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五十一章 齐鲁风云之二:最后一战(1)

五月下旬,夏意越来越浓。

可惜大明末年的天气就好像着了火似的,干涸的北方需要大量下雨时偏偏没有雨,而南方却是阴雨连绵。

这种情形下只有一个结果。

粮获大量减少。

在原本的历史上,老天爷似乎对大明有所不满,大清统一中国后,天气竟然逐渐好转起来,虽然气温只上升了一两度,不过对于深受小冰河期危害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难得的恩典的。

下一个小冰河来临还要等到两百年后的虎门销烟之时,那之后,一个全新的时代便在酝酿之中了。

干燥、炎热的天气笼罩着像登州这样临海的城市,四周一片灰蒙蒙,此时,如果要穿上全套甲胄上马作战,没有一定的毅力根本没办法做到。

前不久,大夏国朱克图军团、萧阿林军团继续在山海关附近整编降军,喀克笃礼军团一万两千人带着了李兴祖的汉军骑,一共两万多人从大同越过宁武关进入太原府,接受了太原陈永福的投降,随即又南下汾州、辽州、沁州、潞安州、平阳府、泽州,将整个山西全部拿到手里。

喀克笃礼军团的具体布置是:

第一旅:喀克笃礼(兼),太原府;

第二旅:费扬阿,平阳府;

第三旅:库楚克,泽州;

步军旅:孙定辽,平阳府。

而阿林阿军团则带着额腾翼博格拉骑兵,也是两万四千人,南下大名府、河间府以及隶属河南而位于河北的彰德、怀庆、卫辉三府,将整个河北拿到手里。

那之后,尼堪让姚恭担任山西布政使,喀克笃礼担任镇守使。

成立河北省,辖地包括除去原顺天府意外所有的北直隶地方,涵盖宣府、保定府、河间府、永平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省城设在保定。

任命辽东降官王文奎担任河北省布政使,阿林阿担任镇守使。

虽然没有将整个河南省收入囊中,不过尼堪依旧在大河以北的卫辉府设置了河南省衙门,暂由河北省管辖。

在将包括吴三桂在内的所有的降将、降官安置到金州军政学校学习,并将在山海关、碣石山附近的降兵拣拔出来三万六千人,分别并入朱克图、萧阿林、查克丹军团后,在接下来的半年,这七万二千人都将在山海关附近整训。

阿林阿带着北京一个军团南下了,他这四个旅的指挥使分别是:

第一旅:阿林阿(兼)

第二旅:岳镇邦

第三旅:杨明世(辽东降将,原刘之源手下的骑兵千总/甲喇章京)

步军旅:李思恭(李成梁之孙,原梨树城千总/甲喇章京)

其中岳镇邦镇守怀庆府、李思恭镇守卫辉府;杨明世镇守河间府,阿林阿镇守保定府。

除了一个军团,还有额腾翼的博格拉部骑兵,加起来也是两万多人。

阿林阿、喀克笃礼两人还有一个任务,除了守住山西、河北两省外,还要从投降大西军的明军以及在当地招募中再组建一个新的军团,时间里也是半年。

届时,山西、河北(含河南大河以北三府)都要拥有三万人以上的兵力(原军团加上两部民兵以及整编、招募的降军)。

而留在北京的军团则由枢密院正使孙传宇兼任指挥使,具体来说:

第一旅:孙传宇(兼任)

第二旅:杨廷玉

第三旅:傅鼎臣

步军旅:石明雄

对于在北京整编的原京营总管李国祯、原大顺军果毅将军李友部两万步军,拨出一万人与石明雄的步军旅完成整编,按照一比三的比例又形成四个步军旅。剩下的则编入工兵,尼堪另有任用。

而原本希望尽快将甘肃纳入手中的尼堪此时却囿于兵力不足,只能暂时舍弃了,不过在山海关的兵马完成整编后即可腾出手来将甘肃、宁夏收入囊中,山海关战事之后,甘肃总兵李栖凤、宁夏总兵张勇都向大夏国表达了归附的意愿,尼堪已经派人好言抚慰,说明半年之后就可完全归附之意。

而偌大的山东,就只能让原本镇守辽东的大将阿克墩军团来完成攻占任务了。

阿克墩一走,整个辽东包括朝鲜的咸镜道的守卫便只有恩索的两个军团来完成了,目前恩索亲自带着一个军团正在咸镜道协助朝鲜咸镜道观察使、东北道都元帅金自点镇守,而剩下的一个军团则在曲承恩的带领下镇守整个辽东。

阿克墩军团坐船来到山东后,立即带领大军北上围住了登州。

没几日,在朝廷许诺出兵登州后便可由东平伯升任东平侯的山东总兵刘泽清带着麾下全部两万精锐北上了,与他一起北上的还有胶州副将郑森的一万马步军。

大顺军那边,李自成败退河南之后,与历史上完全不同,此时的他对李岩依旧信任有加,有了大夏国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敌,他完全同意了李岩的意见,任命他为河南节度使,在河南屯田、练兵,作为陕西、湖北的屏障。

由于李岩的存在,加上肆虐在凤阳府北部的小袁营的威胁,目前驻扎在徐州附近的原陕西总兵高杰就不敢轻动了。

刘泽清、郑森大军,对上围困登州的阿克墩一万两千人马,大战,一触即发!

刘泽清的大军布置在登州城西南处的北沟,而郑森的人马布置在登州城东南处的刘家沟,离登州城都在十里左右,将围城的阿克墩军团紧紧裹在城外。

而济南的倪宠、青州的李士元也分别派出了两千人马,加上山东巡抚颜继祖的五百标营,这四千五百人马便是明军这次解救登州大军的统帅颜继祖的本部人马了,至于刘泽清、郑森,一个根本不鸟他,一个只在表面上应付他。

时至明末,在郑森这样一开始一腔热血、抱着忠君爱国心思的年轻俊彦在屡遭挫折后也变得“世故”起来,不过他还是不错的,若是放到其他人身上,他颜继祖根本使唤不动。

登州西门附近,阿克墩大营。

在一顶白色帐篷里面,尼堪的大舅子,以前在尼布楚山唯一的鄂伦春部落、柯尔特伊尔部落哈拉达乌力吉的长子、尼布楚大草原有名的勇士,在尼堪十八骑南下夺回妹妹布耶楚克时起了关键作用,甚至可以说救了尼堪一命的阿克墩虽然只比尼堪大三岁,不过也是三十七岁的壮年了。

在他的大帐里,阿克墩一脸淡然,丝毫没有受到大营外围两处明军呈反包围态势的影响。

围困登州,将附近的明军吸引过来一网打尽,本来就是尼堪交给他的任务,原本他还有些忐忑,没想到不到十日功夫,原本属于山东的两支算得上有些实力的军队悉数来此,自然让他大喜过望。

能不能战胜明军?

这个,还真没在阿克墩的算计之中,按照灰衣卫提供的情报,明军不敌大顺军,而大顺军的战力前不久瀚海军了解的清清楚楚。

“还真是胆大包天,胆敢对我部进行反包围!”

这是阿克墩真实的想法,也是他麾下几员大将的想法,不过在他的大帐里,还有一人却是一脸严肃。

先说说阿克墩军团的几员大将吧:

第一旅:阿克墩(兼)

第二旅:叶布舒(在军政学校会操时反杀遏必隆之黑龙江最大黑斤部落哈拉达之子)

第三旅:祖泽润

步军旅:陈文盛

这几人中,除了祖泽润,阿克墩就不用说了,按照瀚海军私下的排名,阿克墩的个人实力仅次于朱克图,与阿林阿、恩索、萧阿林等人相差无几。

叶布舒是以前满洲正红旗勒克德浑的包衣奴才、两红旗首席巴图鲁,个人武力与鳌拜、穆克谭差不多,曾跟随皇太极在鄂多哩围猎时凭着双手制服猛虎的人物,如今却以“索伦人”自居重回尼堪麾下,也是投降大夏国的满洲八旗里拔尖的人物。

祖泽润实际上一直是祖大寿关宁骑兵为数不多的几个统兵大将之一,在骑战上本就不弱,在军政学校学习半年后更是如鱼得水,他唯一的缺点是年岁有些大了,今年已经四十岁了。

他在大凌河跟随祖大寿投降满洲后,很快便与张存仁一起成了统领关宁骑兵的两个大将之一,除了他祖大寿儿子的光环,自身的实力自然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否则,跟随祖大寿投降的游击将军以上的将领有几十人,为何单单重用他和张存仁?

再度投降大夏国之后,祖泽润更加小心谨慎了,在大帐里,很少听到他说话的声音。

有一人,并非武官,声音却很大。

在军政学校被曹荣光羞辱过的马鸣佩。

他是尼堪钦点的山东布政使人选,如今倒是提前跟着阿克墩来到了登州。

除了他,拿下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大河以北三府)后,在军政学校学习过的一百多降官全部安排到了各地担任知府、知县等职务,以前的官员一个都不用,而山东还八字没一撇,马鸣佩则是主动跟着阿克墩来到登州的。

这也是尼堪的决策。

就算在大河以北各地,以前的文武官员无一不与当地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就算大顺军追赃助饷之后仍是如此,若是依旧启用他们,大夏国重新丈量田地、分发田地、颁发田契的“大计”不用说是施行不了的。

只有任用在这些地方完全无所依靠的辽东降官才能让他放心。

“侯爷”,正在说话的正是王文奎,他作为以前皇太极亲自设立的弘文馆的大学士、心腹,人品虽然不堪,能力还是颇有几分的。

“杨文岳是万历末年的进士,先后担任过给事中、布政使、按察司、巡抚,更是做上总督一方的大员,在士林中威望素著,若是他能投降,对山东各府有偌大的影响,可以说,受降杨文岳一人,胜过一万兵马”

原来,以阿克墩军团的实力,手里还有瀚海军各步军旅里最强大的陈文盛旅,在将刘泽清、郑森两部如愿吸引过来后,完全可以即刻拿下登州城,按照阿克墩的想法,什么杨文岳、杨国柱,都是垂垂老矣的老官、老将,按照之前尼堪制订的武官四十岁、文官五十岁那条线,这两人任何一人都不符合条件,战后是杀还是俘都随意。

没想到马鸣佩却极力反对。

“侯爷,学生愿意独身进入登州城,见一见那杨文岳”

阿克墩眼睛一亮,转瞬便说道:“还没到那一步,今后若是拿下整个山东,您是布政使,我是镇守使,今后还要多多配合呢,如何能让你轻易涉险?”

又看了看马鸣佩那副不甘心的模样,他笑道:“就算要劝降杨文岳,也要到我军击破外围两部敌军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