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282章 帮新任副区长一个小忙

“哦?好吧。”不明所以的孙大海,跟着孙卫国和黄菲菲走进了书房。

原来每年公司大年初一的拜年聚餐,都会邀请了市区相关单位的领导出席。领导们也挺给面子,几个部门轮流来,每次都会有几位领导出席。

今年换届,新任主管经济的常务副区长百忙中亲自来出席了公司的拜年聚餐活动,并做了新春祝词。讲完话,他和孙卫国、黄菲菲私下交谈了一会,没有用餐就离去了。

他是来请公司帮忙的。

上任后,他对区属的工厂企业做了调研。有几家厂子多年来一直经营不善,员工的工资都是要靠区里拨款,才能按30%的比例发下去。

这些工厂已经成为区里的老大难问题,几年间先后换过多次厂长,还帮厂子搞到过银行贷款,可惜都没有使厂子扭亏为盈。

工厂资不抵债,生产早已停止。现在没有破产的说法,但工人却是不管不成,可总这样也不是个办法。

程副区长豁出去脸面,准备拉上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对几家工厂兼并重组,争取盘活这部分资产。即便不成功,最少也要解决这些工人的再次就业问题。

只是他虽然是副厅级别的常务副区长,但这项工作仍然进行得很不顺利。在淀海区范围内的企业,实力强的大多是央企,不受他直接管辖。

而区属的企业实力大多不够,强行合并的话,搞不好会被一起拖垮。他到处找关系,求人帮忙,最终只有不多的几家大企业,答应帮忙。

食为天和妆点生活是外资企业,这些事情原本应该是由有实力的国企来承担,与外资公司无关。但谁让程副区长和孙卫国是党校同学呢。

几年前党校的处干班,他俩是一个宿舍的同学,关系很不错。结业后他担任了冀省某市的副市长,每次来首都时,有时间就会和孙卫国一起坐一坐,还到过家里。

现在他调到首都,成了淀海区的常务副区长,正好是公司所在地的父母官。

他到首都工作以后,才知道孙卫国和食为天的关系。所以他今天特意来捧场,顺便本着不成没关系,成了更好的心思,把这件事告诉了孙卫国和黄菲菲,看公司这里能不能给予他一定帮助。

当然,如果食为天或妆点生活要参与进来,那就要走合资的途径。程副区长可不敢把厂子直接拨给外资企业,那是要担责任的。

孙卫国把这些情况告诉给孙大海,并拿出一些资料让他看。这都是那些工厂的基本资料,程副区长留给孙卫国参考用的。

孙大海对于企业搞多种经营持保留态度,他并不认为几条腿走路对企业会有多大好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往上下游发展才是正理。

不过既然程副区长是孙卫国的同学,现在有困难找他帮忙,孙大海也就无所谓地拿起资料,一目十行的地看了起来。

现在是1985年,区办企业大多都是为解决就业,或安置返城知青而设立,规模都不会很大。设备之类的就不用多考虑了,区里不会有太多钱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

这样的企业最大优势,就是有地皮。现在又不是政府可以出售地皮的年代,区里办企业,一纸批文就能划出一块地来。

孙大海知道,前世九十年代,大量亏损国企和集体企业被兼并时,有许多有关系的个人或企业,就是靠低价收购亏损企业,然后甩掉人员包袱,靠卖地皮发家致富的。

孙大海才懒得挣这样的钱呢。但这同样说明,收购这样的企业,即使最终没能盘活,也未必会亏损,无非是当成花钱买地皮,盖成写字楼一样挣钱,就是吃相有些难看而已。

孙大海忽然停住了目光,有一个工厂的情况,引起了他的注意。

宏达服装厂,位于首都大学南边一公里左右的位置,未来的四环以内。这里现在还有一些农田,服装厂孤零零地坐落在其中,占地面积倒是不小,足有**亩。

宏达服装厂是几年前由几个街道办的类似小厂合并而成的,最好时正式职工和临时工总数达到二百人,八成以上都是女工。

现在工厂已经停产一年多了,临时工全都解除了工作关系,正式职工中有条件的也早调走了,剩下几十人,每月靠30%的工资勉强为生。

工厂有一座二层的行政小楼,后面还有一座二层的员工宿舍楼,厂区是大开间的平房,还配有库房和食堂。

“宏达服装厂,这个是可以做的。”孙大海说:“光是咱们两家公司的工作服,还有以后学生们的校服,就够养活这个工厂了。

更别说还有寰宇贸易公司可以做出口。对了,盛智文的服装公司在北美做得不错,也可以帮忙销售的。”

黄菲菲看过这个资料,对宏达服装厂有印象,她说:“服装厂吗?那倒简单,香江的服装行业比较发达,相关的技术与管理人员都比较好找到。”

孙卫国中午也草草地看了一遍资料,他说:“宏达服装厂?刚才我倒没有注意,我看中的是最后一个厂子,那家军转民的被服厂。”

孙大海还没有看到后面,听到孙卫国的话后,快速看了一遍,然后说:“被服厂更小了,才三十几个人,没有问题,打包在一起吧,也算您多帮了程副区长一把。”

黄菲菲问:“那这次合资,是用现有公司的名义,还是在香江新注册一家公司来完成?”

孙卫国说:“还是另外注册一家服装公司吧,食为天和妆点生活的主要业务已经定型,合资个服装厂,总觉得怪怪的。”

孙大海笑了,他说:“那就单搞吧,我也不喜欢看到公司的主营业务太乱。”

孙卫国问黄菲菲:“菲菲,你预计要准备多少钱合适?”

黄菲菲说:“按照资料上的介绍,宏达服装厂完全可以改造成二百名员工规模的中型服装厂。

现有的建筑基本可以继续使用,需要引进生产线和各种设备,再加上采购原料的资金和部分流动资金,我估计有二百来万人民币,也就是六七百万港币就够了。

具体还要看政府给出的合资条件,以及厂长、设计师的发展思路,和他们对设备的要求,才能确定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