一点,也只能锦上添花而已。”

郑绍明抬头问道:“那么先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怎么样?”

孔嘉谊笑了,作为从第一届管委会就在任的元老,他对于前后政策的了解可比郑绍明这个现任首席强多了。“培养人才同样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已投入了足够的资源,可是跟工业基础一样,不是有投入就有产出的。因为师资是有限的,质量数量都不够,你就是花再多钱,也不能凭空变出名师来。总之,发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这么多年来全心全力培养人才、发展工业,到现在攒下的家底也就刚够你挥霍一把而已……”

“咳!”郑绍明立刻正色道:“什么叫挥霍?这是为了民族大计!”

会议室中诸人都会心笑了起来。

郑绍明干咳了几声,又正经地说道:“好了,困难都知道一定会有了,现在我们该想的是怎么解决困难才对。诸位都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一批财政金融专家了,总不该一点办法拿不出来吧?”

旁边的周弘文这时举手表态了:“当然也不是没办法。水一定是要灌下去了,但我们可以尽量把它灌得均匀些。别等开战了再动手,从现在开始就增加订单,把保质期长的军资储备起来。另外还可以提前购办一批认可度高又不占用高端产能的物资,比如食用油、面粉、田地、房舍之类的,战时好让士兵用荣誉点兑换,减少现金的投放……对了,灌水之后还可以发行一批长期记名债券,把多余资金再吸纳起来,等未来再梯次释放出去。”

郑绍明听了眼前一亮,立刻竖起大拇指道:“不亏是周懂啊,果然有办法。你这样的人才,我看应该去管央行才对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弘文这些年来专注于运营立信银行,干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服务好,隐隐有超越老牌的东海储蓄银行的苗头。但正是因为与这家商业银行纠葛太深,使得他竞逐联储局的位子时被警惕地劝退了,而现在若是得了郑绍明的支持,是不是又有希望了呢?

于是周弘文立刻趁热打铁道:“其实吧,我们完全不必对通货膨胀这么紧张。咱几个把它当洪水猛兽,是因为后世我们被它坑惨了,但现在基于白银的通胀和后世基于纸币的通胀可并不一样啊。纸币通胀就会贬值,但银元就算在本土通胀了,拿到外面去照样人人爱,后果并不严重。普通人见到银子多了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恐慌呢?”

郑绍明激动地差点就要拍桌子了:“对,我们完全不用这么束手束脚嘛。钱多了,经济会更活跃,更多的人进城,各行业产值也会快速增长,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旁边几人立刻不屑地摇起头来,孔嘉谊刚要反驳,这时一直默不作声在喝茶的来自总后勤部的徐云却突然冒出来一句:“你们知道都江堰吗?”

“啥?”孔嘉谊被他问得莫名其妙,但表达发言意图的手已经举起来了,于是顺口答道:“当然知道了,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徐云把身子前探,认真地说道:“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把源头的江水分成两股,一股灌溉成都平原,一股分出去泄洪,无论旱涝,只要调节分水量,便可保证灌溉用水始终稳定。”

水利工程与他们现在的议题关系不大,但这显然是一种隐喻。孔嘉谊思考了一会儿后,有点明白了过来:“你是说,把多余的资金对外投资?”

徐云点点头:“对……也不是说投资吧,总之所谓通胀就是钱多物少,那我们从外界引入物资不就行了吗?这笔资金放在东海一隅会有巨大通胀,可放在整个华夏范围,估计连个水花也打不起来吧。”

陆清秋下意识地就质疑道:“可是资金外流的话,我们不就吃亏了吗?”

徐云扑哧笑了出来:“你刚才不还说资金多到拦不住了吗?”

陆清秋尴尬地止住了嘴,孔嘉谊倒是若有所思地说道:“也不是没道理。而且,现在‘我们’的定义也变了,不能只把东海国一角地当自己的,而应放眼整个天下……既然如此,那么提前投资一些潜在的自己人,有何不可呢?”

郑绍明更是立刻表示了支持:“好,内部摊薄,外部引流,问题就大部解决了。”

陆清秋又想到一个问题:“不过,现在外部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支持?军工产品根本不用指望了,民用品也是我们更有优势吧?”

徐云想了想,说道:“同盟区内的齐、东平、滕三地可以给我们提供矿产品、粮食和人力资源等等,而江淮地区可以提供一些消费品。虽然我们的民用商品在价格上有很大优势,但如果说国民有钱了,想买点新鲜玩意的话,南宋那边还是能提供不少新奇好东西的,可以抵充一部分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也不用我们操心,只要把口子放开,民间自己就会完成贸易的。此外,重工业产能虽然被挤占了,但水力机械相关产业还是有余量的,我们大可以向外出口一些,促进外部轻工业的发展,也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水力机械可谓是东海工业赖以起家的根本,多年下来已经有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而且直到现在仍然供需两旺——蒸汽机当然好,但价格高、产量有限还要烧煤,相比之下廉价的水力仍然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实际上,水力机械的竞争对手不是蒸汽机而是房地产,只有当沿河地块昂贵到不足以支撑水力作坊的时候,这种动力形式才会被最终淘汰。

周弘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神色复杂地说道:“我感觉我们这是打开了一个盒子……只要在江南建立起了工业基础,他们很快就会自己发展起来,最终超越本土,甚至达到这边望尘莫及的程度。”

余人听了,一时也都沉默下来。

这基本已经是股东们的共识了:江南地区可谓中国的精华地带,适宜的气候带来了最好的农业条件,密集的水网带来了最好的交通条件,大量的人口和发达的教育水平带来了最好的人力资源条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全。这些特征不但在农业时代得天独厚,而且在工业时代同样优势巨大,是注定要成为天下第一的,即使一时因为历史原因而落寞,最终也会重新证明自己。

在此之前,全体大会一直对江南抱着警惕心,有意无意地压制着当地的发展。然而,在局势大变的现在,这个政策也不得不做出一定改变了。

“要朝前看嘛。”徐云感慨地说道:“大势在此,既然不可改变,那就顺应它吧。而且,本土的先发优势也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我们的铁路网已现雏形,重工业和资源优势显著,新型人才更是一骑绝尘,至少在二十年内,老区仍将是工业革命的中心。”

“但是,”周弘文摸着鼻子说道:“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也是江南的优势。如果没有我们,或许他们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发展出真正的工业经济,也有可能永远也不会。但现在有了我们,造不出来的机械可以直接进口,摸索不出的知识可以直接学习,培养不出的人才可以直接留学,发展速度将远超寻常。”

“哈哈!”郑绍明笑了两声,“这不正好吗?有互补,才有更长远的空间嘛!而且,他们也不是说发展就立刻能发展起来的,在技术之外,还有体制上的障碍。南宋治下的江南虽然已经有了发达的商业,但本质上仍然是个权力社会,官僚大族随时可以干涉商业乃至巧取豪夺,民间也有顽固的保守势力。有他们压在上面,工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在我们的扶植下成长起来的民间经济很快会遇到瓶颈,现在只有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瓶颈。而在解决瓶颈的过程中,双方将建立起坚实的情谊,为未来进一步的战略打下基础……很好,就这么办吧!”

于是,射雕计划的财政支持方案最终确定了下来。

管委会会立刻进行财政扩张,以对经济进行预热,同时削减了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鼓励各界囤积物资。

除此之外,商务部与各行业的巨头谈话,鼓励他们投入一些投资大、易启动却又期限长的项目,以沉淀资金。更多的长期债券也开始发行。

在此基础上,长江沿岸刚经过了一场虚惊的各商站也重新活跃了起来,提前向供应商下了订单,并且根据旧有的人脉发掘适宜人选,鼓励他们在家乡开办简单的轻工业企业,以扩大产能。

在金钱的刺激下,一双看不见的手快速翻动了起来……但归根结底,这个刺激计划需要真金白银的硬通货做保证,而这硬通货可还都是空头支票呢。

因此,与南宋的谈判也不得不加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