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三十七章 群殴战术,煤钢联合体

我真是大昏君 第三十七章 群殴战术,煤钢联合体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03:38 来源:笔趣阁

改变的效果很好,古斯塔夫的野蛮骑兵打得中欧、西欧的文明火枪骑兵屁滚尿流。

于是,大家都退化了,放弃高大上的火枪,抡起刀子,玩起了骑砍肉搏。

不就是玩野蛮嘛,朱由校觉得很对自己的脾气。教不会建奴文明,那就用野蛮打哭你们。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只是个理论高手,但实践也有人去干哪!皇帝嘛,没人敢不重视他的圣旨。

京郊牧马厂附近,空旷的原野却并不寂寥,反倒是人喊马嘶,喧嚣震天。

战马在嘶叫,蹄声轰鸣,一排一排的骑士以紧挨着队形奔驰往来,灰尘弥漫在空中,使视野变得模糊不清。

京营龙骑营新任参将金日观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不时举起望远镜,观察着各队的训练情况,不断口述着,由旁边的文书记录。

“第一队的速度快了,队形不够紧密;第二队还算可以,第三队的队形——娘…的,怎么乱七八糟的……”

等到训练结束,金日观才下了瞭望塔,嗓子都干得冒烟,准备喝点水,再去训训那帮军官。

“曹大人,您啥时来的?”刚要伸手去摘挂着的水壶,抬头就看见总兵曹文诏,金日观赶紧拱手施礼。

曹文诏笑了笑,示意他先喝水,缓缓说道:“看了一会儿,进步还是很大的。”

金日观仰脖咕咚咕咚连灌几大口,连嘴角的水滴也不擦,便开口说道:“从二十匹,到现在的四十匹,倒是比开始强多了,但离万岁说的还差得远啊!”

“万岁也只是比喻,不是必须的要求。”曹文诏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膝盖碰膝盖,太困难了。依某看,这速度嘛,也可以降下来一些。”

事实上,墙式冲锋的骑兵要保持队形的话,在速度上就要低于传统骑兵。

但这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不是用来冲击步兵方阵,也不是用于追击敌骑的。

按照朱由校的设想和建议,如墙行进的骑兵队列主要是和敌人的骑兵进行对冲肉搏,而传统骑兵的队形较为松散,正是其弱点。

所以,就算你骑术高明,也不得不同时面对好几把砍杀过来的兵器。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群殴。

而骑兵墙战术的精髓就在于此,通过组织、纪律和训练,使二流骑兵形成集体作战的优势,变成一架战争机器,绞杀能在马背上耍杂技的敌人。

那如果敌人也采用骑兵墙战术呢,军事专家笑了,朱由校也乐了。

简单的很,两墙相碰,谁也好不了,就是一场消耗战。我损失一百,你也得倒下八十。

而游牧、渔猎民族和文明农耕国家拼消耗,跟自杀好象没有什么区别吧?

显然,曹文诏对骑兵墙战术的理解,要比金日观深得多。因为皇帝对他的信重,给了他直奏之权,两下交流得甚是融洽。

朱由校目光长远,知识广泛,却是粗疏而不细。

但这问题不大,他只要提出建议和设想,再安排人去实践,去拾遗补缺,照样能付诸实施。

面对金日观有些疑惑的眼神,曹文诏笑了笑,往草地上随便一坐,又伸手示意他也坐下来。

用手里的马鞭柄在草地上划了一条线,又戳了很多小洞,曹文诏开口解说道:“骑兵墙平推过去,面对的是敌人松散的骑兵,除了转身逃跑,很难脱离。”

“对砍的结果大概就是一换一,甚至是没有损伤。敌人骑术再精湛,武艺再高强,也没法施展……”

“某要在每一队中加一到两名执旗手,平举枪旗向前,作为本队骑兵的参照,保证队列的相对整齐,以及前进的速度。他们还可以起到聚拢散骑的作用……”

“因为是骑兵对杀,敌人在马上用的短弓伤害有限,骑兵可着轻甲以减轻战马负重,提高速度……”

“骑兵墙战术的精髓是集体作战,在狭路相逢时以多打少。所以,骑术、装备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纪律、组织和训练。只要明白了这一点……”

金日观连连点头,曹文诏这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可谓是醍醐灌顶,使他完全明白了骑兵墙战术的要领。

说白了,就是群殴。没有密集队列时,倒是也可以几个骑兵打一个敌人。但那不是同时攻击,总会给敌人逐个抵挡施展骑术和武技的机会。

现在呢,你骑术再精湛,武技再高强,就是能在马上耍杂技,也不能从密集队列中的小缝里钻过去呀!

不逃跑的话,那就拼杀吧,同时砍过来两三把刀,或是刺过来两三个枪尖,是谁也得害怕吧?

而且,既然不是靠冲击力获胜,速度稍慢点也影响不大。

关键还是在协调一致,几十骑,甚至是上百骑有如一个整体,平推过去碾压敌人。

“现在——”金日观不太确定地问道:“我军的骑术算是基本上达到要求了吧?”

曹文诏哈哈一笑,说道:“在马上稳得住,抡得动刀,自然是可以呀!”

金日观长出了一口气,也笑了起来,“那接下来就着重练习步调一致地奔驰前进。还有,大人所说的旗手指引,末将觉得是个好办法。”

曹文诏利索地挺身站起,笑着说道:“万岁之前还希望能一年速成,现在看来,倒也是大有可能。”

“末将继续努力,力争不负万岁所期。”金日观精神为之一振,慨然保证。

……………………

一年速成更好,两年三年,朕也等得起。

御书房内,朱由校正在召见孙元化、张焘。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召见,宣告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煤钢联合体的诞生,也可以看作是工业化的开端。

坩埚炼钢的规模和产量在不断扩大,但运输和购买原料的成本却难以降低。

而有了焦炭后,使得传统的木炭燃料能够被替代,这就为在永平府和遵化(现唐山)建立煤钢联合体奠定了基础。

遵化铁冶自唐朝时即有开采,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力量的经验。

到了明朝,遵化铁冶厂大约在永乐初年兴建,到万历年间停工封厂,历时二百余年。

在全盛之时,铁厂的夫匠达到2560名,每年炼铁常额为二十万斤,最高达到三十万斤,成为明朝时期北方最大的冶铁厂。

遵化境内不仅铁矿石数量多,还有产于水门口的冶铁的助熔剂萤石,为炼铁提供了必备的原材料。

而停工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机构庞杂,费用过大;二是百年来滥砍乱伐,导致薪炭贫乏;三是其它地区冶铁业的发展,市场上能供应更多的铁料。

说完了铁,再说煤,依然是在后世的唐山境内,明朝时的开平中屯卫。按照地理位置,朱由校认为应该是属于后世大名鼎鼎的开滦煤矿。

而开平煤田的开采,也是兴盛于明朝。开平至赵各庄北部长山脚下,从地面挖下十几米便可见到煤炭。

因此,挖煤者日盛,挖煤小井成百上千,几十里内昼夜灯火照耀,聚集了天南地北来此谋生的煤工。

明朝名臣于谦在镇守北京期间,往返于开平至北京之间,见到连绵数十里的煤井和煤工的艰辛,感慨万千,留下一首《咏煤炭》诗: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朱由校看过孙元化领衔上奏的题本,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意思规划布置,感到十分满意,命宫人取过早已预备好的他的建议和御笔亲书“唐山煤钢联合厂”。

“张卿知晓原遵化铁冶厂停工原因,又有兴利除弊的办法,朕甚欣慰。”

朱由校看着张焘,带着和煦的笑容,交代道:“此番重开联合厂,一是多炼钢铁以资军用;二是招募工人、安置百姓;三是多种经营,既生产又研究,提高科技水平。”

张焘躬身接过宫人转递过来的文件和御笔题书,向皇帝施礼道:“微臣明白,定殚精竭虑,不负万岁所期。”

朱由校微笑颌首,也不再啰嗦,反正都写在文件里了,张焘自会去做。而联合厂也会从遵化派少量兵丁保卫,更安全,也更能保密。

转向孙元化,朱由校缓缓说道:“鹰铳的打造还要加快,哪怕暂时停下万胜铳的工作,也要保证年底前要拔付给辽镇和东江镇的数量。”

孙元化赶忙躬身答道:“微臣已命兵器火药局实行三班轮值,正日夜赶工。按照目前的产量估算,不仅能保证拔付数量,还会有超额。”

“如此便好,孙卿辛苦了。”朱由校轻轻长出了一口气,说道:“等到冬天河水结冻,建奴怕是要再度开战。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如何保证胜利?”

虽然在旅顺堡和满浦、昌城的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这并不会阻止建奴冬季开战的行动,至少朱由校是这样分析判断的。

不仅仅是宁远和觉华,东江镇的占领地,甚至是近海岛屿,也都有被进攻的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