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1625冰封帝国 > 第四十章 山海关之六:新一片石之战(1)

等马世耀一把鼻涕一把泪讲完之后,李自成又从门外招进来十几个人,那些人都是他留在北京的暗探,直接受牛金星指挥的。

当其中一个领头将发生的京城的巨变说了,所有人又陷入沉默之中,不过这一次的沉默与刚才的不一样。

这一次,愤懑多于痛惜,一个个咬牙切齿的,就连一向温文尔雅的李岩也是捶胸顿足不已。

这一次,先是沉默,接着便是群情激奋,纷纷向李自成请战,有请命立即纠集大军向东杀向索伦贼的,也有请命杀回北京的,不一而足,不过都是恨不能将那可恶的索伦贼“食其肉寝其皮”的。

也有不少人对杨廷玉等“叛贼”破口大骂的。

李自成与他们一样,一开始也是差一点没有忍住,不过,渐渐地,他又缓过劲儿来。

“诸位!”

他的声音略显沙哑,还有些刚厉,好似陕北高原上用石块刮在歪脖子枣树上那样,不过平稳、镇定,让大家都安静下来。

“也罢”,他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想当初我等在潼关附近败给洪承畴、孙传庭,几十万大军只剩十八骑逃入商洛山,那是何等之凄惨!不过几年便又东山再起,与之相比,眼下虽有些磨难,终究是小巫见大巫”

“这几日,朕也是心神不宁,主要是捷轩那里,如今事情已经明了,倒是了却了额一桩心事,不妨,这几日,双喜的侦骑已经撒出去一百里,北到边墙附近,南到大海,西到永平,想必没多久便有消息传来”

“索伦贼既然这么早就布下这个大局,肯定是要进入中原了,也肯定瞄上额这一支大军了,你等想啊,大顺国精锐多半在此,只要击败额在山海关这一支军队,彼等就可以从从容容南下了,也好,既然终有一战,那就战!”

“额就不信了,那索伦贼也是爹生娘养的,不会是三头六臂,咱中权亲军虽然略有损耗,不过骨干还在,你等先回去,额估摸着,就在这一两日敌人就会出现!”

“陛下”,李岩出来了,“北京失陷,恐怕得先通知大名府的刘芳亮以及天津的刘西尧,还有山西、山东、陕西的诸路人马”

李自成摆摆手,“不用了,这些人在来山海关的路上便已经通知了刘西尧,刘芳亮以及山西那里,暂时不用惊动的好”

众人稍微醒目一点的,都知晓这是什么意思。

大顺国新立,若是四下都知晓北京失陷,刘宗敏失败,那些依旧镇守着山西、陕西各城池的降军、降官该如何看?

眼下,稳定人心当是第一要务。

傍晚时分,四处的侦骑渐渐回来了,不出李自成所料,他们还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西边,来了一支大军,人数在两万上下,已经逼近山海关西边三十里左右的沙河附近。

东边,同样来了一支大军,人数超过两万,队里还出现了吴三桂的旗号,已经抵近九江河附近。

“四万,最多五万”,山海关总兵府的书房里,李自成正与宋献策、李岩两人商议对策,半晌李岩说道,“按照以前明国兵部之人的说法,那索伦贼虽然统一了漠北诸部,彼等却没有像以往北境部族那样全民皆兵,而是学起中原王朝豢养了正规营头,漠北苦寒,其拿下辽东之后总丁口估计也不会超过山西一省”

“其能用于野战的总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还要遮护如此广袤的国土,他这附近的五万人马恐怕是其在京畿附近最大的兵力了,若是能成功击败这两支兵力大顺国可保十年太平”

“不过”

李自成瞪了他一下,“甚时候了,还吞吞吐吐的,有话快说!”

“是,陛下”,李岩继续说道,“按照在宁远附近战事的情形,我军万万不可轻敌,以职部愚见,除留下步军守城之外,大半骑兵只能先对付一面的贼军方有胜算”

“这不丢人”,李自成接过了话茬,“想当初,我等义军动辄几十万,官军万把人便能追着我等打,如今大顺国初立,百废待兴,而那索伦贼立国已经五年了,手下又有大量的汉儿,规制肯定比我等强一些”

“嗯,朕的意思也是一样,先集中力量打一路,宋军师,赶紧起一卦”

……

李自成很快确定了打击目标。

西边过来的敌人。

按照眼下的态势,西边的关内可是他的领土,敌人能从这边过来,多半是破边墙而入,虽有北京城的叛军呼应,终究是孤军“悬于外”,势必要清除不可,而东边来的敌军明面上虽只有两万多,不过却依旧不知就里,何况还有山海关挡着呢。

……

石门城寨附近,大顺军、瀚海军的大战一触即发!

由于此时,石门城寨到一片石关一带泛称为一片石,后来史书上便将此次战事称为“一片石之战”,为了区别原本历史上那场大战,这里便称之为“新一片石之战”。

从西边过来的正是萧阿林统领的两个军团,一共两万四千人,他自己亲自督领姬甲杰、戴青(罗察巴图尔之子,达斡尔族)三旅骑兵(自己兼任一旅),加上吴应龙的步军旅,喀克笃礼督领另一个军团,手下三个将领依次是库楚克、费扬阿(富察费扬阿之子,锡伯族)、孙定辽。

话说孙定辽自从上次被贬为团副指挥使以后,在后来的训练中还是获得了尼堪的青睐,最后还是让他单独统领一个步军旅。

彼等自然是从喜峰口、潘家口过来的,说来也怪,沿途投降大顺军的明军见了他们后又像历史上毫不犹疑投降满清一样,“毫不犹疑地”投降了大夏军。

因为,在普通明军眼里,哪里有什么华夷之辩,有的是对李自成“贼军”的轻蔑和不甘,何况在崇祯帝吊死煤山之后,在这些明军眼里,大顺军是逼死“先帝”的罪魁祸首,前不久迫于其军力暂时蛰伏罢了。

况且,那大夏国的皇帝本姓孙,还是山西人,又是先帝亲封的奴儿干都司都指挥司、宁北侯,将国家交到他手里总比那帮泥腿子出身的贼军强,于是,从喜峰口、潘家口出发后,萧阿林大军沿着边墙向东,一路如入无人之境,这也是算是李自成大顺军的悲哀吧。

事后尼堪得知后,更是下定了一个决心。

“在没有系统的规划、经营之前,在没有稳固基本盘之前,切莫轻举妄动,历史上清军虽然在这一年便入关了,可是最终统一天下还是花了至少二十年,李自成,便是前车之鉴”

“何况,朕是想要建设一个全新的国度,并非要萧规曹随”

尼堪想的不错,此时的李自成,军事上先不说,在政事上也就提出了一个“五年不纳粮”的空泛、不切实际口号,其它的一概也无,这样的政体,由不得别人轻视。

与李自成想的一样,萧阿林也看上了石门城寨,那里较高的地势,开阔的地形很适合大兵团作战。

一触即发!

萧阿林在石门城寨南面约莫十里,后世北港镇所在扎下大营,两个兵团的人马全部集中在一起,他督领的第一军团在北大营,喀克笃礼督领的第二兵团在南大营。

萧阿林大帐。

萧阿林、喀克笃礼、戴青、费扬阿、姬甲杰、库楚克、吴应龙、孙定辽等人济济一帐,正在七嘴八舌讨论着。

以萧阿林的张狂劲儿,在听说东边的朱克图几乎全歼李自成手下最厉害的大将刘宗敏部后,自然对其剩下来的人马不屑一顾,不过眼下他虽然手握两个兵团,却在北面(石门城寨)、东面(一片石关)、南面(山海关)三面受敌,但环顾四周,也只有此处适合扎营、作战,自己的军力虽然强横,不过在三面受敌的情形下还是得小心一些才是。

其实,他对于自己战胜李自成的大军没有丝毫怀疑,无非是时间长短罢了,因为东侧还有朱克图的大军牵制,堂堂四个军团,按照瀚海军的威势,加上恩索的两个军团,灭掉满清也就是这点儿人马,对于关内的贼军,萧阿林如何能放在心上?

此时他在由衷地叹息。

不是即将到来的大战,这一节他萧阿林从来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皇帝的深谋远虑。

以前大夏国对于尼堪布局甘肃都是明面上赞成,这内心却是有些不满的,彼等看来,甘肃荒僻之地也就是比漠南略好一些罢了,有些地方还比不上漠南,既不能大规模种地,又不能大规模放牧,这样的地方,花费偌大的精力在那里是否得当?

不过在杨廷玉出其不意拿下北京城后,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巴。

“今后只要皇上说了的就赶紧服服帖帖执行吧,人家看的比咱们远得多”

“大将军”,大夏国各级学校出来的、二十五岁的戴青既是骑兵旅的指挥使,还是萧阿林军团的参谋长,他正在汇报双方的形势,“石河如今水量渐渐起来了,河上有两处桥梁,都是木桥,不过桥面的木板却拆掉了,我等在其西岸放置了侦骑一百,有任何动静,都逃不过我等眼睛”

这是关城附近敌情的把握。

“一片石关附近也放置了一百骑,五十骑在山谷附近游弋,五十猛虎骑上了长寿山,呵呵,猛虎骑,原本在郭候那里就是以山地战出名的,有这五十骑在山上,无论是山海关还是一片石关,都应该了如指掌”

郭候,自然是让猛虎骑脱胎换骨的郭天才了。

这是对一片石关的把握。

“北面是石门城寨,其城里应该是李自成的本部人马,外面则是前营、左营的人马,一片石那里是右营的人马,山海关各城池则是中营、后营的人马,大将军,您看……”

萧阿林摆摆手,“还要怎地,喀克笃礼镇守此地,本侯带领大军直接北上攻打石门城寨就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