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二七四 流民

第一氏族 章二七四 流民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3:38 来源:笔趣阁

来到船舱外,赵宁知道了周鞅跟黄远岱迟迟未归的原因。

他看到了湖泊边缘的烂草堆里,那一望无际散落着,正在挖草根而食的流民。

粗略估计,此处的流民超过五百之数。

这不是赵宁第一次见到难民,前世烽火连绵兵祸不绝之时,他见过的流民多不胜数,但眼前的惨烈景象仍然让他动容。

这些流民穿着最廉价的麻布袍裤,依旧衣衫褴褛,纷飞的大雪中,这些人个个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饶是青壮男子也不免满脸菜色,间或有婴儿小孩的啼哭声响起,在寒风中就像是刀子一样锋锐,听得赵宁等人眉头直皱。

无论他们是什么模样,此刻都在河滩淤泥里,用鸡爪一样的双手刨挖草根。湖泊边总有许多芦苇杂草,只是现在时节不好,大多已经烂了,只剩下杂乱的根茎,湖泊里也会有游鱼,只是不知这些人能够弄到多少。

面对如此场景,船舱里的酒肉饭菜再是丰盛,对赵宁、杨佳妮、周鞅、黄远岱等人而言,也不会有半分滋味。难怪周鞅跟黄远岱没有进房间。此刻他俩忧愁的看着这一幕,饶是平日里放浪不羁的黄远岱,面色也是难看至极。

这季节大野泽没太多船只来往,附近就只有赵宁的船,包括脚下这艘楼船跟几艘长河船行的货船,然而在湖泊边收集野菜草根的流民,却对他们熟视无睹,显然不对他们抱有任何希望,不认为他们会施舍食物。

不等赵宁吩咐,扈红练早已下令,让一品楼的修行者将楼船上的所有食物都集中起来,她放下了两艘小舟,一些青衣汉子已经上了小舟准备登岸。

“大野泽西岸是郓城县,本身颇为富裕,每年的赋税也不少,眼前会出现这么多流民,可见郓城贫富分化已经极大。

“虽说最近几十年来,齐鲁、中原之地每年都会有失去土地的流民,但流民多是去往县城、州城,希望能够在繁华的地方寻个活路的机会,像这样在野外出现数百人的情况,我还是头一回见。”

说话的是黄远岱,他性情洒脱,经常游历四方,称得上见多识广,此时声音沉重的说出这番话,眉头已经扭成了疙瘩。

郓州州治在须昌县,郓州城也就是须昌县城,郓城县是郓州辖下诸县之一,因为靠着大野泽,所以土地比较肥沃灌溉也很方便,再加上还有渔业,自然就会是相对富庶之地。

赵宁默然不语。

去年冬天比往年寒冷,今年夏天又格外炎热,旱涝不分家这是常识,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田欠收,青黄不接多是这么来的。看样子今年郓城县的情况格外不好,百姓交不上赋税,土地被大户富人兼并,这才会在此时造就这么多流民。

大齐皇朝施行的是均田制,按人口分田,在此基础上形成府兵制,农人忙时种田,闲时操练,有战事有戍边任务就自带甲兵出征。

若是百姓失去了部分土地变得穷困,或是失去土地的百姓过多,无法负担甲兵亦,甚至是兵源减少,府兵制

就会受到影响。

雁门军在今年的战争中损失不小,需要补充大量戍卒,雁门关作为北境国门,兵源还是有保证的,但赵宁在离开雁门关的时候,就发现新来的戍卒情绪并不高。

“让长河船行也将粮食都拿出来。”

赵宁无法坐视眼前的惨状,今年的冬天也不暖和,这些流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不知道要冻饿而死多少。好在他们人数不是太多,船队的食物都给他们能起到不小作用,至于船队自身的饭食问题,只要去下一个县城、集市就能采购。

“要我们去一趟郓城县吗?这里就有这么多难民,县城肯定也不少,一个县在一个冬天就造成了这么多流民,此地的官府、大户是什么德行可想而知,我们打杀几个有罪的大户,把他们的粮食分了,郓城的流民就能活下来。”

扈红练来到赵宁身边,面色肃杀的提出了她的见解。按照大齐制度,上县百姓有万余户,中、下县百姓拢共只有几千户。

赵宁还没说话,黄远岱已经张了张嘴,不过他好歹是忍住了,没有冒然插话,赵宁见他有话想说,就让他先说来听听。

黄远岱叹息着道:“以土地兼并为核心的财富兼并,是太平盛世的大势,谁也忤逆不了,财富必定会逐渐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弱肉强食这四个字听起来让平民百姓不好接受,也被锦绣文章百般遮掩,但现实就是如此。

“这些流民的遭遇的确凄惨,但他们的土地被大户富人收买,却是合乎律法的,这是关键,官府也不能左右。

“如果大户富人兼并土地就要被杀,那宁哥儿要杀得人就太多了,根本就杀不过来。这几乎是跟天下地主为敌,而且不解决根本问题。况且皇朝的根基就是世家大族、地主大户,跟天下地主为敌是什么下场,想必不用我多说。”

扈红练听了这番话,顿时柳眉倒竖:“照你这么说,我们就该坐视流民不断增多,坐视眼前这些人冻饿而死?!”

这回赵宁南行,一路上一品楼的青衣刀客随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配合长河船行在各处建立分舵,核心任务就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要是让她无视眼前的惨景,那青衣刀客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黄远岱捶着自己因为天气不好而难受的瘸腿,针锋相对道:

“这是国家问题,岂是个别世家、势力能够解决的?就算是朝廷,也未必解决得了。天下那么多豪强、地主,哪一家没有修行者,哪一家跟官府关系不密切?流民是一定会继续产生的,靠我们现在的力量,根本解决不了。”

赵宁没有插嘴两人的争论。

其实两人争论的问题,已经涉及到青衣刀客面临的困境。

那也是赵宁匡扶世道正气,必要面对的难题。

在松林镇这种小地方,除掉如瘦虎儿、许显这样的恶霸,让松林镇成为“世外桃源”不难,在郓州城铲除方家这样的豪强,扶持云家这样的大族主持世道公义,跟官府相互制衡也容易。

但这能解决太平盛世的根本问题吗?

土地买卖是合乎律法的,天灾**面前百姓交不上赋税,想要不入狱,就只能出卖土地;生老病死面前,身无长物的平民想要为家人治病又没有那么多银子,就只能把土地卖给大户富人。

赵宁能用惩奸除恶的方式尽量减少**,但他能彻底避免天灾与疾病吗?

只要天灾存在,只要天下不是年年风调雨顺,只要平民百姓依旧没有富裕到可以完全抗衡疾病、旱涝等风险的程度,失去财富、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是必然,土地兼并的大势就无法避免。

一个冬天,一个郓城县,就有数百流民,天下三百余州一千余县,每年会产生多少流民?十年会产生多少流民?一百二十年又会有多少流民?

天下流民这么多,世道怎么可能真的安稳?对流民而言,能吃上饭就是最大的希望,饿死的威胁近在眼前,他们还会在于是谁给了他们粮食?北胡给的粮食就有毒吗?

“周兄,我派人送你回一趟郓州城,你去见一见云家家主。”赵宁转头对周鞅说道。治下出现了大量流民,首先应该负责的就是官府,官府有救灾职责。

周鞅当仁不让的点头答应,他知道赵宁这是让他去跟云家合力,让郓州出现这么多流民的事摆上台面,让刺史府不得不出面解决。

听到赵宁跟周鞅的谈话,黄远岱停止了和扈红练的争论,他想了想还是道:“刺史府的确应该也的确可以出面赈灾,打开粮仓放粮施粥,集中搭建简易棚屋帮助他们御寒,让他们撑过这个寒冬。但冬天结束后呢?

“来年他们如何生存?官府不可能一直养着他们。赈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要这些流民不能重新获得土地,他们就永远无法靠自己生存下去。

“而土地就那么多,他们都是有主的,官府不能让大户富人交出自己的田产,已有的土地上也已经有人耕种,不需要更多佃户。

“太平盛世最不缺的是什么?是人!人口增多,让大户地主拥有足够的佃户,所以这些流民无处可去,无田可种!”

扈红练插话道:“官府就不能组织流民开荒吗?”

“开荒?说来简单。中原皇朝走到今天,适合种地的地方,几乎都成了田亩。大齐承平百余年,朝廷、官府也不是吃素的,为了维护均田制府兵制,能变成田亩的地方,官府几乎都垦过了,哪还有那么多可以垦荒的地方?”

闻听此言,扈红练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末了,她涩声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说得不是皇朝乱世,而是普遍情况?”

黄远岱点点头,直言不讳:“的确是普遍情况。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因为贫穷冻饿而死的人究竟有多少。多了,力量大了,就会有人造反。”

扈红练默默咀嚼着这句话。

“好了。”

赵宁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再多言,“这些问题之后再说,先做分发食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