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第一氏族 > 章六七五 今时不同往日(下)

第一氏族 章六七五 今时不同往日(下)

作者:我是蓬蒿人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37:21 来源:笔趣阁

一方诸侯跟一教神使的对谈,从一开始便没有一句是废话。

赵玉洁作为拜访者,“有求”于张京,张京作为主人,首先当然要考校赵玉洁,试试对方有没有跟他说话、谋事的资格。

两人前半段的对话,让张京见识到了赵玉洁的智慧与心性——作为一个神使亦或者说神棍的智慧与心性。很显然,张京内心的评判是合格。

没有这个评判,张京不会问赵玉洁的来意,不会跟对方谈冤句县。

这段对话的核心,无疑是张京那句“赵氏来杀你之时,是否会听你这些废话”。这句话张京必须要问,因为问题不可回避——他与赵玉洁都不能。

现如今,张京虽然是忠武节度使,坐拥大片中原腹地的一方诸侯,对朝廷的指令阳奉阴违,但并没有割据自立,明面上依然是大晋之臣。

他是有退路的,倘若来日形势所迫,他大可以做个大晋忠臣。

而赵玉洁是板上钉钉的赵氏叛女,跟赵氏矛盾极深,赵宁不可能放过她,如果赵氏真的要灭她,那么她除了躲藏还有什么应对之法?

赵玉洁的回答是焉知赵氏不会受神光度化,跟她一起信奉金光神。

这话的真意是,只要金光神信徒够多,势力够大,影响力够广,且立身正派,受百姓认同,赵氏也不能随意拿她怎么样。

就像他张京身为一方诸侯,现在就不能贸然拿捏赵玉洁一样。

若是立身正派的金光教真的势力大到一定程度,对人间良好秩序、国家长治久安有显著作用,那连朝廷也要借重几分。

这就是所谓的一起“信奉”金光神。

当然,就眼下而言,金光教还远没有这个势力。

如果有,赵玉洁就不必来见张京。正因为没有,赵玉洁今日才会出现在这里。她出现在这里,就是要跟张京联手做些什么。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双方有没有合作必要。必要就是互相能为彼此提供什么,最好是除了对方别人无法提供的东西,最终大家能从合作中得到什么。

唯有各取所需,合作方有基础。

赵玉洁抛出的第一个筹码,是冤句县。

冤句县不只是一个县城,它是忠武军与义成军对峙的前线,是张京与耿安国势力范围的分割线,是决定曹州归属的重要核心。

故而重要的不是赵玉洁要救冤句县众生,而是张京让她救着之后,张京能得到什么。

赵玉洁回答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何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张京罢兵归镇,让冤句县不受兵祸,免遭生灵涂炭,是为施恩。作为回答,赵玉洁将带着冤句县投靠张京,让张京兵不血刃获得冤句县。

赵玉洁有这个能力吗?

之前或许没有,但在她走了一趟冤句县,于冤句县传教成功,使城外流民、刘晃张有财等冤句县本地大势力成为神教信徒后,她就有了。

神教信徒,当然得听她这个神使的号令。

况且这对刘晃、张有财等地头蛇有益无害,他们没道理不拥护。

就算他们因为某些原因不想投靠张京——譬如说被耿安国收买了,也无法在事实上不投靠,因为城外有大量已是神教信徒的流民,他们可以轻易杀进城。

赵玉洁的筹码令张京满意了吗?

满意了。

但还不够满意。

张京想要更多。

所以他问神光是否真的能够普照四方——金光教的势力到底就有多大,能否助他征伐四方,吞并邻镇。譬如说,河阳。

赵玉洁的回答很有自信:不用怀疑。

屏退左右后,张京让赵玉洁落座。

下面的谈话很重要,双方既然有了合作可能,一直让人家站着当然不好。

赵玉洁没有落座,甚至没有动。

她只是似笑非笑的看着张京,宛如一尊悲悯世人的神灵雕像。

张京明白赵玉洁这是什么意思。

他只是略作思量,便断然起身,离开座位来到堂中,拱手跟赵玉洁见礼:“神使慈悲,为冤句县百姓不惜远道而来,本帅甚为感佩,还请入座相叙。”

自赵玉洁来到厅堂,张京一直高居主座。

赵玉洁要的,就是对方从主座上下来,跟自己见礼。

不见礼,就是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没有尊重,如何合作?即便合作,也是一主一从。而这,显然不是赵玉洁想要的。平等关系不在一开始就确定,往后将会很难掰正。

“无量神光。廉使心存仁善,此乃藩镇百姓之福。”赵玉洁双手合十。

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然不吝夸奖对方一句:你因为我慈悲而对我以礼相待,说明你自己也是良善之人。

从见面到此时,赵玉洁一直在说仁善、良善,这是刻意强调,为的是给以后两人合作打下基调、明确方向,即以仁善为行事旗号,收拢人心、壮大霸业。

彼此入座,张京吩咐了茶水,此刻他反而不着急了,也没有一开始就问赵玉洁如何助他吞并邻镇,而是慢悠悠的饮起了茶。

他这是给谋主郭淮说话的时间。

自家人知自家事,张京不缺自知之明,论深谋远虑细节算计,他不如郭淮,之所以把郭淮留着,就是要对方发挥作用,履行自己谋主的职责。

郭淮当仁不让,摆摆衣袖,喟叹一声,望向门外天穹,满脸忧虑苍生之色:

“自国战以来,天下纷扰,祸乱横生,齐朝覆灭之后,群雄并起,各行其是,彼此攻伐,经年不休,百姓如陷油锅,生不如死,委实可叹。

“当此社稷动荡、江河翻覆之际,被天下人寄予厚望的新朝大晋,却不思安定宇内重塑太平,反而再掀争端置黎民于水火,扩大动-乱,着实令人扼腕。”

说到这,他转头看向赵玉洁,正色道:“当今天下,魏氏以世家为中坚,杨氏以寒门为羽翼,而赵氏求之于公平正义,各有其道,以此争雄。

“神使行走四方,见多识广,且身有大智,不知如何看待世道风云?”

这话说完,厅堂一片寂静。

赵玉洁眸底有精芒一闪而过。

在来之前,张京在她心中不过是一个兵强马壮的节度使罢了,骄横跋扈妄动刀兵,在与临镇的利益纠葛中你

争我夺,并没有多高的眼界与多远的规划。

走到哪儿算哪儿。

亦或者是跟其他藩镇节度使一样,一味信奉军力,心里想着“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而现在,郭淮一开口,不提吞并临镇,不关心一战一地的得失,而是口述四方大势,询问天下风云,这说明他们的眼界已不在一镇一地,而是囊括八方。

由此可见可见张京心胸之大、所求之高。

一言以蔽之,大争之世,张京不甘人后。

他至少也如魏氏、杨氏一样,有问九鼎轻重的打算!

要问九鼎轻重,就得有自己的奋斗路线。

魏氏重世家,杨氏重寒门,赵氏重公平正义,那么他张京该有一面什么样的旗帜,该去团结哪些人,才能在与这些大势力的争雄中不落下风?

这是大方向,是根本问题。

赵玉洁不由得高看张京一眼。

这当然是她想看到的,在往后一段时间内,双方要携手并进,若是对方太蠢志向太小,很多事反而不好做。

至于天下大势,曾经在事实上执掌过齐朝内阁,还率领百万大军征战过中原、河北的赵玉洁,岂会没有见解?

“自古秦兵耐苦战,关陇之民尚武成风,自古便多强军猛将,魏氏本可借此成就大业,但世家已是明日黄花,如今之盛不过回光返照,故此不值一提;

“寒门方兴未艾,杨氏看似如日中天,但江南地广人稀,吴越之民善于生财,却不如燕赵之人悍勇,纵有沙场一时之胜终究后继乏力,难以问鼎中原。

“方今天下,唯一可虑者,不过赵氏一家而已。”

赵玉洁说这些话的时候,神色如常语气平淡,但身上的气质却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言谈之间,平生一股天下豪雄皆为土鸡瓦狗的熊罴之气。

这一刻,她仿佛回到了崇文殿,回到了中原战场,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她好似不再是超然出尘的神教神使,而是横扫千军的悍将,翻云覆雨的权臣。

她的这副面貌,让张京与郭淮都不由得心神一震。

“却不知赵氏能否成为最终胜者?”郭淮对赵玉洁的话并不完全认同,但也认为颇有几分道理,故而顺着对方往下问。

赵玉洁淡淡道:“能,也不能。”

郭淮问:“何谓能,何谓不能?”

赵玉洁:“若无神教与廉使,赵氏自然能。若神教与廉使合力,则其不能。”

郭淮微微一笑:“其不能的根本何在?”

“在其作茧自缚。”

“此茧为何?”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也能是茧?”

“拼尽全力追求而又注定无法实现的东西,当然是茧。”

“公平正义注定无法实现?”

“不能。”

“为何?”

“百姓大多愚昧少智,读书太少,鼠目寸光,自私狭隘。”

“那又如何?”

“那便注定不可能透彻理解何为公平正义。”

“何谓公平,何谓正义?”

“公平是克己,正义是奉公。”

“神使此言一出,天下人岂不是都理解了?”

“未必真的理解。就算理解,便能做到吗?”

“一定做不到吗?”

“你能做到,你确定别人也能做到?”

“这......”

“别人做不到,自己一味去做,吃亏的就是自己。”

“此言有理。”

“自私是人的天性,享受是人的本能,有此二者,公平正义无法实现。”

“有简单的吗?”

“有。”

“是什么?”

“善。”

“有多简单?”

“理解起来简单,做起来也简单。”

“何谓善?”

“一饮一啄为善,一粥一食为善,一笑一言也可是善。”

“善很容易做到?”

“富甲一方者,施舍乞丐一个铜板,有多难?比克己奉公难吗?穷苦人家给口渴路人一碗水喝,有多难?比捡到一锭金子交公难吗?”

“这......神使大智!”

郭淮击节大赞,忍不住起身离座,向赵玉洁拱手一礼,以表受教。

他并不完全认同赵玉洁的话,但其间的精妙之论,已是足以让他佩服对方。

张京听得是如痴如醉又精神焕发,末了摸着下巴眉开眼笑:

“本帅现在终于明白,为何自古以来征伐天下的枭雄明主,都绝口不提什么大同世道,而要以仁善为旗帜了。神使高论,本帅茅塞顿开。”

赵玉洁收敛神色,低头合十,庄严而平静地道:“无量神光。

“愿神光所照之地,善德存于每个人心中。若得如此,人间即便不是神国,也当是一方净土。”

张京站起身,学着对方双手合十,摆出一副虔诚的样子:“愿金光神能度化世人,他日若本帅君临天下,当奉神教为国教!”

此时此刻,他意气勃发胸怀敞亮,看清了自己身前的方向,也终于有了跟赵氏拍案的底气!赵氏让他不得进攻河阳的命令,他可以抛诸脑后了。

赵玉洁起身还礼,不悲不喜:“廉使仁善,功德无量。”

赵玉洁用几车粮食的代价,不仅让冤句县成为神光照耀之地,也完成了金光教身份的华丽转变,从这一刻开始,金光教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只是,当她双手合十低眉敛目,回张京的礼时,眸底却有一抹隐藏极深的嘲弄与讥讽。

末了,张京问赵玉洁:“不知神教眼下拥有多少信徒?”

张京选择跟赵玉洁合作,是因为认可赵玉洁的智慧,看到了神教的潜力,知道这对他的霸业帮助极大。

作为一方诸侯,张京征伐四方的手段很单一,大军攻打而已,费时费力费财还费人。

而若是通过尊崇神教获得神教信徒的认同,很多战斗都能轻易解决,很多地方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能够驱使的力量也不再局限于大军。

这是张京最看重的,相比较而言,金光教目前的信徒数量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他笃信金光教必然快速壮大,所以这个问题等到了现在才问。

赵玉洁的回答让张京怵然一惊:“已过百万。”

“怎么会这么多?”张京大感匪夷所思,很怀疑这是赵玉洁信口胡诌,借此彰显自己实力不凡,“据本帅所知,神教出现不过短短几年。”

赵玉洁道:“神教能快速壮大,根本是因为神光无量,而直接原因则是各地兵祸连连、烽火不休,受苦受难朝不保夕的人太多。”

兵祸之下,最遭殃的当然是平民百姓,但如刘晃、张有财这种地方大户,也难免一日三惊,经常面临被大军吞噬的危险。

张京哑口无言。

这好像是在嘲讽他们这些节度使穷兵黩武,为一己之私置天下苍生于水火。

无论如何,今日这场会晤,张京跟赵玉洁都收获满满,各自十分满意。

日落西山之时,赵玉洁婉拒了张京宴请的好意,离开了节度使府,张京跟郭淮一起将其送到大门口。

夕阳金黄的余晖洒在街旁的坊墙上,灿烂绚丽,眼看着赵玉洁汇入人流,在光影粼粼的长街中渐行渐远,张京生出许多感慨。

赵玉洁孑然一身的来,孑然一身的走,形单影只,孤零飘忽,如秋风中的落叶,寒冬里的雪花,在这纷纷扰扰的世间格外超脱,又无比脆弱。

她明明看着不食人间烟火,仿若世外高人,却偏偏又在做着入世的事,反手间左右一镇兴衰,步履中影响天下风云,一举一动都有百万之众云集景从,强悍得犹如参天巨兽。

“天下竟有这等奇人,实在是让我辈汗颜无地。”

郭淮文人骚气发作,目视着人海摇头晃脑的感叹,“尘世如潮人如水,名利富贵惹人醉,皇图霸业转头空,可叹江湖几人回。”

张京瞥了自己的谋主一眼,不怎么乐意对方这番消极的感慨,不过文人骚客自古如此,他也懒得多说什么,况且他心中并非没有相似的感叹。

谁能想象,眼前这个光芒万千的神使,曾是一个吃不饱饭的乡野丫头?

谁又能知晓,这个历经浮沉的女人,挖空心思四下传道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她曾位极人臣富贵荣宠,她曾跨过山川掠过人海,她曾经所拥有的一切都已飘散如烟,立足山巅,置身谷底,千锤百炼,她倒下过,最后都站了起来,富贵与困苦无不让她受益良多,而今,她再次踏上了堂皇之道,大步向前。

她会走向何处?

她究竟要做什么?

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她的心是怎样的?

在外人看来,凡此种种皆为谜团。

“廉使,这个昔日的赵氏叛女如今的金光教神使,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郭淮一通感慨之后,转身问张京。

张京轻笑一声:“这种人不必用好坏来划分,关键只在于是敌是友。”

说到这里,他挥了挥手,“她赵氏叛女的身份要尽量保密,今日见过她的人都得下封口令,我还不想让赵氏这么早知道我跟他们的叛女联手了。”

郭淮点头答应。

长街尽头,负责接应的小蝶等到赵玉洁走过身前,迈步跟了上去。

赵玉洁将跟张京会晤的情况,简单跟她介绍了一番,算是宣告事情成功。

小蝶知道赵玉洁此行必然成功,她从不怀疑对方的实力。

当然,她也是普天之下,唯一知道赵玉洁真实打算的人。

跟在白衣胜雪的赵玉洁身后,穿梭于好似没有尽头的匆匆人流之中,看着如血夕阳在挂在城楼的飞檐上,让一方城池明暗交错光影并存,小蝶略感恍惚。

群雄如草芥,神使不曾正眼相看,诸侯如牲口,被神使任意驱使,倘若这天下是一道棋盘,众生皆为棋子,那么有资格与神使坐而对弈的,世间唯有一人。

他们的棋局未来会是什么样?

在未来,他们还会不会是敌人,会不会是对手?

如果是,他们之间是否会有胜负?

谁能成为胜者?

......

旬日之后,郭淮带着张京的军令,亲自来到冤句县。

他向冤句县百姓宣称,忠武节度使张京得金光神在梦中教诲,深感冤句县百姓深受兵祸之苦,悔恨不已,次日得见金光教神使,一见如故,又闻神教教义,醍醐灌顶,遂皈依神教。

为解冤句县黎民之倒悬,本着仁善之念,节度使与神使商议后,决定将留在曹州的那部分兵马撤回本镇。

既然节度使已经是神教之人,那么神教信徒皆为手足,节度使在汴梁境内划出了一片区域,用于收拢冤句县城外的流民,他们只需过去就有耕地可种。

——中原兵祸经年,百姓死伤无数,许多田地都荒芜了。

此言一出,冤句县满城沸腾,纷纷大赞张京仁善,转头又聚集在一起,虔诚向站在城头的白衣神使跪拜,齐声吟诵无量神光。

义成节度使耿安国,见张京彻底退出了曹州,不仅没有趁机攻夺冤句县,反而也撤回了兵马。

原来,耿安国在跟张京沙场交锋的时候,青州的平卢军节度使王师厚,联合兖州防御使集结重兵,已经开始威胁郓州州境,耿安国无力两线作战。

乾符末年,耿安国以下克上夺取郓州的时候,曾将缴了械的数万不愿归顺他的官军驱赶出境,让他们流落到了兖州、青州一线,给王师厚与兖州防御使造成了不少麻烦。

眼看耿安国跟张京开战,师老兵疲,他俩怎么会放过大好机会?报复是一方面,趁机攻占耿安国的州县,扩大自己的地盘才是核心诉求。

金光教在齐鲁之地也有信徒,消息灵通,张京面前横着一个耿安国,无法及时得知更远处青州、兖州的情况理所应当,所以这事得以被赵玉洁利用。

事后,张京并没有怪罪赵玉洁,反而相当高兴,因为经过此事他确定了,金光教的信徒真的是遍布各地。

张京跟赵玉洁联手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谋划夺取河阳节度使的地盘。

对河阳节度使,张京是痛恨已久,对河阳之地,他更是早就垂涎。

金光教不杀人,也不做违背教义的事,他们只行善积德,故而神教在河阳的信徒不可能拿起刀兵,去攻杀各个城池的守军,跟张京的大军里应外合。

帮助张京拿下河阳,金光教有它自己的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