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二十一章 挺进中原之二:小袁营(上)群寇云集

归德府城。

原知府衙门所在的后院,一个按照江南山水风格建造的凉亭里,有好几人正在那里喝酒,期间,吆五喝六的酒令不断传来。

此时已是五月初了,热气,也开始肆虐归德这一带了,初夏时分,在凉亭里喝酒作还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凉亭里坐着五人。

时人以北为尊,坐在首席的是一位年约三十出头的汉子,身材中等,面色蜡黄,马脸、吊梢眉、三角眼,眉眼之间不时闪出精光,颌下一抹老鼠须。

袁时中,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被李过所杀,这一世却活得好好的,还成了大顺军所属的河南节度辖区归德府的镇守使。

其左手位坐着一位面相和气,看起来像一个商人模样的汉子,约莫四十上下,穿着一身员外服,不熟悉的还以为此人是一个地主老财。

宫文彩,明末鲁西最大的一股“义军”头目,原本在嘉祥一带活动,瀚海军占据山东后不敌阿克墩大军窜到河南,跟着他窜入河南的还有鲁西大大小小的榆园贼多股,其手下青壮连带家属也有五六万,是眼下仅次于袁时中的人物。

袁时中的右手位坐着一条大汉,乃是鲁西除了宫文彩以外另外一股“傅家楼”义军的首领。

马应试,起义后接受了大顺军掌旅的职位,同样在阿克墩大军的进剿下裹挟了不少榆园贼和鲁西百姓逃到了河南归德府。

宫文彩的下首坐着一人,却是以前被李自成命令去青州接管政权的赵应元,由于瀚海军的介入,这厮的任务自然失败了,退到河南后,大顺军上下已经将他忘了,加上他本就是贺一龙手下的将领,想要去西安找找门路也行不通,于是,干脆就近投了袁时中。

马应试的下首坐着一个庞大和尚,生得五大三粗,一根硕大的禅杖正靠在他身后凉亭的柱子上,浓眉大眼,一蓬络腮胡子很有威势。

翟五和尚,鲁东一带义军的领袖,先是在栖霞跟着那些矿主与瀚海军作对,最后眼见情势不对赶紧溜了,趁着瀚海军尚未接手鲁中、鲁西,先后投靠了赵应元、宫文彩,最后又独立出来了,他代表的是鲁东“义军”。

经过三年的清剿之后,山东省境内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盗匪、“义军”、闻香教余部为之一空,南面又是明国的地盘,是不会让彼等南下的,于是彼等便打着“义军”的旗号西进了,还全部投靠了袁时中。

还别说,在明末河南众多的义军中,袁时中还是颇讲义气的一位,他对自己的势力,除了粮食、青壮紧紧抓在手里,对于其它的,比如金银钱财、女人等不太看重,这也是上述这些人愿意投靠他的重要原因。

在原本的历史上,除了早死的袁时中,这些人在清军南下后多半与之战斗到最后,全部不屈而死。

当然了,像归德府这样鱼龙混杂之地,作为大顺国皇帝的李自成也不是瞎子,他肯定安插了暗探,不过是关键时候未到没有出现罢了。

对于这一点,身为归德府最大地头蛇的袁时中也明白,不过以他的眼光却分辨不出来。

今日,他将众人从各自的驻地召到府城,自然是有大事相商。

而这些人也全部来了,不过就算袁时中再讲义气,必要的防备还是要的,这些人不约而同地将自己手下的骑兵全部带过来了。

仓皇逃到归德府,彼等也不大可能拥有太多的骑兵,有的还是一头骡子,说是骑兵,恐怕只是比步军强一点罢了。

饶是如此,每人身边都有至少百人左右的亲信,这些人都是以前的明军官军出身,通军略、会武艺,加入到这些人的部队后立即受到高度重视,最后都成了亲信家丁,对于这些人,抢到的钱财、女人可以优先挑选,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了。

这里面,赵应元的身份可能更为特殊一些,他是山东人,还是后世满清的山东巡抚王鳌永的家丁,会武艺,跟着王鳌永也识了几个字,加上曾是贺一龙的亲信,算是眼前几位中少有的有些见识的人。

赵应元不到三十岁,面容沉静,棱角分明,留着短须,略显黝黑的面目上,右眼睑附近有一处一寸长的伤疤十分醒目。

逃到河南的诸人中,就数他的兵马最少,没有家属,全部是壮丁,不到一千人,不过战力却最强,他这千人,多半是在李自成杀了贺一龙之后原属于他的部下暗中汇聚到赵应元麾下的,以革左五营的威势,这些人自然不弱。

何况,赵应元他们从青州附近一路退到河南时,几乎将自己的麾下配齐了马匹,也就是说,赵应元的手下虽然只有千人,不过都是骑兵。

千骑左右,在如今大顺国虽然成立了许久,但依旧保持着“义军”特色的归德府众人中算是相当不错了,也就是地头蛇袁时中比他更强一些,他的手下有接近三千骑。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要问了,以瀚海军的威势,为何还让山东境内的贼匪逃到了河南?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比如,阿克墩刚刚抵达山东时,手底下只有一个军团,区区一个军团想要遮护整个山东肯定办不到,再者,让步彼等去河南祸害大顺国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了,以大夏国目前的规制,在这些“义军”中,其中肯定有上下其手的机会,他们有没有抓住那就是后话了。

就在刚才,袁时中向众人说了当前河南的形势以及大夏国招降的事情,众人都没有说话。

袁时中也没逼着他们表态,自己都是首鼠两端,何况他们?

干脆喝起来再说,等酒过三巡都有些微醉时,正是开诚布公的时候。

果然,只见那马应试说道:“没的说,袁大哥说甚就是甚,我马应试跟着就是了”

马应试的驻地在睢州,与刘希尧的防区挨着,他是正式接受过大顺**职的人物,手底下也有近三千人,还都是壮丁,他这么一说,袁时中不禁有些高兴。

“都说马应试是李自成派到自己身边做探子的,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物”

他暗暗想道。

“不去”,那翟五和尚却是坚决发对,因为在栖霞矿场战事里,他的结拜兄弟于七被瀚海军杀了,在他心目中,自己便是与瀚海军有不共戴天之仇。

袁时中说道:“那翟五兄弟意欲何往?”

翟五却摇摇头,“俺说的不是不投靠大夏国,而是不去那甚安西,听说还在万里之外,那不是发配是甚?若是就近在河南或山东安置,本和尚忍忍也就算了,想要发配到如此远的地方,千万莫提了”

这也是袁时中犹豫不决至今的原因,他听了也没说什么,便将目光望向宫文彩,他的势力在归德府可是仅次于自己啊。

“掌盘子”,宫文彩诨号“及时雨”,一方面是因为仰慕宋江(当然了,只能是评书里的宋江),二来原本在嘉祥一带也是乐善好施的,否则他以区区小商贩之身,也不会被众人推举为领袖。

其实,在袁时中的判断里,此人是最有可能倒向大夏国的,因为此人最佩服宋江的不是及时雨,而是招安。

“我与大和尚的意见一样,招安可,发配,那时万万不能的”

袁时中不置可否,将目光投向了赵应元,他的势力最弱,不过一千骑还是相当不错的,若是能将他彻底拉到自己这一方就更好了。

眼下赵应元镇守虞城,翟五和尚镇守夏邑,宫文彩镇守鹿邑,马应试镇守睢州,剩下的都是袁时中自己的地盘。

“我愿意投靠大夏国”

没想到赵应元倒是很坚决。

“也许是他手底下都是骑兵,没有家属羁绊,肯定不会迁徙到那遥远的安西吧”

见众人都表明了态度,袁时中也有些举棋不定,半晌他说道:“诸位,你几个先喝着,我去去就来”

等他转身走向外院时,只见马应试的眼神闪了一下,而此时,宫文彩、翟五和尚喝的正欢,不过他这个眼神却被赵应元瞧见了。

没多久,见袁时中半天没来,马应试说道:“我去瞧瞧,怎地去了这么久?”

赵应元说道:“正好我要去茅厕,就与你一同去”

马应试瞪了赵应元一下,此人依旧是笑嘻嘻的,马应试心想:“此人到底是哪一方的?按说出自革左五营,也是老义军出身了,若是没有贺一龙的事情,此人绝对值得信任,可惜……”

人家要去外院上茅厕,自己难道还能阻拦不成,便没理他,当先一步走了出去,马应试看着赵应元进了茅厕之后才转身来到一间厢房附近。

那里面,正有说话声传过来。

“无论军民,全部迁到安西,这是皇帝陛下钦定的,不可更改”

只听得里面有人在大声说话。

“可是他们都不愿意啊,若是在河南就近安置就好办了,大家都愿意加入大夏国”

这是袁时中的声音。

马应试看向茅厕方向,突然从那里传出了呕吐的声音,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轻蔑之色,“一个山东汉子,又是贺一龙亲信出身,竟如此不济?”

半晌,他咬咬牙,将那厢房的房门推开了。

此时,他的左手拿着一把已经上好弦的手弩,右手则握着一把大刀——一把闯营亲信将领才有的大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