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727章 绝不投降

明末称雄 第727章 绝不投降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8:19 来源:笔趣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至于南洋,现在要做的就是赶走诸夷,以达到独占的目的,朝廷现阶段只要在几个大岛占领几个重要的港口就行了,至于那些土著的木斯林马来人等,都可以先不急着打,朝廷可以慢慢来。

既然是这样,那和英荷西葡萄牙等国当然也就没有继续敌对的需要,相反,若是能够这个时候跟几国达成一个和议,大汉与几国全面通商贸易,这对于大汉来说当然是大有好处的。这可以扩大出口贸易,为国内的加工制造业提供动力。也能从国外进口到更多的原材料,这都是看的见的收益。

“西班牙人已经交出了马尼拉,接下来整个菲律宾群岛上西班牙人的据点庄园作坊等也都将移交给我们。他们在南洋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就算西班牙国王不肯签和约,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关系呢?西班牙国王也一直不承认荷兰独立,不承认葡萄牙独立,可有用吗?”

事实已经这样,西班牙人不接受也改变不了什么。大汉这个时候不提什么索要赔款和追究战犯之类的,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西班牙国王估计连和约都不会签,更不可能来给你什么赔款之类的了。

对于菲律宾的那些西班牙人,让他们离开,也是希望能够争取一下,哪怕西班牙国王不肯签正式和约,但起码也能默认一下,最好是大汉和西班牙还能够做贸易。毕竟西班牙人在南洋打不过大汉,可大汉也不可能跑到欧洲或美洲去跟西班牙开战,若西班牙人在美洲在欧洲封锁拦截大汉的商船,这也是很麻烦的。

那样的结果自然就是两败俱伤,大汉既要独占南洋,也不想丢失海外的贸易。

正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才给荷兰人开了一样的条件。

至于英格兰,他们这次基本上没有参战,而且他们在南洋原本就没多少地盘,上次三夷联合,英格兰还把南洋的那点地盘都让给了西荷。现在朝廷跟英格兰提出的条件是比较实际的,让他们承认大汉对南洋的独家权益,让他们不得再与中南诸国合作以及出售军火等,甚至让他们开放了他们在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商站等。

英格兰人绝对没赚到便宜,大汉更没吃亏。

至于说葡萄牙人在南洋的地盘值不值两千万,需不需要买,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很复杂的问题。前后给葡萄牙人五千万,这钱不用朝廷了一分,是由刘钧从自己的内库中拔钱借款。这些钱转而也都变成了订单,这促进了国内的工商制造业和出口业。

两千万买那么多岛屿、城堡、商站等,绝不吃亏,三千万贷款,光是利息就相当划算了,更别说又变成了出口订单。

有人觉得葡萄牙小国,强攻就能夺下他们在南洋的地盘了。但刘钧觉得,如果用钱能解决,那干嘛还要用武力。

这次与葡萄牙达成合作协议以后,基本上大汉在欧洲就有一个合作伙伴了,不说以后里斯本的港口肯定成为大汉的补给商港,而且葡萄牙刚独立,以后必然需要大量的物资,大汉也有了一个稳定的出口国。

更别说葡萄牙虽然如今衰弱,可他们在海外殖民地却相当庞大,从印度到波斯湾再到非洲大陆,与葡萄牙加强合作关系,那以后葡萄牙的这些殖民地,不但能成为大汉商船通往欧洲极好的补给站,也能成为极好的商口出口地,同时还能成为原材料的进口地。

为了眼前一丁点的利益,直接强夺葡萄牙,损失的是更多的利益,杀鸡取卵的事刘钧不会干。

“第七舰队以后就移驻马尼拉,负责整个菲律宾群岛。”想了想,刘钧又道,“从今日起,菲律宾群岛设为吕宋省,从北面的吕宋岛到南面的棉兰老岛以及西面的郑和岛,都纳为吕宋省。”

郑和岛,也称巴拉望岛,这片狭长的岛屿,自宋以来,岛上的诸多古国就一直是中国的属国。明初郑和船队还多次登上岛屿,交流与补给。

在后世时,因为菲律宾人曾经擅自把南海改为西菲宾海,因此许多国人也要求把巴拉望岛改为郑和岛。

眼下朝廷既然已经从西班牙人手里接过菲律宾群岛,刘钧便干脆把巴拉望岛改为郑和岛。整个菲律宾列岛上还有许多土著小国,但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赶走西班牙人后,这里自然也就成大汉一个省,多花点时间,终究能将土著都收服。

随着马尼拉西班牙人的投降,菲律宾群岛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唯有爪哇的荷兰人还无法确定是否会乖乖交出巴达维亚,并把荷印公司控制的南洋殖民地都交出来。

毕竟南洋的荷兰人其实是一家殖民公司,交出南洋殖民地滚出去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差不多也就要破产了。说不定了为钱,这些人还要拼一把。

不过英、西、葡萄牙都将退出南洋的情况下,荷东印公司也只是螳臂挡车罢了。他们若不投降,那就继续围,就算荷兰派远征舰队来救援,刘钧也不会收兵退让的。

无论如何,荷兰人都得退出南洋。

刘钧现在的目光已经重新回到了中南半岛。

郑芝龙攻下阿瓦,生擒东吁国王以及一众朝臣,现在东吁主力被围在马来城。刘钧已经下旨嘉奖南征将士,同时也赞同郑芝龙的围困战术,雨季就要到来,恶劣的天气会让马来城里的孤军越发绝望,预计不出三月,马来城必降。

不过中南半岛的雨季确实讨厌,之前郑芝龙的部队可是在缅甸的雨季里吃了大亏。因此刘钧与军机处的大将们议论过后,都认为整个中南半岛的攻势都要停一停。

东吁的郑芝龙部只要围住马来就好,待到十一月雨季过去,那个时候马来城肯定也破了,那个时候再挥师南下,可以一路打到南面海边的仰光去,占领最富饶的大金沙江三角洲地区。

南洋的刘允升的任务则是从葡萄牙人手里接过马六甲,继续封锁围困巴达维亚,直至荷兰人滚粗为止。对于南洋的那些木斯林土著苏丹国,则暂时不与之发生冲突,先维持现状。

安南总督傅山征讨南越的部队,也要暂停攻势,在雨季里守住已经攻夺的沿海各个港口堡垒就足够了。

南蛮可能会趁着雨季来一次反扑,但刘钧没有太大担忧。

朝廷对南越的作战策略不是一般的进攻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极为特别的流血战术。

利用大汉海军的优势,凭借着制海权,对国土狭长的南越实行多点登陆。

每占领一处海港,建立一座码头、要塞,都犹如给南越这条毒蛇捅上一刀。一刀刀捅下去,朝廷都不用急着攻入内腹,南越人就将一直流血不停。

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朝廷的军队也已经彻底稳固了沿海的堡垒,南蛮子血也流的差不多了。到时再以点成线,各港口要塞向两侧的堡垒要塞延伸,最后连成一条线,形成一道锁链。

接下来,就可以把困住的南蛮砍成几大截,逐片剿清就行了。

因为南蛮曾多次对抗中原军队,依仗着各种天时地利甚至是民心,相当顽强。因此刘钧制订计划的时候,也做了个保守的计划,并不期待着能够半年一月就灭掉。而是打算来个长期的征服。

最先期派去南蛮的几个军团,全都不是大汉的正规军,而是相当于雇佣军的日本、朝鲜、女真、外籍等军团,刘钧要用这些人彻底的打断南蛮的筋骨,等他们筋骨都断了,朝廷的王师才会真正进入接收,再辅以移民等措施,彻底的掌控这里。

这样的代价也许会很大,时间也会比较长,但刘钧不急于一时。

南洋,爪哇巴达维亚。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者自北返回,乘着一条小船通过大汉皇家海军舰队的封锁线,进入了如一潭死水的巴达维亚港。

巴达维亚总督安东尼、范、迪门拿着那份协议书,手都在颤抖。

“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已经投降,他们交出了马尼拉和整个菲律宾。”

“那些懦弱的西班牙人!”

一众人都望向安东尼总督,等着他做出决定。

“总督阁下?”

安东尼摇头。

“汉人的条件我们无法答应,董事会也不会答应!”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由十四家荷兰公司组成,当年这十四家公司都在经营着东印度航线,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最后十四家公司合并组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

根据国家议会的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非洲好望角,西至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这也是一家拥有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得到授权可以与其它国家定立正式条件,拥有海外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这是一家权力无限大的公司,公司的总部就是在巴达维亚,还在东印度群岛等许多地方建立了据点。

这家公司曾经还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不过现在已经被大汉的南洋公司超越。但到现在,依然实力强劲,公司有七十多位董事,但其中最有实力的只有十七人,称为十七人董事会。

公司现在还拥有超过一百五十艘商船、四十多艘战舰,有五万多名员工,一万多名拥兵。

他们公司两年前的股息还达到百分之四十。

而如此宠大和公司,如此巨大的利益,基本上都来自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的利益,东印度群岛的利润、来自中国的茶叶、瓷器、糖等等,这两年大汉的兴起已经让荷兰东印度公司丢失了台湾、日本等市场,后来又失去了与中国的转口贸易利润,现在大汉居然要把整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东印度群岛据点都夺去,包括他们的总部,他们岂能答应?

他们答应了,那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就完了。

安东尼扫过一眼众人,众人都低下头,在大汉皇家海军的封锁下,这些人已经失去了斗志。

“虽然西班牙人和英格兰人还有葡萄牙人都向邪恶可憎的汉国人投降、妥协,但我们绝不气馁、绝不投降。”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巴达维亚作战,我们将在巽它海峡作战,我们将以坚强不屈的信念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东印度群岛上作战。”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东印度群岛的据点,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城堡街巷中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山区作战。”

“我们绝不投降!”

安东尼的一番话,让一些本已经认输言败的荷印公司的人又燃起了一分斗志。认输投降,公司就将破产,他们也将一无所有。

绝不投降,永不言败。

“只要我们坚持到底,荷兰的援兵就会到来!”安东尼咬牙喊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