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十二、北方初定

五代兴唐 十二、北方初定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3:34 来源:笔趣阁

洛阳之变的消息是在两天后才传到了濮州前线,此时北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洛阳,符彦卿和安审琦两人所统帅的三万五千北军也在沁河口南渡黄河,并且已经占领了河阴、荥泽和郑州等地。

房知温劝李从厚率军南逃,去投吴国。

李从厚想了想道;“与其别投他国,不若负荆请罪,或能保全宗亲。”

遂派人向身在魏州的天子李岌投书,表示愿意率军请降。

随侍在侧的元行钦谏阻道:“李嗣源所为,形同篡逆,当诛三族,天子切不可轻饶!”

李岌想了想却叹道:“这又相煎何苦啊!”却是答应了李从厚的请降。

共和七年十月二十,李岌率大军从德胜渡过河,抵达濮州城外。

李从厚冒着小雪,赤袒上身,在后背上绑着几根棘条,率众将出城迎降。

李岌待李从厚率众跪于马前,完成出降仪式后,这才跳下马来,亲手为李从厚解下棘条,又披上件锦袍后说道:“你我本是兄弟,何至于此!当年你年岁还小,朕不怪汝,且起来随朕一起入城吧。”

他既然如此说话,那些本想请诛李嗣源及追究当年“兴教门之变”一事的官员和武将便是不好说什么。天子既然不再追究过去之事,其他人自然是不好再胡乱说话。

这也不是什么仁慈,而是李岌觉得没有什么意义。

当年那场变乱,不少人都人过错,真是要追究的话,牵连甚广。况且庄宗许多事情也是做的不得人心,论起根源来还在他自己。只不过若是有人胆敢背叛自己,李岌可就没有这么宽宏大量了。

陕州的镇国节度使苌从简向符彦超投降,其后许州匡国节度使范延光、陈州康义诚也相继上表请降。最后山南东道节度使李从珂在投吴国和北军之间摇摆了一阵子,等李岌到了汴梁后,也是上表请降。

这样,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李岌就不费一兵一卒,顺利平定中原,基本上算是统一了整个北方。

十一月初一,李岌重返洛阳,进驻皇宫,接受百官朝拜。

初三日,将母亲刘皇后迁葬雍陵,与庄宗合葬。

初六日,率百官前往北邙山祭拜雍陵。

初七日,否决百官还都洛阳之议,改洛阳为西都,命二弟李继嵩为西都留守,何福进为西都防御使。其后任命符彦卿为汴梁留守,安审琦为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李继忠为许州匡国节度使。

初九,李岌离开洛阳,率洛阳部分官员还师晋阳。

李岌返回晋阳,也是让一直密切关注唐军动向的吴国总算是松了口气。

这一年,定难节度使李仁福病死,其子李彝超上表朝廷请求继任定难军留后,李岌准其奏表,正式任命其为定难节度使。

此时吴越王钱镠病死,其子钱传瓘继位。闽王王延钧据闽而自称皇帝,升福州为长乐府,独霸闽地,朝廷鞭长莫及,也只能是暂时听之任之。另外长沙武安军节度使马希声病死,李嗣源之前也已准其弟马希范继任。

唯有蜀地,孟知祥与董璋两人各据一方,暂时在表面上都还向朝廷称臣。

李岌也正是知道孟知祥时日无多,欲先安定蜀地,这才否决了诸将乘势南伐的建议,先班师还朝。

……

三十多名刚从晋阳书院毕业的学生军被分配到了沽口水师和登州水师。

大唐人对于海洋并不陌生,在大唐海外贸易兴盛的时期,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每年都会有数百艘来自天竺、波斯和大食的海船抵达中土。

不过,这些海只一般只会到达广州和泉州,只有部分船只会驶入长江,到扬州进行交易。对北方人而言,大海和航海都是十分遥远的东西。

现在,李岌以大沽河口和登州两地为基地,开始兴建码头和造船厂,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两个水师营。

其中登州水师营是从前唐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的。

另外就是近海养殖业。

海带和紫菜、海白菜等含碘丰富的植物作为防治“大脖子病”的主要食品,被列入了军方保障物资的清单。随着需求大增,光靠捕捞已经难以满足需要。

相对而言,北方的造船业水平极差,甚至还不如渤海国和高丽。

这些学生前往沽口和登州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提高这两地造船厂的制造水平。

登州营所装备的战船都是几种近海船,无法适应远航的需要,而李岌的期望则是那种能够航行远海的风帆战舰。

华国内河船的建造工艺水平很高,但是在海船制造方面要差了许多。内河船是平底船,吃水浅,却是无法胜任远海航行的要求。海船的要求是尖头,呈v字形尖船底,吃水很深,这样才不易倾覆,便于在大海上破浪前进。另外,海船的结构需要更加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以加强安全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大船要采用多桅方式,便于使用多面风。

沽口和登州水师营的建立对于大唐而言意义深远,这表示帝国未来扩张和发展的重点开始逐渐从陆地向海洋方面进行转移。

码头和船厂在扩大,与南方的海上贸易也开始慢慢地开展起来。

沽口和登州营一筹建李岌就给了每营六千兵员的编制,也显示出他极大的雄心壮志。水师营的强大不仅是建立在人员的训练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装备。

这是李岌经常给这些学习水师的学生们的告诫。

海上战争的结果,装备的优劣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为了加强造船方面的管理,朝廷在沽口和文登设立了造船监,很奇怪的是两处造船监却不归少府监管辖,而是被天子指定由军器监统管,等于说是这两处造船监算是军器监所直属的军械制作工坊。

另外就是木料的来源。北方由于多年的开发,已经几乎不见那种适合制作大船龙骨的巨树,这种巨木都需要从南方采买而来,经过数年的干燥才能合乎使用。

这是目前两处造船监最大的开销之处。

不过,听天子说过,闽地外海不足二百里外有名为虾夷的大岛,岛上巨树参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