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称雄 > 第241章 小阁老刘钧

明末称雄 第241章 小阁老刘钧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8:19 来源:笔趣阁

出了会馆,刘钧又去分别拜访了梅之焕和李长庚。如今两位老师都入阁秉政,一县出了两辅臣,两人还是亲戚,这可以说是相当特殊的情况了,这也就是在崇祯朝的内阁才有可能,在大明其它朝是断不可能的。

两人入阁为首辅次辅后也是日理万机,并没有多少时间与刘钧这个弟子多谈。但对于刘钧提出的明年攻辽计划,却都持赞成态度。他们之前也反对崇祯准备锦州决战,可惜他们的话崇祯并不听。却不料,最终皇帝竟被刘钧给劝说改变了主意。

梅之焕留刘钧一起吃了顿饭,其间他感叹道,“其实我是真不想当这个首辅,若可以,我连京城都不愿意来。都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一当了这大明首辅我才知道朝廷已经穷困到了何种地步。”

“到处都是要钱,到处都没处,累啊。”

“好在流匪已经剿灭,算是救了命了。”梅之焕感叹连连,“继业啊,你之前搞的那个清理整顿卫所和屯田之事,非常好。我看了你们送上来的公文,仅整顿清理湖广行都司的诸卫所,你们就清理出了二百多万亩屯田,明年计划能收到二百多万石的屯租,相当了得啊。”

“我打算在全国相继推动卫所整顿清理,第一步先清理湖北湖南四川云贵,第二步清理南畿闽浙两广,第三步清理河南山东,然后是九边各地。等完成第一阶段的清理整顿后,到时我还打算将卫所彻底的撤消,各省的都指挥使也一并撤消。”

刘钧听了,对于梅之焕的大胆计划也是动容。

“老师,这卫所改革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应当先步子小一点,一步步来。而且学生以为,清理卫所,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前提,那就是得先考虑好安置那些卫军。若是不能安置好这些卫军,一个不好,这好事就可能变坏事,就如当初裁撤驿卒一样。另外清理整顿。也得有一个好的执行,绝不能让有些官员把整顿当成发财的手段,借机敛财。弄不好,整顿卫所就会成为新的动乱之源。”

“你说的对,这些我都会考虑的。你到明年夏天才会出战。这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就先从两湖和四川陕西这四省先整顿,两湖有你在,四川也有秦良玉,陕西有孙传庭,都有强军驻守,由你们出面协助清理整顿,不用担心出问题。”梅之焕说道,“等到明年整顿好的各地屯田收获,朝廷就能放开手来清理整顿更多地方。”

“如果今年能整顿好湖广四川陕西四省。那明年这四省的军屯就能收到数百万石屯租,这将大大改善朝廷的困境。”

其实刘钧觉得梅之焕这样苦心竭力的为大明缝缝补补根本不会有用,大明早已经从头到脚烂到根了,不是一两项改革就能救的了大明的。

可刘钧现在也无法说太多,他也是在这个漩涡里打着转,也一样还只能随波逐流,勉强挣扎着。若他现在跟梅之焕说要造大明的反,估计得被上梅之焕打破脑袋,要被梅之焕亲自出手清理门户。

刘钧提起侯恂和方孔炤之事,梅之焕道。“放心吧,这两人很快能够得新启用的。”

“会安排什么官职?”

“你觉得如何安排合适?”梅之焕问,他现在对刘钧这个学生,从不当成一般学生看待。

刘钧想了想。“我觉得方孔炤可以出任南京兵部尚书,侯恂可以出任南京户部尚书。”

梅之焕想了想,“不错的安排,我到时和酉卿商量一下。”

南京兵部尚书和南京户部尚书这两个官职其实相当重要,虽然也和南京工刑礼吏四部一样都挂着南京两个前缀,但南京兵部和南京户部的权力却远跟其它四部尚书不同。

北京六部。以吏部权最重,而在南京六部,却以兵部权最重,其次为户部。

南京兵部尚书惯例加参赞机务衔,和南京守备太监以及南京守备勋臣这两个内外守备,一起同为南京甚至是整个南直隶地区最高决策三人组。南京兵部尚书不是个闲职,而是相当于江南江北两江总督这样的实权地方大员。

南京兵部尚书掌控整个南直隶地区的军务,拥有调动南直隶各地兵马,以及南京三大营还有水师等权力,还负责南京城防,负责江防海防,等等诸多大权。

说白了,南京兵部尚书,就等于是南直隶总督。他所挂的那个参赞机务衔的意思就是南京距京师太远,但有紧急事务奏报不及,因此南京兵部尚书加参赞机务之衔,以拥有临机决断,便宜全权处置之责。

南京守备太监和南京守备勋臣,实际上权力还不如南京兵部尚书,在这个南京决策三人组中,兵部尚书才是权最大的那个。

而南京户部尚书的权利也同样极大,整个东南地区的钱粮都经过他手,还总理漕粮食盐等。

南京兵部尚书和南京户部尚书,这两个官职,一个相当于南直隶总督,一个相当于南直隶的巡抚,实权人物。

刘钧提出这个安排,其实是考虑到历史上大明没几年就要完蛋了。现在做这样的安排,也许万一,将来这个后方还有个自己人。

刘钧自己能一直把湖广经营成自己的大本营,若是将来南直隶地区是自己人,哪怕只是盟友,也好啊。

在梅之焕家吃了顿便饭,谈论的却是许多军国重事。饭后,刘钧告别,出府的时候,突然有人拦住了他。

“梅小姐。”拦路的是梅清。

梅清一袭儒袍,站在刘钧面前,“听说你过些天就要回去了,我想归队。”

刘钧皱了皱眉头,“你留在京师照顾老师吧。”

“我爹有我娘和诸姨娘们照顾,我想归队。”梅清固执的道。

“女子在军伍之中多有不便!”刘钧刚说了一句,就被梅清打断了,“先前我也在军中,还参加过数次战斗,不也一样表现很好吗,照样杀敌立功,我还凭军功升到了把总。”

刘钧无言。

“明年我们要去辽东作战。兵危凶险。”

“我不怕。”

“我怕。”刘钧无奈的道,你是大明内阁首辅的女儿,却要女扮男装在我军中打仗,这事情传出去。老师和我都要被弹劾。“

“我不管!”

刘钧拿他没办法,只得道,“你为何这么喜欢打仗啊?”

“就是喜欢。”

“打仗是男人的事情,哪需要女人替我们冲锋陷阵啊?”

“四川秦总兵也是女的,她不也征战沙场吗。而且都几十年了,打了那么多胜仗,天下称赞。”

刘钧拗不过她,只好道,“这事情老师答应吗?”

“我爹不会反对的。”

刘钧只能在心里对梅之焕写了一万个服字,这爹还真是奇特。“好吧,我服你了。”

“你哪天离京,我跟你一起。”

“到时我派人通知你。”刘钧头也不回的走了,遇上这样的奇特父女他有什么办法。不过回头想想,梅清跟着他从头到尾的打完了四川之战。表现出众,还立下了真真切切的战功,凭本事从队头升到了把总,他又能说什么。

在李长庚府上拜访的时候,李长庚倒是比较放松,他早年在京为官多年,在四个部任过尚书,还曾经官至吏部尚书,已经是和阁老差不多份量的大臣了。之后罢官回乡,休养了多年。再次出山,也是表现极好。如今再次回京,入阁做了次辅,还兼管了兵部的事务。倒没什么困难的,依然是得心应手。

“这次回湖广后,我准备按郧阳练兵的方式,整顿湖南兵马。老师,我有个请求,请您帮我把左良玉从湖南总兵位上调走。”

左良玉嚣张跋扈。所部军纪极差,尤其是他手下招降了大量的流匪,严重超标,朝廷又不给那些超标的粮饷,结果这个左良玉就全靠自筹。

不过左良玉的自筹粮饷和刘钧不一样,他筹饷的办法只有一个,就一个字,抢。纵兵抢掠,这种将领刘钧实在不愿意要,尤其左良玉的资格又老,而且也能打仗,这样的人就是个老兵痞,实难管束。刘钧也不想跟这种人麻烦,趁早把他调走。

“那调他为河南总兵。”李长庚倒是很维护刘钧,对刘钧提出的这种很无理的要求,根本没反对。

“谁来担任湖南总兵,你是不是也有中意的人选?”

“我觉得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是个不错的人选,马军中号称独眼马,又叫小马超,打仗勇猛,而且是个可靠的人。”刘钧跟石柱马秦两家关系不错,他觉得与其调个不熟悉的人过来,还不如把小马调来。

“回头我跟傅宗龙和陈新甲商议一下,问题应当不大。”

“湖南你准备练多少兵?”李长庚问。

刘钧想了想,“我是这么打算的,现在湖北练了五万新军,我打算在湖南再练两万余人马,到时编成三镇,两万余人马编为一镇,每镇下设二协,每协下设二标,每标下设二营,另外镇下再直辖一两个营,一镇编八到十个营,两到三万人一镇。”

“两省设三镇?”李长庚想了想,“湖广属于内陆腹心之地,设三镇七八万兵马有些多了吧。”

“编练三镇兵马也是为明年出兵做打算,明年夏天我打算带五万人攻辽,湖广两省也得留一镇兵马镇守地方啊。”

如今朝廷主要实行的镇戍营兵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而刘钧提出的这个镇协标营的新布置,却等于在营以上又增加了几级,隶属统领关系更清楚了。而且按刘钧的意思,现在的各种标营等于是取消了。总兵统镇,副将统协,参将统标,游击、都司统营,守备、千总统部,把总统司,百总统局,旗总统旗,队总统队。

上下的关系更加明了,而刘钧这个提督统领三镇。

“巡抚的抚标营呢?”李长庚问,大明军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文驭武,巡抚也是有直属的标营的,甚至还有好几营。

“标营也在其中,巡抚也是通过参将、游击统领标营的。”刘钧笑着回道。不过李长庚还是听明白了他其中的意思,刘钧等于是剥夺了巡抚的统兵权。这样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不过如果刘钧表面上设立抚标营,实际上却是由自己的参将、游击将军分领抚标,也是可以的,那等于架空剥夺了巡抚的标营。

看刘钧的样子,李长庚知道他肯定早已经这样干了,湖北巡抚朱大典的那几营营兵,肯定早就被刘钧控制了。

“事情不要做的太过火,有些事情闹起来就不好看了。”李长庚提醒刘钧。

“学生明白。”

李长庚想了想,“你回去后可以按你的想法编练湖南新军,但是暂时只能有湖北湖南两个总兵,你还得兼任湖北总兵。”

“明白。”

湖广终究是内陆,不是边地。如今大明的北边,其实有些镇已经不止一个总兵官了。就在京畿地区,就有六巡抚八总兵。如蓟镇这样的大镇,拥有好几个总兵。基本上,原来的分守副总兵,都被提升为了总兵衔。

但内地毕竟不同,一镇依然只有一个总兵。

“老师,周延儒最近如何?”刘钧突然问道。

李长庚哼了一声,“周延儒原本是想要复相的,结果临到了被长公占据首辅之位,肯定是有些不满的。不过他能出任吏部尚书,那也是没亏待他的。放心吧,有我们在,他就算心有不满,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的。”

如今的东林极得崇祯的重用,加之有刘钧和复社一伙人又与太监们联合起来,使得现阶段东林不但得到皇帝重用,还得宫中的太监们联合,甚至连过往的阉党都不再如过去那般生死仇视,因此如今朝中气氛还算很好。

只是刘钧还是比较担忧的,眼下崇祯也许是迫于形势不得不重要东林,可他相信,以崇祯心中极度厌恶朋党的态度,也许等局势稍好些后,崇祯就会再来算后帐了。

哎,刘钧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起码现在的形势还是很不错的。

“需要把朱大典调走吗?”李长庚送刘钧离开时问。

刘钧笑着摇了摇头,“其实我和朱大典合作的还不错。”

李长庚摇摇头,不说话了。这个学生,虽是武将,却相当于个小阁老一样影响着内阁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