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三十一章 风雨欲来(二)金陵春梦(下)

等马、阮两人走后,贾伟吩咐道:“灭灯,今日到此为止”。

所谓灭灯,指的是画舫上周遭有一圈灯笼,画舫靠岸后若灯笼还是亮着,那就意味着还可以接待客人,若是熄灭灯笼就意味着不再营业了。

目送马士英、阮大铖两人的轿子进入石城门后——自从朱慈烺登基后,一改由勋戚掌管五城兵马司的做法,改由兵部直接管理,马士英刚上台时担任的是兵部侍郎,与各城门守城军将熟悉得很,故此,能顺利进到内城。

此时,所有的内城城门都关了,还在秦淮河、莫愁湖上泛舟游玩的人在外城肯定有宅子,无须回到内城就宿。

莫愁湖的北岸是一条商业街,此时接近亥时(晚上九点),商业街依旧灯火通明,由于今晚游玩的人实在太多,各商家也拿出浑身解数来招徕客人,当然了,此时,生意最好的商家莫过于那些提供一条龙服务的酒楼了。

街面上,也有一些穷苦人家的人在卖自己种的鲜花和编织的各式各样的灯笼。

不过一般到了此时,除了几大家酒楼还在营业,大多数商家应该要准备关门了。

贾伟行走在街面上,突然感觉到今晚不同寻常。

到了这个点,街面上依旧是游人如织!

“良辰美景奈何天”

远处传来了唱戏的声音,贾伟顿时想起了一事,当朝吏部右侍郎、江南大儒钱谦益的夫人柳如在今日过三十大寿!

钱谦益在莫愁湖边有一处大宅子,此时,柳如是以及她的一些诗友应该正在她的“残荷听雨亭”里品尝新鲜的莲藕、鱼羹,或亲自下场吟诗作对,或做飞花令,穿插着酒令,之后自然要出来玩赏一番。

钱谦益是东林党巨擘,又是儒林大家,门人子弟众多,彼等不能与师母待在一起,不过也要凑成几桌吟风弄月。

加上钱谦益又是吏部侍郎,不可谓不位高权重,趋炎附势者众多,难怪今日到了亥时还如此热闹!

汉宫秋在商业街的中心位置,贾伟一路走来,几乎每走几步便能听到一侧酒楼上正演绎着的各种戏文。

“良辰美酒彻夜戏”,是此时的南京城标配的景象。

贾伟摇摇头,继续向前走,在临近汉宫秋的街面上,还有一个卖花的祖孙俩,一个白胡子老头和他的孙女,每日彼等都要从南京城西侧的板桥镇采购不少鲜花,加上自己编织的灯笼,到了晚上就拿到莫愁湖贩卖。

贾伟认识那祖孙俩,那老头六十多岁,身子倒是硬朗得很,他的儿子、媳妇前几年得天花死了,就剩下一对年幼的儿女,孙子尚幼,孙女倒是已经有十二岁了,便时常跟着她爷爷出来贩卖东西。

祖孙俩平日晚上在莫愁湖的街面上卖鲜花和灯笼,遇到礼佛的节日,也会在大报恩寺、清凉寺见到他们的身影。

“啪!”

只见一记响亮的耳光传了过来。

贾伟赶紧快步走了几下,不多时便来到了平日里那祖孙俩常待的地方,在汉宫秋第一进院墙附近,他们能够在此地贩卖东西,还是他贾伟特许的。

不过眼下的情景却与秦淮河这热闹、闲适的景象大异其趣,那处摊位上围了一大群人。

而那个老头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他的孙女却被一个家丁模样的人抓住了。

再看时,只见有两人他认识,还正在争吵。

一人是如今南京外城南大营,也就是雨花台以东大营的总管,原浙江总兵、现南京总兵、被封为忠勇伯的方国安的独子方小山。

前面提到,内城是兵部直辖的五大营,而外城则是由南北两大营组成,南京城实在太大,若是要周密防御的话,至少要三十万人马才行。

朝廷的钱粮大部分都花到了江北四镇以及左梦庚部身上,哪还有多余的钱粮来养活一支三十万的大军,目前除了内城的五万新军,便是外城的两支部队了。

南大营的总兵便是方国安,他手下有四万人,北大营的总兵是卜从善,手下有两万人,卜从善的手下都是朝廷从逃到南京的河南、山东、江西等各路人马中凑给他的,故此,他虽然有两万人,不过实权依旧掌握在朝廷手里。

但南大营的方国安就不同,他奉命来到南京时手底下便有三万人马,加上朝廷拨给他的各路人马,一共有四万大军,故此,朝廷还给他封了个忠勇伯的爵位。

在时下的南京,除了各路勋戚、高官,就属方国安的地位最为特殊了,已经有人暗地里称呼他为“第六镇”。

方国安的一举一动,绝对关系着南京城的安危,故此,其手下的骄兵悍将气焰颇有些喧天,而他的独子方小山前不久得了一个锦衣卫千户的世职,又统领者方国安的一千五百家丁,更是成了南城的一霸。

对于方国安父子、军将的行径,朝廷何尝不知晓,不过眼下彼等北有大夏,西有大顺,正是累卵之时,肯定不会轻易对像方国安这样的统兵大将动手,故此上上下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正与方小山在对峙的正是今日莫愁湖边的主角柳如是!

贾伟看见人群附近正好有一个汉宫秋的小厮,赶紧招手让他过来。

“二爷,这方小山今日喝醉了,便带着家丁在街上闲逛,不知怎地,便要大丫跟他走,那老头自然不肯,那方小山跋扈惯了便打了老头一下,正在此时,正在街上游玩的钱夫人等一群女眷瞧见了,便与方小山理论,二爷,这方小山是何许人,哪管你什么侍郎夫人,这不,双方杠上了”

贾伟点点头,悄悄走到人群跟前。

那方小山年约二十五岁,生得倒是一表人才,不过熟悉的人都知晓,此人从小不学无术,文不成武不就的,他的官身还是方国安给他捐来的,眼下却直直地盯着柳如是看,似乎对面不是堂堂侍郎夫人,而是一个普通女子。

这里也不能怪方小山,柳如是虽是侍郎夫人,才气更是冠绝江南诸女,不过终究是出身青楼的人物,她若是遇到了一个风流文人,今天这事肯定很好解决,可惜她遇到的是方小山。

方小山刚才醉醺醺的,乍一看到平素常见的大丫便觉得有些意思,便扔给了那老头一两银子,准备带她去汉宫秋过夜,没想到那老头死活不肯,这下可将他惹恼了,若不是柳如是到了,他将这老头活活打死也没有替他伸冤。

不过眼下,方小山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转移到柳如是身上,像柳如是这样出身青楼,又有才气的人,身上自有一股方小山很少见到的独特气韵,加上刚才柳如是一众刚刚在残荷听雨亭吟诗作对、喝酒、行飞花令,天气又闷热,白皙的面上隐隐有一丝红晕,在街面上并不明亮的灯光映射下状若桃花,一时竟让方小山看痴了。

而柳如是本来想解救大丫的,见到此人的一双色眼直直地盯着自己,心里暗骂,不过她终究是钱谦益的夫人,也知晓眼前这人的身份,便没有理会他,拉着大丫就走,那老头见状赶紧爬起来跟着。

“慢着!”

方小山却拦住了他们,他涎着脸说道:“钱夫人,我瞧上的人被你带走了,总得给个说法吧”

柳如是柳眉倒竖,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也大声说道:“方将军,你是朝廷军将,怎能当街强抢民女?难道大明没有王法了吗?你就不怕明日一早弹劾你父亲的折子向雪片一样飞到宫里?”

“哈哈哈”,方小山却是毫不在乎,“弹劾?谁敢?哪个御史、给事中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弹劾公忠体国的忠勇伯,别人我不知晓,南大营四万兵马指定不答应!”

“你……”

柳如是一时有些语塞,此时贾伟赶紧现身了,他先是向柳如是施了一礼,接着笑着对方小山说道:“原来是方公子,如此天气,何苦待在大街上?浣溪沙正好空着,姹紫、嫣红两位姑娘也还在,不如到船上消消气,在下陪公子一醉方休,如何?”

“加我一个!”

远处又传来一阵喊叫。

只见孙临带着他的小妾葛嫩娘出现了,原本葛嫩娘是与柳如是一起在钱府给柳如是做寿的,而他则与钱谦益在一起,当一众女子在街上游玩时,孙临自告奋勇前来担任“护花使者”,刚才他上了个茅厕,否则眼前这一幕若是被他遇到了,肯定会与方小山不罢不休的。

孙临离开瀛洲回到中土后并没有加入到大夏国,而是回到了南京,以他的背景、身份以及文武全才的口碑,很快就在内城五大营谋到了一个中营的参将职位,也算是少数没有中过武举人、武进士的中营参将。

孙临是前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孙晋的弟弟,又是如今的通政使方以智的妹夫,还是内城中营的参将,这还不算,擅骑射的孙临号称“飞将”,强悍的武力在南京城也是闻名遐迩,这些都让方小山有些忌惮。

只见方小山盯着众人看了看,冷哼一声,转身带着几个家丁走了。

一场每日在南京城每个角落都在上演的闹剧结束了,发生了这样的事,特别是还让南城一霸方小山吃了瘪,所有的商铺赶紧关门了,孙临、柳如是等也赶紧回去了,孙临、葛嫩娘夫妇还要亲自送那祖孙俩回家,并叮嘱他们近几日就不要出来了。

看着这一幕,贾伟也是暗自叹息,“作为南城的一霸,方小山岂有不知晓他们住处的”,便将这送人的差事揽了过来。

等所有的人都走了,只剩下贾伟、祖孙俩,随着贾伟的招手,在汉宫秋的不远处,街面的转角处,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此时站了起来。

当那乞丐走到汉宫秋那面硕大的牌匾下面时,他的脸在灯笼的照射来露了出来。

洪三!

原本北京城的丐帮“帮主”,本是投了瀚海军的,怎地来到了此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