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四十九章 山海之约

1625冰封帝国 第四十九章 山海之约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9:09 来源:笔趣阁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辛思孝最终还是知晓了发生在京城的事情,在半途,他突然有些明白了闯营的十八骑之一,号称飞虎的刘体纯为何自己主动留下来断后,而让他这位名不见经传之人率先过河了。

这一路上,他都是在沉默里度过的。

按照常理,辛思忠虽然最终在战斗中身死殉国,不过这一切比起失去北京来说却微不足道。

北京,大多数大顺军将士可都在那里成了家的呀,何况,在皇城东西两座大库,可是储藏了近八千万两白银,以及数不清的其它珍宝。

内城大仓储藏的粮食,别的不说,满足全体大顺军将士加上家属再吃上三年都不成问题。

可这一切都随着辛思忠的失误而丢掉了!

故此,当他追上李自成的大队后,他并没有死里逃生的喜悦感,而是沉重的负罪感。

当李自成并没有迁罪于他,并让他这五千骑作为前锋在前面探路时,他便已经打定了主意。

没多久,碣石山以及昌黎县城的身影慢慢出现在辛思孝大队的面前。

这一路上,他的前锋营并没有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不仅没有敌人阻拦,当他在洋河上架设浮桥时也并没有遇到任何障碍。

不过,在辛思忠死了之后,他好像一下成熟了许多,他陡然想起来此地的形势——他们从北京过来时也是从这里经过的。

东面有洋河,前面是饮马河,西北面是碣石山,东南面是浩渺无比的大海,只有中间一处东北-西南长约四十里,西北-东南宽约二十里的地带,若是敌人在这之间布下几路兵马,大顺军便欲哭无泪了。

故此,当他见到一支人数远比他这五千骑多的大队骑兵出现后,以往从不过多思考的辛思孝猛然想到,“按说此时应该是刘西尧的右翼营前来接应才是,除了中权亲军,五大标营,剩下来的四大营都是三万人左右,不过大多数是步军,骑兵最多一万人,故此才将骑兵最多的刘西尧右翼营、刘芳亮左辅营也调往北边”

“眼前这支骑兵的装束明显不是大顺军,而天津一带驻扎的是刘西尧部,眼前突然出现这样的骑兵大队,不用说北上接应的刘西尧部不但败了,还败得很惨!”

霎时,一脸决然之色在他脸上露了出来,他安排少数人回去向李自成汇报,自己带着全部人马向前面那支万人规模的骑兵大队迎了上去。

作为阻截的人马,以及这次战役最关键的昌黎县城附近,尼堪不仅安排了三支“民兵”里最强大的博格拉部万骑,自己还亲自督领三千亲卫跟在后面。

见到辛思孝并没有退却,而是全军果断地赢了上来,在后阵一处山坡观战的尼堪也是频频点头。

“做好准备!”

他一面观察,还一面让亲卫队的指挥使叶连纳克做好准备。

前面说过,李自成的中权亲军里,战力最强的肯定是刘宗敏的三千玄甲重骑,李过的前营次之,袁宗第的左营再次,辛思忠的右营原本处于谷可成、党守素之下,在甘肃立下大功之后,一跃跑到了这两人的前面。

不过装备最强的还是辛思忠亲领的那两千精骑,刘体纯的四千骑兵次之,剩下来的并没有甲胄,在拿下山海关之后,彼等倒是缴获了吴三桂骑兵不少甲胄,不过这些俘虏李自成是用来补充自家骑兵的,并没有将彼等的甲胄夺了让给自己的中权亲军。

或者他想在山海关好好进行一番整编后再分配甲胄等物资的,没想到瀚海军突然杀到了,故此,辛思孝这五千骑拥有甲胄的只有原本属于刘体纯的那两千骑,剩下来的全是“裸身”。

不过前面额腾翼统领的一万博格拉骑兵也不过是自己花钱购买的一身皮甲而已,与辛思孝相比也强不了多少。

不过,能编入博格拉部的多半是家里有两个儿子以上的人家,其中自然包括索伦十一部,以及北山野人叶雷、黑龙江的博木博果尔、巴尔达齐索伦部落,原楚库河的克烈部,从贝加尔湖西边迁过来的舍尔库特部,黑龙江的罗察、富察、黑斤三大部落,以及从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喀尔喀里拣拔的部分牧户。

三万户,尼堪至少能动员三万精骑,不过这次只拣拔了一万精骑,明显是对战力、年龄有限制——不错,眼看就要南下作战了,以尼堪当前这点人马肯定不够,这次拣拔的三万“民兵”在此战过后,至少有一半人可以转为正规军。

额腾翼见前来的大顺军气势汹汹,并没有分成几个部分,而是抱成一团滚滚而来,当即他也做出了应对。

他自己带着四千骑正面迎了上去,而另外六千骑却分成两部分,一边三千骑,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敌骑。

“扑!”

额腾翼的前锋都是清一色的骑枪加骑刀的双配置,还是惯常的战法,冲在最前面的一千骑战力最强,彼等的责任就是与敌人纠缠在一起,或击破敌人的前阵,或缠住敌骑,而后面紧跟着的一千骑则是弓骑兵,抵近敌人时会射出一阵抛箭。

最后面三千骑都是握着骑刀的普通骑兵,在前锋千骑抵住敌骑的猛攻后,彼等或从缝隙里,或从两侧侧击。

随着一大片箭枝、短斧、骨朵等物在半空中交错而过后,双方狠狠地撞到了一起!

一刹那,让久疏战阵的额腾翼不仅皱起了眉头。

这一波敌骑似乎想要同归于尽似的,所有的骑兵都是中门大开,不管不顾的将手中的兵器向他的骑兵身上招呼。

额腾翼的骑兵自然不是疯子,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于是,在一瞬间,似乎是辛思孝的骑兵占了上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辛思孝起了同归于尽的心思,在冲锋时其并没有排成密集阵型,那样的话,就算骑士愿意,马匹也不会愿意,除非你将马匹的眼睛蒙上,否则战马是不会傻傻地与对方马匹狠狠地撞到一起的。

故此,虽然是冲锋,不过还是正常的骑兵冲阵的松散阵型。

于是,在抵挡住了辛思孝一开始那猛烈地一击后,虽然是民兵,不过每年三个月的训练还是让彼等学来的配合占了上风。

何况,在一开始迅疾的一击失效后,慢慢地,除了辛思孝及少数长期跟着辛氏兄弟的骑兵之外,剩余的大顺骑兵“效死”的心思也开始消散了——开玩笑,彼等不是来自其它义军,就是来自明军,在明末这个乱世,乞活,是他们唯一的念头,在辛思孝的鼓动下一开始还有效死的心情,在领教了敌人的强悍后,活下来又占据了他们的心思。

何况,此时,又从南北两边冲过来了大队的敌骑!

战斗很快过了一刻多的时间,此时,在三路人马的夹击下,辛思孝的五千骑早就混乱不堪了,在博格拉部骑兵的猛烈冲击下,除了从小就跟着辛思忠兄弟那几百骑兵,剩下来的干脆投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大队人马围在里面的辛思孝几百骑人数越来越少,辛思孝被围在最中间,他一面大声呵斥部下拼死战斗,一面一脸焦虑地看着远方。

可惜,他满腹的期望终究不会实现。

在不远处,李兴祖的汉军骑、绰克图的蒙古骑兵两万骑已经与李双喜的亲兵营厮杀到一起,根本没有余力前来搭救他。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辛思孝被一箭射中跌下战马被俘,他身边的亲卫全部战死!

尼堪见大局已定,立即带着三千亲卫向东挺进!

那里,李兴祖、绰克图已经将李自成的亲兵营压缩在官道上了,与此同时,从容越过洋河的喀克笃礼军团也从官道的东边围了上来。

同样在一处山坡上观战的李自成此时已经万念俱灰。

若是战斗在河南、陕西或者在某处大山附近举行,他还能杀出重围东山再起,可这辽东之地对他来说也是分外陌生,仅有的一处大山还在六七十里以北的边墙附近,那里,肯定是他不想过去的。

“也罢”,他扶了扶自己的眼罩,将自己的大刀抽了出来,对这把跟着他转战南北几十年的大刀凝视许久,上面殷红的血迹已经深深浸透到刀身,致使刀身透着一股诡异的紫红,他对着身边的孩儿营首领马成龙说道,“还没到最后的绝境,趁敌人尚未最终合围,我等也活动一下吧”

马成龙点点头,“皇上,往什么方向?”

李自成微微一笑,笑中透露出明显的落寞,“往北,只要上了碣石山,一切便有机会”

不过他的一千亲卫尚未最终下到山脚下,尼堪亲自带领的三千精骑已经从官道上切了进来,在拔都这位以前隶属于哈萨克乃蛮部落首领的带领下,一千飞龙骑完全是一幅不可阻挡的景象。

而后面的喀克笃礼也相差仿佛,随着他的突进,不仅大顺军纷纷避之不及,连李兴祖的汉军骑、绰克图的蒙古骑兵也忙不迭地为他让路。

没多久,尼堪、喀克笃礼两支军队万余骑将小山紧紧围了起来。

“这才是彼等的精锐!”

半山坡,李自成见到这两支大军,尚存的一丝侥幸无可奈何地熄灭了,他终于明白为何连刘宗敏这样的悍将也败在对方手里了。

死,他到不怕,不过一想到自己创立的大顺国立国还不到一年而首任君主却意外陨灭,这恐怕在历史上也很少见,更为关键的是,他的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继承他的帝位!

“过儿”,一瞬间,他想到了李过,他的亲侄子,以及他留在陕北协助高一功镇守榆林、宁夏一带的亲哥哥李鸿业(李自成原名李鸿基),“但愿你等能将大顺的基业延续下去”

“嗡……”

他亲叩这把刘宗敏亲自为他打就的大刀,刀身发出嗡嗡之声,以前宋献策说过,这是龙吟之声。

“还真是一把好刀啊,可惜……”

“驾!”

李自成将大刀扬了起来,双腿一夹,胯下的乌骓马猛地向山下奔去。

没多久,他便来到了山脚下,不过在这处小山附近,漫山遍野都是敌骑,将小山围得水泄不通!

“这里,便是额的殒命之处?”

李自成剩下来的那一只眼睛重新恢复了阴冷狠辣的模样,就在他就要策动战马冲向北边时,前面也飞过来一骑。

……

“谈判?”

李自成就像溺水的人抓到一根稻草那样重新燃起了希望,当面那人难道是闯营刚刚兴起时在山西面临绝境时面对的监军太监卢九德,以及在汉中车厢峡遇到的总督陈奇瑜?

那两次,闯营都是在绝境中利用诈降得以逃出生天,让大太监卢九德、总督陈奇瑜也成了义军耻笑的对象。

不多时,一人年岁与他差不了多少的人在一大众将领的簇拥之下来到了他面前。

“朕便是大夏国的皇帝,想要活命,我的条件也很简单,大顺军退出甘肃、宁夏、山西、山东,以及整个黄河以北之地,退出时有我瀚海军在后面盯着,你等只能带走原本你等就留在上述各地的本部人马,投降的明军、缴获的钱财一律不许带走”

骑在一匹纯种的乞尔吉斯高头大马上,那匹战马的样子、颜色与尼堪的养父阿吉当时在因果达河救了他的那匹枣红马很像——直到此时,他对乌扎部的归属感依旧很强烈,尼堪一字一顿将酝酿许久的条件说了出来。

这样的条件,他在上都时就敲定了。

眼下的黄河,入海口却在后世江苏境内,整个山东都在大河以北,按照孙秀节以及在北京的皇甫端传过来的信息,这时的京畿(河北)、山东的人口都在一千万以上,山东更是接近两千万,山西在八百万左右,甘肃宁夏加起来有一百多万。

各地加起来超过四千万,这样的丁口,足够让尼堪喜出望外了,以他眼下的实力,还不足以很快统一全国,当然了,他若是像后世满清那样给汉军旗充分放权自然也办得到,不过他可不想出现马得功抢劫郑芝龙的白银以及吴三桂造反那样的情景。

“收获一地,便稳固一地,经营一地,之后在地盘已经稳固,人才也培养足够之后再挥师南下,届时,以三四千万丁口的实力,一统全国完全不是问题”

何况,若是放李自成南下,彼等不敌自己后,肯定会将目光投向长江以南以及张献忠部,等到彼等杀得不可开交,将境内的士绅又清过一遍后自己再介入将事半功倍。

而黄河以北,在流贼、满清的轮流肆虐之下,已经没有多少士绅了,大夏国重新丈量、分配田地也不会有太多的阻力。

这样的条件,李自成想都没想就同意了,非但如此,尼堪还大大方方让他带走了一万愿意跟着南下的骑兵。

对于李自成来说,他的核心地盘,陕西、河南、湖北还在手里,大军也多半布置在那里,自己只要能逃出生天,一切还有机会。

难道是第二个陈奇瑜?

在盖上自己大顺国皇帝大营的一刹那,李自成心里竟然又浮现出那个人的名字。不过他在内心里还是摇了摇头。

不大可能,此人明显是力有未逮罢了,算了不管这许多了,回到陕西再说。

李自成暗叫侥幸,尼堪却在盘算着。

“李自成没了中权亲军,还有西安的五大标营,还有四大营以及一些编外军卒,依靠这些人马,还是能与南京附近的黄得功、高杰等人决一死战的,何况,此时,张献忠已经拿下了四川,就算他再强大,两处受敌,肯定不会北上来招惹自己这个大敌”

盟约议定后,在上面盖上了双方皇帝的大印,盟约并没有规定双方“和平”的时间,不过双方都清楚,眼下不过是虚与委蛇罢了,待得一方实力大涨,肯定又会掀起战端。

史称“山海之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