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大唐当奶爸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废黜太子? 二合一

重生大唐当奶爸 第四百九十五章 废黜太子? 二合一

作者:华光映雪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7:16 来源:笔趣阁

太极殿大朝会上,迎接太子归来,有官员细数李承乾在吐蕃道的一番番作为,文武百官齐贺,连李二都多次点头夸赞。

就在大家以为,太子回来可以重新坐镇东宫的时候,李承乾却站出来,给了所有人一个意外。

“父皇,儿臣经过在吐蕃道的历练,深知治国不易,纸上谈兵不行,还需要身体力行。

所以儿臣愿意出仕刑部,为父皇分忧国事。”李承乾对李二恭敬道。

李二还没发表意见呢,礼部官员已经站了出来,“不可,太子乃是储君,坐镇东宫有监国职司,自古储君不掌权,应在东宫勤勉学习才是,不可逾越。

还请陛下跟太子殿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储君有镇国要务,不可舍本逐末。”

……一个个官员站出来反对。

李二还是没说话,甚至脸上都看不出喜怒,李承乾反驳道:“诸位口口声声说要我学习如何治国,可却又一个个拦住不让我亲身实践,难不成治理国家是在纸上吗?岂有此理?”

长孙无忌看到这个外甥如此激烈,站出来劝阻道:“太子殿下,为国分忧虽然孝心满满,但储君就该坚守储君的职责,如此这般干涉朝政,未免有僭越之嫌,还请三思。”

这位国舅爷说的委婉,但他相信李承乾应该听懂了,那就是你还没即位,就该养着,现在站出来要实权,有居心不良跟皇帝分权的嫌疑。

李承乾恭敬的再次对李二道:“父皇,儿臣绝无他意,实在是深知如今大唐国土日益广袤,各地都缺官员人才,想尽一己之力罢了,哪怕不要实权职司,在刑部做一副手都行。”

看着李承乾一脸的诚恳,李二终于开口了,“房相,你怎么看?”

房玄龄沉吟了一下,转身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不是我们死守礼法不知变通,而是这件事的影响不好。

毕竟您是储君,地位尊贵百官都是臣子,若您在朝廷任职实权,那么谁敢居于您上面?

就算您降尊纡贵愿意屈就,可真正办事的时候,大家都会因为您是储君为您让路,如此行使职权的时候,就有了特权,一开特权,那就失了公正。

六部职司都是朝廷国事,国事如果有了偏颇,那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您曾领一道之地,应该明白才是,所以还请三思。”

静静听完,李承乾心悦诚服的对房玄龄拱手道:“多谢房相释疑,是承乾思虑不周了。”

“无妨,太子殿下年少有为,有志务实是好事,老臣不过是仗着多两年经验罢了。”房玄龄谦虚道。

李承乾话锋一转,“可是如果本宫依然想在朝中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呢?不知道房相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策略?”

这个……

房玄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没想到这位太子这么不给面子,不听劝啊。

所以他为难的看向了上方的皇帝李二。

李二盯着下方的李承乾,后者脸上只有坚决。

“你执意如此?”

皇帝的一句话,直指李承乾内心深处,满大殿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李承乾身上。

众人都以为,这位太子以往是位平庸无能之辈,虽说在外历练了三年,但也不见得就有胆子跟皇帝面对面对视,肯定会知难而退的。

可事实却是,李承乾挺直了身板朗声道:“儿臣心意已决,请父皇恩准。”

“那好吧,只要你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好,殿前国事,无有反悔。”

“绝不反悔!”

“传旨,太子承乾领刑部侍郎之职,明日赴任。

另,储君不得掌实权的旧制不可改,故而革除李承乾太子储君之位,恢复其大皇子身份,在朝廷未立储君之前,依旧可暂居东宫。

退朝!”

李二说完,起身拂袖而去。

百官一个个呆立当场,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样,就这么就、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废了太子?真的假的?

直到皇帝消失在后殿,众人才回过神来,此时纷纷大呼不可,却也被侍卫拦住,追不上皇帝了。

李承乾面带微笑宠辱不惊的向殿外走去,长孙无忌走近训斥道:“出去历练三年,就学了这个回来?你还是这么冲动,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多谢舅舅关心,外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储君之位太过沉重,承乾深知自己德不配位,还是踏踏实实做个皇子的好。”

李承乾一副为官一身轻的态度,让长孙无忌越发失望,仔细观察了一下,摇头叹息着走了。

太极殿上的事情很快传了出去,这件事让很多人联想到上次太子遇刺事件,大家纷纷议论,说是太子贪生怕死,害怕再次被谋害,所以主动让位保平安呢。

议政殿里,一群李二的心腹老臣追了过来,这次李二没有再让人拦着,毕竟废储是国事,总是要让百官通过的。

“陛下,太子不曾德行有亏,而且还越发成熟稳重知道操劳国事,为何陛下要轻言废立?

且不提此举有伤陛下跟太子的父子之情,就以国事论,国家没有储君,绝非好事。

所以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魏征第一个站出来,丝毫不给皇帝留面子。

“此事,朕心意已决,就这么定了。”李二强硬道。

“陛下一意孤行处事不公,臣愿意撞死在大殿之上,以死劝谏陛下。”魏征言辞激烈道。

“你这是在逼迫朕?”李二冷声道。

房玄龄看到气氛不对,连忙站出来劝解道:“陛下息怒,只是国事只有章法,三省有权对于陛下重大决策的失误予以驳回,您治国多年,当知道这样一句话就废黜太子的旨意,是不可能通过的。”

(ps:唐代的时候君权是有相权制衡的,并不是像明清那种权利无限集中在君主手里。)

这嘛,还像句话!李二冷哼一声。

随后对魏征训斥道:“看到了吗魏征,朕怜你谏臣之才,但也不要不识时务,死谏要挟?那就别怪朕不念旧情。

都不知道你是为朕而死,还是为太子而死?

你一代名臣落个死也白死岂不可惜?”

魏征磊落道:“以身许国,何曾惜身顾命?身死国事,问心无愧即可,何惧他人评说?”

不少人都恨不得上去拉住这个死硬死硬的老魏,这时候你跟陛下怼什么怼?真想今天就慷慨赴义吗?

“好,好一个问心无愧!到时朕会让人在你的碑文上铭刻这句话,希望你可以瞑目。”李二不屑道。

随后他没有再理会魏征,而是看向了房玄龄等老臣,这些人既是自己的心腹,又是统领文武百官的人,所以只要他们通过了,那百官也就安分了。

“朕知道会被尔等驳回,所以,尔等就要想办法玉成此事,理由你们去想,朕只要这样一个结果。”

李二说的风轻云淡,好像在跟老友谈心一样,可一群老臣有点懵了,这不是在开玩笑吧,我们都在反驳呢,你还让我们帮你造假证?

“陛下,还请不要说笑,即便是陛下一心想要废黜太子,也要先说服我等老臣才行。”长孙无忌劝道。

终于李二长叹一声:“难道各位爱卿就没有看到,不是朕想废立,今日分明是太子想要主动让位,朕顺水推舟罢了。”

这……这……

“诸位都为人父母,应该能理解朕的心情,孩子大了有自己想法不好管教了,既然他说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就由他去吧。”李二解释道。

突如其来的煽情,真的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连长孙无忌都看不懂眼前这位皇帝真正在想什么了。

“可这储君……

有道是天家无小事,储君更是国事,陛下岂能将储君之位高悬?一旦有个万一,国将生乱啊!”刑部尚书李道宗担忧道。

李二笑道:“朕知道堂兄的意思,万一朕哪天出事暴毙什么的,无有储君不行。

有道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各位都是老成持重的老人了,朕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大唐能稳定繁荣,靠的不是朕跟太子,从来都是诸位这一个个国之栋梁。”

众人齐齐给皇帝行礼,李道宗再次说道:“可是陛下,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储君之位不设,势必引起诸位皇子的觊觎窥伺,这样的话,相互之间明争暗斗绝非好事。

万一有个不慎……”

李二大笑着离开座位,走到了李道宗身边,拍着对方的肩膀道:“朕就知道,在场的也就堂兄你一人敢挑明这件事。

可是朕更知道,即便是朕不动承乾,他还是东宫太子,他们兄弟就没人觊觎大宝了吗?

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还会少吗?

这次承乾在吐蕃道遇刺,朕看明白一件事,该来的争斗是躲不掉的,索性就放在明面上吧。

都是朕的儿子,朕给他们机会一视同仁。

想要坐上这个位子,那就要争,最好是在朕活着的时候决出胜负,否则一旦朕归西,那这个位子就真的要论资排辈了。”

“陛下三思,如此不仅会引起皇子们的骨肉相残,还会让百官各分派别,朝中尽是争斗,大唐内部生乱,岂是治国之道?”众人纷纷苦劝。

“百官分别抱团?皇子骨肉相残?

承乾遇刺是谁做的?

老四青雀搞了个文学馆编写个括地志,手下多少人蜂拥聚集?

朝中多少人是一直支持老三李恪的?

就连整天胡闹的老五李佑手下都有一群人发誓效忠,真当朕是瞎子毫不知情吗?”李二拍案喝道。

一句话让百官鸦雀无声,谁都没想到皇帝今天会直接把这片遮羞布掀开,他到底要做什么?

良久之后,李二叹息道:“朕自会警告调理自己的儿子,公平竞争,不得出现流血事件,这样兴许他们就不会重蹈朕的覆辙了,也算是朕作为一个父亲,唯一能为他们做的。

小孩子之间的争斗,尔等就不要插手了,大唐的繁荣发展,不想让大唐因为内斗走向衰弱,还要靠你我君臣齐心协力,诸公,拜托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议政殿里没人再有不同声音了,所有人都大礼谢恩,随后告辞离去。

皇帝的最后一句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自己杀兄弑弟骨肉相残,不想儿子也这样,这个话题是朝廷的禁忌,可此时提起,却足以让所有人理解这位当皇帝的父亲。

这帮老臣回去的路上心思各异,有人在思考,今天这件事是否在指明一个风向,皇帝有换储的意思?

有人在思考,是不是**阵?到底是在贬斥李承乾,还是在变相保护李承乾?

拿下李承乾的太子,却没有封王,只是让其在朝中任职刑部侍郎,品级跟其他亲王差太多,这分明就是贬斥。

可偏偏皇帝还让他居住东宫,留下口谕若有不测皇位还是李承乾的,这就真的让人猜不透了。

好在有一点,那就是对于李承乾来说,没什么太大影响,当初自己差一点被废,贬在乡下半年都没人理会,手下的一帮趋炎附势小人早就跑光了,后来也没再收拢,所以现在丢了储君的位子,也不用担心手下人改换门庭等等。

大朝会过后,李承乾就来到后宫拜见了几年不见的母亲,看到大儿子受尽磨难终于平安归来,长孙皇后心疼的抱着儿子流泪不止,对于他放弃太子之位反倒没太在意了,如果放在往常,皇后定然会第一个斥责,但反常的是今日没有,让李承乾都感觉意外。

回到东宫,太子妃侯氏跟皇后的表现一样,只知道心疼的抹眼泪,丈夫差点身死边疆,整天让她提心吊胆的。

“夫人,象儿呢?怎么不在家吗?”李承乾问起了自己的儿子。

太子妃擦干眼泪说道:“象儿昨天就被小萱萱来接去五妹家玩了,至今未归,妾身知道夫君这几日就要回来本是不愿他乱跑的,可孩子玩心重,小萱萱死活不依,也就随他们了。

不过一个时辰前妾身已经派人去叫了,想必已经快回来了吧。”

谁知道就在这时,一名侍女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禀报道:“启禀太子妃,奴婢到了公主府上,可是萱阳小公主拦住不让小王爷回来,还让神虎拦路,奴婢无法,只能退了回来。”

“嗯?怎么回事?你不曾去见长乐公主跟杜驸马吗?两个孩子胡闹,你不会去找大人?”太子妃呵斥道。

李承乾拉住夫人的手劝解道:“好了,想必是萱萱这丫头鬼点子多,又在捣鬼作弄人,正好我也想她们了,夫人陪我一起去五妹府上走一趟看看如何??

今日大殿上父皇已经免了我的太子之位,所以往后你就不能再称太子妃了。”

什么???侯氏吓得面如土色,夫君刚回来就被废了?为什么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