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贞观闲王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哭的好处

贞观闲王 第二百八十二章 哭的好处

作者:盛世天下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55 来源:笔趣阁

第二百八十二章 哭的好处

王平安神秘莫测的笑了一笑,道:“既然如此,你派人先送纪刺史回刺史府,你就将汴州的灾情告诉太子殿下于本钦差。”

纪明愕然的看着王平安,没想到对方会有这样的要求,让自己汇报灾情,这是越俎代庖啊,还好自己的上司就是自己的亲大哥,不然肯定会遭受自己上司的猜忌:你跟钦差和太子关系很好吗?你和太子和钦差说了什么等等。

一旦被自己的顶头上司给猜忌,那么自己的前途尽毁。

看到纪宁的迟疑,王平安笑道:“纪刺史是你的兄长,你不需要担心,你只要将他应该做的事给最好就行,至于其他的,暂时不用担心。”

“诺。”纪明无奈的点头应道,他知道自己得给纪宁擦屁股,不然到时候整个汴州都不知道会被眼前的少年搞成什么局面样子。

王平安满意的点点头道:“本钦差问你,汴州的灾情如何?”

纪明说道:“回钦差大人的话,目前黄河的缺口已经堵住,五天前除了开封县,其它五个县已经开始水位下降,现在五个县都已经没有积水了,而五天前开始将所能看到的灾民都集中到这里,现在整个汴州的灾民都已在此,官府提供一日两餐。需找灾民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三千多具尸体,尸体就在不远处,而且大都都是老人和小孩。”

这些事情,刚才纪明已经讲过一遍了,王平安找就知道了,只是这次是说给李承乾和杜如晦听的。

“灾民目前有多少人,还有这些尸体的身份都调查清楚没有,在场之中有没有是他们亲属的人,最好是直隶亲属的?”王平问道。

“有,其中有近两千的尸体的父母,或者子女都已经被起父母或者子女都在这里,如果不是因为考虑到有肯能会有疫病潜伏在尸体上,我等已经将尸体还给灾民吗。”纪明解释道。

“嗯,你们做的很正确,就算是让本钦差来做也是如此。”我平安说的到。

“平安,既然你认为将尸体放在一起还给他们,为何又要还给他们。”李承乾问道,他对此也觉得很奇怪。

王平安看了一眼李承乾和纪明,说道:“你们忘记了,在场的百姓全部一副半死不活的,生不如死的样子,难道你们都没看出什么问题吗?”

经王平安的提醒,他们才从百姓的眼神中,行动中发现他们懒洋洋的,一点也没有生气,就算是在领取救灾的米粮时,他们都没有表现出很积极的样子。

生气,他们失去了人的身上应该出现的生气,现在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群死气沉沉的活死人而已。

纪明问道:“钦差大人,那现在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恢复呢?”

“让要他们哭出来,要让他们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只要发泄了一直憋在心中的那股怨气就行了。”王平安解释道。

“大哭一场?”李承乾自言自语的重复了一边王平的话,然后想着尸体能对百姓有什么用,开始进入了沉思间断。

而纪明却是已经懂得怎么利用尸体来抒发所有灾民的情绪。

他对着王平安一拱手道:“感谢钦差大人的提醒,下官知道怎么做了,现在下官就将尸体搬到这里来。”

“嗯,去吧。将尸体搬来后,你和太子两个人就负责将灾民哭出来。”

“是。下官遵命。”

等纪明离去李承乾问道:“平安,孤也不是很懂,如果猜能让灾民哭出来。”

王平安道:“其实不需要你们做什么,那些灾民看到尸体后自然而来的哭出来,你们的工作其实是护卫现场秩序就行,那些百姓不能靠近尸体。”

李承乾只能半信半疑的王平安的话,去找自己的护卫,来维护现场秩序。

果然如王平安所说,当第一具尸,体小孩尸体的出现大家灾民面前的时候,所有的灾民都出现了一股无边的燥动。

很快有一对夫妻想跑到尸体旁大哭大喊:“儿啊,你死的好惨啊!!!’

看到王平安有人哭喊,李承乾就打算去劝下那对夫妻不要哭了,但是王平安拦住了他们,不让他们继续往前揍。

说道:“你疯了,他们好不容易就哭了,你干嘛去劝他们不 要哭。”

李承乾只能讪讪一笑,退到了一边。

很快广场上多了三千多具尸体,瞬时间,那些看到自己亲人尸体的灾民,大喊大叫起来,撕心裂肺的哭了起来。

天灾降临,人力岂能回天,哭又有什么用,难道哭就能解决问题,要是哭就能让肚子不饿了,那么城外将会是哭声一片!

李承乾低头去看那理他很近的痛哭的夫妻,心下不忍,却并不劝阻,道:“哭吧,把心里的委屈这一次都哭出来,哭出来就好,否则憋在心里,反而会生病!”

然后又冲着百姓道:“百姓们,本太子从你们的眼神中看不到生气,如此下去,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先倒下来。

如果不能及时发泄心中的郁气,那你们那么只要被一点风寒所扰,就会生上大病,小病也同样会要了你们的性命啊!”

百姓们根本不相信这些,但是他们却信太子等人的话,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哭了起来,不管是真哭,还是假哭,等结束后,王平安问其中一个大哭之后的感觉。

他们的回答就两个字:“轻松。”

就在百姓大哭的时候,冬雪已经安排的赈灾粥已经烧制好了,就等着百姓们哭完,来领粥喝。

解说:(在唐初,虽比前隋要政治清明,但有些事情,却还是按着老规矩办。地方官员们,除少数个例外,很少有人会去主动赈灾的,这里说的不是受灾的当地,而是指周边地区。

除非是不得己,不到最后关头,地方官很少会提前发放粮食。这个原因很简单,如果给逃难来的百姓发放了粮食,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难民来此,当地官府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而同时这些百姓也会在这个地方停留过长时间,甚至在大灾过后,也会推迟一段时间才走,影响家乡的农活!

对于如何赈灾,那是非常有讲究的。

在大灾初起时,百姓逃难,到了一处,这里的地方官是绝对不会发放粮食的,这和当官的心狠不心狠,贪污不贪污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因为这时百姓身上多多少少能带些粮食,吃自己的就可以了,不用发放!

等过了一段时间,百姓身上的粮食吃完,这时候就要发粮了,如果再不发粮,百姓离开这里,那就会产生流民,而流民一产生,流寇就会立即产生,那后果就严重了。但这时候发的粮食也不能多,因为一多,就会吸引更多的难民来,当地承受不了,所以粥要稀些,让百姓不离开就可以了,这样压力由各个地方承担,就不会产生什么大乱子,百姓也不会因为赶路,而死在途中。

再等过一段时间,百姓无论从身体还是从精神上,都坚持不住了,这时候就不能再放稀粥,而要放稠粥了,因为如果再放稀粥,那就会有大批百姓死去。所放稠粥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叫“插筷子不倒”,就是说粥煮出来后,插根筷子进去,这筷子不能打横!

又过一段时间,差不多灾期也就过去了,这时候又要放稀粥了,因为如果再放稠粥,那么就会有一些百姓不肯走,拖延回乡的时间,从而耽误了农活,今年没收成,明年岂不又要出来讨饭吗。所以粥要逐步变稀,迫使百姓离开。

对于如何赈灾,统治者们已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法了,只要按着这种方法做,那就不会有意外发生!)

百姓们哭完后,全身心的轻松,闻到了想喷喷的由刚刚出锅的野菜粥所散发的香气,顿时饥肠辘辘,口水留个不停。

王平安大声说道:“乡亲们。你们一定饿了吧,拿好你们的碗,一个个排好啊对,来这边领取野菜粥喝。”

灾民们闻言,都回自己休息的地方去拿锅碗来,有的拿出来的是白色的瓷碗,有的拿出来的是粗制的陶碗,更有的只有半个破碗,还有直接拿瓦片当碗的都有。

他们一个个在施粥处派好了队伍,竟然没有一个人插队,这让王平安对古人的诚实感到了震惊,不像后代,只要是拍对了,不管是派什么对的,插队已经算是一种太正常不过的事了。

每一个领到野菜粥后灾民,都没对打粥的人说声谢谢,这表示他们又活过来了,大哭将他们的郁闷之气给发泄出来了。

王平安很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成果,然后再次看下那三千具尸体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三千具尸体已经开始发臭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一场瘟疫。

他不敢大意,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 将他们火葬了,但是要火葬就得经过他们家属的同意。看到已经回复归来的灾民,如果得知这件事会不会从新变成死气沉沉的样子呢?这是他最担心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