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391章 天津遇刺

明末称雄 第391章 天津遇刺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8:19 来源:笔趣阁

“卖报,卖报《时报》今日头条,征虏大将军朱督师已经离开旅顺,不日将从天津入京!卖报,卖报,两文铜元一份一报在手,尽知楚国公征辽战记”

清脆的童声沿着京师的大街吆喝,远远传开来。

周延儒坐在马车里,听到这叫喊声,对着帘外说道,“去买份时报!”

“是。”外面的家丁应了一声,很快就买来一份时报,恭敬的递进车内。

两文铜元一份,如今一个银元值二百文铜元,此时这两文铜元相当于半分银子。这要是在乡下,都能割半斤猪肉了。不过京师之地,半分银子真是值不当什么。京师不但官员众多,读书人也多,识字的人更不少,许多大户人家的管事奴仆甚至是丫环侍女,连着那些商铺里的掌柜伙计,识字的都是一抓一大把。

时报初创时在大明是个新鲜玩意,但如今时报在京师也已经不算新鲜了。虽然时报总社在湖北,其它数家分社也都在湖北周边,京师并没有分社。但时报每五天一期,每期离京师最近的登州分社印刷出当期报纸后,就会用快帆船走海路抵达天津,再用马车快速运往京城。

时报的价格并不贵,京师人只要愿意买,大多数人都买的起,而且京师读书识字的人也多,经历一年多时间,时报如今每期在京师的销量都破五千份。如今京师官员大户商贾,几乎家家户户都订了时报,甚至各酒楼茶馆乃至青楼乐坊,也都订了时报。

好些个茶馆酒楼不但订了时报,甚至还专门请读报人读报。这就如同是说书一般,也算是一种招揽顾客的手段。效果比说书还好,毕竟说书的听来听去总是那么几段,可这时报却每五天就一期,内容还丰富,时事新闻。天南地北的各种新鲜事务等等,包罗万象,各种俱有。

大家一边喝酒吃茶,听听新闻。朋友一起品评时事,谈论今古,顺便聊聊各地物价、地理什么的,非常不错。

周延儒早知道时报是由刘钧所办报纸,周府也订有时报。甚至时报还免费给京师大小衙门派送,不过今天并不是时报发行的日子。

拿到报纸周延儒看了一下,不是往期的旧报,而是新发行的,报头旁边加了两字,增刊。

报纸还散发着墨香味,头版头条就是刘钧即将入京的消息。

在那加粗的隶书标题下,还有一张图,一身戎装的刘钧正在离开码头登上港口停泊的一艘大帆船。

时报的内容十分丰富,四开三十二版。一份报纸都相当于一本小书册的内容了。版面多,内容丰富,而且还是图文并茂,头版一般都是刊登近期的大事要闻。时报自创刊以来,头版并不刊登朝廷的政令法规,基本上每期刊登的不是刘钧率楚军作战的报道,就是些刘钧主导推行的一些计划内容。

一至八版是新闻版,九第十六版,是时政版,十七到二十四版是经济版。二十五到三十二版是民生版。

时报的口号就是聚合重要的朝廷和地方官府政策新闻,关注突发事件,了解民生实时信息为大明的百姓提供最具时效性,贴近生活的报纸内容。

虽然这份报纸是刘钧所办的,但周延儒几乎每期必看。他心里甚至很喜欢这份报纸,很多时候,报纸上的新闻。比他这个首辅从官方还能更快更准确的了解天下动态,不得不说这是个讽刺的现象。

而且这份报纸虽然是刘钧出资办的,但很公正严肃,内容真实。虽然刊登新闻时事,但却态度很客观公正,很少带有个人倾向的议论时政。他们只是是报道新闻时政,但却不做评论。

虽然周延儒也看出来,其实做为一家非官办的报纸,他们选择报道的新闻时政内容,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态度了。但这种做法,总比公开评论议政要好的多。其实自时报正式开办,火起来后,一年来,大明已经先后又开办了不少份报纸。

但一年多过去了,除了时报红红火火,每期销售都能破万,最高销售量破过五万份,其余的各家报纸,最高都没破过一万。平均销售量,甚至连三千都破不了,大多数实际销量都在一千份上下,甚至不到。

为什么?就因为那些报纸多是复社的成员开办,他们办的报纸,最主要的就是议论时政,其它的内容很少,还经常有些内容不真实,这样的报纸有几个人真愿意看。

还有些商人办的报纸,同样因为缺少足够有权威性的新闻,很充实的内容,而销量不高。

有几家报纸能如时报一样,五天一期,期期三十二版,有时在月初还有四十八和六十四的大版,所有的内容都非常真实。

周延儒对那些报纸没什么兴趣,他甚至对于时报的新闻时政版块也向来兴趣不大。做为大明首辅,他每日里看的那些天下大事要闻太多了。

他看时报,更喜欢看经济民生这一版块,尤其喜欢看文学版块,上面有诗词戏曲选载,还有小品文等,当然他最喜欢看的还是长篇的话本小说连载。一般他看过小说后,就会去看经济民生版块。

不过今天他一直盯着头版,许久都没有往后翻。

头版上刘钧的画像,就跟时报上无处不在的广告一样让周延儒讨厌。时报的广告版面也设计的非常独特,有多种形式让商家选择。有通栏广告、半通栏广告,四分之一版广告,竖四分之一版广告,横三分之一版广告,竖三分之一版广告,小半版广告,横半版广告,竖半版广告,整版广告,跨页半版广告,跨页整版广告,报眼广告,报广告,下置孤岛报,中置孤岛报。导读报和栏广告,中缝广告,分类广告,夹页广告和软文广告等。

零零碎碎。若真细算起来,这三十二版的时报,每期广告得有好几百个。

据说时报光凭这些广告销售,每期不但就能把报纸的成本赚回来,还能赚上许多。

办份报纸。既为自己举目张舌,还能变着法子搂钱赚钱的,也就刘钧一人了。

如今,这个刘钧马上就要入朝了。

宫中。

崇祯也在看着这期新到的时报,事实上,时报自在京中发行后,崇祯从东厂那里知道后,就让东厂把每期的时报都第一时间送入宫中。后来又出了几份报纸,崇祯也让东厂全都一并每期送入。

崇祯也是时报的资深读者了。

其实早就有官员上奏,说要查禁时报。崇祯心知肚明。时报虽然并不议论时政,可毕竟影响越来越大,哪怕他们不公开议政,可把天下事报知天下人,还是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不爽。

从某些方面来讲,时报的出现,等于多了道民间舆论监督官员们。崇祯觉得其实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报纸都如时报这样态度公正。就如其它几份报纸,就有些肆无忌惮。什么话都说,什么人都敢评论,他们的议论对于朝廷的威信确实很有影响。

但总的来说,崇祯还是比较喜欢时报的。不但里面报道的天下时事新闻很迅速很真实。而且许多官员们都隐瞒的东西,比如地方灾情等,他们会及时报道。

而且另一方面,崇祯深居宫中,对于外面的事情全靠下面的人禀报,难知民间真实景象。而时报上的许多民生经济,上面有许多民生的东西,就连那些夹缝边角上的广告,里面也有不少房屋商铺的租赁价格,大宗货物的买卖交易价格,再比如那些招工的信息,很清楚的有招聘各种工匠、工人的薪水多少,让他对于民间百姓的生活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印象。

而这些,往往都是官员们很少告诉他,也多报告的含糊不清楚的地方。

“陛下又在看报纸啊,京中又有新办的报纸发行了?”周皇后缓缓而来,见皇帝在看报,便问。

崇祯扬了扬报纸,“是时报,今天增刊。”末了,他又加了一句,“楚国公终于离开辽东踏上回京的船只了。”

“陛下,继业为国征战,劳苦功高,切莫辜负了他。”

“皇后这话是什么意思?”崇祯惊讶的望着周后。

周皇后犹豫了会,最后还是说了出来,“臣妾近日也听到一些传闻,不好的传闻。”

“什么传闻?”

“听说如今京师上下都在传一句话,‘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辽东已定,楚公当烹。”

“是谁造谣生事?”崇祯黑着脸怒道,“朕岂是那种鸟尽弓藏过河折桥之人?”

皇后又问,“臣妾听说陛下要为继业封王!”

崇祯点了点头,没有对周后隐瞒。

“朕确实有这个打算,继业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朕当然得重赏酬功,不封王不足以酬谢其功也。”

当然,这是表面说话。实际上,崇祯真实的意图,是要借封王之机彻底剥夺刘钧的兵权。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虑着要如何对待立下不世之功的刘钧。

他没想过要杀刘钧,刘钧一直都表示的忠心耿耿,尤其是刘钧还有一批同样忠心耿耿亲自带出来的部下。若杀了刘钧,弄不好就要逼反他的部下。当年他逮捕袁崇焕,祖大寿立即带兵撤离京师,攻破山海关撤回辽西。

这样的事情,可一不可再。

可崇祯同样难以再放心让刘钧继续掌兵了,刚刚从湖北传回的消息,闯贼李自成率流匪数万出陕西攻打湖北郧阳,结果在湖北老家养病的刘钧心腹大将原镇江总兵张山,在此之时,集结湖北的各府州的团练,与李自成战于郧阳,大破闯贼,斩首数千级。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难以平静。

不但刘钧能打,刘钧的手下也这么能打了。短短几年,如今刘钧手下已经有了不下十万楚军精锐,虽他费心把这些兵马分割到两湖、海军和辽东三个不同地方,还把刘钧调入京。

可崇祯还是难以放心,松锦之败,朝廷损失惨重,唯刘钧的麾下没有半点损失,在刘钧收编了孔有德等叛军降兵后,实力反而大增。

崇祯不想杀刘钧,也杀不得。就算招刘钧入京做个直隶总督,崇祯也十分不放心。最终,崇祯打算干脆把刘钧捧起来,捧的高高的,封刘钧一个王,然后就可以从此把他高高架起了。

大明以往没有异性王,徐达等封王也只是死后追赠。就算是大明的宗室封王,可封王后都得出京就藩,一辈子只能呆在封地混吃等死。

崇祯打算封刘钧一个郡王,破格加封,然后让他一辈子呆在京师当个闲散郡王,每天上上朝。兵不能让他带了,以后就让他在京师负责财计吧。崇祯打算把四海银行收归朝廷,然后让刘钧亲自负责,替朝廷管钱袋子。

“朕知道古往今来,大臣功高者难免君王猜忌,往往最后不得善终。朕很感激继业为朕为大明所做的这一切,朕不希我们最后落到那个结果。朕要给继业封王,成就一段君臣相知的佳话。”

崇祯当天稍后召见了礼部官员,向他们交待,让他们为即将入京的刘钧,准备一个最盛大的欢迎仪式。到时,朝中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等大小官员,皆要出城相迎。

同时,崇祯也正式向礼部官员表明他要册封刘钧为王的决定,让礼部开始筹划封王事宜。

但在就第二天午后,一骑快马入京。

快马送回一个惊人的消息,楚国公于当天早上抵达天津港,当天码头上无数百姓前往等候迎接。

就当刘钧下船登上码头,受到无数等候百姓热烈迎接之时,突然人群中有人向楚国公行刺。刺客混在迎接的人群中,趁机用手弩射中楚国公。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惊的跳起,“楚国公情况如何?”

“胸口中箭,伤势严重,还在昏迷未醒之中!”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