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435章 瘟疫蔓延

明末称雄 第435章 瘟疫蔓延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8:07 来源:笔趣阁

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京师内九城门的南面的三座城门。

京师内城有四面九城,西北面缺一角。东西两面和北面城墙上都各开两门,唯有南面开了三座城门。

自嘉靖之时筑外城后,这三座城门便成为了京师内外城之间的通道,成为围在城中的城门。三门往北,是内城范围,三城南面,则就是外城了。

就是这一道城墙三座城门,便分隔开了天壤不同的两个世界。

虽然内外城只隔着一道城墙,可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嘉靖之时筑的外城原本叫重城,是打算把整个京师包裹进去,结果最后却因为财力不足,最终便只包了京城之南,转换东西角楼。

可就只修了南面这一块,外城也足有二十八里周长,拥有七座外城门。

从此北京内外城相加,面积还大于做为陪都的南京城。在中国历代各朝的京师都城中,是仅次于唐长安城、北魏洛阳城的历代第三大城。

北京的内城是在明成祖迁都北京时改建的,当时的大明正是如日中天,内城的建筑也因此显出一派博大雄强,泱泱天朝的宏伟气象。

红墙黄瓦,画栋雕梁的紫禁城和皇城被包裹在内城中央,璀璨耀眼。

外城的各个街苍胡同,也是纵横笔直,井井有条。

能够居住在内九城里的,都是名门贵族,高官巨贾,是大明的上流社会,精英阶层。又有多个繁华的市场,百货云集,商贾齐聚,更添了许多热闹。

而隔着一道城墙的外城,却完全不同了。

外城从开始修建之初,就没有真正认真规划过,最终也因为规划不周。在只修建了南端一段后就不得不停顿了下来,然后就再也没有继续修建完剩下的各段。而且当年外城的修建,也是为了应对当时越来越严重的北方鞑虏和南方的倭寇,修建之时十分的匆忙草率。

外城到处是旁逸斜出的街巷。寒伧低矮的简陋平房,以及那些肮脏杂乱的市集。

外城,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大明北京的贫民区,这里住的全是那些京师最底层的百姓工匠。到现在,京师外城里更是到处都是胡乱搭建的窝棚。遍地都是各地来的流民。

外城有几个地方,更是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流民,他们是贫民窟中的贫民窟,这里有京师最多的暗娼,京师绝大多数的盗贼、流氓、骗子,三教九流多集中在这里。

这里也是京师治安最差的地方,经常出现命案、偷盗、抢劫。

同时,这里的卫生也是最差的,缺少公共厕所和澡堂,甚至连水井都极少。那些食不果腹的贫民们,也没有什么搞好卫生的念头,随地便溺,垃圾遍地。

脏乱差,就是外城。

到任直隶总督兼顺天巡抚之后,刘钧就已经在谋划着要清理外城。

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刘钧刚完成了对京师的普查,这次的普查包括了人口普查以及经济普查。在动用了禁卫军、五城兵马司、警备军和锦衣卫、东厂、五城巡城御史、顺天府等各个衙门的联合行动,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终于算是完成了这轮普查。

京师总人口达到一百二十八万余众之多。其中顺天府的户口十二万户,达到七十多万之众。另外还有属于皇家宫廷中的宫女、太监,教坊司的歌伎等等加起来也有不下五万,京军十几万。此外还有许多外来的的商贩、僧道、流民等流动人口。

换句话说。京师百余万人口中,有京城户口的也就一半左右,若除掉京军,依然还有不下三十万的北漂。

这些北漂,绝大多数都是三教九流和一无所有的流民,他们靠着打零打帮佣。甚至坑蒙拐骗卖唱卖0身乞讨等各种方式勉强维持。

这三十万人,对于京师来说,其实作用不大,但却加大了京师的各种物资消耗,以及严重破坏着京师的治安和卫生等。

针对这种情况,刘钧提出了一个外城改造计划。

“在郊外建立几家大型的工厂,为京师制造提供诸多生活必须用品,减少京师对外面的商品依赖,同时也能提供许多工作岗位,解决一部份流民。初步将新建炭厂、铁厂、钢厂、面粉厂、纺织厂等。”

“对于外城的这些街巷、窝棚,要分批逐步的改造,规划好后把那些窝棚拆除,重新建造新的里坊,建造市场、商街、以及居民住宅区等,通过出售出租市场的商铺摊位等,回笼资金,出售住宅房,并建设一些简易的住房,用来低价出租给那些在京的贫困百姓,妥善安置他们。”

“另外,京师也必须将部份百姓分迁到周边的通州、昌平、蓟州、永平、保定等地方去,以缓解京师的人口压力。总之,我们得把京师的人口控制在百万之内。”

刘钧在顺天府的衙门里,对属下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全面改造外城,在郊外建立许多大型的民生商品的工厂,减少京师人口等。

顺天府的许多官吏们,从来没有想过,郡王会有一个如此庞大的计划。在他们看来,这甚至是一个有些不符实际的计划,这么大的计划,他们根本都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最重要的是,这么大的计划,得要多少钱?而钱从何来?

许多官吏纷纷劝说刘钧,认为这计划不可取。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什么的。

刘钧对于他们这种浅短的认识只是笑笑,后世的人都明白一个观念,那就是城市经济。在后世,官方早把城市当成了一项商品在经营,甚至是一项极有利的商品。

经营好一个城市,那利益是极大的。

固然,要启动这样的计划,需要不少的资金,可其未来的好处是极大的。

就好比后世的人都知道,房地产是项最赚钱的生意,而地产生意里,地皮更是最珍贵的资源,而这资源其实就一直握在官方手里。

建一栋楼房。都能大赚特赚,如果能建一个市场,那更是利益无算。

改造一个旧城区,建造一个全新的城区。这里面充满无限的商机,只要运作的好,就是各方得利的大好项目。各种税收,各种刺激商品需求,各种工作岗位等等。

对于现在京师这种一潭死水的景象。一座半死不活的北京城,一群饥饿又麻木不仁的百姓,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变革。

而要改变这一切,需要的只是一个杠杆。

刘钧需要做的,就是启动这个计划,然后从四海银行里拿出一大笔钱来,在北京郊外先建立许多工厂,对于一个百余万人口的京师来说,他需要的各种商品是海量的。衣食住行,样样皆需。

再加上如今刘钧已经控制京畿。军队也需要换装,各式各样的军方订单,刘钧都能掌握。把江南制造厂抽调部份力量,在京师建立分厂,也是势在必行。

尤其是冶铁炼钢等军工产业,需要的人力是极多的。

京郊的这些工厂建起,就能吸引大批京中的百姓去做工。这些原来无依无着的百姓有了工作,就有能力养家糊口,京师的治安情况会转好,他们有了钱能增加消费。市场会繁荣,朝廷的税收也会增加。

各种市场、商铺设在内外城中,而把一些大的工坊都建到城外去。刘钧甚至还做了一个计划,准备把京师所有的青楼的赌场。都集中起来迁到一个专门指定的外城区。那时,京师只有这个区内可以开设青楼和赌坊,其它地方都不允许再经营这些业务。

朝廷将加大力度对这些行业的监督,并征收起码两成的重税,给他们发放特许经营的牌照,打击那些无牌照不在指定区域内的非法经营者。

不过。刘钧也没打算一蹴而就,路也一步步的走。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先在郊外建起一家家的工厂,然后从京师招募走那些无所事事,而成为京师治安隐患的流民去做工。

同时,刘钧也在顺天府设立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以率先开始整顿清理外城的恶劣治安和卫生环境。

一切,从建公共厕所、公共澡堂以及大扫除开始。

“外城的各条街道,每隔一百步,就必须修建一个公共厕所,必须是免费的。每条街巷上隔百步,还必须设立一个垃圾倾倒点,以后严禁随地当街便溺,也禁止随地乱扔垃圾。”

“从今天起,内外城都要设立城管局,招募专人负责各个街道的公厕以及街巷卫生的管理,街道每天都要清扫,垃圾点的垃圾每天得运到城外去集中处理。”

“派出专人,负责巡查,对于违规乱大小便、乱倒垃圾者,都要给予严惩。”

这个命令一下,顺天府的官吏们更是意外连连。先前的一个外城改造计划,让他们都觉得过于庞大,极不现实。可现在这个命令,却又不有些让他们觉得太细微了。

真是管天管地,难道还要管百姓拉屎放屁?

堂堂辅政大臣内阁大学士军机处成员,还是直隶总督兼顺天巡抚,居然要管百姓随地便溺,乱倒垃圾?

但刘钧没管他们的惊讶,他下了措词强硬的命令,要求立即设立城管局,招募城管和环卫工,前所未有的认真。

所有人都以为刘钧吃错药了,却没有人知道刘钧是真的很重视此事,因为就在数天前,刘钧刚接到了一个报告。

在山东和河北的交界带,大运河上最繁华的城池之一的临清,突然爆发了瘟疫。这种在报告中被称为大头瘟的瘟疫,从河南的兴起,迅速的沿着运河流入临清,并全面爆发开来。

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临清城已经处于瘟疫的笼罩之中了。临清已经死了上千人,一经染病,短短一两天之内就会死亡,这种病传染极强,一夜之间,比屋传染,满门死绝。

现在刘钧已经派兵封锁临清周边,禁止出入,并封锁了运河,停止北运河的通航,并暂时封锁了瘟疫的消息。

在刘钧所记得的不多的前世对明末的历史知识中,其中就有一项是关于明末的瘟疫的。明末的瘟疫堪称是与小冰河、白银危机、以及吏治**等几个毁灭明帝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他记得的,明末之时各地爆发瘟疫,传染严重,最后北京城爆发严重的鼠疫。等到李自成入京的时候,那时北京城已经因为鼠疫死了二十万以上的人,整个京城可以说不是李自成攻下来的,是鼠疫毁灭了北京最后的防御。

这几天,刘钧都在查明代瘟疫的资料。

根据查到的资料记载,在万历初期的时候,北方地区就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鼠疫,当时鼠疫席卷北方,无数百姓死于这场瘟疫。

而到了崇祯朝时,由于战乱四起,瘟疫又起。

其中山西是鼠疫的重灾区。

崇祯七年、八年、山西兴县盗贼杀伤人民,岁谨日甚。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孑遗,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年以后,大同府也开始爆发瘟疫,患者死亡率甚高,潞安府爆发鼠疫大流行秋大疫,……有阖门死绝绝无人收葬者。

自崇祯七年起的这股瘟疫,始终没有杜绝。到现在,已经越闹越凶,猛烈袭来。

鼠疫也早从山西转到了河北、河南、山东的境内。

自临清上报了疫情后,直隶的顺德府、河间府也先后禀报了疫情。这次瘟疫来势汹汹,传染极快,死亡人口的比率更是极高。

现在这股瘟疫已经开始向真定、保定、顺天异常至京师传播而来了。

以刘钧对于这些传染疫病的了解,他很清楚,越是人口多的城市,传染就越厉害。如京师这样百余万人口的巨大城市,一但瘟疫传入,那真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想想历史上北京大疫,死了二十万人,这个死亡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十,甚至差不多达到百分之二十了。

刘钧不知道要如何治疗鼠疫,也不知道现在传散的这种鼠疫究竟是哪一种。可他知道,历史上欧洲曾经爆发的鼠疫黑死病 ,杀死了上千万人,当时欧洲人口减半。而他记忆的明末历史上,明末鼠疫横行,仅北京城大疫就死了二十万。

在京郊开建的第一家工厂,就是口罩厂。

刘钧对于鼠疫也不知道要如何医治,只能预防,一面加紧让医生研究药方,一面赶制口罩,同时加紧对京师卫生的清理整治。

现在京师外城贫民窟的脏乱差,那正是瘟疫的温床,趁着瘟疫还没传到京师,必须马上开始清理。

刘钧不敢想象,瘟疫一旦传入京后,以如今京师的这种种脏乱差,到时会是何等可怕的传染状况。

在这种鼠疫面前,就算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楚军,也一样将束手无策。

“口罩厂要日夜赶工,一个月内,我要京师每个人都戴上口罩!”

“通知北方诸省府州县官员,让他们立即开展防疫工作,在各自辖区内进行卫生大扫清,告诉他们,戴口罩能防疫,喝的水都要先煮沸,还要勤洗手勤洗澡!”

刘钧忧心忡忡的对着自己的属下交待,他把自己知道的那些防疫的知识一股脑后都说了出来,然后让他们记录下来,再根据御医的一些建议,编为防疫手册。迅速的传给各地官府,让他们一起加强防疫工作。

“这是一场战斗,一场艰难的战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