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调教初唐 > 关于房玄龄那位名录史册的善妒妻子的故事

调教初唐 关于房玄龄那位名录史册的善妒妻子的故事

作者:晴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9:16 来源:笔趣阁

作品相关关于房玄龄那位名录史册的善妒妻子的故事

抄摘自网上的一些关于房玄龄妻子的故事:

房玄龄是贞观名臣,新唐书上说他,“玄龄当国,夙夜勤缰,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娼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是一个好宰相。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爱情故事。

《隋唐嘉话》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将赐公美人,屡辞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亦有所优诏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之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曰:“妾宁妒而死。”乃遣酌卮酒与之,曰:“若然,可饮此酡。”一举便尽,无所留难。帝曰:“我尚畏见,何况於玄龄!”

房玄龄的夫人姓卢,她的“妒”可称得上天下之最。皇帝老子不怕,死也不怕,有谁能与她相匹敌?最后让步的不是她,是皇帝。雄才大略、举世无双的李世民在她面前也无可奈何,只好说“我尚畏见,何况於玄龄!”,给自己找台阶下。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种妒理解成为爱呢?

应该说,妒是爱的一种表现,不爱即无妒。很难找到没有妒的爱,只是卢夫人的表现有些过分。她的过分,自有她的道理。

《朝野佥载》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唐左仆射房玄龄少时,卢夫人质性端雅,姿神令淑,抗节高厉,贞操逸群。龄当病甚,乃嘱之曰:“吾多不救,卿年少,不可守志,善事后人。”卢夫人泣曰:“妇人无再见,岂宜如此!”遂入帐中,剜一目睛以示龄。龄后宠之弥厚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卢夫人不但美丽端庄,而且对爱情忠贞不二,只是做法上有些极端。

我们回过来看房玄龄。

与卢夫人相比,房玄龄的爱情显得更博大更深沉一些。他没有把她当成私有财产,为她的幸福着想。他病危时对她说,“吾多不救,卿年少,不可守志,善事后人。”这种心胸的开阔,思想的开放,就是在今天也是令人敬佩的。当她挖掉自己的一只眼睛,以此表示爱情时,“龄后宠之弥厚也”。“宠”与“厚”连起来,中间加一个“弥”字,可见房玄龄对妻子的爱了。

很难想象房玄龄当时的心境。是不是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既然你认为挖掉一只眼睛,永远生活在我的身边是幸福的,那么,你的幸福也就是我的幸福了。

然而,再怎么漂亮的女人挖掉一只眼睛,看起来也不那么顺眼。房玄龄却要看几十年。而且这几十年,又是卢夫人**的几十年,绝不允许他去看别的女人。

房玄龄不是一般人。他活了71岁,当了15年宰相。他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是隋朝司隶剌史,他18岁中进士,当过隋朝的羽骑尉。中年以后,他一直是唐朝的股肱大臣。从某种角度说,这几十年是他高官厚禄的几十年。一个如此高级别的高级干部,和一个独眼女人厮守几十年,而且要容忍她极端的妒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是不是有过累的感觉,做过纳妾的打算?当时,他大可不必要离婚,三妻四妾是合法的,所谓“媵妾之流,今有常制”。我想,有这种可能。要不,就很难理解李世民的这句话,“我尚畏见,何况於玄龄!”显然他的这种打算遭到卢夫人坚决的反对,而且这种打算和反对不止一次,要不,就很难理解卢夫人的妒忌会如此出名,以至于连皇帝都知道。

如果真是这样,是不是有损于房玄龄的形象呢?

我想也不会。

爱美是人的天性。看惯了一只眼睛的妻子想看一看别的女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宰相府里的女人一定不在少数,比卢夫人年轻美貌的也一定会有。日理万机的房玄龄,偶尔动了春心,看中了哪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当然,由此而引发的烦恼也是可以想象的。

如果真是这样,房玄龄倒更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了。有一点非分之想,和妻子闹一点小别扭,然后,在妻子的坚决反对之下,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房玄龄似乎更可爱一些。

房玄龄只好去忍受妻子的“至妒”了。好在,他“宰相肚里能撑船”,“取人不求备”,更何况是对自己坚贞不二有妻子?不能说他一点也不累,但他毕竟活了71岁。人生70古来稀,很可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