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第一次也不算太准确,在攻打科尔沁部勒尔根城时,明军就使用了类似的爆破战术。 但那一次只是一座相当于堡寨的小城,要轰破海城、辽阳、沈阳等规模的坚城,显然只用外部爆破是不够的。 外部爆破不够猛,那就来内部的,坑道爆破对于皇帝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太平天国时的“掀城如片纸”,抗日战争中让鬼子坐“土飞机”,他不过是提前几百年让坑道爆破绽放异彩罢了。 经过了不断的演习训练,明军中,或者说是世界上的第一支爆破部队诞生了。 第一个,第一次,皇帝已经数不清自己创造了多少个第一了。 熊廷弼写完密奏,吹干墨迹,小心地叠好放进密奏匣子锁好,命专人送往京城。 轻轻长舒了一口气,熊廷弼端起茶杯喝着,猛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情,赶忙命人召王徽前来。 孙元化主动请缨赴辽,皇帝没有允许,让他另选信得过的人带火箭去辽东助战。 王徽应时而出,成为大明火箭部队的第一任指挥官。 要说这个王徽也不简单,与孙元化是好友,也入了教,对西学甚有研究,著有《远西奇器图说》。 火箭的研制和演习,王徽全程参与,对如何操作,并不比孙元化差。 时间不大,王徽便奉命赶来,入内拜见熊廷弼。 “王大人不必多礼。”熊廷弼伸手虚扶了一下,命亲兵上茶。 王徽谢座之后,礼貌性地喝了一口,便静待熊廷弼询问。 “王大人初来时,曾与本经略谈过这个,这个火箭的事情。”熊廷弼摸着胡子,不太确定地问道:“你当时说火箭的射程,最远能达到五里地?” 王徽拱了拱手,笃定地说道:“最远射程当在五里,若是定在四至五里,则更加准确。” 熊廷弼眸光一闪,用力点了点头,说道:“王大人请详述这火箭的威力,此番与建虏大战,或许要借火箭之威。” 王徽也是精神一振,来辽东干嘛,就是将火箭用于实战,争取立个大功。所以,他是生怕熊廷弼不重视这新建的火箭部队。 但看熊廷弼是越听眼越亮,王徽的心也放了下来,讲得更加来劲儿。 “好,极好。”熊廷弼忍不住一拍手,起身在室内踱了数步,紧盯着王徽说道:“王大人请做好准备,火箭部队此战必用。大败建虏,可要多多倚重。” 王徽赶忙起立躬身应喏,也不多话,告退而去。 哼,哼,老奴啊,老奴。在宁远被某用红夷大炮轰营,此次,做梦也想不到会再挨一遭吧! 五百枝火箭,足够了。虽然准头儿差,但偌大的建虏营寨,总不会打偏吧? 熊廷弼捋着胡子望向窗外,秋风萧瑟,已显寒意。初冬将至,这个冬天,建虏怕是要在冰天雪里狼狈亡命了。 …………………. 秋风萧瑟,已显寒意。 数万人马从沈阳开出,旌旗招展,蹄声杂沓。努尔哈赤在将领的围护下,随着中军向南而行。 此次发动,不用别人去说,努尔哈赤自己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压抑,与以往的大军出动完全是不一样的心态和精神。 以往发动对明国的作战时,女真人固然欢天喜地,他们的家奴也推着大小车辆跟随,都想赚得盆满钵满、胜利而回。 当然,这样的欢欣鼓舞而出,换来的也并不是满载而回。比如宁远之战,非但没抢到,反而是损兵折将,黯然而返。 但这一次却迥然不同,没有人人思战的热情,反倒笼罩着沉重,甚至有些一去不返的悲壮。 尽管老奴为了稳定人心,坐镇沈阳,既不迁民,还封锁了不少消息。 但现实的窘迫却是遮掩不住的,“斗米价银五两,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 有钱也很难在市面上买到粮食,还有“良马,银百五十两。牛一,银百两。蟒缎一,银百两。布匹一,银七两。” 后金虽然打仗很强悍,但在生产力上,却只相当于封建社会的初期,甚至是原始社会阶段。 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后金能够壮大,全靠的“以战养战”的方式。 数年来,后金是真的没抢到什么东西,反倒是损失不小。 而明国的经济封锁却是越来越严密,并且打掉了后金的盟友科尔沁部,后金脆弱的经济陷于崩溃,并不意外。 当然,努尔哈赤等人不知道什么叫“经济危机”,却知道此时再不发动,并夺取一场胜利,形势的恶化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抚顺额驸李永芳面无表情地骑马缓行,已经不再是努尔哈赤的心腹亲信,也远离了努尔哈赤的左右。 范文程缀在李永芳侧后,脸色沉重,心神不属。 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永芳放慢了马速,与范文程拉近了距离,突然缓缓说道:“宪斗,四贝勒那边——” 范文程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下周围,才压低声音说道:“额驸放心,已派人通知了。” 李永芳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好半晌,才一声叹息,低声说道:“明国真庞然大物也,纵是此战获胜,亦不过是稍加缓和。欲扭转形势,太难太难。” 范文程深有同感地叹了口气,说道:“或是气数未尽,数百年来出一明君,却恰在此时。” 李永芳苦笑了一下,无奈地说道:“确可称为明君。天意,天意呀……” 老奴叛明,建虏猖獗一时;明军屡战屡败,辽东几乎尽皆陷落。 出现这样的情势,建虏悍勇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明朝的**,朝堂的党争,官僚的贪渎,皇帝的昏庸。 在封建社会,皇帝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君可兴国,昏君亦能败国,甚至是亡国。 从万历到短命的泰昌,再到木匠皇帝刚登基的一两年。虽有重用熊廷弼而压制住建虏崛起势头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党争不断,主政辽东者换个不停。 混乱,混乱!用人不专,用人不当,粮饷不敷,兵无战心…… 这些内部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明国虽大,却大而弱、大而散,越大越难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可以说,建虏的不断胜利和逐渐强大,是成就在明国自己失误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