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262章 港元的联系汇率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第262章 港元的联系汇率

作者:海里全是水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2:29 来源:笔趣阁

法律问题有于凯浩去解决,妆点生活的各项工作,还是按自己预订的计划进行。

今年因为有君子兰项目,妆点生活有一大笔额外收入到账。孙卫国最后一次行使妆点生活大股东的权利,定下了年终分红计划。

今年股东的分红额度为一千万人民币,正式员工则是根据不同岗位和表现,额外享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工资收入。

大家已经商量好,公司未来的股份结构将会是:曹月为第一大股东,占股35%,孙卫红、孙大海、孙圆圆和孙大河四个老股东,各占股10%。

经理方大同、技术主管方林、市场部经理陈锋、设计部经理马教授,以及培育基地主管·薛海天的媳妇花小妹,每人占股5%。

第一大股东曹月手中35%的股份,每年将拿出10%的分红权,作为对管理层与突出个人的奖励。

说起来,方颖有些可惜了。她是公司的老人,同时把湘省的竹编厂搞得很好,为公司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只不过她现在去香江上大学了,这次就没有办法给她股份,只能以后找机会补偿她。

当然,这次分红还是要按照以前的股份来分,几个个人股东每人都是拿了四十万,美得曹月滋哇乱叫。

孙大海没有在意这四十万的小钱钱,他现在正和刚刚来到首都的乔宏伟商量,准备干一票大的。

孙大海现在很有钱,非常有钱。一年多了,他一直忍着没有动,安心当个好学生。现在到了1985年,他决定要花钱了。

83年他被姜秀萍召回首都的时候,已经重仓买入了美元港币期货合约。

在83年港币贬值的过程中,布瑞腾政府控制不力,自身损失惨重。

10月15日,香江政府宣布,从10月17日起,港币放弃浮动汇率制度,将采取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兑换汇率为1美元兑换7.8元港币。

孙大海建仓成本在9.55左右,去除手续费,等于每单赚了一万七千点。外汇期货每点是十美元,孙大海一共买了一万二千张看涨合约,共盈利二十亿四千万美元。

连同本金,操盘小组在结束这个项目之后,各个账户余额相加,达到21亿9000万美元。

按照惯例,孙大海发了一千万美元的奖金给操盘小组,并放假两个月,要他们84年1月1日再集合。

孙大海通过周海兵,在操盘小组的户头中留下了十五亿美元,剩下的钱划回了公司,其中大部分留给朱丽花,以及她将组建的项目投资部。

到了84年初操盘小组集合的日子,孙大海做出了新的计划。

他要求将十亿美元换成日元,投入到倭国股市,买进了大量的行业龙头股份和地产股份。

剩下的五亿美元,孙大海将其支配权交给了乔婉婷,由操盘小组自行安排项目,为期一年。

如今操盘小组的成员,较之以前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83年年底已经办完婚礼的彭嘉怡,已经彻底退出了操盘小组。她现在每天到公司随意晃晃,早早就准备待产。

乔婉婷又为操盘小组新招了四个人,两个老成员邢文艳和劳尔森成为组长,一人带两个,成了两个投资小组。

正好孙大海有计划要用一年的时间来锻炼队伍,所以乔婉婷掌握着财权。哪个组做好项目规划,再来找她要钱。

现在一年过去了,几个公司和项目都要做年终总结。孙大海人在首都,大家只好将就他,分批来首都汇报工作。

操盘小组的乔婉婷是第一个来的,操盘小组去年过了一个安生年。两个组自己做自己的项目,稳稳当当的,也都完成10%以上的收益。

新人总体表现不错,但去年孙大海没有做大项目,国际市场的行情也比较平稳,所以新人还是要继续磨合。

孙大海投入到倭国股市的钱,随着倭国大盘的上涨,也有了6%的涨幅,聊胜于无吧。反正孙大海也不是要靠倭国的股票挣钱。

乔婉婷已经回香江了,她为操盘小组带回了一百万美元的奖励计划,以及二月份整整一个月的假期。

一百万美元的奖金,相当于他们自己投资盈利的15%,孙大海也算是很厚道的,给了不少。

操盘手这个职业,有点像卖古董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年下来没有赶上行情,挣不到什么钱,这是很正常的。总比辛苦一年反而赔钱被撵走,要强多了。

去年比较轻松,大家都当是磨合加休息了。当然雇主也不能每年都让他们这样歇着,操盘手的底薪很低的,他们靠得就是分红和提成。

乔婉婷走的时候很高兴,因为孙大海说了,今年他会做项目的。乔婉婷现在对孙大海有点盲目崇拜了,谁让他带目前为止,还一直没有失败过呢。

其实邢文艳和劳尔森也有这样的感觉,只不过他们年纪较大,不会那么直接的表现出来。

但他们小组的成员们,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受到他们潜移默化,也接受了老板是个金融天才这个概念。

朱丽花是跟乔婉婷一起来的,她是第一次到首都,所以孙大海先安排人陪着她在首都玩了几天,然后才和她谈工作。

朱丽花是84年春节后来到了投资公司,她先期已经挖了几名搞项目投资的老手,再加上公司配给她的,包括戴文鹏在内的几名行政文员,她的项目投资部很快就组建了起来。

孙大海给了她三年五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如此信任有加,让朱丽花感到很是欣慰。

八十年代是全球经济大变革的年代,尤其是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许多投资公司对此,都是在谨慎关注中。

朱丽花是哈佛毕业的mba,对于目前国际上的这种投资倾向,也是很赞同的。在得到孙大海的认可与资金支持下,她决定先从几家小企业干起。

84年大半年的时间,她主要都是在对硅谷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和评估。她还在硅谷注册了一家电子技术研究所,还有一家投资公司。

两家公司都是空头公司,被架设未来投资公司全资控股。公司在硅谷租了办公室,只是为了在美利坚投资时方便。

大半年下来,朱丽花总共用了不到三千万美元,投资了十多家企业,也收购了一些技术做储备,使得两家公司逐渐充实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