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二、巡视河北

五代兴唐 二、巡视河北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3:34 来源:笔趣阁

李岌所画的示意图,直接越过了钮可门和瓦特,将活塞式蒸汽机原理一步到位,推进到了三胀式和多胀式蒸汽机的技术水平,这是另一时空工业时代历史上在近一百五十年间才取得的科技成就。

“……总之,以后你们经过不断地实验就能够发现,汽轮机在做功时需要的推动气流比较大,所以无法做到小型化,而活塞式蒸汽机由于输气量的大小可以通过管道和阀门来控制,就容易制造的小很多,这也是我这节课专门要给你们重点讲解活塞式蒸汽机原理的主要原因。至于具体的工艺和实验问题,你们自己解决,经费由何铨去找少府监解决。”

李岌在上课的时候,自称一直坚持用“我”而不是朕,把自己放到了书院里师生平等的地位,有时也会很随意地参加一些师生们举行的活动,虽然有些破坏气氛,却让他与书院出身的师生们关系十分融洽。

这些人才是他统治的真正根基,虽然有不少朝臣对于天子偏爱书院城的师生颇有微辞,却也是无可奈何。

现在,最早一批从书院毕业的学生们,已经开始陆续成为中级军官,成为军中的中间力量。这些天子门生,正在逐渐渗透的接管军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趋势。

这些北军勋贵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门路,把自家的子弟塞进晋阳书院。对此,李岌也很无奈,只能是每年通过扩大招生的办法,尽量多招收一些那些出身屯驻军的平民子弟,以平衡各方的势力。

现在这么一大帮勋贵们都和自己在一个战壕里,他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没有什么杯酒释兵权,在将夏鲁奇调回朝堂任枢密副使,又把老丈人王都晋封太师,安置晋阳居住后,李岌已经悄然完成了对治下绝大多数军镇节度使的调换,并使得节度使渐渐成为一种虚衔,与地方行政分割开来。

图谋天下?!

这是自然,这是他的世界,李岌对此自然是当仁不让。

在春播之后,李岌就再次动身,前往幽州巡视。

原山北防御使裴约被任命为幽州镇守使,李岌命其大兴土木,沿蓟水构筑一系列的防御保城,建设一道坚固的防御壁垒。

蓟水和潮白河下游自安史之乱后,河道年久失修,由于河水几乎年年泛滥,形成大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带。

自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上百年的战争使得中原人口锐减,最终导致草原胡人涌入中原。北朝再到隋唐,从来都不把北地草原当成威胁,幽州一带的城关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经破败不堪。裴约自上任后,发军民万余,重新扩建和加固渔阳城墙防和城楼,准备把这里打造为一座抵御契丹入侵的军事重镇。

由于平卢还在契丹人的手中,唐军只能是退而求其次,沿蓟水打造抵御契丹入侵华北平原的第一道屏障。

这个时代气候还算温润,幽州一带降水量和河流比后世多不少,而且山地间林木水草繁茂。不过,自安史之乱后,草原胡人逐渐移居此地,田园荒芜,大多数地方都成了牧场。特别是卢龙地方,大约有四成的胡人,其中以奚人居多。

李岌在巡视幽州和蓟州后,又交待太府寺和都水监的官员继续在平州勘测合适的屯田区后,又在裴约的陪同下沿河南下,从武清抵达永定河、白沟河和滹沱河所交汇而成的海河口。此时的海河河面宽达数里,河面比自己记忆里要宽许多。

在展开地图后,李岌指着自己所画的粗略海图看向同行而来的沧州镇抚使元行锴:“元将军是幽州人,可知道水师?”

元行锴摇了摇头:“只听说登州有水军,臣却从未见到过。”

李岌道:“朕听说那高丽人和琉球人来大唐,都是走海路乘船而来,他们不是从幽州上岸么?”

裴约说道:“听说早年间在沽口有海船而来,但自懿宗朝之后已经音讯断绝,再无消息。到现在登州水军也已经多为渔人。”

李岌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幽蓟一带可有造船者?”

裴约想了一下:“臣只听说沽口一带有出海的渔家,只是很久没见过大船了。”

“哦,这样,想办法从登州那边找些会造海船的匠人,我有用处。”这事情也办法着急,李岌只是又交待幽州和沧州方面配合都作院的人在沽口和无棣河口建两处沿海码头。他的计划是在这里建设港口和造船厂,准备与南方进行海上贸易。

南方的丝绸和茶叶是北方草原上紧俏的商品,打通海路后,其间的利益不少。

另外就是李岌想尽早开始组建和训练自己的水军。

这种事北军这边谁也没干过,只能是在外面去寻找和聘请专门的人才,这办船厂、造海船和训练水师是个长久的事情,心急也不管用。

李岌幽州巡视后,又前往魏博,考察地方的屯田区事宜。

晋阳方面在华北平原地方推行军事屯田的效果反而不如在山地边缘地区明显。

由于这个时代水车、翻车的汲水效率极低,现在是越靠近山区边缘越容易实施新的屯田规划,反倒是在平原地区,更不容易发挥晋阳方面在水利建设方面的长处。

这个年代太行山区的降水量还算丰沛,华北平原一些在后世几近干涸的河流都可以进行利用。只有兴建水利设施,让农田得到灌溉,才能保证出产更多的粮食,而且还能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粮食是人心稳定的基础,也是维护统治最基本的物资保障。只要不缺钱粮,竖起招兵旗,就定有人来投。没有办法,平原地区的水利灌溉问题,只能是等蒸汽机出来后,用它来带动抽水机才能彻底解决。

在徐泗军镇随着衮州泰宁军一同投靠北军之后,北军所控制的地域已经隔着淮河与吴国接壤,洛阳朝廷所控制的地盘,只剩下了后世的河南一带。

由于石敬瑭逃入契丹,李嗣源手上可用的部队只有李从厚的汴州军、李从珂的南阳军和部分洛阳禁军,兵力加起来已经不足十万。而且人心浮动,政权处于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可能崩塌的状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