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520章 全球首富

明末称雄 第520章 全球首富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08:10 来源:笔趣阁

海关署少卿向皇帝禀报,截止六月底,龙汉元年上半年的海关关税也已经统计出来。

“上半年海关税有多少?”刘钧很有兴趣的问道。如今海贸繁荣,沿海各港都设有海关,海军也严查走私,因此敢走私偷税的虽然还有,可已经不多,大多数商人,都开始老实的报关纳税。

“上半年的各海关关税收入总额为两千二百三十七万块余。”海关署少卿杨勋没有如黄道周一样把零头也记报的清清楚楚,而是给了一个整数。

两千二百三十七万块银元。

虽然远不如黄道周一样动不动每项收支过亿,可两千多万块,也足以让皇帝兴奋了。这可不是海关关税,过去没有的税收,这是一项完全新增的收入,还不是固定收入,随着商贸的兴隆,只会越来越多reads();。尤其今年最初的几个月,海关税收入还较少,而刘钧称帝后,海关税立马就大幅上涨了,明显过去海关损失了不少关税,落入了官员手中。

半年两千二百多万,一年就会有四千多万块。

这还仅是海关,另外内陆还有不少的关津,不过因为刘钧禁止重复收税,因此内陆的关税收入远不如海关,加起来都只有九百多万块。这些关税,名为常关税。

常关税不到海关税的一半,但也远超明代诸钞关一年几十万两的数字。汉帝国的常关税半年就九百多万块,一年能达一千多万近两千万,这是明代钞关税的七八十倍。

主要还是因为明代官绅勋戚等车船货物过关,都是免税造成的。

而龙汉朝常关税半年达到九百多万块,税率并不高,只是按百分之五征常关税。但各关钞已经没有人能免税。且新朝关税人员也没明代时那般*,因此税收增收了这么多。

常关和海关半年达到三千一百多万,非常让刘钧满意。

接着盐务署少卿也开始向皇帝禀奏盐务税收。

在龙汉朝。盐务划为两块,一块是朝廷监督管理衙门。一块则是运营部门。监管的是朝廷官员,而运营的则是皇帝私属。

到现在,盐务也和银行一样,属于皇帝私产,是皇帝承包,然后纳税。

因此盐这块收入,一块是皇帝私人,一块属于朝廷。皇帝收的是盐运销收益。朝廷得的是盐税收益。

“截止六月底,龙汉元年上半年,我们共销出食盐一千万担,每担售银四块,收入四千万块银元。其中盐税每石两块五,因此上半年盐税收入实为两千五百万块,产运销成本为每担一块,税后收益为五百万块,再扣除营业税和所得税房产税等,税后净收益三百一十万余。”

“非常不错。半年盐税收益两千五百万块,还有其余各项税收一百八十余万,很好。”刘钧称赞道。

盐税过去一直是各朝财政收入的大头。因为人人都要吃盐,因此盐税实际相当于人头税。采之不竭的盐,被官府严格控制,成为极其贵重的必须消耗品。

盐的税收是成本的两三倍。

不过大明的盐务一直很*,虽然各种改革,可根除不了特权阶层,因此这改革也就治标不治本,最终朝廷能到手的盐税不过百余万两,少的可怜。相比起唐宋时盐税占据财政半边天的情况。那是远远不及。

只不过是造就了无数身家百万的大盐商。

百姓不但没得到半分利益,反而盐都吃不起。高价买来的都是些劣质盐。这也引得无数盐贩走私贩卖私盐,让地方治安更加混乱。

刘钧承包的盐运销。采用了全新的体系,把产运销分离,甚至只做批发商,允许且不限制的任由百姓商人购买批发,运到县里乡村贩卖。

他们产的盐质量更好,价格却比过去低,也打破了贩盐的门槛,再不必铤而走险的贩私盐。

如此一来,朝廷拿到了稳定的盐税,而刘钧的这个运销商团,也一样拿到了税后的足够利润。

半年税后三百余万块,完全足够支付采运销的成本,包括雇佣工人的薪水,还能有不百万的收益reads();。

刘钧赚了钱,朝廷得了税,百姓得了便宜优质的盐,商人得到了部份利润,还有许多百姓得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皆大欢喜,多赢的局面。

虽然如今半年两千五百万块的税收,已经不算起眼了。可刘钧还是很高兴的,这是项稳定的税收。

而刘钧对于眼的盐业模式也很满足,哪怕自己赚的不多,可起码没让朝廷往里面倒贴,还能在交足税,给足工人伙计薪水后赚到百万纯利,这已经是个相当完善健全的模式了,可以一直这样经营去。

因此当最后盐务署少卿提出,把盐业经营收归官有,由官府经营时,刘钧否决了。

官员来经营商业,不是不懂业务,就是会乱伸手。还是当做皇店经营吧,更牢靠一些。

上半年的工商税收,则有些让刘钧意外。

除去那笔达到两亿收入的换契契税不算外,再除去海关和常关税,以及盐茶烟酒等专营商品税收。

朝廷的工商税收,并不多。

上半年总共只有四千余万块,也就比海关和常关税加一起多出几百万而已。

商税主要还是营业税契税房产税所得税等,不过显然,这些税虽然设立了,但征收起来,会比较难精确。税收会有很大的流失,但刘钧马上又想通了。

比起大明一年几十万两的商税,还包括关税在内,大汉光是商税半年就有四千余万,已经非常了得了。

海关常关税半年有三千一百多万。

盐茶烟酒马等专营税收也达到三千三百多万。

再加上半年四千多万的工商税,这几项合起来已经超过一亿了。

仅凭这些税收,都差不多够军费开支了。

而朝廷今年还征收到两亿换契契税,七亿多追缴的五年欠税,另外还有上半年的官田田租两亿半。全国天赋秋税一亿半。

整个上半年,朝廷的实际收入已经达到了十四亿多。

这个数字报出来后,就算是管着财务税收的这些大臣们。也都一个个脸色胀红。十四亿啊,天最富历朝历代也莫过于大汉了。

这还只是上半年的收入。等半年,田租田赋收益又有起码四亿,关税盐茶商税等也估计有过亿。

到时平定了云贵陕甘,再没收那些叛贼的田宅和财产,再把这些地区还没征上的换契税五年补税征齐,还能弄出一大笔。

半年起码五六亿进帐还是有的。

这么一算,大汉开国第一年,总收支岂不是就有二十亿?

真的有这么多。一众大臣都愣住了。

刘钧倒没这么震惊,对于这个数字他是早计算过的reads();。

这个数字这么高,主要也还是抄没来的许多财产,不论是五年追缴欠税,还是各衙门清理亏空,甚至是强征换契税,都是狠狠的把那些富户过去没交的税给榨了出来。

这是一笔巨额的钱款。

另外由于商业繁荣,特别是银元券的大量流通,也使得各种商品需求增加,物价上涨。如今已经有轻微的通胀。

过去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米,而现在一石谷就得两块银子,就算除去一两银子相当于两块多银元。可这中间粮食差价也有近一倍。

不过虽有物价通胀等因素,如今朝廷的收入依然是过去无法相比的,仅一个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就十倍的提升了税收。

这么多的收入,但开支也不会少。

“你们做个预算,先拿出三个亿来,用以拔给地方财政。如河北河南湖北江北江南等诸省,每省先拟个一千五百万拔款预算,而关外辽东辽西台湾等省。每省先拟一千万,燕北绥远漠南等省。则拟八百万。陕甘云贵等省,先各准备七百万。”

既然朝廷把地方的附加税都已经代征了。也还把丁银摊入了田赋之中,又禁止了地方再加征附税,则地方的财政就得由朝廷中央拔款。

三个亿只是基本款项,得由地方先制订好财政预算交到审计署审核,并拿到朝廷审核通过,才能最终拔款。

不过治理河道修建道路,修葺城池,兴修水利等等这些,如果是小工程肯定是由地方自己支付,但如果是大工程,则肯定还得由朝廷拔款。

“再拿出两亿来,做为军费预算,其中一个亿是薪饷训练费用装备费用,另一个亿则是战争支出。”

新朝刚立,眼还在平叛,但接来就算平定了各地叛乱,也不会就马放南山。到时还要东征满清,北征蒙古,甚至西征漠西蒙古诸部,将来可能还要在西南跟土著再开战,收复越南等等,甚至还会在南海争夺殖民地。

总之,以后十年二十年,都会一直有军事行动,开支不会少。要维持眼军队的规模,甚至还得扩充。

而一支常备军,精锐的常备军,军费开支是巨大的。军官士官们的待遇得优厚,普通士兵的粮饷也不能低,更别说供应这上百万军队的战舰战马马车火炮火铳弹药等等。

“再拿出一个亿来,用以在各地修建学校,兴办教育。”

“再拿出五个亿,全国收购粮食布匹等物资,在各省修建物资仓库,储存物资。”

刚刚还为今年收入能达到二十亿而兴奋不已的一众财税大臣们,感觉当头一盆冷水泼了来。上半年收支不过十四个亿,而皇帝这一转眼,就要调拔十一个亿。十一个亿啊,哪怕再怎么通胀,也得值好几亿两白银啊,都能当大明过去十年的收入了。现在子就要花出去?

皇帝这也花钱太大手大脚了吧。

结果皇帝还没完。

“再准备一个亿,用来全国江河治理以及道路修建运河疏通等。”

“再准备两个亿,用做移民专项资金reads();!”

黄道周再也忍不住了,“陛,已经十四个亿了,朝廷上半年收入只有这么多了。”

刘钧看了眼黄道周,然后目光移向国丈陆维章等财税官员,终于闭上了嘴。他若再说去,只怕这些人都要跳起来了。

黄道周确实已经到极限了,两亿军费一亿办学校,还一亿修河两亿移民,更别说居然五亿收购物资储备。

皇帝你知道五亿是多少吗?一担谷百斤折两块银元,五千万担稻谷,也不过一个亿啊。皇帝你难道想把天所有的粮食布匹都囤积起来?

黄道周的心脏简直都受不了了。

不过皇帝却依然一脸淡定,悠悠的道,“取之于民,就当用之于民。税收入库,不能存在国库中发霉,一定得用出去。但不能胡乱挥霍,而是合理的使用。朕刚才说的这些,你们觉得是胡乱挥霍吗?”

“军费,是为了强国,守疆卫国,甚至开疆拓土,为大汉为汉室子民开拓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而办教育修路修河,也同样都是为了天百姓生活安宁,包括储备物资。对于普通升斗小民来说,银元券也许就是财富。可对于朝廷来说,这其实就是张纸,虽然这些纸也都是有金银做为准备金发行的,可就算是金银,对朝廷来说也只是张纸。”

这番话大出黄道周等人的意料。

只听刘钧继续道,“不论金银还是钞券,对朝廷来说都是有限的财富。只有粮食布匹钢铁这些,才是真正的财富。朕要购买存储这些物资,但不是把他们都运到京师来,而是在各省各水陆码头修建仓库,为何?”

“为了调控,掌控天。一旦某地有灾情,官府能最近的调拔粮食救济,调拔物资赈灾,能第一时间灾后恢复。而如果朝廷没有粮食没有这些物资,只有些金银,你觉得那个时候有用吗?能这么及时的发挥作用吗?”

黄道周等人都明白,当然不能。一旦遇大灾情,就算朝廷手里有粮,可从各地调粮,时间长不说,道路运输也会是大问题。更何况,一遇灾情,朝廷若手里无粮,这个时候调拔粮食,那些粮商只会趁机价,囤积居奇。

朝廷手里有了这些物资,有了这些设立在天各处要点的仓储物资,不但遇到灾荒之时能够迅速发挥作用,而且还能起到皇帝所说的调控作用。

那些商人再不能故意的囤积居奇,哄抬特价,控制市场了。

哪个商人敢那样做,只要朝廷立即打开仓储,平价出货,立即就能把那些奸商的阴谋粉碎。

其实每个朝廷都希望能做到这一步,只是以往朝廷没钱。尤其是明朝,年年入不敷支,都是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哪还有余力来建立这样的储备,哪能奢求调控市场,掌控天呢。

可现在皇帝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本事了。

子拿出五亿来,谁有皇帝这般豪气?五亿银元,得买多少物资,得建多少个大仓库,得存多少粮食布匹啊。

这一刻,黄道周真的觉得越来越看不懂皇帝了,他早已经不是当初在郧阳时那个略显青涩的年青小将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