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470章 韩国人要来建厂了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第470章 韩国人要来建厂了

作者:海里全是水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2:29 来源:笔趣阁

仕途中的上升通道永远是越走越窄,每一个位置,都会有无数人在暗中盯着。

岛城招商办从编制上讲,是一个正处级的单位。不过为了表示对招商工作的重视,市里安排市计委主任兼任招商办的主任。

计委在计划经济时期,可以说是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部门。计委的主任一般都会高配,由副厅级担任。

这样一来,招商办其实也算是高配了。不仅如此,招商办的编制中一共有六个副主任,其中有五个都是工商局、税务局等实职部门的一把手兼任,只有一个副主任的职位,是专职于招商办的工作。

基于当时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权限,招商办这种怪异的组织结构,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要做好招商引资,就要做好对企业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如果招商办不采取这样的配置,到时候跟各部门扯皮的事儿可就多了。

李小龙就是那个唯一的专职副主任。换句话说,他才是招商办日常的负责人。计委主任倒还隔天过来转转,其它五个副主任,除了每月例会出现,平时多是电话联系。

不过他们的工作就为招商办的发展保驾护航,并协调各自部门与招商办之间的配合。本人来与不来,意义不大。

招商办内部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三个科室,业务科、财务科和办公室。招商办总共编制有三十人,每天打卡记考勤的人正好有一半。

除了一正六副七个主任不用打卡,还有八个人,只有领工资和发放劳保福利的时候,才会出现。

这是官场潜规则,李小龙见怪不怪,自然不会冒着大不韪去揭盖子。

业务科的科长孟伟杰,来此之前是商业局接待科的科长。他原以为调到新单位能够顺势提为副处,成为专职副主任。谁知道被空降而来的李小龙占住了位置。

商业局接待科是个有油水的科室,黑钱不多,但吃吃喝喝酒席不断,各种小礼物拿到手软。要不是为了升副处,孟伟杰才不会主动换岗呢。

这下子孟伟杰鸡飞蛋打了,原单位肯定是不回去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能回去但位置已经没有了,那还回去做什么?

他私下拎了份礼物,跑到提拔自己的老领导家里哭诉,可老领导也没有办法呀。

李小龙虽然是处级干部,但这次调动却是中组部组织的,将一批懂经济、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送到地方上,帮助地方转化思想,加快发展经济工作的速度。

这种带着标签下来的人,老领导自己都不会去招惹,只会拉进关系。要知道,这样的干部,干满一届后,只要工作中没有大的纰漏,基本就会被提起来的。

再说,李小龙自身条件摆在那里呢。他是立过军功的转业干部,回地方后成为合资企业天海肉联厂的厂长。

在他的领导下,在短短数年,天海肉联厂不仅规模扩大了数倍,上缴利税逐年大幅增涨,而且还建立了午餐肉罐头生产线。其产品百分之百出口欧美,每年出口创汇二百万美元以上。

如此闪亮的成绩,也使他从副科级干部,一路升到现今的副处级(享受正处级待遇)。

李小龙来到岛城没两个月,就签下了源爵酒业的建厂合同,二三百万美元的真金白银,就此落地。现在源爵酒业又申请了的一块地皮,生产规模很快就会翻番。

还没等市里对他的表彰发下来,紧跟着他又谈下了郑记印务公司,当时还叫郑记印刷厂,又是一千多万港元到了账上。

李小龙还谈成了其它几笔投资,就不一一赘述了。

而孟伟杰参加工作是顶他父亲的岗,当上了国营百货店的售货员。几年后他在机缘巧合之下,进了商业局,成为局里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他在商业局基层待了多年,混成了官场老油条。后来被老领导听说他很能喝酒,便把他调到了接待科,负责迎来送往,陪吃陪喝。

孟伟杰这样的资历,别说和李小龙竞争副主任的位置了,就连招商办业务科科长,他都不够格。

一个只会几句俄语的业务科长,与外商交流时离开翻译就抓瞎,总不能指望一辈子遇到的全是华裔商人吧。

李小龙正经还跟着食为天的双语培训班,认真学了一年的英语和粤语呢。

孟伟杰无奈,只能在招商办业务科科长的位置上等机会了。只是他能力有限,业绩上远不如科里其他的人。

最近一段时间,孟伟杰却是有些冒头了。李小龙暗中打听了一下,原来孟伟杰联系到了三名韩国客人,有意在岛城投资工厂。

“韩国人?要办什么厂,投资多少?”孙大海问道。

现在的岛城,基本招不来真正的韩国大企业。因为现在华夏和韩国还没有建交,任何大企业在投资建厂时,都要先权衡政治风险,不会轻易进入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

孙大海对韩国人在大陆开设的企业,一点好感都没有。他们利用大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大多集中在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里。

韩国国内的企业中,工会的力量强大得有些变态,老板是不敢得罪工会的。

到了大陆,没有这方面限制了,韩国老板就变本加厉地压榨工人,仅仅支付微薄的薪水,就肆意增加劳动时间和强度。

最早的一批韩国个体户,大都是在韩国发展不如意的人。他们到了大陆,利用政策申请低息贷款和几乎无偿使用的土地,用于开办工厂。

当政策优惠期满,也就是常说的“三免两减”结束之后,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便关停工厂,换个地方继续吃政策红利。

所以孙大海一听说是韩国人要来开厂,自然要问一问小舅。

要知道,如果在李小龙任上招来大批韩国人在此开厂,等几年政府要收税时,人家卷着钱撤了,即使李小龙不在这里工作了,也会成为他的一个污点。

“他们的投资额倒不是很高,听说他们要建一家玩具厂和两家服装厂。”李小龙回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