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468章 抄他老巢

明末称雄 第468章 抄他老巢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8:07 来源:笔趣阁

山海关,山与海之间的雄关,控制着辽西走廊的南口。

这里也是大明与关外的鞑虏以及后来的清虏之间最重要的战略防御关隘,不过实际上,通往辽西的道路并非只有出山海关走辽西走廊一条路。

事实上,在更远古的时期,春秋战国时代,燕地一带有多个小国,后来燕国一通幽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燕国雄据东北,不但与赵晋齐争雄,而且积极的向北扩充疆域,燕长城更是将燕山北面的广阔地区,以及东抵辽河的辽西大片土地都圈入了燕长城之内,比明长城修的更北。

那个时候,辽西走廊沿海之地还多在海平面以下,许多道路每年夏季会被水淹,辽西走廊更多的是走大凌河谷而不是如今的沿海一线。

而燕国在燕北有更广阔的疆域,他们并不满足只靠着辽西走廊这一条路。

在辽西走廊之前,其实还有三条辽西古道。这三条古道分别是经密云古北口的平冈道,以及经喜峰口上行的卢龙道,还有沿青龙河谷北行的无终道。

这三条道路起自三个不同的南口,都越过了燕山山脉,然后又穿过了滦河,直到更北地区。

遵化地区,在春秋之时,是一个叫无终的小国领土,都城无终城就在如今的蓟县,燕人控制了这片地区后,无终城也就成了燕国新设立的右北平郡郡治。

右北平郡的旁边就是渔阳郡,而渔阳得名,是因为它在渔水之南,所谓渔水,也就是潮白河中的白河。

无终道的南口,就因为是由无终城所控,所以这条位置偏东的辽西古道的起点,才被命名为无终道。

水量极大的滦河从燕山上下来后,贯穿整个这片地区,南流入海。沿着河谷,也就成了一条天然的穿行于燕山山脉中的道路。

“这里春秋时曾是孤竹国,它和无终国一样,都曾是周国的子爵诸侯国。如楚国一样并非华夏系族群的一个土著部族,被封为诸侯,最终还是被燕国所吞并,成就了燕国战国七雄之一的威名。”

大军沿着滦河,穿行在这条无终古道上。

刘钧听着向导为他仔细的介绍着这片地方的历史。这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其实华夏的文明史,也就是一部征服史。在中原这片大地上,曾经生活着无数的部族,当年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部落战争,后来他们又联合与蚩尤的部落战争。

总之,诸部族不断的战争,兼并,溶合,最终到了秦国时,天下基本上归为一统。车同轨书同文,真正形成了华夏帝国。而两汉帝国的数百年延续,更使得他们溶合的更深,并有了汉族。

无数周边部族,被征服,被同化,然后成为华夏一族,汉人一族。

到了现在,除了关外东北的满清,北方草原的蒙古、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广西云贵的土人、苗人、甘肃青海的回人,乌思藏的藏人等,广阔的天下各地,基本上遍及华夏文明。处处都是汉人的影响。

春秋时燕国代表着华夏大部族的一份子,不断开拓北疆,与西面的赵国一起,将漠南蒙古草原大部份地区,都纳入了华夏的一部份。

可惜草原之地气候不适合农耕,中原农耕文明虽然一度控制漠南地区。可最终都没能长久的占据它。

明朝开国之初,也曾经几度打到北海,但到如今,北方的疆界,却退缩到了燕山山脉一线,燕山北麓地区,早为蒙古部族所占据,蒙古人又为清人所征服,眼下这片地方却是清人的地盘。

想想汉唐时的西域都护府,汉之辽东四郡,唐之安东都护府。

汉人最强盛时,西抵天山,东抵朝鲜,北抵贝加尔湖。然后如今,北疆却仅依靠着燕山山脉,帝国的国都距离边境不过三百里之遥。

刘钧驻马远眺,燕北这片大好河山,不能成为帝国的屏护,却反而一直成为敌人入侵的基地。

“记下朕的话。”

随驾的史官策马上前,连忙翻开一页,拿起笔。

“燕山以北,滦河、潮河、青龙河、土河流域,立为燕北省,为大汉帝国第二十三个省,省城承德。”

只要刘钧不打算迁都,继位立都北京的话,那么燕北地区,就无论如何也必须控制到手。没有了燕北地区,仅依靠一个燕山山脉防御,那么京畿的战略防御纵深就太薄弱了。仅仅一道防御,几百里的距离,关外的敌军随时能够突入京师城下。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前有瓦刺俘获大明皇帝,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后有清军绕过山海关,再度兵临北京城下。

这些,都是因为京师缺少防御纵深。

所谓天子守国门,从某方面来讲,这确实很鼓舞人心。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却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布置,特别是当立都北京后,北方的敌人往往都是骠悍的游牧民族或者是渔猎农耕民族时,他们的军事力量往往相当彪悍。

北京城那薄薄的一层防御,无疑就是一直在吸引着敌人南下。而一旦当官军在燕山一线的防御层出现了破洞,那么整道防御网就将失去作用,补救都补救不过来,京师会立即暴露在敌人面前。

历史上明朝灭亡,虽然原因多样,但这也肯定与北京城的防御形势太差有关。

连春秋时的燕国,都知道要想在北方站稳脚根,必须把燕长城修到距离燕都北面千里之外去。

刘钧身后的警备提督张国栋不知道皇帝想的这么长远,他笑道,“当年的黄金家族也早已没落了,尤其是漠南的蒙古诸部。当年林丹汗还有心想要振作,重新统一诸部,可惜被北鞑子勾结满鞑子给干的西逃了,自那以后,漠南诸部纷纷臣服于满鞑子,如今漠南蒙古诸部设盟划旗,一个个当着王爷台吉的,好不自在潇洒的给满鞑子卖命呢。”

“不过这次他们的主子爷也要自身不保了,以后满鞑子都别想再染指漠南。陛下别说要设立燕北省,就是设立着漠南省、漠北省,也不是问题,等回头,咱们得空了,还请陛下准许,让臣领兵打到辽东去,到时一直打到建州,打到黑龙江去。”

刘钧笑笑,“打到黑龙江算什么,到时还要打到捕鱼儿海去。”

“君无戏言,陛下今日可是答应末将了,到时可一定得让我带兵收复辽东。”

“哈哈哈,君无戏言,若你将来真打到了捕鱼儿海,朕就封你当漠北总督。”

一骑快马飞驰而至。

骑士滚鞍落马,侍卫验明身份后将他领到驾前。

“启禀陛下,前方二十里就是承德。”

“到了承德了么,告诉朕,承德有多少清军留守?”

“回陛下,承德的清军老营里只有不到五千兵马留守,专门负责从附近的蒙古诸盟旗部族征集牛羊粮草,转送潮河前线。”

刘钧再问,“鞑子可发现我们行踪?”

“鞑子毫无察觉,现在营里只有不过千余人,其余人都外出征粮去了。”

“很好。”刘钧点了点头,“张国栋。”

“臣在。”

“朕命你为先锋,率领一个协的前锋,为朕拿下承德清军老营。”

“臣领命!”张国栋欣喜的应声。

刘钧特别交待,“若遇到喀喇沁旗蒙古人,不必跟他们客气,若他们肯弃暗投明,我们可以既往不咎,但若他们执迷不悟,想跟鞑子一条道走到黑,那就灭了他们。”

滦河一道都是喀喇沁旗的,喀喇沁部族有三个旗,隶属于卓索图盟。

对于这些臣服于清朝的漠南蒙古人,刘钧是没什么好态度的。这些年在大明的前二百年,几乎都在跟大明作对,抢劫犯边,后来跟明朝算是达成了和议,互市贸易,倒也井水不犯河水,在女真刚崛起的时候,还曾经跟着明朝去干过女真人,抢过他们的女人,杀过他的孩子,烧过他们的房子。

但后来女真人杀回来,他们打不过立即就怂了,跪地上唱征服了,从此铁了心跟着满清打明朝。

“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这回,不管是满清野猪皮,还是蒙古骚鞑子,通通让他们好看。”

“拿下承德之后,不要轻进,等我率大部过来。这次,我们是要网大鱼的,你可不要给我打草惊蛇。”

潮河清军大营。

豪格已经命正蓝旗的部下在收拾行装,准备撤退了。

多铎依然不肯撤退,他也不许吴三桂和祖大寿撤退。营帐里,多铎喝着酒,兄弟阿济格坐在一边,“豪格真要撤了,你怎么还有心思喝酒?他手里握着五万人马呢,他这要是一走,咱们可就实力大减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豪格要走,我又岂能拦的住?”

阿济格拳头狠砸在桌子上,“这个狗日的豪格,这个时候拆我们的台,他这是故意的。兄弟,要不我们也撤吧,刘继业到现在还没有个动静,我总觉得心里不安啊。会不会这个王八蛋已经去抄我们的后路,或者去打辽东了?”

多铎摇了摇头,“不可能,我也是有探子布在关内的,这些天我天天都收到关内的密报,驻守关宁和燕北长城一线的这些大军,一镇兵马都没有调动过。关内京畿一带,也没有兵马调动,刘继业还在跟我们装呢,现在就看谁沉不住气了,谁沉不住气,就输了气势,就只能退让,这回,我要跟刘继业硬刚到底,我倒要看看他能再坚持多久!”

(前面有个地方脑子犯抽,写混了,豪格是多铎的侄子,济尔哈朗才是多铎的本家兄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