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724章刘阳的难题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第724章刘阳的难题

作者:海里全是水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2:29 来源:笔趣阁

前几次来香江的时候,如果只是刘阳一个人来,那他都是住在曹大厨家里。现在家里有曹月和孩子住,他就不住在家里,到酒店住,正好能和孙大海多说说话,不会影响别人休息。

大家吃过饭,又唠了会儿家常,然后刘阳就跟着孙大海一起走了。他也到文华东方酒店开了房,安顿好之后,就和孙大海在房间里聊了起来。

“大海,你以前说过,卡拉ok录像机这个产品的寿命不会超过十年,倒带机就更不用说了,那只是个录像机辅助的创意产品而已。那你觉得,今后信远该如何发展才好?”

“您的那个电子工厂,今后发展的方向有很多,关键还是要取决于阳叔您的选择。比如根据现有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成为专业视听设备厂商。

也可以横向发展,引进生产线,制造其它种类的白色家电,成为家用电器厂。

对了,您的厂子还可以以现在人员为班底,加强生产管理和品质控制,成为一家专门承揽oem的电子产品代工厂。”

说到这里,孙大海忽然想起,前世有家著名的电子代工厂,明年就要进入大陆发展了。

他们的第一步将会在特区创办一家小的电子厂,然后慢慢发展起来,同样也是湾湾人开办的。

这家企业后来成为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名气很大。但孙大海并不喜欢,一家具有典型湾湾特色的血汗工厂而已。

孙大海心里盘算,如果刘阳愿意往这个方面发展,那就支持他把生意做大。孙大海就不相信,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刘阳的信远还会发展不起来?

孙大海不敢说一定可以把信远推到业内第一的位置,最少也可以和对方分庭抗礼,不让对方专美于前。

“代工厂就算了吧。既然搞生产企业,那我宁可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搞技术开发,也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代工厂,做的再大再好,也一辈子是打工仔。”

可惜了,很显然刘阳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从骨子里讲,他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说他是一身书生气也好,不合时宜也罢,总之,他为人处世还是很有原则的。

“我支持您,咱们今后就只做自己的品牌好了,也算没有白辛苦一场。”

孙大海从善如流,马上随声附和刘阳的想法。他想了想,决定还是给刘阳提一些合理的建议,让他自己来选择。

“阳叔,我们公司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做过一些分析预测,今后电子产品的应用,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主要的应用市场,除了家用电器这一块之外,计算机和通讯领域,也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您要是想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这些领域也可以考虑一些。”

刘阳点点头,说:“你婶子和我通电话时也说,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应用面越来越远,距离普及到企业日常工作的距离已经不远了。

我准备年底对美利坚考察一下,顺便去看看你婶子,她今年圣诞假期就不用回来了。对了,你姑夫今年回国吗?”

刘阳口中说孙大海的“姑夫”,就是韩少白。他和刘阳的妻子何莹一样,都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系读研究生。

只不过两人选择了不同的导师,而且何莹明年就要毕业了,韩少白本来就晚一届,外加因为孙卫红生孩子,又休学了半年,所以他离毕业还早着呢。

由于两家的关系,所以韩少白和何莹在学校也都认识了。不过两个人平时都很忙,很少能见面。

韩少白由于休学了半年,现在等于刚入学不久。他在学校忙着学习先进的知识,有时间就泡图书馆,轻易见不到人。

何莹马上要毕业了,整天写论文、做课题,每天几乎钻进实验室就不出来。要不然,刘阳也不会想到年底要去美利坚做什么前期考察。

他一个学数学的,既不懂技术,又不懂市场,最终定项拍板时出面就可以了。至于说前期考察,他的几名得力手下无论谁去,效果都比他去要强。

“我姑夫肯定是要回国的。您知道,我的小表妹还不到一周岁呢,他心里能不惦记吗?您去美利坚的时候,带不带若瑄过去见见她妈妈?”

“到时候再看吧,主要看你婶子能不能有时间。她的导师手中好几个课题你婶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每天忙得四脚朝天的。

要是她顾不过来的话,我索性就不带若瑄过去了。孩子年纪还小,这一趟横跨太平洋的飞行下来,可是不轻松的。”刘阳有些无奈地说。

“对了,年初时您在电话里说,觉得厂子有些小,想扩大生产规模,但周围都是别人的地,很受限制。现在怎么样,解决了吗?”

刘阳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说道:“信远电子厂是我从别人那里接手的老厂,位于一个老的工厂区。厂区周围也都是大大小小的工厂,哪有空间可以拓展呢?

不过老厂区也有些好处,我们需要的配套产品附近的厂子都能做,省了我们不少事情,所以只能这样凑合了。

工厂生产线的开车时间,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实行双班倒,每班工作八小时,这已经是正常生产模式下产量最高的工作方式了。”

刘阳见孙大海似乎开口,他猜到孙大海向说的话,便提前做出解释:“你是不是想说生产线不关机,实行工人三班倒,这才能创造最大产量?”

孙大海闻言,立刻点了点头。

刘阳笑着回答道:“我以前也以为是这样的。但其实这话可不一定任何情况都正确,要具体分析才成。

一条生产线的最佳工作时间,要和工人数量及分组情况、备料和上料速度、每日平均订单数量,以及生产线自身的保养维护时间挂钩,并不一定是24小时连轴转就一定最好最快。”

“可以呀,阳叔。您现在都能成为工厂生产管理方面的专家了。”

“赶鸭子上架呗。这些东西都不用特意去学,日常和工厂的管理人员以及那些老工人随便聊天就都明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