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大唐当奶爸 > 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皇子归来挨打(二合一)

最怕空气突然间安静!

一股尴尬的气氛骤然升起,于是,就在小萱萱还没有下一步动作的时候,杜少清一把将孩子抱了起来。

跟众人草草告别一句,说没啥事就回去管教孩子了!

很快消失在大家眼前,等到李道宗反应过来的时候,连杜少清的背影都不见了,只有天牢门口方向远远传来一个声音:“迷药不妨事,将人放在室外露天的地方一个时辰,泼上凉水就可以醒了。”

回去的路上,小萱萱一拍脑门大叫不好:“哎呀,忘记直接把三舅带出来多好。”

“行了吧丫头,就你这样的小身板还真敢劫天牢不成?

你怎么能不听话私自带着大猫出来打架呢?而且还打错人了……”杜少清训斥道。

萱萱辩解道:“哎呀爹爹,人家哪有不听话,明明是说好的,谁欺负三舅,我就去收拾他。”

“还敢顶嘴?

那我问你,好端端的,这件事你娘亲知不知道?会不会让你出门打架?”

那、我、我……

“我是偷偷溜出来的,娘亲她们……”小萱萱声音瞬间没了底气,有些心虚的不敢看父亲了。

好巧不巧,前方四虎赶着长乐公主的车架疾奔而来,一间杜少清已经把小姐找回来了,四虎当即就把马车听住了。

长乐公主下了马车看到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你个疯丫头,越来越不听话,你娘我都拦不住你了对不对?”

杜少清低头看着女儿,“嗯哼?这个怎么情况?”

小萱萱先是眯着眼睛甜甜一笑,随即马上一脸可怜兮兮的躲在了杜少清身后,拉着父亲的衣袖哀求道:“爹爹,救命呀!我以后什么都听你的好不好?”

“还敢躲?行,又找你爹护着你对不对?来人,把大猫抓走!收拾了你的帮凶,就不信你这主谋不就范!”公主怒道。

好嘛,夫人为了教育女儿可是煞费苦心,连兵法都用上了,杜少清真想捂住双眼,当然,他更想看看关键时刻女儿会怎么做。

只见小萱萱抛下一切胆怯,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伸开双臂挡在了大猫前面喊道:“我、我一人做事一人当,跟小喵喵没关系,娘亲你不能黑白不分。”

好!够义气,是我的闺女!杜少清在心里点赞道。

公主一看,竟然破天荒的笑了起来,心说好了,以前总是犯愁教育女儿不好进行,现在可好,找到她的把柄和软肋了,嗯嗯,不错不错,以后她再犯错惹祸,那就整治大猫就行了。

啧啧……这是大猫不会说话,如果他要是知道女主人是这么寻思的,不知道会不会吐血?拿本猫当什么了?

“行,你敢作敢当,那就跟我回家,罚你关在屋子里好好念书,面壁思过,三天不准出来!”公主吩咐道。

小萱萱撇了撇嘴,心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是接下来公主补充道:“这三天伙食全是苦菜疙瘩汤,一律不给肉食,鸡蛋羹也没有。”

什么???

小萱萱差点吐血,眼睛圆睁,好像是第一次认识娘亲一样,这也太狠了吧,我这是找回来一个后妈吗?

“哦哦,还有,馒头也不供应,就疙瘩汤了,管饱!”

噗……杜少清差点笑喷出来,好一个管饱,那苦菜疙瘩汤是大家以前住在山里吃的东西,现在偶尔想想当个回忆还行,让大家再吃?呵呵,没人愿意再吃了。

杜家的伙食,不说天天山珍海味,最起码也是顿顿肉蛋不缺那种丰富美味,小萱萱号称长安小吃货,这张嘴都快给养叼了,让她去吃疙瘩汤?这不是什么忆苦思甜,绝对是惩罚。

而最精辟的一点就是管饱,估计三天疙瘩汤吃下来,这孩子不知道得会不会疯掉。

这一幕被街上看热闹的百姓瞧见了,那些家里富贵的纷纷称赞公主家教严格,回去这这么整治一下家里臭小子试试。

倒是路边有个孩子羡慕道:“顿顿疙瘩汤管饱呀?小公主真幸福,如果是我的话,肯定天天惹祸,这样就能顿顿吃饱饭了。”

啧啧……现在长安大街上再不见乞丐,说百姓连饭都吃不起的日子,似乎很少见了,所以这孩子肯定是个有故事的。

杜家一群人的闹剧被大家传着热闹了一天两天也就渐渐平息了下来。

眼看再过两天就是大朝会决断吴王李恪的命运了,这时候一队快马急速冲进了长安城,是远在东北参战的大皇子李承乾疾行将近二十天,终于赶了回来。

李承乾片刻不敢耽搁,连仪容都懒得收拾,直接入宫去议政殿拜见皇帝。

李二惊喜道,“大郎回来了?这么说,东北战事已有结果?”

“启禀父皇,东北大捷,高句丽平灭!”

好!好!好!

李二大喊了三声好,然后遥望东北方向,似乎陷入了无限的遐想。

是李承乾打断了他的思绪,“父皇,儿臣一路换马不换人加急赶回来,是听说了三弟李恪的事情,儿臣相信三弟绝不会如此不孝,请父皇明察!”

李二回过神来,沉吟道:“李恪的事情先放一放,你不了解情况。

快跟朕说说前线战事,我方战损如何?可有其他意外?一群小子可有损伤?”

李承乾却不愿晃过去,单膝跪地行礼道:“父皇,在说战事之前,儿臣有一事相求。”

嗯?李二一怔,不过眼下人逢喜事,倒也没多在意,

而是关切道:“行,我儿征战辛苦,有快马一路奔袭,有什么事情就说吧,纵然说错也不妨事。”

“儿臣原本任职刑部侍郎,现如今战场归来,还想去刑部继续任职。

请求父皇准许,将三弟李恪的案子交给儿臣去审理核实。”李承乾认真道。

你?办案?办李恪的案子?

李二不悦道:“你不合适!”

“儿臣知道本该避嫌,但我真的想要保住三弟!请父皇应允。”

“混账!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身为皇子,当先公后私,身为刑部侍郎,更应该秉公办案。

你倒好,口口声声说的是什么?是个人私情!李恪有罪无罪,是你一张嘴就能论定的?

若他真的有罪呢?你要徇私?”李二训斥道。

李承乾仰起头坚定道:“三弟绝不会的,我相信他。”

李二怒道:“儿戏!朕就是这么教导你的?如果是这样,将来如何放心的将大唐交到你肩上?”

“如果这个位子是要牺牲我亲兄弟的性命为代价换来的,儿臣不要!”李承乾想都没想喊道。

啪!

李二一巴掌抽在儿子脸上,直接将后者抽翻在地,嘴角淌血。

此时的皇帝李二双眼赤红,好像是被人揭开了疮疤一样,而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那种感觉……

如果说,天下所有父亲都以虎父无犬子这种传承为荣耀的话,那么相应的,子不类父,或者说被亲生儿子所否定,应该是所有父亲都痛心的。

故而自古以来都有,子不言父过之说,就是为了发扬孝道。

可世间有黑就有白,并非所有儿子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总会有儿子敢站出来顶撞甚至否定父亲,所谓的代沟矛盾也就产生了。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类的进步,是从下一代人不听话开始的!

不管这话有没有道理,总之现在这个议政殿里,李承乾已经成功惹怒了父亲李二,他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谁都知道,李二的皇位怎么来的?篡位!弑兄杀弟直接夺位,逼迫老爹李渊升任太上皇。

呵呵,在外人眼中,十足的是踩着亲兄弟的尸骨上位。

这是伤疤,满大唐也没人敢揭开。

可今天他的亲生儿子竟然敢这么说?李二能不恼吗?

我们有理由肯定李承乾不是一个无脑之人,揭开父亲的疮疤肯定不是他的本意,或者说,他根本就没联想的玄武门这上一代的事情,他只是在阐述自己的一个观点,大丈夫有所不为也!

议政殿里,内侍老高早就识趣的退了出去,就留下皇帝父子两人。

李二打过儿子之后,突然觉得脑袋昏沉,整个人摇晃了几下差点摔倒在地上,李承乾不顾伤痛赶忙抱住。

“父皇,是儿臣不好,一时头脑发昏说错了话,您可千万不要有事呀!

太医,快传太医!”李承乾大喊道。

李二挣扎着清醒过来,好像突然冷静了一样,露出一个安心的笑容道:“头风犯了,老毛病。

你大战有功归来,朕失手打伤了你,哎,你去看看你母亲吧,其他的事情之后再说。”

“可是您的身体……”

“殿下,陛下就交给老奴吧,您快马奔袭多日回来传捷报,再拖下去人会垮的。”老高是时机的出现劝道。

于是李承乾就将李二交给了老高,自己不舍的朝着立政殿走去。

李二看着儿子的背影,不禁感慨道:“也许他能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你说,咱们当年是不是做错了?”

本来根本不可能接茬的老高,竟然少有的严肃道:“时移世易,当年谁都不敢赌那另一条路,毕竟牵扯到无数人的身家性命,立场不同,陛下您又何必耿耿于怀?”

“是啊,立场不同……”

李二嘴里小声呢喃道,可他心里总是放不下的。

其实这就是所有人的通病,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是被好奇心牵动着,会认为选另一条路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无论选哪条路,到最后都会后悔留下无尽遐想,要么是庆幸,要么是遗憾,人生总是如此。

立政殿里,李承乾极少见的顶撞母亲大声道:“什么?三弟中毒险死?

母后,为了一个位置,您真的忍心让儿子做孤家寡人吗?

这次是三弟,那下次呢?是不是就是我一奶同胞的四弟?

不管是不是您生的,他们可都管你叫母后的。”

啪!

皇后也是一巴掌抽在儿子脸上。

好家伙,这次李承乾没日没夜赶回来,原来是上赶着挨抽的。

皇后怒骂道:“原来在你心中,母后就是那般狠辣无情之人?

我这么做为的什么?还不是为了你这个亲生儿子?

我跟随你父皇半辈子,见过的腥风血雨太多,你不上位,那你早晚会死于非命,我是在替你清理障碍,你明不明白?

到头来倒好,还落得个埋怨?

别人谁都能说我不对,唯独你不行,我全都是为你好!”

我……

看着母亲委屈的就要掉泪,李承乾再也不忍说重话,哀求道:“那您也不用非得置人于死地呀,他们毕竟是我的亲弟弟!”

皇后长叹一声:“下毒的事情不是我做的,我没想害李恪性命,只想逼走他,只要他远离所有人的视线,那你的位子就无人可以撼动。

即便你现在不是东宫太子,也不是封号王爷,将来这个大唐还是你的。”

“母后是说,另外有一帮人想谋害三弟,从中获取渔翁之利?可曾查出眉目?”

“长安城中,你父皇手眼通天,这帮人跑不掉的,等着看吧,兴许凶手浮出水面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天真了。”皇后若有深意道。

李承乾恭敬给母亲磕了一个头,算是诚意道歉,然后站起来感叹道:“母后,孩儿做了十年太子,并非一个不懂朝堂残酷的天真之人。

只是我想打破这种一代代残杀的僵局,所以还请母后以后莫要如此了,是非对错,皆有孩儿一人面对承担,将来一不遗憾,而不怨怼。”

皇后半是赞赏半是担忧道:“此路道艰,但愿你能得天眷顾,别步了你父皇的后尘,那种痛苦和矛盾,古今只有帝王才有切身体会。”

太子带回了大捷的消息,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大唐的版图有增加了大大一块,而且拿下的还是中原的宿敌高句丽,这下可算是太平了。

这种喜事将长安城这些日子因为吴王李恪带来的压抑和沉闷冲散一空,甚至连明天就要到来的大朝会共议,许多人都忘了关注了。

恰恰就是今天,皇帝李二得到了百骑司汇总的密报,下毒的幕后主使查到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