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三四、拆城墙

五代兴唐 三四、拆城墙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3:34 来源:笔趣阁

共和十年(936年)开春后,李岌先是加封自己的四个兄弟王号。

李继?为汉王,调任洛都留守;李继嵩为蜀王,调任秦州陇西节度使;李继嶦为鲁王,加河中节度使;李继峣为郑王,加昭义节度使。不过最重要的晋王、秦王和齐王却没有封出去,看样子是准备留给自己的子嗣。

随后,各军镇节度使也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换:山北镇守使吴峦调任徐泗节度使,折从远改任山北镇守使;五原镇守使高从周调任宋州归德节度使,杨承勋改任五原镇守使;朔方节度使安审晖调任潭州武安节度使,高允韬改任朔方节度使,另由兴州刺史史匡懿接任延州保大节度使;李从珂为汴梁留守,符彦卿改任云内镇守使,宋廷浩由云内调任衡阳镇守使,朔州刺史张承廷为河西节度使,康九改任青唐镇抚使。

这次军镇调整轮换,还有附有枢密院的一份说明,意思是各边镇领军节度使、镇守使轮换是为常例,以后每五年都会做出一次大的调整。

反正李岌这两年没准备打什么大仗,就是计划把内部的人事调理顺了再说。

春暖花开,李岌也是离开了晋阳,开始了今年的巡视。

今年的计划却不是去北地草原,而是南巡。

第一站就定在了洛阳。

在北地草原已经基本安定的情况下,还都洛阳,已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晋阳确实是有些偏北了,不如洛阳能够很轻松地勾通四方。

不过,洛阳最大的弊端是豪门众多,耕地基本上被那些豪门世家瓜分一空。

相对而言,李岌更喜欢幽州。

但就目前大唐的领土边界而言,幽州比晋阳还要偏僻。

站在洛阳城头,听着一众随行官员们在讨论着如何整修加固洛阳城墙的时候,李岌却是突然转过头来,对新任的洛都留守李继?说道:“把洛阳的城墙扒了,只留下几座城门以作纪念就可以了。我原来教给你的城市该如何规划你还记得吧?”

除了在正式场合,李岌自称都是用我,而不是称朕,手下的人们都已经是习惯了。

“陛下千万不可啊,这城墙拆了,万一京师有事可怎么办啊!”留守洛都的尚书左丞冯道听后连忙劝阻道。

“呵呵,你当让敌人打到京师城下来,这城墙就能守得住么?这国泰民安,不是躲在城里看不到就能实现的。”李岌笑道,实际上如果没有了城墙,这朝廷上下就会更重视平时的治安和国家的军队建设。

这些人若是老躲在城墙里面,眼界就会一直受到限制。

“在拆除城墙后,是不是整个街道都要进行重新规划和重修?”李继?问道。

“这是自然,不过也不用着急,先把几条主道路修好,其后再慢慢进行改造。”李岌说道,“百年大计,这道路可不能修窄了。”

“皇兄,是不是也包括排水系统?”

“修路的时候当然也要把城市的排水系统做好,哦,晋阳那边现在有一种水泥管道,抽空你可领着人过去参观和学习一下。”

在洛阳期间,李岌正好赶上了洛阳府学的春闱招生考试。

在李岌的要求下,科举考试的内容和科目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儒学倒没有被彻底摒弃,但只能算是科举考试科目中的一门,而且儒学官员只能是进入吏部、教育或是检察部门任职,僧多粥少,不容易授实官。所以,慢慢的原来一些以儒学为主的书生开始改学其他学科。

科举考试本身就有在国内推行科学技术教育的作用,而且完整的考试制度对于王朝政权的稳固来说,也是必要的。统治阶级需要通过科举考试来显示自己对平民阶层持开放的态度,而平民阶级则能够通过这种考试制度,进入到统治阶级,成为其中的一员。

官僚统治集团也需要不断吸收来源于平民阶层精英,来保持自己的活力,并以此来得到底层民众的广泛支持。

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在这种考试得中,得入府学的学生,只是准官员,还得在府学中进行三年或是四年的系统学习和培训,通过结业考试,取得毕业证之后,才能够由吏部统一分配,成为大唐官僚机构中的一分子。

洛阳府学的招生规模是每年八百人,招生规模仅次于晋阳府学和成都府学,却是高于其他府学每年六百人的员额。

李岌在考试结束后,特意接见了今年的新生代表们,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大唐帝国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李岌到了南阳。

安计划是准备前往荆州和潭州巡视自己新的领地,不过,一件意外的事件,却是打乱了他的行程。

吴国庐州刺史周本在去年冬天历阳公杨濛和自家女儿“叛逃”到朝廷后,心里一直是有些不安,生怕徐知诰在知道后会迁怒于自己。

这样过了半年多,也没见金陵那边有什么动静,这才稍稍心安。

到了五月,徐知诰突然任命周本为江州刺史,并派行军司马徐玠前往庐州,来接替周本的职务。

徐知诰其实本未多想,只是觉得江州紧邻大唐辖地,乃是江宁府西面屏障,地理位置要比庐州重要得多。周本乃是吴国宿将,也是徐温手下的心腹重臣,于是想把周本调到江州,也好抵御朝廷大军有可能的入侵。

问题是周本心中有鬼,徐知诰这番调动,以为是要准备收了他的兵权,其后准备收拾自己。在徐玠来到庐州,宣读了徐知诰的任命之后,周本先是不动声色,在署衙宴请徐玠,先将其与随行人员安顿在驿馆。

此后,周本迅召集手下心腹和谋士开始密谈。

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周祚先是大声说道:“如果父亲轻易离镇,等于是自投罗网,不如拒绝为是!”

又有观察判官孙奉道:“吾闻天子待人仁厚,将主不若直接投了朝廷便是!”

听他这么一说,居然博得了大多数人的同意,周本这才下了决心,一面派人前往颖州、光州的唐营中投书告援,一面派手下将徐玠给扣留了起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