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医侦朝野 > 第619章 共克时坚 八 量化宽松

医侦朝野 第619章 共克时坚 八 量化宽松

作者:沐轶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7:23 来源:笔趣阁

1270年,6月14日,中央市。

“这经济的事,还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管委会大楼中的三号会议室中,财政部和金融系统的几名高层正在开一个碰头会议。其中,财政部长陆清秋对着一份最新的物价调查报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全国抗旱犹如一场战役,为这场战役提供资源也就是现今全体大会和管委会任务的重中之重。这重头戏自然要落在管钱的部门上,各部门必须协调一致,因此也必须时常召开会议,司空见惯了。

陆清秋熬资历熬到了这届财政部长的位子上,不过在座几位都是大佬,她也不好拿大,基本就是个主持人的角色。

大范围的旱灾对管委会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挑战,但实际上他们的手头非但没紧,反而更宽裕了。

本来,今年有军事行动的需要,所以大会给管委会批了一笔全年共688万元的预算,但出于救灾的需求,军事行动只能偃旗息鼓,这就省下了一大笔费用。而同样是出于救灾的需求,他们把三年的存粮高价投入市场,这就又能赚上一大笔钱。两相叠加,好嘛,今年差不多多了三百万的机动费用,可真是有钱了。

不仅如此,面对消费萎缩的前景,东海联合储备局在历史上首次下调了准备金率,使得各银行可以将更充足的资金释放到市场上,这个影响甚至要超过基于税金的财政调控。

也正是因此,才使得他们能组织得起强而有力的抗旱救灾,不至于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这么多钱集中使用,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令他们有些头疼。

“随着进口粮食的不断到岸,粮价本该有下跌的趋势了,”陆清秋摇了摇头,“但是由于我们把资金集中投放到了铁路工程和城市工业领域,也就是粮食消费的主要群体中,引发了一定的通货膨胀,也推涨了粮食的消费量,反而使得粮价维持在了高位上。”

会议室中一时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周弘文说道:“我看问题不大。如果没有这个释放的过程,更多的人会买不起粮食,那么粮价即使回落也没有意义了。而且消费者手里有钱之后,对各种工业品的消费能力也增强了,有助于刺激经济发展,这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增长就能看得出来。”

他主持的立信银行在这一轮降准过程中收益颇多,新增了以十万元计的贷款,自然不希望政策立刻产生什么变化。

“可是,”财政部的孙长天指着报告上的几个条目,“降准之后,商品价格普遍上涨,这恐怕对出口不利啊。”

周弘文立刻说道:“我们的出口项目大多是不可替代的硬性消费品,对价格敏感度不大,涨价之后反而会提升出口额。而且,我们不能为出口而出口,出口商品的本质目的是获取硬通货和进口我们所需的物资。而现在降准之后充足了市场上的通货,现在各银行发行的票据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即使是外国商人也有不少愿意接受的,这使得我们能把纸当钱用去采购外来的原料,这不正是好事吗?”

众人又沉默了下来,算是放过了这个话题。

之后,纪萍萍说道:“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改变一下资金的投放范围呢?我举个例子,之前李如南跟我提过,说今年这么多人进城,等旱灾过去,不可能全都回去,肯定有不少人留在城里的。也就是说,今年的城市化进程肯定会增长一大截,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提前做准备,给城市扩容呢?”

孙长天听了不禁笑了出来:“这是要大搞房地产啊?”

周弘文一拍手:“这不挺好嘛!房地产怎么了?别老污名化人家啊。不搞房地产,新市民往哪住?我看,就该果断借鉴先进经验,开发房地产产业,鼓励建筑企业建房,让市民有房可住,同时新的资金也可以通过住房贷款有序有效地释放到市场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双进步,多好啊!”

说着,他又分析起了详细的流程和好处一二三,其余几人听了不禁也思考起来。

陆清秋也笑了:“好啊,你这就起个方案,让大会去审批吧!”

……

6月15日,中央市。

中央市的四环路外,一大片建筑工地正在东北角摊了开来。工地里面,马车来来回回搬运着建材,数百名工人正在挥洒着汗水挖掘一块巨大的地基。而在这热闹场面的一角,胜利建筑公司的老板祝星子及其千金祝小月正对孙天和商业银行的总经理孙沁容介绍着未来的蓝图。

“喏,姐姐你看,这里,中间的位置将起来一栋四层的大楼,预留上下管道井,到时候住在顶楼也能如常生活。旁边的几栋就只有二层了,施工要简单些,也不挡日光。中间空地,我们准备种上花草树木,搭个开放式的小公园出来。那个角落再建个水塔,以后市政的水管铺过来可以直接连上,这样居民用水也就方便了。”

“好啊,”孙沁容看着图纸上那些条条杠杠,只觉得一阵头晕,是什么也看不懂。但她信任祝家父女的眼光,还是点了点头:“将来建成了,一定是个好地方。不过,你们准备怎么收回投资呢?”

祝星子听了这个问题,有些犹豫,最后决定如实告知:“大侄女,俺说个实话,这地方都出了四环了,估计不会太好卖。不过,盖这片楼俺们兄弟三个也没打算赚钱,只想着先起个大工,多雇点人过来,好多给逃荒的找点活计。但亏也不会亏的,就算卖不出去,俺们也可以租给进城打工的工人住,细水长流,总能回本的,就是时间长了点。所以俺才想着找你贷笔款子,算算分期和利息,到时候能用房租抵过去,这生意就能做了。”

孙沁容当年看中了银行这行当,在请教了祝小月之后,果断入行,从家族中抽调资深掌柜和精明子弟,并外聘了多名专业人士,凭借孙天和商行的名声,果然把银行给做了起来。纵使出于风险考虑,她没有盲目扩张业务规模,但仅凭借自家和相熟生意伙伴的业务,就做得风生水起,不但银行业务本身有了不少盈利,还对生意中的资金往来提供了不少便利,可谓双赢。

虽说祝小月给她提供了不少帮助,但祝家的胜利建筑公司经营策略比较保守,不愿意负债经营,所以双方没多少业务往来。这次居然破天荒找上门来说要贷款,难怪孙沁容好奇心发作,跟到工地这边来看看呢。

她现在听了祝星子的话,不觉得没前途,反而佩服他的坦诚。而且,胜利建筑公司家大业大,光是名头都值不少钱,还能怕赔了不成?

于是她当即拍板道:“好说,现在逢难之时,人人都该尽一份力,祝叔都做出这么大的事了,侄女我难道还能袖手旁观不成?放心好了,胜利建筑公司要多少贷款,我们就批多少,年息就按百分之八算好了!”

虽然之前祝小月向他保证肯定能成,但现在听到了确切的答复,祝星子还是乐开了花:“好,大侄女,那就谢谢你啦!也不用急,俺这边有信誉,建材都能赊一个月,先支点钱给工人开薪就行了。”

孙沁容笑着说道:“好,下午让小月儿回去跟我理份合同,我给你们开个折子,有需要就去我们在中央市的分行提就行了。对了,国债券你们这能用吗?”

东海金融系统经过长年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储蓄券、承兑汇票等纸质票据,这些票据与金属货币一同流通,一般是在大宗交易的场合替代现金付给下家,在事实上起到了一部分通货的作用,充足了东海经济系统的货币和资本,长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一大堆发行方、兑换期限和费率各异的纸质票据之中,信用最坚挺的无疑就是管委会财政部所发行的国债券了。

东海国债券有国家信用背书,到期即兑,毫无二话,随着国力的蒸蒸日上,认可度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虽然它理论上只是一张定期存款的凭证,但这张凭证是不记名的,到期谁拿着都可以提出来,所以在事实上就成了一种等价物。很多时候付款方没有现金或者懒得拿现金,就直接把国债券付给下家,而下家也乐得接受,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类似纸币的东西。而这种风潮形成后,进一步稳固了国债的信用,每次发行新债的时候都引发抢购——反正到期能拿利息,即使不到期也能付出去当钱用,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个背景下,国债券不但在商业领域广为认可,就连一些银行也开始将它作为一种储备而进行收集。甚至还有传言说,联储局有意给予国债券以与金属货币同样的地位,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把它作为准备金,从而扩大业务规模,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之前联储局降低了准备金率,孙天和商业银行一下子多出不少贷款额度可以支配,不过孙沁容比较保守,没有贸然放贷出去,而是先买了国债收藏起来。现在要是新增一笔给胜利建筑公司的贷款的话,最好还是以国债券的形式支付。

祝星子生意做得多,对各种票据也很熟悉,有国债券自然并无不可,当即就答应了下来:“好,有国债券就好,还比银元和钱牌好拿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