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七一六 狗咬狗(上)

第一氏族 章七一六 狗咬狗(上)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3:38 来源:笔趣阁

武宁节度使常怀远站在萧县城头,向西眺望,眉宇间隐见忧色。

这段时间,随着中原形势剧烈变化,他经历了好几回大喜大悲,心情一会儿畅快舒爽,如在九天之上,一会儿低落忐忑,似处九幽深渊。

起初,听闻四镇之主张京亲率大军来攻,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紧张得数夜无眠。四镇兵马对一镇兵马,他如何能不忧心如焚?

而后,听说赵宁闯入张京大营,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击伤,常怀远兴奋得击节叫好,以为张京会就此罢兵,乖乖退回汴梁休养。

孰料,张京不仅没有撤军,反而下令大军进攻,常怀远只能硬着头皮迎战,下令各城严防死守,靠着厚赐财帛于将士,总算没有被一击即溃。

可两军战力差距实在明显,武宁军纵然不曾跟忠武军野战,一直在踞城而守,依然是连连败绩,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被对方逼得只能决战。

决战就是输死一搏。

常怀远可以选择退军,回徐州城防守,但那样一来无非是换个地方决战而已,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且张京的兵马已合围上来,武宁军想脱身没有那么简单。

那几天,身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境,常怀远差些就没忍住,丢弃大军只带亲信高手逃回徐州城。

就在他万分绝望之时,武宁军忽然后退扎营,摆出了一副防御架势,一连几日都没有进攻萧县!这让常怀远又惊又喜。

后来打听到金光教出了事,常怀远高兴得连干三坛好酒,几乎当场醉倒不省人事。如此大好机会,他哪里能够放过,翌日便点齐精骑,出城攻打忠武军大营。

结果还真让他取得了一些战果,至少打通了回徐州的道路,破解了四面被围的困境,大军不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就在常怀远信心满满,打算趁胜追击之时,张京忽然从汴梁返回,忠武军、宣武军、河阳军、洛阳军等四军,重拾斗志反戈一击。

常怀远遭受迎头痛击,部曲死伤不小,狼狈退回萧县,前些时日取得的战果,一一被张京夺回。

心情再度跌落谷底,常怀远忧愤交加,在萧县城头指着张京大营的方向骂了半日。

骂人只能泄愤,对战局毫无裨益,常怀远现在面对一个难题:要不要放弃萧燕退守徐州城。

退了,大军士气必然跌落,届时张京兵临城下,徐州必然人心惶惶,武宁内部都可能起变化。

藩镇终归是藩镇,并非独立王国,说到底,常怀远就是一个上官,并不是什么君主,麾下文官武将有几个对他存了效死之心?

而且常怀远出镇徐州的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都不到十年,统治基础跟牢不可破沾不上边,更谈不上民心归附,三军爱戴。

藩镇军的将士多为流民出身,本就桀骜不驯,投身行伍是为了吃饭,可不是为了给人卖命。

他们很会抱团,节度使要是为官不错,那上下还能相安无事,节度使要是敢触犯他们的利益,轻则驱逐,请朝廷重新任命,重则袭杀,取而代之。

对藩镇军而言,手足同袍是自己人,节度使只是上官,自己在徐州有家有业是本地人,节度使不过外来者而已。

国战时期面

对异族,大家尚能同仇敌忾,如今面对同胞,藩镇军凭什么非得为了他常怀远拼死拼活,在一场没多少胜算的战斗里送命?

要是张京名声在外,有广泛认可与敬重,且承诺会善待武宁军这些将士,武宁军有多少人会介意头上换个军帅?

若非常怀远出镇徐州这些年,一直在招募青壮培植自身羽翼,新建了一支驻扎在牙城的牙军,作为军中嫡系与核心,平日里恐怕是既不能严格约束藩镇军,战时也不可能让藩镇军认真作战。

正因如此,常怀远才会苛捐杂税,不择手段从民间捞钱。

不捞钱不行,没有银子,如何指使得动将士,让对方为自己出生入死?

跟藩镇军讲家国大义没用,常怀远自己就不是朝廷忠臣,徐州更非独立王国;说忠义廉耻也没用,人家在自己内部才讲这个,对节度使这种外人只讲利益。

要不是武宁军在徐州各地有自己的亲人、家业,眼下这场战争又是对抗别镇进攻,需要顾忌外镇兵马侵入之后,自己的家人会遭殃,自己的土地、产业会损失,恐怕大伙儿到了战场上也是出工不出力,但有不利情形便会望风而撤。

节度使要得到藩镇军效忠,指挥藩镇军四面征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军中钱财还有多少?”常怀远问跟在身边的心腹主簿。

“只有三万贯了。”主簿叹着气。

三万贯对普通人而言是巨额财富,放在大军之中能干什么?

“徐州为何还没有银子送来?本帅不是已经下过严令,让近日将新筹措的军费送来?!过去了这么长时间,难道还不能有几十万贯?”

常怀远很是不满,也很是不安。

这事是由军中掌书记负责,他闻言上前一步,硬着头皮道:

“徐州来报,近来筹措粮秣愈发艰难,银钱只有九万贯,正打算运来......并非下官等不戮力办差,而是本地官员、州县大族从中捞取太多!

“这些时日以来,因为筹集军费的事,已经闹出过一些事端,出了不少人命官司,要是继续加大力度,只怕州县生乱......”

闻听此言,常怀远郁闷得恨不得回徐州去杀人,把那些本地官员、本地大族都清理一遍,还武宁一个朗朗乾坤。

他愤怒地一巴掌震碎了面前一大块女墙:“这些混账真是无法无天,本帅想要做一番事业怎么就这么难?!”

筹措军费,当然是平民百姓买单,地方官员、大族地主、豪商巨贾是不会自掏腰包的,纵然张京让他们出钱,他们也会通过加征田租、克扣工钱的方式,把负担转嫁到百姓头上。

——这还是最理想的情况。

现实情况是,“筹措”到的钱粮,多半会进入地方官员、大族地主的库房。大家都是趁机发财,上下其手之下,十两银子有三两到张京手里,就算很好了。

常怀远身为节度使,心中没有家国朝廷,趁天下形势有变之时,拥兵自重割据自立,是为一己之私,建立自己的功业。

他麾下的官员、治下的大族,凭什么就要比他更加忠义、更懂廉耻、更会奉公?凭什么不趁着有机会就赶紧发财,捞一把是一把?

怀远倒是想整顿徐州官场,肃清吏治。

可他敢吗?

断了人家的富贵与财路,惹得官吏群起攻之,他这个节度使还能当得下去?他又没有朝廷背书,没有国家依托,治下官民凭什么给他面子?

常怀远心情沉重,感觉有些踹不过气。

这个时候,若是继续加派钱粮,横征暴敛,武宁的百姓就要造反了!

而看张京的架势,应该是解决好了内部问题,如今返回军营,约莫会指挥大军再度进攻,掀起双方之间的决战,他该如何区处?

常怀远忧心如焚。

......

常怀远忧心张京进攻,把他一口吞了,但其实张京自身并不轻松。

坐在中军大帐里,张京正在跟心腹谋士们商议,大军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简而言之,是继续进攻,还是就此撤军。

“神教危机虽然暂时解除,但毕竟有三成教坛被毁,彼处几乎已经没有神教信徒,且百姓对官府不能监督神教也很是不满,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内部破绽。

“这些地方好比一块烂肉,偏偏还剜不得,只能想方设法去治疗。官府也好神教也罢,要重新收拾那些州县的人心,需得循序渐进,必定消耗不短时间。”

说话的是谋主郭淮,他主张现在就撤军,“重要的是,赵氏的人马已经进入中原,且眼下还隐藏在各个州县!

“他们接下来会做什么?赵氏的谋划又是什么?

“倘若大军继续征战,一旦赵氏的修行者再度出动,又在各地掀起了动荡,官府遭受打击,民间秩序不存,三军将士哪里还有战心可言?

“就算三军勉强可战,可动荡若是再一次发生,我们不及时解决,内部烂都烂了反都反了,又如何继续征战?到时候得之东隅失之桑榆,可不是藩镇之福。”

说到这,郭淮面容肃杀地对张京道:“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追索赵氏渗透进来的修行者,或围杀或驱赶,总之要让他们从藩镇消失!

“这些修行者只要还在我们内部一日,我们就一日不得安宁,廉使切勿犹豫,还请速做决断,否则夜长梦多!”

张京点了点头,询问其他谋士有什么看法。

绝大部分人都赞成立即撤军。

开什么玩笑,家里进了强盗,谁还有心思在外面拼命?赶紧回去才是正理。

“既然如此,那便撤军吧。”张京心里也清楚,这是时势使然,没办法的事。

追根揭底,还是大晋朝廷底蕴深厚,高手强者太多,而张京势力不够,赵氏渗透进来的修行者足以给他造成巨大麻烦。

如果张京自身势力够大,除开大军之外,内部修行者能够轻易压制赵氏修行者,让他们无法再作乱,不能成规模在各地惹事,大军何须回返?

其实金光教是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的,只可惜,莫说金光教,四镇之中都没人能制衡赵宁这个王极境后期的绝对高手。

倘若赵宁亲自出手,谁又能阻止得了他做什么?

而赵氏已经开始在中原行动,接下来魏氏、杨氏的修行者会不会也下场?

这种形势,张京哪里还敢继续进攻常怀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