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十八、渔民?

五代兴唐 十八、渔民?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康福这位北庭宣抚使在三月末终于抵达了伊州北部的沙陀渍(巴里坤)。

在盛唐时期,北廷都护府所辖汉军镇兵两万余,下辖有庭州、伊州和西州,辖地纵横数千公里,当时整个北庭的汉民屯田军户有数万之多。可惜由于安史之乱,北庭汉民限于胡地二百余年,又重新胡化,许多人已经不知祖上乃是中国子孙矣。

这阿尔泰山和天山一带,乃是西突厥之地,在突厥败亡后,突骑施、葛罗禄曾短暂称雄过,其后回纥兴起,取代了过去的西突厥地位。其后回纥内迁,居于高昌的回鹘部最盛,另外还有沙陀、羌胡和从中亚内附的昭武九姓诸部散居于天山北麓东侧一带。

时过境迁,居于西州的回鹘建立起了高昌国,其后开始逐渐侵入天山北麓,意图统治吞并居于此地游牧而居的沙陀、羌胡和昭武各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牧居于沙陀渍(巴里坤)、北庭一带的沙陀和昭武部落这才向已经统一了华夏北部,出身同族的大唐天子和朝廷请求支援。

虽然这位皇帝根本不会说沙陀话了,但在这危难之时,这些在天山以北游牧的部落首领们,终于想起他们在大唐还有许多远房亲戚来了。

李岌果然还是很“念及旧情”,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沙陀和昭武各部使者派兵的请求。

共和八年三月二十六,康福率五千骑军和由数千匹骆驼所组成的庞大驼队,从雁门出发,跋涉六千余里,历时四十二天,浩浩荡荡抵达了沙陀部聚集的巴里坤草原。

驼队为沙陀和昭武部落带来了他们十分缺乏的武器和盔甲等物资,

其后,康福率五千唐军和重新武装起来的三千沙陀、昭武骑兵一举收复庭州轮台城、昌八里(昌吉),将高昌回鹘军逐回天山以南。

高昌王惊惧异常,遣使上表称臣,北庭招抚使康福代表朝廷宣布朝廷收回伊州,双方以天山为界,严令高昌军不得再入天山以北袭扰各族。

其后,康福在轮台城设立军衙,并命所部在轮台和昌八里开始屯田。

五月,朝廷以火明为伊州(哈密)刺史,率两千云内骑军移驻伊州。

至此,开始了重新开拓西域的进程。

……

黄海,数艘两桅和单桅帆船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散乱行驶着。

夏承廷站在摇摇晃晃的船楼上,饶有兴致地瞅着两船之间挂着的大拖网。

船上的风帆早就降了下来,两艘船在水手的操控下,正在缓慢靠近,开始收网。

有些人天生就是水手,比如夏承廷,第一次上船,这在海上颠簸了两天,居然没有丝毫的感觉,吃得香,睡得好。还有的人就不行了,比如他所统带的大部分由镇州军转来的沽口水师营兵,都是吐得一塌糊涂,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副将火寻皓。

“欲练水军,先当渔民!”

这话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蛋先说的,反正是皇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沽口营和登州营的日常训练就改成了打鱼。

这倒是一项收入不错的副业,太仆寺所辖的两家皇家商号,在码头附近开设了工坊,将沿海渔民的鱼货制作成干货或是铁皮罐头,再运往内陆销售。

船老大卢松从甲板侧面转了上来:“将军,咱这一趟出海,收获定然不错。”

夏承廷叹惜了一声:“我怎么感觉都成鱼老大?!”

“鱼老大好哇,原来俺们打鱼的那小船,就是想出海都来不了呢。您瞧瞧咱这大船,沿着渤海湾一圈,就属咱这船最适合出外海了。”

“打渔就打渔吧,上船的这批士兵要多长时间才能适应海上生活?”

“没个半年都够戗,平时还好,这一遇到风浪就不行了,就前几天的那场小风暴就弄得他们跟生了场大病似的。”

“不会都这样吧?”

“四分之一,当然,那些从渔家招收的子弟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慢慢来吧,这吐上几回也就习惯了,谁家也不是天生就会出海打鱼。”夏承廷说了一句,这招收水兵,还是以渔家子弟为好。

沽口营只有两艘双桅大船,其余都是单桅帆船,登州营的情况也差不多。

根据军器监的计划,造船厂已经开始筹备三桅战船的建造,只不过由于工匠技术水平和原料的原因,暂时还无法开工。

东南沿海的这些自立为王的诸侯国,除了吴越国,其他像是吴国、闽国、南汉国都有不臣之心。特别是今年闽王居然称帝,真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这种事,称王还好,如果敢称皇帝,那就真是和朝廷算是撕破了脸皮,大家准备兵戈相见了。只不过闽国天高地远,朝廷暂时是够不着,也只能是先由着他去折腾。

夏承廷估计,如果朝廷欲平定南方,有极大的可能会用到水师,到时候建功立业……想到这里,他的心里顿时又变得热切起来。

……

开春以后,朝廷命符彦超率同华军移镇襄州,接替康义诚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这下把在邓州驻军的威胜军节度使李从珂给吓坏了,放眼一看,四面皆敌,干脆跑到晋阳去向天子请罪。

李岌见了李从珂诚惶诚恐的样子有些奇怪,在这厮将请罪的奏折呈上来后,顿时感到十分好笑。

“朕从幼年为晋王世子时就识得皇兄,你也算是为大唐复国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将功抵过,所以当年的事情我不怪你,也没有再算前账的意思。就连从厚朕都没有革除他的宗藉,况且是皇兄,这点你就放心好了。只要汝等不负朕,朕就决不会亏待你们。”李岌好言宽慰着遭受了惊吓的李从珂,“朝廷现在陈兵南线,是准备向南用兵,如果皇兄觉得心里不安,可回晋阳养老,朕许你一家荣华富贵,还是没有问题的。”

李从珂听后连忙叩首谢恩:“臣愿任凭陛下驱策,甘为犬马。”

李岌点了点头:“今后平定南方,还要指望皇兄出力。”

李从厚被他圈养在了晋阳,所以继续任用李从珂则是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况且处置他也没啥好处。对于原来的敌人可以宽大仁慈,但对于敢背叛自己的人,却是决不手软,处置起来一定要极为严厉。

这也是一种政治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