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239章 听调不听宣

明末称雄 第239章 听调不听宣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9:08:10 来源:笔趣阁

刘钧单独与郑芝凤两人坐在书房里,刘钧没有急着开口,他端着热茶慢慢的品味着。郑芝凤虽然年轻,可看样子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刘钧不开口,他便也不说话,两人就坐在那里品着郑芝凤送给熊文灿的福建武夷山茶叶。

良久,还是刘钧先打破了沉默。

“郑兄,你此次入京,当也知道,朝廷如今已经剿灭了为患多年的流匪吧?”

郑芝凤点头,“侯爷英武不凡,擒张献忠败罗汝才杀革左五贼,这些纵横中原十余年的巨寇,遇上侯爷,却如同冰雪投入热汤之中,冰消雪融。”

刘钧笑了笑,端起茶轻抿了一口,然后淡淡道,“听说郑都督自崇祯元年受招安以来,横扫南海,凭着朝廷的旗号,这些年将什么李魁奇、刘香等大小海贼团伙都给扫除了。甚至在崇祯六年,还大败了荷兰人,今年又一次击败了挑事的荷兰人,听说,在东南沿海,百姓商人都称郑一官为闽海王,甚至荷兰等红夷都只知有郑氏,而不知有大明。”

一开始郑芝凤脸上还有些得意之色,可渐渐的,他脸上的得意收起,渐渐换成了惊惧。

刘钧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可这些事实也是一个相当让人忌讳的事实。尤其如果让朝廷让皇帝知道了,绝不会高兴。郑芝凤惊讶于刘钧对于东南海上事情了解的详细,他不但知道郑氏这些年的动作,甚至连今年郑家又与荷兰人交战的事情都知道。

“我还听说,在东南海上跑海贸的船只,都得买郑氏的旗帜插,要不然出海必被击沉或者掠夺。郑氏每船收获二千金,年入千万。而郑氏每船只向朝廷交税十两,而且郑氏还不经朝廷同意,就与荷兰人谈判并签定协议......”

“郑兄,你说我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吧?”

郑芝凤脸上已经有些冒汗了,他不知道刘钧提起这些想做什么。

“郑兄。你知道吗,今天皇上召见我,说起如今中原流匪已平,中原一带新训练的十余万新军正无敌手。有人向陛下提议,说东南之地已经失去控制,提议中原十余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勇猛的精兵调往东南。”

“我郑家自受招安以来,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天地可鉴啊!”郑芝凤连忙喊道。郑家虽强,可也正是趁着这些年朝廷内忧外患,无力管束东南,才让他们得以迅速壮大起来。

可郑家虽然实力强大了许多,但也不敢与朝廷翻脸,郑家到现在为止,并还没有什么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野心。他们想要的更是独占海贸之利,想要的是做一个大海商。

“郑兄你知道吗,今天陛下召我入宫。问了我一件事情,陛下问我是想做镇海将军还是征虏将军?若想做镇海将军,就调我往福建,提督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防,若愿意做征虏将军,就调我率兵进攻辽东沿海各地。”

“你知道,若是我接任镇海将军,去了福建等地,第一个任务是什么吗?”

“是什么?”

“剿灭所有的海盗、山匪,尤其是那些敢妄自称王之人。比如闽海王之类的。”

“侯爷,我们郑家对朝廷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啊。闽海王,那不过是百姓胡言乱语。”

“哦。是吗?何以证明呢?若朝廷征调,你们真的肯奉诏?据本侯所知,朝廷之前曾数次征召郑氏舰队北上,可你们都借口推脱了吧?”刘钧冷笑几声,“难道说你们郑氏听调不听宣?”

“绝无此事。”郑芝凤还真怕朝廷派大军去福建,郑家强的是海上。可再强的海上集团。可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港口基地,也会寸步难行。尤其郑家还想继续眼下的海上贸易的垄断权,若跟朝廷起了冲突,双方战起来,郑家也许还能再重新回去当海盗,可没有了朝廷的旗号,那以后他们就别想再维持着海上贸易的霸权了,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是吗,本侯倒是相信你,可你们也得拿出些诚意来不是。若是每次朝廷征召,你们都找各种理由推脱,你说你们的话还有人信吗?”

“眼下就有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就看你们是不是在意了。”

“不知侯爷说的是什么机会?”郑芝凤道。

刘钧笑笑,他知道自己刚才那一番话不可能就真的能吓到郑家,不过是一个谈话的策略而已。先把事情说的严重点,让郑家好引起重视。最后的谈判,还是得跟郑之龙谈的。而如果只是威胁,而没有好处,相必也很难吓到这位闽海王。

必须得有足够的利益,才能让郑芝龙心动。

封郑芝龙台湾总兵,再发出些威胁,就是要让郑芝龙重视起来。

“我希望能在年前和郑一官会面商谈,最好是一个月后。如果可以,我希望在一月后在南京与郑一官亲自会面商谈。”

“我这里有一封给郑一官的亲笔信,你替我转寄给他。”说完,刘钧起身走了。

郑芝凤是做不了主的,真要谈事,还得跟郑一官谈。

离开熊府的时候,熊文灿亲自把刘钧送到门口。这个时候,熊文灿已经知道了皇帝让他出来的用意了。“我回头会跟郑一官好好谈一谈,一定让他听侯朝廷的调令。”

刘钧笑而不语,告辞离开。要想让郑一官出兵,可不会是那么简单的。

出了熊府,刘钧去了湖广会馆。这间会馆是在京的湖广商人所集资修建的,占地面积很大,装修的也很气派。不论是来京的湖广商人,还是每科入京赶考的士人,甚至是一些湖广入京的官员,有时都会在这里住宿。

崇祯赐了一套府第给刘钧,算 刘钧在京的镇南侯府,不过暂时还没有去收拾,刘钧依然还住在城外的军营里。他来会馆,是来看李春江和兄弟刘键以及复社四公子等人。

刘钧一到,李春江一群人就出来迎接了,一直在京办事的傅山和刘允升也在。

湖广会馆里的商人和士子们听说镇南侯要来,早就恭侯多时了。最近在京的湖广人可谓是相当的扬眉吐气,湖广人得到朝廷重用,到如今更是达到了顶峰。

当朝的首辅、次辅全都是湖广人,甚至还有一位阁老姚明恭也是湖广人,内阁六位大学士,一半都是湖广人。此外刘钧这位年轻的侯爷,锦衣卫的指挥使刘侨也同样是湖广人。

如今京师里的湖广人,走在大街上,都高调了许多。

刘钧到了会馆,不得不先接见一众商人士子,跟他们聊了许久,才得以单独跟李春江等友人会面。

“听说朝廷又要跟鞑子决战,甚至听闻陛下要调九头鸟去锦州参战?”李春江问刘钧,虽然如今他早退出九头鸟,可他还是对这支部队很关心的。

刘钧笑了笑,问老友,“公辑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听语气你好像反对与鞑子在关外决战?”

“当然反对,朝廷新剿灭了中原流匪,确实值得可喜可贺。可这并不能就说我们就可以无视鞑虏的能力。对于鞑虏,盲目的调集大军出关决战,这是相当鲁莽的。”

“那你觉得应当怎么做呢?”

李春江与一般的书生不同,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很特别,就如此时,“我以为朝廷当放弃关外的宁锦等八座城池,将兵马退守山海关。”

“就此放弃关外之地?当年也是早有争论的,只怕一提出来就会被科道言官们的口水淹没。尤其是如今,朝廷刚平定中原流匪,现在满朝上下都是信心大增,好多人甚至都喊出了反攻复辽的口号,这时有人敢提出放弃关外退守山海,这不是找不痛快吗?”刘钧摇头叹道,其实退守山海关,刘钧觉得还是一个不错的战略的。

明军死守关外宁锦一线,花费的是海量的粮饷,却依然很难守住,反而被长长的补给线拖累的疲惫万分,还特别容易被清军围城打援。而如果把兵马退守山海关,然后不时的派兵出关扫荡一下辽西,使得清军无法在辽西建立起屯田,使得辽西成为一个战略缓冲带的话,那么对于明军重新积蓄实力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毕竟如果清军不能在辽西建立起屯田据点,那么每次他们要进攻关内,都得拉着一条长长的补给线,而且清军就算再想从长城其它地方,如宣大等地方入侵关内,那么山海关的守军也能迅速的支援和保卫京城。而不会再如从前一样,清军绕个圈,宁远的守军便相当的尴尬,只能千里迢迢的入关。

不过放弃关外这事早就有许多人提过,甚至曾经还争论的很厉害,但最终还是被否决了,原因就是那些大臣们动不动就喊寸土不可弃。大明许多官员都是如此,骨头很硬,可惜不懂手段,更别说大多数人都不懂得战略了。打仗哪有寸土必守的打法,那样打仗,不输才奇怪。(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