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五代兴唐 > 七三、韩城

五代兴唐 七三、韩城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5:20 来源:笔趣阁

孟家兄弟这段时间做的主要事情就是从蜀地将丝绸、茶叶和竹木等货物发往汉中,然后再将汉中送来的牛羊、马匹等售卖出去。另外就是招募流民,送往陇西地方。

在陇右,随着两万多北地唐军的到来,实际上唐国已经是这一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在官府的组织下,大批的中原流民被引入陇右,被编入军户,建设屯垦堡寨,然后开垦土地,这其中以川地的流民最多,其次是关中和中原。来自中原的汉民主要是由汉水进入金州(安康),其后从汉中转往陇右。

由于控制荆襄的高家投了吴国,在控制了金州后,北军的地界与吴国也算搭上了边。

兴州在唐代是设有铁监的,名作济众监,每年大约能出产生铁三十多万斤,也就是一百五十多吨。这在国内的四十余处铁监当中也算是位居中游,收益还算是不错,是兴元府重要的财税来源之一。

自从盐铁实行官营之后,每斤成本十余文钱的铁价被卖到三十余文的高价,历代官府获利巨大,乐此不疲,根本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竭泽而渔,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华夏王朝陷入无休止更迭的祸根之一。

一副犁头最少需要用到三十斤铁,也就是一贯钱,价值相当于七、八亩旱田,如此高企的铁价,造成了许多农户根本买不起犁头,还在使用木犁、木锄。

汉中兴元府地处偏僻,相邻的利州、巴州大部分地方也都是贫困的山区,与经济发达的成都府路根本没法相比。

时间是夏末,在沮水和青羊河**汇之处,去年开始修建的拦河大坝已经完成堤坝的合拢,此时已经开始进行水库蓄水。大坝依山体而建,依然为土石结构,坝高七丈,唯有引水涵洞和泄洪洞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汉中盆地,周边的山林降水充沛,河流密集,很适合发展水利。

想要开拓陇西,首先得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而汉中平原,朝廷是当作今后陇西粮食供应基地来建设的,准备花大力气,建设出完成的水利灌溉系统,使得周边数百里的农田都变成能够得到灌溉的良田。

随着河东、山北一带的发展陷入瓶颈,朝廷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关中、汉中一带,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使得在唐末、五代遭受重创的关中、汉中地区,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变得生机勃**来。

……

金州刺史孙铎和商州刺史侯益相继投靠北军,使得北军迫近邓州、南阳,洛阳朝廷无奈,只得调李从珂率军驻守邓州、南阳。

此时原来专权的安重诲已被族诛,宣徽使赵延寿继任为枢密使,范延光则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范延光和赵延寿两人吸取了安重诲独揽大权,最终身死族灭的教训,对于回到洛阳的李从荣就比较放纵。

李从荣是李嗣源的次子,只不过在长兄李继璟被元行钦杀了之后,实际上就成了长子。他率军在磁州被北军杀得大败逃回,回到洛阳后,并没有受到惩处,还是继续当着判六军诸卫事,很希望能够继承李嗣源的监国职位。

不过,由于北军势力已经推进到了黄河北岸,朝中一众官员人心惶惶,明知在李嗣源死后,根本无力阻止李岌重返洛阳,现在是人人自危,自谋出路,私下与晋阳方面暗通款曲,传递情报。

对于洛阳的情况,晋阳方面基本上算是了如指掌,但却一直维持着与南方的相持局面,一众将领也不知道天子是如何打算的。

从河西到了关中之后,李岌一直在巡视各地的水利灌溉设施和引水渠修复工程。

关中平原,经过汉、唐时代的开发,水利设施齐全,在唐代鼎盛时期有将近三百万顷农田。可是受唐末战乱的影响,此时农地已经不足一百万顷,而且由于战争的破坏,又得不到维护,河堤坍塌,水渠淤塞,大部分的水利灌溉设施都已经毁坏。

在基本上完成河东和山北地方的开发之后,恢复关中和汉中地区农业生产,成了朝廷的重要任务。当然,新开垦出来的荒田,都在官府的公田名下,是不准备再分给私人的。

就在张劲达率军占领商州和金州之时,李岌却在耀州,考察和督促在北洛河上所修建的白河口水库和通往耀州的洛惠渠引水工程。这条引水灌溉工程建成后,可让耀州、同州和华州的超过二十万顷的旱田得到灌溉,使得这一地区粮食产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整个洛惠渠引水工程最大的难点在于要在金栗山开凿出一条长达七里多的引水穿山隧洞,在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黑火药实施爆破,大部分的开凿岩洞过程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施工,整个工程进行得十分艰难。现在,整条山洞的开凿进度已经完成了一多半,预计在明年开春前就能整体贯通,开闸放水。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这洛惠渠工程,在华夏历代王朝时期也只存在于纸面设想,只是到了杨虎城将军督陕的时期,才开始真正开工兴建。只不过在杨将军被民党杀害于重庆时,也没能在生前见到这条惠及万民的水利工程通水之时的盛况。

直到新社会到来,这条关中人惦念了上千年的引水灌溉工程才算是真正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让李岌感到自豪的地方,在这个时空,他提前了一千年,替杨将军完成了生前的心愿,建设一个新的华夏,也正是他努力要实现的目标。

关中的另一项重要工程,就是对韩城的龙门铁监进行改扩建。

韩城早在汉代就设有铁官,开办有官营的冶铁所,有了开矿冶铁的记录。南北朝时期,夏阳诸山置铁冶,后复为铁监,最兴盛时夏阳铁监管辖有八千多名工匠,为西魏、北周时最重要的产铁之地。

不过韩城冶铁坊所产生铁虽然品质优良,但是铁矿开采成本较高,加之交通不便,一直没有像磁、相二州一样形成规模。受唐末战乱的影响,韩城龙门铁监已经基本上陷于停顿。在收复河中之后,朝廷开始在崌水上游,重建龙门铁监。

由于韩城铁矿出产的矿石含杂质较少,品质要比磁州、相州铁矿要好很多,所打造出来的武器和盔甲质量上乘,所以李岌对这里的重建和发展还是比较重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